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和陌生人一见如故的说话技巧
- 不会说话,就别出来混了!
- 李清如
- 13532字
- 2022-03-28 14:49:16
心理学的研究表示,陌生的地方会让人产生一种不安全感,陌生的人会让人产生一种距离感。和陌生人如何交谈,是困扰着很多人的问题。很多人在和陌生人交谈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该聊些什么,怎么去聊,以至于和陌生人在一起谈话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冷场”的尴尬场面。怎么才能让你和陌生人的谈话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呢?在本章你将找到满意的答案。
喊出对方名字,选择合适称谓
在西方国家有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就是听到别人叫自己的名字。”人对自己的名字比对地球上所有名字的总和还要感兴趣。因此记住别人的名字,而且很轻易就能叫出来,等于给人一个很巧妙而又有效的赞美。
我们所生活的现实社会是复杂的,和人打交道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有很多方法可以让我们在和别人交往时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记住别人的名字并在适当的时候叫出它,这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基本的礼貌,我们会因记得对方的名字而获得他人的好感,而且有时还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准确地记住别人的名字并叫出它或者很好利用别人的名字,很可能对你的人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美国有个叫做吉姆的人,1899年出生在纽约。在吉姆10岁那年,他的父亲在一次意外中去世,留下了妻子和三个幼子,家徒四壁,没有任何遗产。吉姆是家里的长子,只好辍学去砖场打零工,就没有再读书。
可是天性乐观的吉姆,不但没有为生活而苦闷,反而不断地去努力。在他46岁那年,已有4所大学授予他名誉学位。吉姆担任美国邮政总监,同时也是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并把罗斯福推上了总统宝座。
很多人对吉姆的发迹感到十分惊奇,一个几乎完全没受过教育的工人,
是怎么成为总统左右手的?有记者向吉姆请教成功的秘诀。“苦干!”吉姆简单有力地回答。当听了这个答案,记者当然很不满意,脸上出现了怀疑的表情。“这样吧!那你觉得我为什么能成功?”吉姆反问记者。记者想了想之
后回答说:“我知道你能叫出一万个人的名字。”“不,不是这样,”吉姆笑着说,“我能叫出五万个人的名字。”正是凭着这项专长,吉姆将罗斯福送入了白宫。这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
吉姆还很年轻的时候,在一家石膏企业担任外务员,就自创了一套记忆姓名的办法。这方法说来也很简单,无论何时何地,当他遇到陌生人时,一定要把对方的姓名问清楚。单只是名字很简单,但并不只是几个英文单词。除了名字外还要把包括职业、党派、宗教、家庭状况等其他一切的资料输入他的脑袋里。为避免日后忘记,他回家后还要像学生做功课一样复习。就是凭借这样的精神吉姆练就了记忆名字的硬功夫。
吉姆有着这种本领,即使在多年后再遇到这个人,他也能热情地上前寒暄,不仅能在握手时说出对方的名字,甚至还能问候对方的妻儿。另外像是对方有什么嗜好,或是最满意的事迹,吉姆都能在一见面时就举出。靠着这种特长,吉姆因此交上了很多朋友。
在吉姆担任外务员时,他就已经知道一般人对自己名字的兴趣,绝对胜于世上其他的文字。如果能把对方的名字当面叫出,对其而言便是一种尊重。相反的,如果把对方的名字忘了或记错,后果就难以想像了。
在罗斯福竞选之初,吉姆每天写800封信给美国各州的人。紧接着又用19天的时间,搭火车经过20州,跋涉12000里。每经过一个城镇,就与会见他的人聚餐,并且坦诚地交谈,然后再赶赴下站行程。整个访问行程结束回东部后,他立刻写信给他这些日子来每个见过面的人,请他们将亲友名单寄给他。如此像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多。这种策略,对罗斯福助益甚大。
事实上,“叫出对方的名字”在社交的各个领域都能派上用场。比如,一位私立学校的校长深谙“叫出对方名字”的魅力,他把记住学校每一名学生的名字,当成每天的作业来练习。如果是一年级新入学的学生,他就靠他们的照片来记名字。因此,当校车把学生载到学校时,校长能叫出每一位学生的名字,并寒暄一番。因此,大多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这所私立学校就读。
通常情况下,能叫出对方的名字,会使对方感到亲切、融洽;反之,对方会产生疏远感、陌生感,进而增加双方的隔阂。所以,能叫出对方的名字是我们每一个现代人都应该练就的一项本领。然而,作为社会的一员,没有人的身份是孤立的,人有着各种各样的社会职务和身份。在称呼上,一旦牵扯到上下级关系、领导的职务等因素,称呼也会在其中起变化。那么,如何称呼自己的上司和同事呢?
在有欧美投资背景的外企中,一般互叫英文名字,即使是对上级甚至老板也是如此。如果你别出心裁地用职务称呼上级,反而会让他们不舒服,甚至觉得你虚伪。在这样的公司工作,你不妨也取个英文名字。
在一些国有企业和等级观念较重的韩资、日资企业,最好以行政职务相称,如张经理、陈总等,能表示对对方的敬重。
在文化气氛浓厚的单位,大家习惯以“老师”相称。这个称呼能表达出对学识、能力的认可和尊重,因此受到文化单位职业人的青睐。
在相熟的同事之间,私下里用些昵称,可以润滑紧张的人际关系。女孩子可叫她的小名,如丽丽、小燕;对男性年长者可称“老兄”,年幼者为“老弟”等。不过,使用昵称要注意把握分寸,不能不看对象、不分场合地乱叫一气。一般来说,级别相同的白领之间,或上级对下级使用昵称比较合适。
总之,一个企业以什么类型的称呼为主,与企业的管理风格、企业文化联系紧密。在称呼出口之前,还是先考察考察为妙。
人们都很重视自己的名字,想尽方法要让自己的“名字”流芳百世。然而,大多数人之所以不能记住对方的姓名,只因他们懒得去花时间,还为自己找了个借口。记住别人的名字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成功的人就在于把这简单的事情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喊出对方的名字,选择合适的称谓,会让你的人际交往更融洽。
看职业说话,做他的“同行”
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同样遵循着这样的道理。对于每个不同的人,都要有不同的对策,不能用万能的方式来应对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形形色色,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学识和受教育程度,各种东西都不是相同的,那么,怎么才能与不同的人找到交谈的话题呢?
这就要求我们对每一个谈话对象进行具体的分析,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去确定谈话的提纲,找到与谈话者之间的共同话题。但是,无论什么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人们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自己专业内的东西,都特别有兴趣。中国古代有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在现代也是一样的,如果你在交谈的过程中,能够懂得对方的专业知识,说一些行内的话,自然就会让人感觉到亲切,如果你要是能让对方感觉到你是他的“知音”,那么你就彻底地走进了对方的世界,那么,你要做的事情就会很成功了。
某公司的汽车销售人员小马在一次大型汽车展示会上结识了一位潜在客户。通过对潜在客户言行举止的观察,小马分析这位客户对越野型汽车十分感兴趣,而且其品位极高。小马将本公司的产品手册交到了客户手中,可是这位潜在客户一直没给小马任何回复,小马曾经有两次试着打电话联系,客户都说自己工作很忙,周末则要和朋友一起到郊外的射击场射击。这个客户总会用这样的理由搪塞小马,如果不能走进客户,就谈不到买单的事情。这可怎么办呢?
后来又经过多方打听,小马得知这位客户酷爱射击。于是,小马上网查找了大量有关射击的资料。一个星期之后,小马不仅对周边地区所有著名的射击场了解得十分深入,而且还掌握了一些射击的基本技术。再一次打电话时,小马对销售汽车的事情只字不提,只是告诉客户自己“无意中发现了一家设施特别齐全、环境十分优美的射击场”。下一个周末,小马很顺利地在那家射击场见到了客户。小马对射击知识的了解让那位客户迅速对其刮目相看,他大叹自己“找到了知音”。
在返回市里的路上,客户主动表示自己喜欢驾驶装饰豪华的越野型汽车,小马告诉客户:“我们公司正好刚刚上市一款新型豪华型越野汽车,这是目前市场上最有个性和最能体现品位的汽车……”一场有着良好开端的销售沟通就这样形成了。
在共同的交谈过程中,共同的话题十分重要。话题就是要聊的内容的主题,没有话题就不能进行下面的交谈。在人的众多的可选择的共同话题中,最重要的就是聊对方的职业,几乎每个人在别人说到自己职业的时候,都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约翰逊是美国一家著名食品公司的代理商,他最近在向自己所属地的一家大旅馆推销面包。
一连好几个星期了,他都坚持不懈地去拜访这家大旅馆的经理,并不断地在这位经理所到的一切社交场所中出现。他甚至在这家旅馆中包了一套房间,希望能够得到这笔生意。但这个经理很固执,就是不要约翰逊的面包。
在多次无所获后,约翰逊决定改变推销方式。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明察暗访,他发现这位旅馆经理是全美旅馆招待会的会员,而且,由于他的热心,又刚刚被选为该会的会长及国际招待员会的会长。约翰逊还获知,这个经理非常注重头衔,任何一次行业大会,不论在什么地方举行,他都一定会积极报名去参加。
知道了这些情况后,约翰逊又去会见了这位经理。
经理一见到约翰逊,就表示了不快,但当约翰逊谈到关于招待员会的事情时,经理表现出了莫大的热情。他打断约翰逊的话头,兴趣盎然地一口气讲了半天有关招待员会的事,并劝约翰逊也加入该会。最后,经理还提议与约翰逊共进晚餐,显然他还没说尽兴。
这次拜访,约翰逊对面包的事只字未提,可以说是一次纯粹的闲聊。
但两天过后,奇迹发生了:这家旅馆的主管主动打来电话,请约翰逊把货样和价目表送过去,他们打算订货。
在谈生意遭到拒绝的时候,设法知道对方的兴趣是很重要的。摸清对方的兴趣后,还要火速“充电”,了解这个行业的知识,再次交谈时能有共同话题,而且他会发现你就是他的“同行”。一般来说,没有人会拒绝一个有共同话题的人,即使这次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成交,也为以后的成交做了很好的铺垫。
我们每个人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在这么长的工作时间里,都会对工作形成非常深刻的印象,对于工作都会有无数想说的话。无论对工作是热爱,还是厌恶,无论是工作十分顺利,还是遭遇很多的麻烦,在谈到自己的职业的时候,人都会有很多的话题。所以在我们与人交谈的时候,如果你能够走进对方的职业里,成为对方的“同行”,那样你就不愁没有共同的话题了。
如果对方工作非常成功,你可以向他请教经验;如果对方工作中遇到了不顺,你可以倾听他的诉说;当对方正对工作感到困惑的时候,你可以为他提供一些建议和办法;当对方在工作中取得成绩,要记得表示祝贺,并为之感到高兴。但是,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前提,那就是,你要看对方的职业来说话,让对方觉得你是了解这个职业的,你是他的“同行”,是他的“知音”,这样才能建立起更多的话题,让谈话进行得更加轻松愉快。
用体谅的方法与对方“套近乎”
现在的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都在忙碌着自己的事情,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每天行色匆匆。穿行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人与人之间有种彼此被遗忘的感觉,一个小区里很少有人相互认识,甚至对门住的是谁也不知道。忙碌中人们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少了,以至于人们呼唤“理解万岁”。当你从对方的角度去想问题的时候,自然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自然就让彼此的感觉更好了。这就是“体谅”。
体谅别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以谅己之心谅人,以察人之心察己。”体谅是一种最有效的心理良药,能使人摆脱不良心境的困惑。所以,当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在还没有了解事情原委之前,不妨从自身的角度总结一下问题,也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别人的困难。当然生活中也是一样的,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要先学会换位思考,想想换成自己会怎样,自然就心平气和了。
曾经有个商人,在商场上颇为得意,赚了很多钱,可是他常常觉得心里很空虚。因为他觉得商场上往来的朋友都是“尔虞我诈各有心机”,很难有知心的好朋友真诚相待。
一天,这位商人找到了一位前辈诉苦。老者把他领到玻璃窗前,问他:“你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呢?”
商人有点莫名其妙,不太情愿地说:“看到马路、车子啊!对面还有高楼大厦,也有招牌、汽车招呼站,人行道上也有妈妈带着小孩……”
“没错,你都看到了!”这前辈又拉着商人到一面镜子前,再问他:“现在,你再告诉我,你看到什么?”
那商人有点不耐烦地说:“当然是看到我自己啊!”
“嗯,没错,是看到你自己!”前辈笑着对商人说:“你有没有想到,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镜子只因为多了一层水银,就会让你看到自己;我
们的世界也是一样,当一件单纯的事,多了一层利害关系时,我们的眼中就会只有自己,没有他人!”
人就是这样,当“利害相关”的事降临到自己身上时,我们就会只“看到自己,没有他人”。
古希腊哲学家说:“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是论断别人;最困难的事,是认识自己!”是的,在利害相关的事临头时,我们常常只顾自己的利益或论断别人,却不知自己自私的本性;但如果我们能时常“观照自己”,也常想到“别人的感受”,相信别人一定会感受到我们散发的“同理心”。
在日常生活中,你会发现:只要你站在对方的角度多为别人想想,体谅别人,便会给别人带来快乐;同时,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你也得到了非凡的快乐。体谅别人是一个人心胸开阔通情达理的表现,能够容忍别人的过失和理解别人的难处,这样的人久而久之必能形成坦荡的胸怀和通情达理的性格。这样你会发现生活变得更加融洽。通过下面这个小故事你更能体悟到“体谅”在人与人之间的作用。
有一对情侣,相约下班后去用餐、逛街,可是女孩因为公司会议而耽误了,当她冒着雨赶到的时候已经迟到了30多分钟,他的男朋友很不高兴地说:“你每次都这样,现在我什么心情也没了,我以后再也不会等你了!”那一刻,女孩心里失望透了,她心里在想:“或许,我们再也没有未来了。”
在同一个地点,另一对情侣也面临同样的处境。女孩赶到的时候也迟到了半个钟头,他的男朋友说:“我想你一定忙坏了吧!”接着他为女孩拭去脸上的雨水,并把自己的外套盖在女孩身上,那一刻,女孩流泪了,但是流过她脸颊的泪却是温馨的。
体谅是实现幸福的首要途径,体谅是拉近彼此距离的最好方式。当你遇到陌生人或者是不合作的人,如何与他们打成一片呢?这时候,任何盲目的愤怒、鄙夷和不解只能造成局面的进一步僵化。最好的办法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体谅对方的难处,用体谅的话语来打动对方。
在美国曾经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迈克是美国一家房地产公司将的谈判代表。这家房地产公司将在迈阿密的沿海地方开发一套海景别墅。一切准备工作进行得都很顺利,眼开工程就要全面上马启动了,可是问题也出现了。在涉及到拆迁的居民中,有一户人家说什么也不搬走。
由于他们的不合作,使得整个工程无法开展下去,这对于这么大的工程来说是一个十分巨大的问题,因为停工一天公司就要损失十几万美元。公司的高层领导很是着急,派出了几个经理都没有奏效。后来,有人向领导推荐了迈克。
迈克先是了解了前几位经理的做法,原来这几个人一直在强调,公司已经按照征地的补偿标准支付了这户人家的补偿费用,如果他们再不搬走,就要动用法律程序等等。迈克又了解了这户人家的情况。原来,这家的夫妻两个都是某家工厂的工人,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双双失业了。现在的补贴费用根本不够他们买房子的,如果从这里搬走就意味着他们无家可归了。
迈克想,如果硬是让他们搬走不是什么好办法,自己要亲自去找他们谈一谈。就这样,迈克来到了这个已经到处是残砖废瓦的小屋子里。那夫妇两人看见来人,摆出一副顽抗到底的样子。而这时,迈克微笑着开口了:“我不是来要你们搬走的,我是要跟你们商量一下新家的事情,我知道你们失业了……”当迈克说完这一番话,这对夫妇眼眶湿润了。原来,迈克帮他们想好了如果搬走的话新家如何安排的事情。这对夫妇感动之余更有感谢,很合作地搬进了自己的新家,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事例中的迈克不是用强硬的手段去要求他们搬走,而是从他们的角度去想,找到了他们的需要。正是这样才打动了那对顽固的夫妇,为公司挽回了损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日常生活中时有这样、那样的事情发生。很多人在不合自己意思或不顺心的时候,很容易生闷气、发脾气、做事沉不住气、不分清红皂白地指责人家,以此来排遣自己心中的不满,而没有一种换位思考的意识。这样不但达不到一个很好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微妙,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对方的理解。当我们遇到陌生人或者是敌对的人,如果你真的去理解他了,就一定能化解尴尬。如果能因为一句话就可以拉近彼此的关系,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与陌生人搭话为何不宜话多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其他的场合,都要谨慎开口,不要随便说话,更不要乱说话。古往今来,因为说话而引来杀身之祸的例子有很多。因为,话语说出去就无法再收回了,这一难以挽回的性质,就决定了说话要谨慎。
一个人对一位学者说,他对他的好朋友说了一些难听的话,问学者应该怎么补救。学者让他先去找一些羽毛,插在一些房子的门上,第二天把它们收回来,学者再告诉他答案。第二天,那人很失望地去找学者,他告诉学者那些羽毛被风吹走了,一根都找不回来了。这时,学者说:“你对你的朋友说的话也是一样的,说了出去的话,就再也收不回来……”
这个学者意味深长地接着说:“在说话时,说的话一下子就听不见了,却留在听的人的心中,因此说话要谨慎。有时候,说错一句话,影响是很大的。说错一句话,很可能因此丧失了好友;商人如果说错一句话,可能丧失上万亿的生意;病人如果说错了一句话,很可能会让医生断错诊……我们说话应三思而后言,不要让自己说过的话成为人生的绊脚石。”
这个人听了这番话,深受启发,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很是后悔。
每个人必须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无论那是什么样的话,这是做人的基本。不让说过的话成为绊脚石,不让自己有遗憾,不让自己失去信用,就应三思而后言,谨慎说话。人类社会,充满奇光异彩甚至光怪陆离,很多东西对我们有着无法摆脱的魔力和诱惑。然而,这世界也布满荆棘,甚至是陷阱。社会里也有阴影,有虚假与丑恶。无论你是否愿意,这样的社会游戏,我们还不得不继续地做下去。所以我们做事都必须依照某些规则,小心行事。很多事是不能随便做的,很多话也是不能随便说的。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很多的陌生人,或是因为工作,或是因为学习。与陌生人接触是不可能避免的事情。那么,我们该怎样与陌生人来交谈呢?
这是一个很多人为之困惑的问题。很多人觉得跟陌生人没有什么好交谈的,很多人又信口开河,什么事情都说。这样都是不可取的。古人云:“人心隔肚皮”,我们不可能走入对方的内心世界,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与陌生人交谈的时候,要多留心,多注意。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话不宜多。
小张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销售人员,工作一年多了,由于市场不景气,加上很多其他的因素,他的业绩并不好。而且,老板给他的压力还很大,所以,小张在工作上很不顺心,心里积下了很多的怨言,以前对工作的积极性,也在逐渐地减退。
这一天,小张参加了一个商业年会,与会的都是各大知名企业的公司老总。小张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能在这里寻找到他的潜在客户,那该多好啊。所以,在会上小张精神抖擞,把最后的希望都押在这上面了。会议上,小张认识了一位年过六旬、成熟稳重的老总。他对小张也特别地关爱,觉得这个小伙子很有干劲,因而不断地鼓励小张。这下小张像找到了知音似的,就约了这位老总吃饭,好好聊聊。
饭桌上,老总还是比较和善地鼓励小张,这更让小张觉得亲近了,于是“话匣子”就打开了。小张开始抱怨自己这一年多的工作有多么地不顺,自己的老板有多么“黑”。当听到这些的时候,这位老总眉头一皱,而小张却丝毫没有察觉。这一顿饭对于小张来说,真是太痛快了,好久没有人能够听他说这些心里话了。
可是,不幸还是发生了,小张没过多久就被迫辞职了。小张怎么也想不通,问题出在了什么地方。其实,他不知道那天和他吃饭的老总和自己的老总早就认识,而且交情甚好。
陌生人是对于我们来说是不熟悉的人,在这其中存在着很多未知的风险。在与陌生人交谈的过程中,一定要先了解对方,掌握对方的基本底细,看人说话,看事情分析,千万不要见到人就推心置腹,这是交谈中的大忌。除此之外,与陌生人交谈一定要注意分寸,懂得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如果你把握不好这样的分寸,那么就要把握好一个原则:“少言多思”。
精心包装语言,掩饰自身不足
事物都是双方面的,如果能换一个角度来讲,就会不同。特别是谈到自身的时候,一些人觉得在谈到自己的缺点时,就会很不自信,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语言其实是需要修饰的,要分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地点,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特别是对于自身不足的地方,如果你表述得好,反而会让人觉得舒服。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巧嘴媒婆的故事。
从前,有个缺了块嘴唇的姑娘待嫁,有个没了鼻子的小伙子待娶,各自要求的条件又都不要残疾的,这可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好在姑娘和小伙子相互并不相识,有个巧嘴媒婆为他们撮合。媒婆先对男方说:“姑娘没别的毛病,就是嘴长得不太好。”小伙子想:嘴不好,无非是好扯扯闲话,这可以改,算不了什么大毛病,于是同意了。媒婆又对女方说:“小伙子啥都好,就是眼下没有什么。”姑娘一听,觉得暂时穷点没什么,将来可以勤劳致富,何况娘家会陪嫁很多呢,也就应下了。
在媒婆的安排下,双方立据为凭,这对男女便成了婚。洞房花烛之夜,真相大白。后来双方都埋怨媒婆。媒婆拿出字据说:“我早已有言在先,说明了姑娘‘嘴不好’,小伙‘眼下没什么’,是你们自己同意的,现在反倒怪起我来了,这是什么道理?”
这虽然是一个笑话,但是从这个笑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对语言包装的重要性。同样的话,经过包装后就会让人觉得舒服得多。比如,有个学生,他的成绩很差,人家问他在学校学习怎么样啊?他说,没有考过高分。把成绩差用没有考过高分来代替,非常巧妙地回答了问题,这样给人的印象就不是那么差了。
其实,生活在现实世界里的人,人人都有不足。一个自信的人,在回答自己不足的时候也会显示出自己的自信;而一个缺乏勇气的人,在说到自己优点的时候,也会暴露出自己的怯弱。所以,在谈到自身的不足的时候,不要怯懦,要有勇气去面对它,并且懂得怎么弥补。如果你能把这些关系处理好,有时候不但让人感觉不到这是缺点,反而会觉得你很是上进。
曾国藩,是清朝中兴名臣。其人多谋善断,善于审时度势,谨慎圆滑又敢于冒险。1852年,他正在家乡为母亲守孝,见太平军北上横扫湖南湘江流域,正规军不堪阻挡,决定招募乡勇组建新军。于是,他在家乡编练了一支军队,称湘军,将领都是曾国藩的同乡或亲友。士兵均由军官自己招募,士兵只服从自己的军官,上下层层隶属,而全军将领只服从曾国藩一人。
他率领自己的“湘军”,开始了剿灭太平军的投机活动。其人有极顽强、执著的性格,战役失败,他就回头集结自己的部队,重新组建、操练。打胜了,朝廷怕他功高震主,去掉了他的实职,他就韬光养晦,静待时机。吃败仗时曾三次要投水自杀,都被人救起。他给皇帝上奏时说自己“屡战屡败”,一个幕僚建议改为“屡败屡战”,他大为欣赏,说:“这才道出了真实的我。”
后来,清军主力几乎被太平军彻底打垮。朝廷只好全权委托曾国藩的“湘军”来对付太平军,授给他兵部尚书、两江总督文职。这时太平军的内部首领开始倒行逆施,对内互相残杀,对外蹂躏百姓,因此力量一天比一天削弱,曾国藩的“湘军”占了优势,最终,“太平军”被“湘军”剿灭。
同样是吃败仗,“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区别就大了。这就是语言包装的魅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自身不足的语言包装,最重要的是恐怕就是在求职面试的时候。求职面试,考官一般都会问:“你的缺点有哪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真的说出自身的致命缺点,恐怕没有考官会要你,如果什么都不说,那又太假了。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呢?下面我们分别从经验不足、技术欠缺、能力欠缺三个方面来分别举例回答。
第一,经验不足型。对于刚毕业的学生,这一点是可想而知的,也是让人能够理解的。以应聘采购员为例。“我想我的不足是没有很多的工作经验,但是在校期间,我曾经在两家公司里打过工,对采购工作有一些认识和了解。在那时我就对此非常感兴趣。曾经和公司的采购员一起参与过与供应商的谈判,学到了很多知识和经验,比如,在商谈价格时应该注意适度和互惠的原则……再加上我扎实的知识和比较灵活的头脑,我相信我很快就能适应这项工作,并且把它做得很好。”
第二,技术欠缺型。对于在面试中,你听到一个你不会的技术要求,把它作为一个缺点也可以的。例如:“我想我对××的技术要求有所欠缺,但是凭借我对自己的了解,我相信我很快就能学好并能够灵活运用。比如,我在我现在公司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对某某软件一无所知,但是我在短短三天的时间里,就自学掌握了其要领,之后我成为小组里应用该软件最好的员工之一。俗话说,隔行不隔理。我曾经自学了很多专业技术的知识,后来公司里的主管对我非常有信心,经常把一些新的任务交给我来做。所以我相信刚才您提到的那个技术要求,尽管我现在不太会做,但是我可以十分有信心地说,我如果有机会做这个工作,我会很快掌握这一技术的。”
第三,能力欠缺型。这时候要把你所欠缺的能力告诉用人单位,没有人是万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会的东西,但是也都有自己的强项。在你说了你哪方面的能力欠缺的时候,可以马上说,另外哪方面能力突出,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例如:“我想我的不足在于我不善于做数字分析,但是一些基本计算技巧我是有的,可是过于复杂的就不行了。我非常诚实地告诉您,让您了解到我的不足。但是我有丰富的经验,对于这项工作在申请时前,我就觉得数字分析不是必要的要求,我相信我的工作经验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有信心把这份工作做好。”
从上面的三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面试时可以和考官坦诚地交流你的缺点,但是在讲述自己缺点的时候都要给出解决办法或者讲述自己其他的足以弥补缺点的优势。在讲述过程中,非常自信而坦诚地说服用人单位自己虽然有不足,但是对于这份工作我的优势大大超过了我的不足,我的不足对这份工作并不重要或者说是可以克服的。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个大的考试”,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受着其中的考验。怎样才能让自己有一个完美的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包装好自己的语言,弥补自身的不足,把自己打造得更完美。
要深入别人内心,先要打破他的戒心
激烈的竞争压力使得在都市里生活的人们给自己戴上了一张面具,处处都在防备着周围的人。社会纷繁复杂,各种诈骗、欺诈的行为时常发生,让人们在内心形成了一种普遍的戒备心理,不敢轻易地向人吐露心扉,凡事要留有几分余地。如何才能打破别人的戒心,给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交圈呢?答案就是:要深入别人的内心,先要打破他的戒心。
一位单身女人刚搬了家,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
有一天晚上,忽然停电了,女人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
原来是隔壁邻居家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
女人心想:“他们家竟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给他们,免得被他们给依赖了!”
于是,她对孩子不耐烦地说:“没有!”
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小孩展开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说完,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我送两根来给你。”
此刻女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将孩子紧紧地拥在怀里。
可想而知,通过这件事女人对这母子三人的戒心完全消除了,而且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之后他们的关系会非常融洽。打破这戒心的不是蜡烛,而是一份关心。
相反,如果我们常怀着戒备心理去待人接物,那会让彼此双方都感到不舒服,会让交往陷入僵局,给双方都带来不利。
有这样两家大型超市,他们的店面、商品、定位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可是其中一家每天门庭若市,而另外一家却门可罗雀。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第一家超市购物,服务员大都是在不远处看着,需要时上前帮忙。而第二家超市的服务员异常“热情”,顾客到哪他们就跟到哪,结果把顾客都给吓跑了。
热情服务是件好事,但要在顾客需要的时候适时出现。换位思考,如果你是顾客,买东西的时候总有双眼睛死死地盯着你,下一次你还会再去吗?这种“热情服务”无形中让顾客筑起了一道坚固的戒心墙。
那么,日常交往中我们如何才能打消对方的戒心,走入到对方的内心
呢?下面这些方法你不妨去尝试一下。了解对方戒心产生的原因比方说,在公司领导层想调查业务不理想的原因并希望大家提出意见
时,估计十有八九的人不会说出真相,因为大家都怕因此而受到处分。因此就要消除大家的这个疑虑,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保持轻松、从容,减轻对方的心理压力谈话时,可多用肢体语言鼓励对方讲话,使氛围自然轻松,对方才能在心底里放松,没有压力,戒备心理自然就会减轻很多。降低姿态,使别人更加愿意接近你交流中,不管你自己身份如何显赫,都要放低姿态,诚恳地对待对方。
如果你高高在上,觉得自己了不起,谁还敢跟你接触呢?放低自己,会更容易接近别人,拉近彼此的距离。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想对方所想,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做出解释,消除他的疑虑。当你所说所想都是他想要的,自然就和你亲近了。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把握了对方的想法,才能对症下药,破除戒心。打消了戒心,才能进一步洞察对方的内心,这样才能在人际关系中取得主动地位。
开个玩笑,活跃气氛
交往是一门艺术,如果只遵循条条框框,见了面不管是谁,一律只问工作、爱好,不仅让人乏味,也会让谈话平平淡淡没有亮点。如果你能够适当加入幽默的元素,开个玩笑,让彼此先开怀一笑,就会让气氛活跃起来,消除刚见面的尴尬,再接下去的交往也会顺畅许多。同陌生人交谈尤其要如此。
幽默是活跃气氛的法宝,和陌生人见面若能够有分寸地、善意地开个玩笑,就有可能博得别人的好感,摆脱习惯、生疏的界限,享受到自由交谈的轻松愉快。而且,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其实也能表达比较严肃的内容。
见到陌生的朋友,可以这样开场:“哦,你是四川人,看起来果然像个小辣椒啊,一定是个辣妹子!”
这样一来,轻松的谈话氛围就形成了,大家的生疏感马上消除。
幽上一默之所以能消除陌生人之间的尴尬,就是因为在初相见的时候,彼此都不了解,大家都在揣摩对方的心思:他是不是一个高傲的人?他会不会不喜欢跟我这样的人交往?他应该眼光很高!这些猜测无形地给彼此之间加上了一道屏障,使得人们不敢与你接近。如果你能幽默地说句话,就会让人豁然开朗,给人以可亲的感觉。放下架子,才能自由交流。
有些人给人感觉冷冷的,总是拒人千里之外,他们不愿与人交往,是因为过分局限于自己的世界,以为自己掌握了某些严肃的原则或者必须遵守某些交往的准则,固执而且可笑。
年轻的时候,志刚曾做过一些傻事,例如自恋地以为自己是内向的,不能主动与别人打招呼,非要等别人先开口;以为自己永远比别人高明,从来不会向别人道歉;甚至还遵循着流行的“酷”原则,不笑、不主动、不解释、不呼朋引伴、说话永远是简洁明了、绝不多说一个字等等。
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现在回想那些行为,志刚突然觉得这些所谓的做人原则非常好笑。酷,固然在电影里是非常吸引人的因素,尤其在浪漫的爱情片里,这种性格的主角总是能引得别人的好奇心,激发别人探究的欲望。可是在现实中,这样一个不爱说话,不爱交往,不爱主动的人,怎么会有吸引力呢?谁有工夫或者说有耐心去费劲心机去讨好这样一个人?
所谓的原则不过是自己给自己设下的圈套,是一种人为的障碍和限制,没有任何意义,还有可能让自己错过千载难逢的机会,追悔莫及。例如,志刚曾经在一次聚会上碰到了一个心仪的女孩,这对他这个钻石王老五来说简直是上天安排的缘分,可是他那时候脑子里总是有个条框限制着他,他就是认为第一次认识的女孩不应该急着问她的电话号码,更不能约她出去,结果,在茫茫的人海中,他们再也没有见面。
看到了吧?严肃的人都是这些坚持着某些原则,放不下自我,以为主动说句话、开个小玩笑就把自己的形象给毁了,将说话等普普通通的交流看成是严肃的事情,非得遵循什么准则,这么死板的人,谁愿意与他们交往呢?
换句话说,想做一个善于交往的人,你得首先放下自己的架子,放下那些莫名其妙的严肃的规则,让自己成为一个可亲近的人,而幽默的说话就是拉近彼此距离的法宝。
开个玩笑还有助于制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对方感觉到你谈话很直率很坦然,不让对方感到拘谨。尤其是对那些比较害羞,不习惯于同陌生人谈话的人,你一定要设法使他放松。无伤大雅的玩笑会缓解陌生人之间由于生疏所带来的压力,也可以活跃气氛,消除隔膜。
在生活中,平淡的情节太多,无聊的事情也太多,如果我们能换个快乐的心态去看世界,换个幽默的口吻去谈论,那么看似平淡无味的细节,也会有趣起来,让生活增色不少。不妨再看看下面的例子:
A:哎?你不是学美术的吗?应该对色彩很敏感吧?你看我这一身搭配得怎么样?
B:还不错。就是鞋要换成那种亮银色就更好了。
A:是吗?那我岂不是会闪得别人头昏眼花,让他们招架不住?
B:呵呵,有可能。
A:你也小心被我电到啊!
B:呵呵……
你瞧,如果只是一板一眼地赞美说,“挺好看的呀”、“穿上去不错”等等,听得人觉得没劲,说的人也会觉得无聊。换个幽默的方式,开个玩笑,就让彼此都开开心心,何乐而不为呢?再看看另一个例子:
A:你叫什么名字?
B:我叫腊月。
A:哦,你是不是腊月生的?
B:不,我是十二月生的。
A:阳历阴历不都一样吗!怎么叫阴历的?
B:哈哈,总比叫“十二月”好吧?
在社交场合,所有人都相敬如宾,总让人觉得气氛太过死板,大家的情绪太平淡,还不如吵吵闹闹更亲热。因此,若彼此谈得开心,开句玩笑、互相攻击几句,互相取笑一下,打几拳、拍两下,反倒显得亲密无间,无拘无束,气氛热烈。你可以故作滑稽,或搞出一副大大咧咧、衣冠不整的样子,向对方暴露自己的一点无伤大雅的小缺点。这样别人会认为你真实可爱,富有亲和力,你们的关系也会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