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当下的社会中重建价值观,树立人们正确的信仰。信仰既抽象又具体,从哲学层面看,它表现为一种世界观,从日常生活层面看,它渗透在衣、食、住、行中,具象化为一种世道人心。信仰既是观念,更是力量,它给人以前行的方向,更给人以前行的力量。

然而当前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随着利益分配的分层、价值取向的多元、社会矛盾的增加,我国社会发展也进入高风险时期。这期间,一些非主流的意识形态通过网络、手机等不断扩大其影响。尤其是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的兴起,正在改变舆论场中力量角逐的格局。面对当前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格局调整所引起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互联网已成为网民发表意见、关注社会现象、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渠道。反观我们的以党报为核心的主流媒体,在开展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中,尤其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闻实践中,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有的媒体存在故步自封、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问题,导致主流意识形态存在被弱化甚至被边缘化的危险。

此外,商业资本的无孔不入,境外意识形态的渗透,都对公众的思想状态产生深刻影响,大量使用社交媒体的青年一代尤其如此。公众一方面承受着各种舆论有意无意的牵引和控制,另一方面也以传播主体的身份介入传播活动,参与舆论格局的重构。因此,在这一复杂的背景下,主流媒体必须承担起引领导向,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社会责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积极寻找变革之路,尊重新闻传播规律,丰富媒体传播形态,提高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近年来,主流媒体的一些努力已经初见成效。从2015年的“人贩子一律死刑”转发事件中不难看到,传统主流媒体依然以其专业性和权威性对用户产生强大影响力。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传统主流媒体议程设置者和把关人的身份并未消解,其通过积极投入融媒体传播,开办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议程设置和引导舆论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增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探讨我国主流媒体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舆论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更多受众认知与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我国主流媒体能够重新建构适应现实的、灵活运作的舆论引导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著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外有关场域的理论,探讨了我国主流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舆论场建设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为我国主流媒体改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意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尽自己最大所能,到媒体调研采访,获取了主流媒体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舆论场过程中的一手资料,这些来自实践的丰富资料,为本著作奠定了扎实的材料基础,也为该项理论研究增添了来自实践的生动和活力。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主题之一,是需要传媒长期承担的一项重大主题宣传任务。作者作为一名“80后”的青年教师,勇于探索当前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表现了一名博士应有的学术研究勇气和理论研究的时代担当。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新闻学科首席专家

全国新闻学研究会副会长

雷跃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