第16章 皇帝的公开密诏

从密诏内容来看,即便真是汉献帝拟的,恐怕也没有这个“真”。而现实中,汉献帝也确实拟过一份衣带密诏。但这份密诏并没有给曹操,也不是讨伐董卓的。而是密谋岳父董承、皇叔刘备,以及他的亲信们一起诛杀曹操的。

这个戏外的、现实中的密诏,我们暂且不论。先说说《三国演义》里,曹操替皇帝拟的讨董密诏以及关于这个密诏的前前后后。

关于各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的事,历史上也确有记载。这事发生在公元190年正月。但是,历史上号召诸侯共讨董卓的不是曹操,而是桥瑁(《三国演义》中作“乔瑁”)。

据《三国志·武帝纪》裴注《英雄记》载,“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京师三公移书与州郡,陈(董)卓罪恶,云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这密诏,原来是桥瑁从三公那里弄来给一个州郡长官看的。

看来,是罗贯中冤枉了曹操。其实,这也是一种智慧的嫁接。讨董这事,不仅人物不是曹操,诸侯也不是十八路。综合各种史料分析,共有十个州郡的长官参与,他们分别是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

而据《后汉书·袁绍传》载,参与讨董的有十一家(未算曹操),比《三国志·武帝纪》所记多出广陵太守张超(张邈之弟)。当然,我们倒不必深究多一路少一路的事,最重要的是董卓引起公愤是真。

在那个讨伐董卓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一波胜过一波的年代,董卓可谓是响彻全国的知名人物。他是汉末天子、文武百官的仇敌,全国人民对他也是恨得咬牙切齿。

曹操假借天子之名所拟的那份密诏,其内容究竟是如何写的呢?

——“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看内容,这怎么会是一份密诏?简直就是一份公开的、众人皆知的诏书。句句真实,并且每一句都是天子、满朝文武,以及全国的百姓想说而不敢说的话。

这份密诏简直比及时雨还要及时。有人说,曹操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学会了替天子拟诏书的。这也间接说明了曹操已经具备一个天子的潜质。

曹操的檄文发出去以后,各镇诸侯皆起兵响应。这个时候,那个赐给曹操密诏的天子,还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呢。曹操虽然凝聚了大家勤王的信念,但由于诸侯们心中各怀鬼胎,最终致使这场轰轰烈烈的讨董梦破碎。

曹操刺杀董卓,发布天子密诏讨伐董卓,这一切虽然都只是演戏,但是,汉末人民是多么渴望天子能真正给曹操下一道这样的密诏啊!可令民众不解的是,汉献帝下发密诏却是除掉曹操。

公元199年,这一年汉献帝十九岁,应该说他也该成熟了。你瞧他在现实中诛杀曹操的方案,策划得多“得体”啊。先是任命外戚董承为车骑将军,然后将事先写好的一道密诏缝在衣带里,授意董承联络汉室大臣诸侯,联合铲除曹操。这怎么也不像一个未满弱冠之年的小子干的事。

既然曹操把他软禁起来了,他也不让曹操活了。这个时候,是鱼死还是网破还真不好说呢。

从汉献帝手里接过衣带诏,国舅董承、皇叔刘备就跟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开始行动了。但董承一不小心,让小家奴秦庆童坏了他的大事。

秦庆童与董承侍妾因私下鬼混的事而被打,秦庆童怀恨在心遂向曹操密告了董承谋反一事。“除曹”尚未开始,就败露了。除刘备逃跑之外,余下的董承一伙皆在次年(公元200年)正月被灭三族。

汉末天子的密诏,一个是“讨卓”在演义里公开了,一个是“诛曹”在现实中败露了。现实与戏的交织,让现实更遗憾了,让戏更精彩了。

在这现实与戏的交织中,最有看点儿的还是曹操。

矫诏还没发布,先弄一个皇帝顶在头上——事成则是朝廷的忠臣、功臣,对自己有利而无弊。这一狐假虎威的阵势,使曹操看透了诸侯愿意乘势以军事力量立信、立威、立忠,借机壮大自己的军事势力的潜在目的。所以,这一正切合了当时政治形势的密诏,因此取得了“四两拨千斤”的奇效。

但是,有一点让人琢磨不透——依作者以“刘汉”为正统的《三国演义》中,为何不让皇帝真正密发一份讨伐董卓之诏呢?难道是年少的皇帝做不出这样精明的决断?

不过,曹操在戏中替皇帝发布的这份讨卓密诏,实在是演义里一个精彩的片段,甚至比皇帝亲自发布的还有看头儿。曹操为大汉办了一件好事,可他自己却得到了小皇帝发的“诛曹密诏”!

对于皇帝这一天真的举动,也许曹操早有防备。曹操的耳目遍及朝廷,一点风吹草动都难逃他的法眼。这个二十岁不大不小的皇帝啊,你怎么能够把这样的密诏托付给如此不堪大任的岳父呢?这实在是一次天大的冒险行动。

再从十八路诸侯这个集团看曹操,该集团以顺讨逆,名正言顺。在政治上和军事实力上又占有明显的优势,但因为那个花瓶似的首席执行官袁绍而致使集团分崩离析。如果让曹操这个既顾全大局又能主持公道,既具有原则性又具有灵活性的人做讨卓集团的首席执行官,那么,董卓的末日也许能提前结束几百天。

天子戏里和戏外的密诏,看似聪明实则愚蠢。从最初的被动到最后的主动,怎么在心里掂量都像是苍白了自己,精彩了别人(曹操)。小说是虚构的,可是我们宁可相信,也不得不相信——戏里与戏外其实并没有多远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