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发展合作与非洲:中国与西方援助非洲比较研究
- 张永蓬
- 2116字
- 2020-08-29 09:58:44
第三节 援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对非洲援助
一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问题思考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不同的概念。经济增长概念的起源可上溯到中世纪阿拉伯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思想家伊本·赫勒敦 (Ibn Khaldun),其基本观点是:人口的增长导致劳动力数量的增加 (为生产和消费提供了基础),消费品生产利润的增加促进消费品生产的增加;随着生产工艺的改进,生产消费品的利润也会成倍提高,由此导致生产的繁荣。现代意义上经济增长的含义是指“一个国家总体或人均收入和产品的增长”,而经济发展则含义广泛,除了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具体包括经济投入产出结构的变化、产品构成和质量改进、居民生活水平和分配状况的改善和提高等。
一般而言,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增长未必带来发展,“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发展的程度取决于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水平和质量,如果后两者所影响下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等因素不合理,经济发展就难以实现,增长与发展就会出现脱节。
然而,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并不是发展过程的终结。自1990年联合国发展计划署 (UNDP) 推出年度《人类发展报告》以来,“人类发展”便成为国际社会检验发展的重要标准。1990年《人类发展报告》首先提醒人们注意,人是国家的真正财富,发展的基本目的是创造人们享有长远的、健康的和创造性的生活。报告认为,传统的检验国民收入和经济增长的方式掩盖了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为人类造福的实质。报告对人类发展的定义是:“扩大人们选择范围的过程”,基本的选择包括三项内容:长久健康的生活、获得知识、获得过上体面生活而必需的资源。其他选择还包括:享有政治、经济和社会自由以及有创造性的个人自尊和人权保障。1996年报告进一步明确增长与人类发展的关系,认为:人类发展是终极目标,而经济增长只是工具,增长的目标在于使人的生活变得富裕。报告认为,之前数十年的现实是增长与人类发展的联系被人为割裂了。如果上述人类发展含义获得认可,那么发展的相对链条就应该是: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人类发展。前两者是手段,后者才是目的。
联系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指标内容以及国际援助非洲的方向 (本书后续内容对中国和八国集团援助非洲方向和领域有相关阐述),联合国发展计划署提出的人类发展概念对于国际援助的领域和方向选择起到重要指导作用。当然,也存在一些辩证性问题。比如,国际援助应该优先选择手段,还是优先选择目标?从逻辑上讲,只要手段和过程解决好了,目标是可以达到的,至少可以有助于目标的实现,手段是不可逾越的过程。反之,如果直接从目标入手或将援助重点放在目标上,虽然可能暂时看到一些效果,但援助的长远目的未必能达到,人类发展的真正目标也未必能够实现。现实情况是,当人们面对人类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时,急切看中的是目标。而当人们理性分析具体过程时,又认为手段毕竟是重要的。这就是当前国际援助非洲的矛盾所在。前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联合国贸发会议提出的“大推进”作用,正是这种矛盾的反映。
二 援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问题思考
通常,人们会将援助与经济增长联系起来,似乎这种联系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例如,前述发展经济学的模型理论和联合国贸发会议的“让大推进发挥作用”等,都是这种认识的表现。赞比亚学者达姆比萨·嫫约(Dambisa Moyo) 写道:“在过去40年中,至少12个发展中国家经历了显著的经济增长。”“然而,在同样时间内,另外多达30个发展中国家——主要是撒哈拉以南非洲依赖援助的国家,未能实现经济增长,甚至出现倒退。”然而实际上,援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始终充满迷惑。援助是否推动了经济增长,多大程度上推动了增长,这些都还缺少直接而有力的证据证明。前述发展理论和学者同样缺少坚实的论据证明,反倒是有些证明二者没有联系的反证。比如,嫫约的说法本身就是反证。同样,任何否定援助促进增长的观点都可能成为反证。美国学者托德·莫斯 (Todd J. Moss) 质疑援助促进增长的作用,认为即便援助促进了增长,其程度也是有限的,并认为促进增长的效果因国家和具体年代的差异而不同。莫斯还在威廉·伊斯特里 (William Easterly) 研究的基础上,更新对比了1970~2002年援助与非洲增长的关系,结果是两种趋势正好相反。笔者获得并计算的2001~2008年数据图[与伊斯特里和莫斯的比较条件相同:分别为援助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显示,援助占非洲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和非洲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在各年度的发展趋势基本相反,只有2002~2003年趋势略显一致 (见图1-1)。
图1-1 2001~2008年非洲接受ODA与GDP及人均GDP增长趋势对比
资料来源:根据OECD统计数据和非洲开发银行数据计算整理,见African Statistical Yearbook, 2010, OECD Statistics。
当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也可能被认为是援助效果与方式问题,但长期大量的对非援助和完全相反的结果确实值得深思。可能应该从援助的目标、方式和模式方面多做思考,甚至可以考虑是否重新定位国际援助。比如:当前国际援助很难同时照顾两个方面,既有的承诺尚难以兑现,更难说进一步大量增加援助,也就是说国际援助的资源和范围是有限的 (见本书相关内容)。既然如此,国际援助的性质定位就值得思考。
然而,国际援助概念的定义和目的、国际援助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国际援助毕竟应该与发展相联系,至少应该成为促进发展的手段或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