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管理策略:如何让企业走向成功
- 朱涛
- 2575字
- 2020-08-29 12:01:59
柯达 胶片帝国留下的斑驳影像
2012年1月3日,柯达因股票平均收盘价连续30日跌破1美元而受到纽交所的警告——如果股价在未来6个月内仍无起色,柯达将被摘牌。经历了17天的煎熬之后,2012年1月19日,柯达最终还是提出了破产保护申请。已经经历132年风风雨雨的柯达,终究没能阻止帝国大厦的倾覆,这一步,让众人屏住了呼吸,感觉到了内心的凝重。
1.执著也是一种错
过去的辉煌在现在看来特别刺眼,无论在胶卷时代还是在数码时代,柯达一直是行业技术中的领导者,却因为缺乏技术创新而被淘汰,让人不得不感叹世事难料。由于在胶片业务上分外执著,当数码产品高速席卷世界的时候,随着胶卷行业被逼入死角,作为感光技术的龙头老大,柯达也逐步失去了这些业务带来的丰厚利润和行业的领导地位。数码相机的研发成功没能带领柯达走向光明的未来,而是将它引入了死亡的深海。
20世纪末,胶卷行业已渐显颓势,数码需求骤增。柯达前高管里·马特森曾在1979年就预测市场的不同部分将从胶卷时代向数码时代转变。在长达十年之久的“机会之窗”面前,柯达并没有表现出以往对相关技术进行颠覆性改革的魄力,没有为数码摄影取代胶卷做好准备,而是选择利用数码技术来提高胶卷的质量,仍然将重心放在传统的胶片上,没有预料到数码技术的“创造性破坏”。
抓住数字化浪潮机遇的佳能、尼康等企业迅速挤入相机领域,当柯达意识到数码大潮已经彻底切断了胶卷的未来时,缓慢进入数码相机领域的柯达才发现,在胶片市场上的技术储备已经丧失了带领自己杀出重围的锐利优势。
整个市场的格局被数码革命彻底搅乱了,柯达不仅被这场意料之中的革命打昏了头,而且毫无还手之力。瞬间,众多知名的、不知名的企业都开始蚕食柯达原有的市场份额,而柯达原以为能救自己于水火之中的家庭数码照片打印也受到惠普和戴尔拍照手机、数字冲印等细分市场的致命威胁,整个游戏中柯达已经处于劣势。数码技术正突飞猛进,一路高歌,高端数码技术更让人眼前一亮,相比于原有胶卷技术的种种缺陷,消费者纷纷投入更简单、方便的高端数码相机的怀抱。底片和相纸除专业人士之外已无人问津,以低端战略为发展主线的策略也背离了市场的需求,再加上柯达数码相机本身的技术缺陷,柯达的前途和命运岌岌可危,令人担忧。
2.一错再错
当柯达刚刚在数码领域站稳脚,正准备奋力追赶的时候,又遭遇了当头一棒——数码相机的替代品、带照相功能的手机正趋于大众化,并且手机照相功能与数码相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这是一个危机,同时也是一个机遇。
意识到手机构成的巨大威胁,也知道自身势单力薄,难以抵挡,2006年,柯达与摩托罗拉签订了一项为期10年的协议,加强在产品、营销、研发和技术许可方面的合作。它还与Skype合作,以期构建一个有利于柯达的“数码生态”。但是,柯达顽固地认为消费者在拍照后会选择打印保存,一直看好照片打印和终端市场。事实上,随着互联网的大行其道,消费者更倾向于以数字形式保存照片,并能随时通过网络共享。柯达再一次对市场发展的方向判断错误,它还是沉溺在自己过去的成功设置的陷阱里不能自拔。
老牌企业是现有市场的既得利益者,它们满足于现状,不愿意改变。主流企业良好的业务表现让它们高傲地看着市场上的厮杀,想凭借自己雄厚的实力和市场爆发力后发制人,却不想在作为一个旁观者无动于衷时,也随时会成为别人下一个要消灭的对象。已经有所成就的企业很少能保持进取的激情,也不再那么勇敢地像当年那样站在创新的风口浪尖上,当意识到自己的领导地位受到威胁时再做回应,显然已经太晚了。
柯达作为传统行业和文化的代表,曾为我们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影像,但是柯达的遭遇也显示了传统行业缺乏创新、保守固执、正在渐渐被抛弃和被遗忘的可怕事实。一个影像帝国在技术浪潮中被湮没,留给世人的记忆会慢慢消退,但给我们的警醒是不能忘记的。
柯达百年浮沉史
1880年,当时还是银行职员的乔治·伊士曼开始利用自己发明的专利技术批量生产摄影干版,这就是伊士曼柯达公司的前身。伊士曼在干版生意上大获成功,翌年与商人斯特朗合伙成立了伊士曼干版公司。
1881年底,伊士曼从罗切斯特储蓄银行辞职,投入全部精力经营自己的新公司,同时继续研究简化摄影术的方法。
1883年,伊士曼发明了胶卷,摄影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1888年,柯达照相机推出,伊士曼奠定了摄影大众化的基础。
1889年,伊士曼摄影材料有限公司于伦敦成立。
1891年,伊士曼在伦敦附近的哈罗建造了一座感光材料工厂。
1896年,柯达公司成为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要赞助商。
1900年,柯达的销售网络已经遍布法国、德国、意大利和其他欧洲国家。
1921年,柯达进入中国,并创建照相学校。《申报》报道了该事件。《申报》1921年12月23日载《柯达照相公司创办照相学校》一文:“柯达照相公司,迩来在江西路六十四号,创办照相学校,三星期毕业,学费及材料用器费一概从免,该公司近又纷纷致函各代理公司及照相馆,请派人前往学习云。”
1976年,柯达就开发出了数字相机技术,并将数字影像技术用于航天领域。
1986年1月9日,柯达输掉了与宝利来(Polaroid)的专利官司,因此退出了即时拍相机行业。
1991年,柯达有了130万像素的数字相机。
2000年,柯达的数字产品只卖到30亿美元,仅占其总收入的22%。
2002年柯达的产品数字化率也只有25%左右,而竞争对手富士已达到60%。这与100年前伊士曼果断抛弃玻璃干版转向胶片技术的速度,形成莫大反差。
2003年9月26日,柯达宣布实施一项重大的战略性转变:放弃传统的胶卷业务,重心向新兴的数字产品转移。
2004年1月,柯达宣布裁撤其现有20%的员工,即当时70000多名员工中在生产和行政部门的12000~15000人。2004年1月13日,柯达宣布:将停止在美国、加拿大和西欧生产传统胶片相机。2004年底,柯达将停止制造使用Advanced Photo System和35mm胶片的相机。胶片的生产还将继续。
2005年1月,柯达任命了新的CTO——William Lloyd,这位在惠普工作了31年的技术专家,被外界冠以“数字CTO”的称号。
2011年10月1日凌晨,美国当地时间星期五,拥有131年历史的相机制造商柯达可能提交破产保护申请。受此消息影响,美国股市中柯达股票一度暴跌68%,创下该公司自1974年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
2012年1月3日,柯达公司宣布已收到来自纽交所的警告,因为其平均收盘价已连续30日跌破1美元。如果股价在未来6个月内仍无起色,柯达将面临摘牌。1月19日,柯达宣布已在纽约申请破产保护,以争取渡过流动性危机,确保业务继续运营。4月20日,柯达正式宣布破产,正在进行资产评估和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