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2018年是中关村园区成立30周年,“村”里面的老中青们均在或多或少地酝酿和筹备着做些什么,来迎接这个不平凡时刻的到来。适逢此时,志硕和雪松邀请我为其即将出版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并购发展报告(2018)》作序,他们告诉我,研究院用了近一年的时间,认真挖掘数据、研究事实,力争能够从产业并购的视角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行总结和审视,书中对中关村园区的并购情况也做了专门的分析。产业并购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和中关村园区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和驱动因素,本书对此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我认为很有价值。

30周年之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和中关村园区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从2012年的52.2%提高到2016年的56.2%, 2016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4%,比2012年提高3个百分点,有力地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我国的创新引擎,中关村持续领跑全国经济。2016年中关村总收入达到46047.6亿元,增速达到12.8%,超过GDP增速6.1个百分点;净利润达到3170.3亿元,占到全国高新区净利润总额的17.1%。同时,中关村在科技创新、科研人员方面保持领先,2016年入选“千人计划”的人数占到全国的20.0%。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要素首先是前沿技术的进步。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芯片技术取得迅速发展,随后软件、IT 服务、网络及设备、电信等电子信息产业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突破逐步兴起,发展速度远超其他传统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20世纪90年代,中国步入以信息产业为先导的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革命以及互联网产业蓬勃兴起,用友、搜狐、联想等企业和中关村园区正是在这次产业变革中应运而生的,一批从科研院所闯出来的年轻科研工作者研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产品,中关村成为高科技产业化的突破口。随后,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高新技术领先企业沿着市场寻找发展路径和办法,不断通过并购的方式获取世界领先技术,进行产业上下游整合,扩大市场份额,完善企业价值链条,增强协同效应,实现了全球化发展战略。联想集团就是运用跨国并购成功从本土走向全球的典型。联想集团成立之初是一家只拥有11人的本土小公司,到2013年前后联想已成为全球PC行业的领导者,这与联想抓住机遇坚持海外并购与整合的国际化扩张路径有着直接的关联。2005年,当联想并购IBM PC时,全中国人都认为并购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但联想最终还是做到了,目前联想已经成为世界500强企业。联想走过的道路,也是所有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或正在经历的道路,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经过艰难的蜕变,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企业的。

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成为当今时代发展主流,人工智能、生物工程以及其他硬件的变化与互联网的结合会将社会变成什么样,仍是不确定的,未来谁是行业领先者、谁是落后者也都不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样的事情会很快发生。对于迎接变革的企业家而言,产业并购是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式。以2013~2017年为例,信息技术行业并购交易金额21319亿元,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行业并购交易金额4672亿元,航天航空与国防行业并购交易金额839亿元。这三个行业在短短五年内的并购交易金额比其在2000~2012年十三年间的总和还要高。产业链整合、人才获取、跨境并购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并购的新趋势。中关村上市公司并购金额从2013年的406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222亿元,增幅达到201%。通过产业并购,中关村进一步聚焦高新技术产业,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保持传统优势,并积极引进融合尖端产业。

产业并购与格局相关。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传统的老路已经很难走下去了,中国已经站在“新周期”的起点,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绝大多数的企业,包括现在很多的创新型企业,都面临着向新领域进军拓展的问题。企业家应当把企业下一步怎么发展想清楚,把战略制定清楚,带领企业向未来新产业发展方向走。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并不一定要从头做起,以产业并购的方式快速切入,老的传统行业是能够从中叠加生成新动能的,企业家们尤其要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对行业进行深刻和高水平的研究,认准方向。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实业”跟“资本”打通,以产业为本,以资本助力产业发展。在为企业自身创造价值的同时,企业家还要给国家、给社会多做贡献,把企业的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从内心感受到成就和快乐。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并购发展报告(2018)》回顾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并购的全景,我在其中也看到了中关村企业家艰苦奋斗的创新创业历程。大批技术出身的创业者聚集在具备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的中关村,他们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并购为手段,本着对企业和社会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不断开拓进取,成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希望这本书能够给当前“新常态”下面临转型升级挑战的中国企业家以启发,好好运用产业并购,迈过眼下的坎儿,实现新的突破。

联想控股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