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功成弗居,大道无为
- 道德经全评(国学典藏版)
- 孙敬武编著
- 1715字
- 2021-09-26 09:31:49
【原典重现】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①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②,高下相倾③,音声相和④,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⑤;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重点注释】
①斯:就。
②形:因为有比照而显出。
③倾:充实,补充,依存。
④和:配合,协调,应和。
⑤教:教化,教导。
【白话翻译】
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样的美才是真正的美的时候,丑的观念也就形成了。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样的善良才是真正的善良的时候,恶的观念也就形成了。所以,“有”和“无”相互产生,“难”和“易”相互形成,“长”和“短”相互衬托,“高”和“下”相互充实,“音”和“声”相互协调,“前”和“后”相互伴随。所以圣人用“无为”的法则来处理世事,实行不发号施令就能教化百姓的德政。让世间万物自由发展而不加以干涉,让其自由活动却不占为己有,有所作为而不强加自己的意志,功成业就而不自己占有。正是因为不去占据功劳,所以才永远不会失去。
【鉴赏评议】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无绝对,很多价值判断与观念取向都是相对的。“美”与“丑”,“有”与“无”,“善”与“恶”,“对”与“错”,“是”与“非”,“正”与“反”等的标准也是很难完整确立的。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只要不是完全一样,二者相对比较,就一定会分出高下,但这种高下又不是绝对的,如果非要一直比下去,那真是无穷无尽,毫无休止。但是,何必拘泥于外表显露出来的一切呢?
在老子看来,这一切都不过是人们自寻烦恼罢了。上天赋予了我们丰富的头脑,就是为了让我们看清楚这个世界上最本源的那些东西。但是我们都因为自己的私心更愿意看到那些对自己有利的东西,不愿意接受甚至排斥那些对自己无用的东西,就像所有人都喜欢听到别人的歌颂和赞扬,却害怕别人的批评与指责一样。
【深度解读】
朝菌短命,不知春秋
《庄子》中记载了一个关于朝菌的故事,很有哲理地揭示了“长”与“短”、“有”与“无”的相对性。
朝菌是一种非常短命的生物,最多活不过七天。有一天,朝菌十分自豪地跟蟪蛄说:“我很满意我的生活,尤其是我对我的生命格外满意,因为我的寿命很长,能够让我颐养天年。”蟪蛄听了以后笑着说:“你觉得你的生命很长,你能看到日月星空,可是你能观察到月亮有阴晴圆缺等不同的形态吗?”
其实,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蟪蛄生于春后,死于秋前,它仅有的生命不过一个夏季。他又怎么能从这短短的一个夏季中读出寒来暑往、岁月交替的道理呢?
人的一生不过短短百年,与其他生命相比,自然是漫长的。但是若拿人的生命长短和能存活千年的龟,屹立万年不倒的大树相比,人的寿命又是这般短暂与无常。
对于斑鸠来说,一棵树的范围就足够了,可是对于鲲鹏来说,它想要征服的则是全天下。
“大”“小”“长”“短”都是相对的。渺小到秋毫般的物体在有的东西看来也会是大到了极点。巍峨如泰山,在有的东西看来也不过是沧海一粟。在我们看来,彭祖活了八百多年,已经是一段长寿的传奇,但是与天地、日月、山河比起来,彭祖的生命也是这般短暂。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所谓的大小不过是万物表现在世间的一种相对形态罢了。
而文中老子所说的“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则是告诉世人若想要让别人试图按自己的想法去做,那就必须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站在老子的角度看问题,一切由人性主宰的东西都不是人自身的错误。因为万事万物都是相对存在的。在我们还没有办法真正理解大道之理的时候,我们就无法跳出自己给自己画的那个局限的小圈子,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我们无法深刻了解事实规律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道虽然孕育了天地万物,并且使天地万物都感受到了他赐下的恩泽,但是万物却无法将所受的这种恩泽准确地描述出来。只有真正感悟天地,才会发现眼前所执着的东西,也会有我们不熟悉的一面。凡事都可以从正反面来看,这就是以“有为”的手段达到目的,用“无为”的手段也同样可以实现。
当然,这里的“无为”并不是说毫无作为,而是一种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天道而不去横加干涉的做事方法、处世态度。以这种“无为”的态度去淡然地处理事务,不会矫枉过正,不会过犹不及,不会急于求成,更不会偏执一端,最终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