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

旧金山媾和作为亚洲国际关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受到国外史学界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媾和的主要参与国美日两国,两国学者对旧金山媾和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研讨,从而较为真切地揭示了那段历史的本来面貌。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出版了许多有关旧金山媾和的著作,其中有影响的就有20余部。根据论述角度的不同,这些著作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阐述和研究媾和的过程。如邓恩的《媾和与对日处理》(Frederick S.Dunn,Peace-Making and the Settlement With Japa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3);西村熊雄的《旧金山媾和条约》(西村熊雄『サンフランシスコ講和条約』,日本外交史27,鹿島出版会,1971年);细谷千博的《旧金山媾和之路》(細谷千博『サンフランシスコ講和への道』,中央公論社,1984年)。

(2)阐述冷战与对日媾和的关系。如五十岚武士的《对日媾和与冷战》(五十嵐武士『対日講和と冷戦』,東京大学出版会,1987年);迈可·沙勒的《亚洲冷战与日本复兴》(Michael Schaller,The American Occupation of Japan:The Origins of the Cold War in Asia,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Inc.,1985.该书中文译本为《亚洲冷战与日本复兴》,郭俊鉌译,台湾金禾公司,1991)。

(3)阐述日本与媾和的关系。迈克尔·M.吉津的《日本与旧金山媾和》(Michael M.Yoshitsu,Japan and the San Francisco Peace Settlement,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3)。

(4)阐述各国与对日媾和的关系。杰因的《战后日本的媾和处理》(R.K.Jain,Japan’s Postwar Peace Settlements,Atlantic Highlands,N.J.:Humanities Press,1978);罗格·巴克利的《占领外交:英国、美国与日本,1945—1952》(Roger Buckley,Occupation Diplomacy:Britain,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1945-1952,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大野的《战争赔偿与和平处理:菲日关系(1945—1956)》(Takushi Onno,War Peparations and Peace Settlement:Philippines-Japan Relations 1945-1956,Solidaridad Publishing House,1986);渡边昭夫与宫里政玄合编的《旧金山媾和》(渡辺昭夫、宮里政玄編『サンフランシスコ講和』,東京大学出版会,1986年)。

(5)考察重要历史人物与媾和的关系。如普鲁森的《约翰·福斯特·杜勒斯与对日和约》(Ronald W.Pruessen,John Foster Dulles and the Japanese Peace Treaty,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2);约翰·W.道尔的《帝国及后果:吉田茂与日本的经验,1878—1954》(John.W.Dower,Empire and Aftermath:Yoshida Shigeru and the Japanese Experience,1878-1954,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8);威尔逊·D.米斯坎波的《乔治·F.凯南与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1947—1952》(Wilson D.Miscamble,George F.Kennan and the Making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1947-1952,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2);三浦阳一的《吉田茂与旧金山媾和》(三浦陽一『吉田茂とサンフランシスコ講和』,大月書店,1996年)。

(6)有关旧金山媾和的论文集,主要有托马斯·W.巴克曼主编的《日本的占领:国际关联》(Thomas W.Burkman ed.,The Occupation of Japan:The International Context,The Proceeding of the Fifth Symposium Sponsored by the MacArthur Memorial,Old Dominion University,the MacArthur Memoral Foundation,21-22 October 1982,Norfolk,Va.:the MacArthur Memorial Foundation,1984);袖井林二郎主编的《世界史中的日本占领》[袖井林二郎編『世界史のなかの日本占領』,日本評論社,1983年。这是1983年在东京日本法政大学召开的“世界史中的日本占领”(The Allied Occupation Of Japan in World History)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日本现代史学会1999年年报《媾和问题与亚洲》(『講和問題とアジア』年報,日本現代史1999年第5号,現代史料出版社,1999年);渡边昭夫与宫里政玄合编的《旧金山媾和》(渡辺昭夫、宮里政玄編『サンフランシスコ講和』,東京大学出版会,1986年)。

由以上可知美日两国对旧金山媾和已经有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基本上涉及旧金山媾和问题的方方面面。

而国内对旧金山媾和的研究则比美日两国浅显很多。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新中国被排斥在和会之外,因此国内对旧金山媾和的核心资料和具体细节所知甚少。而纵观国内对旧金山媾和的研究,又主要集中于两个时期。

一个时期是1950年左右,一方面是因为正是在该阶段中国被排斥在和会之外,出于维护自身正当利益和合法地位起见,中国的学者对美国主导下的对日媾和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另一方面是因为对日媾和问题的时政性和新闻性,在当时颇受重视。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亚洲世纪社的《对日和约问题》(亚东协会出版,1947);李纯青的《对日和约问题——斥美制对日和约草案》(世界知识社,1951);力如的《美国武装日本与对日和约问题》(东北人民出版社,1951);王佳山的《对日媾和的两条道路》(上海春明出版社,1952);等等。

另外,中国政府还出版了一部分文献资料以备学术研究,其中有:外交部情报司资料室编的《国际文献选集——对日和约问题特辑》(1951);《对日和约问题史料》(人民出版社编辑,1951);《反对美制对日和约》(群众日报图书出版科,1951);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编的《对日和约问题》(1951);《支持苏联对日和约建议》(东北人民出版社,1951);《荒谬绝伦的美国对日和约草案》(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1951);等等。

当时《人民日报》关于旧金山媾和及批评美国实行单独媾和的文章也有很多,主要有:《坚决反对美国对日单独媾和的阴谋》(1950年11月27日);《粉碎美国重新武装日本的阴谋,争取全面的公正的对日和约》(1951年1月28日);《荒谬绝伦的美国对日和约草案》(1951年4月22日);《支持苏联对日和约建议》(1951年5月26日);《早开对日和会,坚持全面和约》(1951年6月15日);《反对美英单独对日媾和》(1951年8月16日);《印度缅甸拒绝签订美英对日和约》(1951年8月29日);《美帝国主义奴役亚洲人民的计划是可以打败的》(1951年9月10日);等等。

这一阶段进行相关研究的著作和文章虽然不少,但由于中国并未直接参加对日和约的制定,所以对和约的形成过程及具体细节涉及甚少。这一阶段的文章主要是从维护中国利益的角度来论述的,而且以时政性评论和批判美英的片面媾和为主,它们对于了解整个旧金山媾和的全貌作用不大。

另一个时期是20世纪末及21世纪初,美日两国档案资料的解密以及美日两国有关对日媾和著作的出现,对中国国内学者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时间上看,由于语言的障碍,所以国内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出现一定的滞后性。国内研究该问题的著作仍然是凤毛麟角,主要有于群的《美国对日政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该书主要集中研究美国对日政策及媾和政策,关于旧金山和会、“日台和约”、《美日行政协定》及他国对日媾和政策等问题,不属于其研究主题,因此涉及甚少。另外有王蕾的博士学位论文《美国对日媾和与中国因素研究》(指导教师:宋成有,北京大学2005年6月),此文系统论述了美国对日媾和与中国因素的互动关系,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而张民军的博士学位论文《日本赔偿问题研究》(指导教师:崔丕,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5月)则主要是研究日本赔偿问题的。

关于旧金山媾和的论文相对较多,研究的对象也较为细致,其中关于媾和的背景主要涉及美国对日政策的文章有:张卫军的《日本投降前后美国对日政策与战后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仇朝兵的《1947—1948年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及其影响》[《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李寒梅的《1947—1949年美国战后对日基本政策的制定》(《日本学》第一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魏楚雄的《战后美国对日政策的演变》(《世界历史》1987年第5期);等等。

关于对日媾和过程的有:杨则瑞的《论冷战初期美国的远东政策与对日和约的签订》(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2年5月);张卫军的《朝鲜战争与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济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11卷第1期);林晓光的《朝鲜战争与日本政府的媾和政策》(《日本学论坛》2000年第4期);曹振威的《朝鲜战争与日本重建军备》(《军事历史研究》2000年第4期);郑毅的《战后日本媾和外交策略研究——以吉田茂的“商人式国际政治观”为中心》(《日本研究》2005年第2期)。

关于旧金山媾和的重要问题之一赔偿问题的有:崔丕的《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政策的演变》(《历史研究》1995年第4期);陈耀华的《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政策的演变及影响》(《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3卷第1期);刘立峰的《试论战后美国对日赔偿政策的演变》(《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第5期);胡涛、杨黔云的《日本战争赔偿中美国由打击到扶持政策的演变》(《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2期);等等。

关于《旧金山对日和约》及其影响的有:余子道的《旧金山和约和日蒋和约与美日的“台湾地位未定”论》(《抗日战争研究》2001年第4期);安成日的《旧金山对日和约与战后日韩关系》(《日本学刊》2001年第6期);孙瑜的《〈旧金山对日和约〉的签订及其影响》(《现代日本经济》2005年第4期);张明亮的《〈旧金山对日和约〉再研究——关于其对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处理及后果》(《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1期);刘合波的《论〈旧金山对日和约〉与战后台海关系》(《齐鲁学刊》2007年第1期);等等。

关于盟国对日媾和政策的有:刘英国的《论英国对日媾和外交》(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5月);赵爱伦的《英国对日媾和政策形成史论》(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5年5月);侯文富的《略论美菲交涉与〈旧金山对日和约〉中的“劳务赔偿”问题》(《日本学刊》1997年第4期);王振锁的《旧金山体制的确立与中日关系》[《日本研究论集(2006)》,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等等。

关于旧金山媾和的余音——“日台和约”的较多,主要是因为这直接地涉及中国的切身利益。主要著作有:陈奉林的《战后日台关系史(1945—1972)》(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廉德瑰的《美国与中日关系的演变(1949—1972)》(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张耀武的《中日关系中的台湾问题》(新华出版社,2004);张龙吟的《中日和平条约签订过程回顾》(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91);等等。主要论文有:余河清的《中日和平条约研究》(台湾文化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69年);张茜红的《论“日台条约”》(《日本学刊》1997年第3期);臧佩红的《战后“日台条约”刍论》(《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周彦、林晓光的《“吉田书简”与“日台和约”的签订》(《中共党史资料》2006年第2期);林晓光的《吉田书简、“日台和约”与中日关系(1950—1952)》(《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第1期);等等。

由此可见,国内对旧金山媾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某一个历史切面,缺乏对该问题的全局性把握。这为我们对该问题进行重新研究和再思考留下了很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