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塞奥多西王朝

塞奥多西王朝(379—457年)和利奥王朝(457—518年)统治时间长达近一百四十年,其间统治集团以君士坦丁大帝确定的治国原则为基本的指导方针,因此,后代学者将君士坦丁一世以后直到518年的历史时期称为“君士坦丁时代”。塞奥多西王朝统治时期的政策主要是继续贯彻君士坦丁王朝的基督教政策和强化中央集权措施。

塞奥多西的后人在治理国家中几乎没有值得称道的建树,其两个儿子阿尔卡迪奥斯和霍诺留斯均为无能之辈,两人性格相近,前者受东部大区长鲁菲努斯控制,后者受西部军队总兵、皇亲斯底里霍(Stilicho)控制。鲁菲努斯代表了帝国朝野贵族势力,而具有汪达尔人血统的斯底里霍则代表了当时逐渐构成帝国军队主力的蛮族军事势力。他们在治国安邦中毫无作为,却使宫廷斗争愈演愈烈,宫廷贵族和官宦势力开始逐步左右朝政。他们暗中鼓动已经定居在多瑙河下游地区的西哥特人发动叛乱,致使哥特人首领阿拉里克(Alaric)势力坐大,在色雷斯和马其顿地区大肆洗劫。阿尔卡迪奥斯死后,其子塞奥多西二世即位。但他也是宫廷中长大的文弱书生,毫无治国才能,多亏了他的三个姊妹竭力辅佐。她们为保王朝统治,终身不嫁,使塞奥多西二世在位的四十余年期间的国务办得有声有色。他意外去世后,该王朝统治很快被利奥王朝取代。

一、内政

塞奥多西一世(Theodosios Ⅰ,379—395年在位)从两方面继续推进君士坦丁一世开始的基督教化政策,其一是清除多神教残余,其二是坚决支持以尼西亚信经为信仰的正统教派。塞奥多西所处的时代是古代社会向中古社会转变的时代,人们的宗教信仰也处于转变时期,各种古代多神教和基督教派别林立。君士坦丁王朝在处理宗教问题时政策忽左忽右,有的皇帝支持基督教,有的支持多神教,而在支持基督教的皇帝中有的倾向于尼西亚派,有的保护阿里乌派,这清楚地反映出当时多种宗教并存的情况。古代罗马多神教祭司集团的各项特权虽然到西部帝国皇帝格拉提安(Gratianus,375—383年在位)时代已被取消,但是多神教信仰仍然流行,各种多神教的献祭仪式在民间仍然屡禁不止,元老院议事大厅仍然供奉着古代的胜利女神。塞奥多西改变了前朝皇帝实行的宗教宽容政策,采取了比较坚决的措施清除多神教残余。他于388年成功平息马克西姆叛乱后,亲自参加在米兰召开的元老院会议,说服元老们以多数票否定了以大神朱庇特为主神的多神教崇拜,促使帝国各地贵族纷纷抛弃旧信仰,连罗马最古老和势力最显赫的加图家族的元老也迫不及待地脱去祭司的长袍,换上基督教教父的外衣。元老院还通过法案,禁止多神教崇拜所必需的偶像崇拜,得到各地官吏和民众雷厉风行的贯彻执行。朱庇特神庙被破坏,阿波罗神像被人们任意作践。塞奥多西将其在帝国东部行之有效的禁止奉献牺牲的法令在帝国西部推行,斥责所有研究牲畜内脏以获得神谕的多神教仪式既是有罪的也是不道德的,是严重的犯罪行为,〔古罗马〕塞奥多西:《塞奥多西法典》第16卷,C.法尔等译,普林斯顿1952年版,第10款,立法7。应受到法律的严惩。他在一道措辞严厉的法令中写道,“朕决定和希望,朕的任何臣民,无论是行政官员还是普通公民,无论其职位和社会地位高低,都不得在任何城市或任何地方用无辜的牲畜作为牺牲向无知觉的偶像献祭”,否则以叛国罪论处。〔古罗马〕塞奥多西:《塞奥多西法典》第16卷,第10款,立法12。为此,他派遣东方大区长基奈尤斯(Cynegius)和西部重臣卓维乌斯(Jovius)伯爵作为特使,到帝国各地巡视,强制关闭所有多神教神庙,埃及著名的亚历山大城塞拉皮斯神殿是在390年被拆毁,有千余年历史的古希腊著名的德尔斐神殿则被关闭于394年。〔英〕H.W.帕克:《希腊神谕宣示所》,伦敦1967年版,第147页。罢免残余祭司的职务,收缴贵重祭神用具,捣毁所有偶像,没收多神教产业。在塞奥多西的公开支持下,各地基督教教士毫不犹豫地成为打、砸、抢、烧、杀的能手,主教们一改斯文仁慈的面孔,亲自率领狂热的教徒冲击多神教神庙,砍伐献祭给古代神祇的月桂树,虐待甚至杀死顽固不化的多神教信徒。东部各省普遍发生了基督教与多神教信徒间流血冲突,迫使帝国政府出动军队帮助基督教取得最后胜利。

基督教的胜利伴随着多神教残余的最后清除和基督教教会的迅速发展;同时,基督教各教派之间存在的矛盾再度激化,深刻的神学争议和派别斗争重新凸显出来,自从尼西亚大公会议以来长期引起争论的阿里乌派教义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君士坦丁一世虽然出于政治目的,利用尼西亚会议判定其政敌李锡尼支持的阿里乌派为异端教派,但是他本人对阿里乌派信徒并没有进行严厉的打击,相反,其晚年对他们格外信任,加以重用,甚至在临终前由阿里乌派主教施洗入教。直到塞奥多西统治初期,阿里乌派一直控制着君士坦丁堡和安条克教区。基督教重新得势后,有关阿里乌派教义的争论再起,而且呈现愈演愈烈的局面,当时的作家记载道:


这个城市充满了商人和奴隶,他们都自诩为渊博的神学家,在商店和街头到处讲道。如果你想要与一个人兑换一块银币,他必定告知你圣子与圣父的区别所在;假如你要询问一条面包的价格,你将得到圣子低于圣父的回答;而你若问及浴池是否准备停当,回答则是圣子毫无神性。〔古罗马〕格列高利:《圣格列高利书信》,第33封。


帝国西部皇后查士丁娜在米兰城强制推行阿里乌派教义几乎酿成人民起义。


塞奥多西清醒地认识到,统一帝国除了靠武力,还要靠思想,而统一帝国臣民思想的工具只能是基督教正统教义。尼西亚信经不仅是包括其家乡西班牙地区的帝国东西部大部分省份共同接受的教义,而且是其本人推崇的信仰。他于380年罢免了阿里乌派领袖、君士坦丁堡大教长的职务,任命著名的正统教义捍卫者纳齐安城人格列高利出任这一重要职务。381年,他公开宣布支持正统的三位一体教义:


朕高兴地知晓所有为朕之宽厚仁慈治辖的各民族均将坚定地信奉圣彼得教喻罗马人的宗教,其信仰传统得以保持,目前,更得到大马士革主教和具有教父圣洁之名的亚历山大主教彼得的完善。根据这位圣洁教父的教规和福音的信条,让我们诚信圣父、圣子和圣灵之唯一圣体,同位同格的纯粹三位一体。朕特许信奉这一信条的信徒享有正统基督教的称号;而在斥责所有其他信徒为放肆的疯子时,给他们打上臭名昭著的异端恶名;朕还宣布他们的集会不得再占用玷污教会这一令人敬畏的称号。除了上帝正义的谴责外,他们还应遭受严厉惩罚。幸赖上天智慧指引的朕之权威将思考对他们给予适当的严厉惩处。〔古罗马〕塞奥多西:《塞奥多西法典》第16卷,第1款,立法2。


阿里乌派教徒集中的安条克因此发动近一个月的起义,他们煽动和召集所有对现实不满的势力围攻官府,将塞奥多西及皇家成员的雕像推倒砸碎,直到塞奥多西派遣大将军赫勒比库斯(Hellebicus)和行政长官恺撒利乌斯(Caesarius)前往镇压为止。〔古希腊〕利巴尼乌斯:《利巴尼乌斯自传》,第6—8页。根据塞奥多西对安条克起义颁布的法令,为惩罚起义民众,安条克被剥夺所有帝国城市应当享有的特权,甚至被取消了城市的称号,而改为村庄级别,隶属于距离安条克百余公里的海滨城市劳狄西亚管辖。当地的阿里乌派势力遭到致命打击,这座经数百年繁荣的古城从此衰落。同年5月1日,他下令召开第二次基督教大公会议,会议再次承认和肯定尼西亚会议决议的正统地位,宣布了一批违背正统教义的教派为异端。在为期两个多月的会议期间,他多次亲临会场,指导150名主教制定会议文件,并确定君士坦丁堡教区为仅次于罗马教区的第二大教区地位。


塞奥多西统治时期,为强化中央集权采取了多次军事行动。首先,他面临帝国西部地区马克西姆于383年发动的叛乱,后者派杀手刺杀了帝国西部皇帝格拉提安,并立即派使节携带重礼拜见塞奥多西,向他解释格拉提安之意外死亡与其本人毫无关联,同时提出希望得到塞奥多西的友谊,而不希望战争。塞奥多西考虑到哥特战争刚刚结束,其军事实力尚不足以发动新的远征,故暂时与叛军结盟,达成互不敌视协议。数年后,塞奥多西经过精心备战,决定剿灭叛兵。当时,马克西姆入侵意大利,西部皇后查士丁娜及其子瓦伦提安二世发出救援请求。他借口马克西姆违背协议,于388年出兵意大利,充分发挥匈奴人、阿兰人和哥特人骑兵的优势,击溃以战车为主力的意大利军队,在阿奎利亚城下与马克西姆决战,后者战败被俘,旋即被塞奥多西部下乱刀砍死,马氏之前已被加冕为皇帝的儿子维克托(Victor)也被杀。而后,塞奥多西扶植瓦伦提安重新控制帝国西部,并派遣得力将领阿波加斯特斯辅助瓦伦提安。

第二次平息叛乱的军事活动发生在394年。当时,无能的西部皇帝瓦伦提安无力控制朝政。他先是依靠其母后查士丁娜,后依赖军事大权在握的将领阿波加斯特斯。阿波加斯特斯原为格拉提安的部将,后为塞奥多西重用,担任高卢军团总司令。392年5月阿波加斯特斯密谋暗害瓦伦提安,拥立伪帝尤金尼乌斯,使帝国中央集权再度遭到挑战,帝国统一再度受到威胁。尤金尼乌斯的使臣在面见塞奥多西时,企图说服后者相信瓦伦提安死于意外,希望得到后者的友谊与合作。但是,塞奥多西清楚地意识到其中暗藏的阴谋和事件的恶劣影响,决定发动新的西征。他先是不动声色地以厚礼送走尤金尼乌斯的使臣,而后经过两年备战,于394年发动对西部伪帝的征讨。他命令战将斯提利赫(Stilicho)和迪马修斯(Timasius)从伊比利亚人、阿拉伯人和哥特人中招募士兵,与训练有素的罗马军团组成了西征的主力军。在最初的交战中,以逸待劳的叛军大败劳师远征的塞奥多西军队,在阿奎利亚城附近的遭遇战中,塞奥多西损失万余人。但是,随着战事的深入,足智多谋的塞奥多西分化瓦解叛军,使战局发生扭转,并最终击溃尤金尼乌斯。愤怒的士兵在塞奥多西默许下将伪帝斩首。叛军首领阿波加斯特斯走投无路、自杀身亡。这两次内战的资料出自〔古罗马〕左西莫斯:《历史》第4卷;〔古罗马〕索卓门诺斯:《九卷本教会史,324—440年》第7卷;〔古罗马〕苏克拉底:《教会史》第7卷有关部分。

二、立法活动

塞奥多西王朝的立法活动一直没有停止,但是其最有价值的成果是在塞奥多西二世(Theodosios Ⅱ,408—450年在位)时期取得的。塞奥多西二世即位时年仅七岁,他秉性文雅仁慈,喜好读书,一生追求学问,无心拜占庭帝国军政大事,也缺乏治国的天赋。因此,他在位的四十二年间,将国务完全交给他身边的几位女性管理,自己全身心地参加和主持学术活动。在这些杰出的女性中,首推他的大姐普拉西利亚公主。她是一位意志坚强严于律己的人,为了维护塞奥多西家族的利益,她和其他两个姊妹终身不嫁。她们组成的“核心内阁”忠实地辅佐塞奥多西二世,并将一切可能引起宫廷腐败的活动清理出皇宫,以至于当时的宫廷被戏称为“修道院”。正是在她们的帮助下,塞奥多西二世得以有时间和精力从事文化与学术活动,也使他在位期间似乎治理有方。他潜心于书法和整理古籍的工作,不仅组织众多抄书人复制古代典籍,而且身体力行,练得一手好字,并亲自誊写古书。为了满足他好古向学的愿望,普拉西利亚还一手操办了他和雅典哲学家的女儿、学识和天赋极高的尤多西亚的婚事。她果然不负所望,在此后的生涯中成为塞奥多西二世杰出的助手,多有著作问世。

塞奥多西立法活动是其学术活动的一部分,而《塞奥多西法典》是他清理前代人法律的重要成果。当时,正在使用的法律多出自前代皇帝的法令,一些法律由于年代久远或有缺失,还有一些法律因出自不同皇帝之手多有矛盾。于是,塞奥多西以治学的严谨精神,决定全面整理前代皇帝的法律。他任命了一个由著名法学家组成的编纂机构,他们历时八年完成工作。438年法典正式颁布。该法典使用拉丁语,包括自君士坦丁大帝到他本人一个多世纪期间除朱利安外所有皇帝颁布的法律和法令。它不仅成为帝国东部司法活动的依据,而且不久以后也在西部推行。法典共分16卷,每卷按照主题分为若干章节,分别讨论朝廷官吏的职责、军队权限、宗教事务等。在每个专题下,前代皇帝的法律按照编年顺序编排。

《塞奥多西法典》意义重大,因为它保存了大量前代的法律,使之流传后世而未散佚。这些法律真实地记载了四五世纪拜占庭帝国的内政,反映了这一时期拜占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珍贵的是,它全面地记录了基督教成为国教后,世俗统治者政策的变化。它为当时人的司法活动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依据,有效地贯彻皇帝的意旨,维护了拜占庭社会的安定。它作为完整的法律体系,为此后一个世纪的司法和立法奠定了基础,成为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蓝本。它在帝国西部的影响也不可忽略,因为,它与日耳曼人的部落法律结合,形成了西欧中古司法活动的基础。据学者的研究证明,“西哥特人法”几乎就是《塞奥多西法典》的翻版,而这部西哥特人法律对法兰克法律影响极大。

三、王朝外交与哥特人问题

塞奥多西统治时期,拜占庭帝国面临的主要外部威胁仍然以哥特人入侵为主。但是,塞奥多西与前朝皇帝的对外政策有所区别,他采取安抚利用“蛮族”的策略,一方面允许多瑙河以北的哥特人进入色雷斯地区定居,另一方面积极招募哥特人加入帝国军队,甚至对才能出众的哥特将领加以重用。塞奥多西本人自青年时代从军,即参加过多次对蛮族人的作战,他曾指挥帝国军队打败斯科特人、萨克森人、摩尔人和萨尔马提亚人,亲身感受到这些游牧或渔猎游牧参半的民族之凶猛剽悍和好战尚武,特别是在帝国皇帝瓦伦斯惨败于哥特人,帝国军队损失4万精锐兵团之后,他认识到,对于这些难以征服的蛮族只能采取怀柔利用政策。虽然小亚细亚和伊比利亚的兵源能够使帝国军队迅速得到补充,分布在帝国各地的34座武器制造工场可以在短时间内满足军需,但是,亚得里亚堡战役的失败在帝国朝野和军队中产生的深远的心理影响不可能很快消除。在此情况下,采取利用蛮族和“以夷制夷”的策略既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是有利可图的政策。

塞奥多西将塞萨洛尼基修建为行宫,亲自到哥特人为害最烈的马其顿和色雷斯地区坐镇。他在加强边境地区军事要塞建设和补充训练帝国军队的同时,以不间断的小规模出击削弱哥特人的散兵游勇,打击哥特人的侵扰,恢复帝国将士的信心。当时,哥特人新首领阿拉里克很难将各个部落联合起来,他们相互攻讦,实力受到极大伤害,为精明的塞奥多西提供了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机会。他以重金收买哥特人小部落酋长莫达尔(Modar),任命他为拜占庭帝国军官,而后资助和指使莫达尔袭击不肯臣服的哥特人。左西莫斯记载了莫达尔在大肆屠杀哥特人以后,向塞奥多西进献大批战利品和数千件武器的事件。〔古罗马〕左西莫斯:《历史》第4卷,第22节。多年前为躲避战乱进入山林地区的哥特人领袖阿萨纳里克(Athanaric)下山收编哥特人各部落后,塞奥多西立即派使节主动结好,并于382年9月请阿萨纳里克到君士坦丁堡参观,盛情款待。在塞奥多西极为友好的接待中,阿萨纳里克毫无节制,酒色无度,不久死亡。塞奥多西除了为之举行盛大葬礼外,又将其统率的哥特人武装力量全部收编进拜占庭军队。数年后,当另一位哥特人领袖阿拉塞乌斯(Alatheus)领兵乘3000只船偷渡多瑙河入侵拜占庭帝国时,塞奥多西亲自设计并指挥水陆军队大败哥特人。

此后,塞奥多西在马其顿和色雷斯地区为臣服的哥特人划定定居区,允许他们保留原有的部落社区组织,并自行安排农牧业生产。许多哥特人在菲利吉亚和里迪亚地区的荒芜土地上定居,仿照拜占庭农民比较先进的生产方式,开垦荒地种植各类谷物。为了鼓励哥特人定居务农,塞奥多西规定在开垦荒地的最初若干年内,他们可以享有免税的优惠待遇;在哥特人定居区内,他们只要承认拜占庭皇帝的最高权力,就可以继续使用民族语言,保持相对独立和传统的生活方式与习惯,甚至不必服从拜占庭帝国地方法律。塞奥多西还吸收数万哥特人进入拜占庭军队,组成“同盟者”军团。为了进一步有效地控制哥特人,他利用和挑拨哥特人内部矛盾,打、拉结合,支持以弗拉维塔(Fravitta)为首的亲拜占庭人派别打击以普利乌尔夫(Priulf)为首的独立派,并杀死后者,使困扰拜占庭帝国多年的哥特人问题逐渐化解。

但是,哥特人进入拜占庭政治军事生活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首先是定居拜占庭帝国边疆地区的哥特人对帝国官员的敲诈勒索极为反感,而拜占庭官吏对他们的民族歧视将这种不满变为仇恨,他们因此不断举行起义。395年,哥特人在阿拉里克的率领下发动民族起义,从巴尔干半岛北部向南进攻,侵入色雷斯和马其顿地区,兵锋直指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朝野极为震惊,立即展开外交斡旋,说服阿拉里克改变进攻计划,使哥特军队继续南下希腊阿提卡和伯罗奔尼撒半岛,而后转向西方的意大利。其次,哥特人政治势力的增强激起以希腊人为主体的拜占庭贵族集团的极大恐惧,当时的一位主教在致皇帝的信中万分忧虑地写道:


武装的蛮族将使用各种借口窃取权力,并成为罗马公民的统治者。因此,手无寸铁的人们将被迫与装备精良的家伙斗争。首先,这些外国人应被赶出军队指挥岗位和元老阶层。……就是那些长着浅色头发、戴着埃维亚人头饰、原本在私人家中充当佣人的蛮族人竟然成为我们政治生活的统治者,这难道不令人极其惊讶吗?〔美〕瓦西列夫:《拜占庭帝国史》,第93页。


一大批拜占庭贵族联合起来,组成了反哥特人势力,提出将哥特人赶出军队,代之以本国人军队,限定哥特人只能充当农村中的苦力。对此,哥特人贵族领袖塔依纳斯联合拜占庭军政部门的哥特人做出强烈反应,并依靠其控制的军队平息了拜占庭希腊贵族的骚乱,监禁和处死他们的领导人尤特罗庇乌斯。但是,使用武力未能征服的哥特人也同样没能用暴力手段平息民族情绪高涨的拜占庭民众起义。在君士坦丁堡大教长约翰·赫利索斯托姆(John Chrysostom,389—404年在任)领导下,拜占庭朝野内外、教俗各界以“勤王”为口号,于400年7月11(或12)日在首都君士坦丁堡发动了反对哥特人大起义,哥特士兵被大批屠杀,主要的哥特军官被处死,塔依纳斯侥幸逃脱,不知去向。哥特人在早期拜占庭国家的军事势力从此被清除,哥特贵族对拜占庭政治军事生活的影响从此逐步消失。

哥特人对拜占庭帝国上层社会的威胁虽然被解除,但是,仍有大量哥特移民活跃在巴尔干半岛,他们和来自于小亚细亚的另一支蛮族伊苏里亚人成为5世纪拜占庭国家新的威胁。拜占庭皇帝泽诺(Zeno,474—491年在位)时,对这两股蛮族势力采取坚决措施加以限制。一方面,他派出精兵良将对伊苏里亚人进行无情镇压,扫荡其在小亚细亚的根据地,平毁其军事据点,并清除军队和政府中的伊苏里亚人;另一方面,他拉拢说服东哥特人领袖塞奥多里克(Theodoric,471—493年在任)带领难以驯服的哥特人前往意大利,代表帝国皇帝平息西哥特人的反叛。当时西哥特人在奥多亚克(Odoacer,476—493年在任)的领导下灭亡了西罗马帝国,自立为帝。泽诺这样做可以一箭双雕,达到既能祸水西引,最终消除哥特人祸害;又可借刀杀人,平息意大利的民族骚乱。488年,塞奥多里克率东哥特人横渡亚得里亚海进攻西哥特人,临行前,曾在拜占庭宫中作为人质的他,向泽诺表示:将把被征服的意大利“作为您赠赐的礼物加以掌管,而不像那个您所不佐的人(指奥多亚克),降服您的元老于其伪权之下,奴役您的部分王国”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第51页。

这样,早期拜占庭国家就基本解决了蛮族入侵的问题,而没有像西罗马帝国在蛮族入侵的打击下最终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