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企业战略研究的历史发展与各种学派

(一)企业战略研究的四个发展阶段

1.早期初始研究

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前,可追溯到1916年法约尔的管理研究,他提出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随后有1938年巴纳德的职能研究,他首次提出企业经营战略研究。至1962年钱德纳提出结构研究,把环境、战略、结构联系在一起,为企业战略研究开辟了道路。20世纪60年代初,安德鲁斯提出社会责任、市场机会、企业实力、个人价值观的战略四要素说,创立了SWOT战略分析框架,为企业战略研究奠定了基础。

2.传统一般理论研究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主要代表人物是安索夫,他的著作有《公司战略》(1965)、《从战略计划到战略管理》(1975)、《战略管理》(1979)。他强调协同效应和竞争优势,要求战略同组织与环境相匹配,发展了战略管理理论。在同一时期,还有其他学者的关于战略制定、战略规划与政策等实际应用研究。

3.现代竞争理论研究

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首先由波特在安德鲁斯、安索夫的企业竞争战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竞争战略和产业组织的研究,统一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两个过程,创立企业战略的五力“钻石”模型,提出赢得竞争优势的总成本领先等三种战略。其后,另外有一些学者认为企业战略不在于产品竞争,而在于能力竞争,包括核心能力或整体能力的竞争,以维持持续的竞争优势。还有一些学者则认为企业竞争战略植根于企业独特的战略资源的培育、配置、运用以及这些方面的能力。它们构成竞争优势的源泉。

4.当代动态理论研究

进入21世纪后,由于全球化竞争的兴起和加剧,出现了基于创新的动态研究,要求能力再造,强调快速反应,把战略和竞争的研究置于战略互动、竞争变化的动态发展的基础之上,认为任何竞争优势都不是不可打破的,应把企业战略作为过程来研究,须建立富有弹性的战略管理系统。

(二)企业战略研究的12个学派

1.设计学派:认为战略有形成过程,并把该过程视为概念形成的过程,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这两个过程是分离的,企业主要领导人是战略设计者,有SWOT分析框架,以安德鲁斯、钱德纳为主要代表,影响较大的著作有《公司战略概念》(1972)、《战略与结构》(1962)、《经营中的领导能力》(1957)。

2.计划学派:认为战略是规划或计划,须深思熟虑,应使内部变化与外部环境相适应,适用于稳定的环境和大型正规企业,以安索夫为代表,其主要著作有《公司战略》(1965)。

3.定位学派:把战略形成视为分析过程,关注企业在行业内的结构分析和相对地位分析,重视数据计算,重视竞争优势,有五力模型和三种战略,以波特为代表,其主要著作有《竞争战略》(1980)、《竞争优势》(1985)、《国家竞争优势》(1990)。

4.创意学派或企业家学派:把战略形成视为预测过程,强调经理人的独特远见、直觉思维、灵感和想象,适用于创新型和有进取心的企业,以德鲁克等人为主要代表。

5.认知学派或认识学派:把战略形成看作心理过程或认识的基本过程,重视处理信息、获得认识建立概念的认知过程,适用于现有战略的再造时期,以西蒙的《管理行为》和《组织理论》等著作为代表。

6.学习学派:视战略形成为应变过程,认为战略是独特的模式,强调渐进演化和组织学习,关注自然形成,适用于专业性企业,以彼得·圣吉的《第五次修炼》和野中郁次郎的《知识创造企业》为代表。

7.权力学派:把战略形成视为协商过程,须运用手腕、施展计谋,关注权力作用和利益关系,适用于大型成熟的企业及其所处的重大变化时期。代表人物有普费弗、阿里森、萨兰西克等人,有影响的著作为《组织的外部控制》(1978)。

8.文化学派:认为战略是独特的集体观念、形成集体思维的过程,适用于特定的、有文化的企业或老牌企业,以莱恩曼、诺曼等人为代表,有影响的著作为《长远规划的组织理论》(1973)、《管理中成长》(1977)。

9.环境学派:视战略为反应的过程,对外部环境的被动反应,认为环境和社会生态在战略中有特殊地位,十分关注环境因素,适用于成熟的企业。代表人物有汉能、弗里曼等人,有影响的著作为《组织的种群生态学》(1977)、《组织的生态学》(1989)。

10.结构学派:把战略形成视为变革的过程,认为企业组织是一种结构,战略制订是一种整合,重视结构与转变,强调归纳与综合,集以上9种学派之大成,主要代表人物为明茨伯格、钱德纳、米勒、米尔斯、斯诺等学者,有影响的著作为《战略与结构》(1962)、《组织策略、结构和过程》(1978)。

11.资源学派:认为战略的基础是作为独特的资源结合体的企业,最大限度地培育发展独特的战略资源,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沃纳菲尔特的《企业资源学说》(1984)是有代表性的著作。

12.能力学派: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特有的能力出发来制定和实施企业竞争战略,以赢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有核心能力观与整体能力观之分,核心能力须靠积累性学识,整体能力则要靠协调整合,普拉哈拉德、哈默尔的《企业核心能力》(1990)、《竞争未来》(1994)是有影响的代表作。

以上1~3三个学派偏重于战略的明确表述,可合称为说明性学派,有过程分离、少数主角、理性、利益一致、简单环境五个假设。4~9六个学派偏重于对战略形成的理解,他们改变了说明性学派中一个或几个假设而展开描述,可合称为描述性学派。第10个结构学派集成了1~9九个学派的部分内容,可称之为综合性学派,适用于没有任何特色的一般性企业。最后的11和12两个学派,与前十个学派不同,不是偏重于由外而内的环境为主导的被动适应的企业战略,而是由内而外的异质的企业追求卓越积极影响环境使竞争优势可持续的企业战略。

对众多学派的了解有助于把握企业战略的内容。若不细分为12个学派,亦可划分为4个主要学派,即以安索夫为代表的环境战略学派,以德鲁克为代表的目标战略学派,以波特为代表的竞争战略学派,以普拉哈拉德为代表的核心战略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