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非子(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 高华平 王齐州 张三夕译注
- 944字
- 2021-03-27 04:21:46
无聊之争
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天上午,四处游学的韩非来到了郑国的一个小镇上,他刚想找个客栈落脚,忽然听到有争吵声传来:
“你才多大年纪?”
“你说多大年纪?孔圣人的哥哥和我一起读过书。”
“那又怎么着?我还参加过周文王的登基大典呢。”
韩非一听,不禁乐了,心说这俩人说大话的功夫实在了得,不妨去看看,也许还能有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于是,他顺着围观的人缝挤了进去。原来是一位白发老者在和一位秃头老者在争论谁最年长。
“那又怎么样,当年大禹治水时还借过我的斧头。”
“我还和尧一起粘过知了。”
“黄帝的哥哥还比我小一岁。”
……
俩人争来争去,谁都不服谁,大家一时也没法子评判。
这时,有人一眼看到了韩非,觉得他是位读书人,于是就让他来评判。
韩非便礼貌地走上前去,说:“两位老人家,这样吧,一时半会儿我也不能判断出你俩谁的年纪大,现在唯有一个方法,就是谁能一直说到最后,谁就算胜了,谁的年龄就最大。”
俩老人一听,觉得有门儿,就傻乎乎地继续开战……
一些聪明的观众觉得韩非这招真绝,就纷纷笑着走开了。
韩非呢,这时脑子里忽然灵光闪现: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还真不少,很多人往往爱好对那些无根据、无意义的事情做无谓的争论,其实争的是无聊……
于是,他忙把这件事情写了下来,以期给人们一些启发,这就是有名的“郑人争年”的故事。
郑人争年
郑人有相与争年者,一人曰:“吾与尧同年”。其一人曰:“我与黄帝之兄同年。”讼此而不决,以后息者为胜耳。
【博闻馆】
古代的年和岁
“年”和“岁”,在我们今天看来,似乎属于一回事,过了一“年”,我们就说年龄大了一“岁”。然而,古代“年”和“岁”的本义是有严格区别的。古代“年”的本义,是以旧历的正月初一到下一年的正月初一称一年,即十二个月约354天;“岁”则以中气一周,即从冬至到下一个冬至,也就是指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365.2422天,也就是一个回归年。所以,“年”实际上是以月亮运动周期为根据的,是阴历的时间单位;而“岁”,则是以太阳运动周期为根据的,是阳历的时间单位。
从左至右,分别为“年”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的写法。“年”从字形上看,上面是一束“禾”,下面是一个人,表示“收获”的意思。后来,中原地区的人们把作物的成熟周期作为时间的标志,并以此进行祭祀和庆祝活动,“年”就逐渐成为时间和节日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