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零售的超级变变变(《商业评论》2018年11-12月刊)
- 商业评论
- 4364字
- 2020-06-24 16:38:57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神经科学创业者维维恩·明(Vivienne Ming)博士也许永远不会阅读本文。“我有一条铁律:不看任何有关我的采访、照片,不收听、收看任何有关我的电台或视频节目。”她说,“这些东西都是陷阱,你一旦开始关注自己,就走上了歧途。你的生活从此全部以自己为中心,想要摆脱很困难,因为那种感觉实在太好了。”
明对沉迷自我的拒绝,源自她心底更坚实的信念:人们应当找到人生的意义,然后不遗余力地实现它,而不是全身心扑在个人荣耀上——个人荣耀不过是实现人生意义的过程中一个令人愉快的副产品。
她说:“你的目标会很快偏离你的人生意义,促使你只想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而一旦开始这样做,你想要得到的结果也会离你越来越远。”
我说,这就是经典的“真我陷阱”——为了提高影响力,你想要努力表现真我本色,但人们立刻觉察到你在伪装。明接过我的话头说:“然后整个形象都崩塌了。”
我和杜克企业教育学院(Duke Corporate Education)驻旧金山的客户总监米歇尔·塔皮尔(Michele Taipale)一道,在明位于加州伯克利市中心的办公室采访了她。办公室里有块老式黑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数学公式,这让我想起自己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念书的日子,那时常常忐忑不安地跑到经济学教授办公室问问题。
从明的办公室望出去,可以看到旧金山湾区黄金地段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著名的钟楼,彰显了这位神经系统科学家的明星地位——这地位既源自她那绝顶聪明的大脑,也要归功于她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深刻信念。然而明认为,聪明的大脑常有,但信念不常有。
“那么多人固执地认为,人生不值得尝试。”她说,“如果说世界上有什么东西我想要改变,那么就是这种谬论了。”她谈起麻省理工学院(MIT)开展的一项实验:一批学生在摄像机镜头下做数学题。
“如果学生给的答案错了,他们会皱眉头,很大程度上预示着他们会放弃——不再努力尝试,不光是不再尝试解那道错题,而是所有题都放弃了。”但有一组学生不一样,那就是MIT自己的学生。
“如果MIT的学生做错了,他们也会皱眉头,但那预示着他们会加倍努力。也许对MIT学生来说,做错题只是一次不寻常的经历——看呐,我竟然做错了!但是还有另外一个因素,他们的人生经历教导他们不仅相信而且确实认识到,只要付出更多努力,就一定会有所回报。皱眉头只是因为他们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会做错,不过他们由此得出的结论并不是‘我不够好’,而是‘这题需要多花点儿工夫’。”
选择的平等
这种态度上的差异给社会流动性(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造成了明显的影响。大量社会经济学分析聚焦于西方社会在机会均等方面做得多么糟糕——机会均等的意思是,让纽约哈莱姆区的黑人孩子和上东区的学前儿童拥有同样的人生机遇。
明分析得更加深刻和激进:“不光是机遇问题。选择本身就是不平等分布的。我们认为自己能够主动选择进入一种不同的生活,就想当然地以为别人也当如此。但实际情况是,你需要建设一种社区,一种组织,一种文明,让选择能够带给人们回报。因为如果有回报,人们就会去做出这样的选择。”
她承认,特权会给拥有特权的人带来优势:“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知道特权的作用很强大。”但是她并不认为特权在任何时候都有益无害。“我们这种优越的生活里存在很多形式主义,实际上限制了自我实现。我的研究印证了其他很多研究——激励制度其实毁了我们,让我们不能长期保持真我。仔细想想,激励制度充斥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学校里的成绩,考试分数,拼命挤进好公司,让老板满意,在朋友面前保持好形象。我们在研究中清楚地看到,这些外在激励实际上阻碍了你成为你可以成为的那个人。”
她说,这种自我实现对于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非常重要,因为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恰恰需要人类充分发挥其在提问、质疑和想象力等方面超越人工智能的比较优势。“我们沉迷于拼命取悦他人,却迷失了自己。”她说,“其实,对外在激励越不敏感,你的长期成就才会越好。”
明说,人们一旦发现了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就能够轻松、迅速地做出决策。优步(Uber)、奈飞(Netflix)和亚马逊(Amazon)等公司都曾邀请她出任首席科学家,待遇好到足以“为我全家买一幢豪宅”,但她考虑如下:“这些工作机会隔三岔五就会出现,我一般只用三到五秒钟就能做出决定——亚马逊的邀约倒是比较特别,让我很是花了些心思去琢磨。比如,我确实挺想深入了解一下奈飞,但是说实话,那和自我放纵有什么不同呢?我喜欢看优秀的电影,但这对我实现人生意义有什么作用呢?”
寻找意义
明在元学习*领域是世界领先的科学家。她的教育科技公司Socos利用基于机器的工具,帮助人们在职场和教育机构中从环境、经历、困境中学习。互联网上知识浩如烟海,但学校依然用死记硬背的老一套办法传授知识。Socos关注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制作、设计、质疑和做出选择。她称之为“建设更好的人”,并且认为这是她人生的意义。
“自动驾驶汽车很酷,但是与我的人生意义无关——准确说反而会妨害我的人生意义。亚马逊对我说,十年后我们将成为员工百万的企业,你的工作是让他们的生活更美好。这个说法很合我心,因为和我的人生意义很一致。但我还是觉得——先不考虑薪水——踏踏实实把自己正在做的工作做好,不是更能实现我的人生目标吗?”
她想要改变教育的冲动,就像关在潘多拉魔盒里的希望一样,源自她青年时代近乎灾难的人生际遇。“让我震惊的是,像我这样的人现在也会属于特权阶层,但我以前确实不知道努力工作和快乐成功有什么关系。”她说,“我就在想,怎么才能在我接下来的人生里,让其他人不要像我一样经历前20年的磨难。”
人生的意义有时是个很模糊的概念,明是对这个问题分析最清楚,也是最积极的倡导者之一。她本人的经历就充分证明了人生的意义有多么强大的力量。经过与重度抑郁症一场恶斗,明终于涅重生。她回忆说:“很不幸的是,对我而言那是一段流离失所的日子,曾多次想过自杀,但最终走出了黑暗。”
是否正是这些磨难帮助她找到了改变人生的勇气?“勇气有时候意味着失去一切。”她说,“勇敢对我来说不是件难事,因为我已经挥霍掉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有一天晚上,我握着一把枪,坐在车里,我当时就住在车里。整个晚上,我都在对自己说,要么找到一个活下去的理由,要么结束这场折磨。从小到大,人们告诉我,有一天你可能会拿诺贝尔奖,还有可能加入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National Football League)去当踢球手,但是也会有那么一个夜晚,你发现自己一无所有。”
现在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明的伙伴当时竟认为她有可能成为橄榄球明星。明以前的名字叫埃文·史密斯(Evan Smith),曾是一位天才大学生运动员,不仅数理成绩了得,田径和橄榄球也非常厉害。“对我来说,最有勇气的时刻是有一天以真面目出现在伯克利。”她回忆说,“那时我刚刚变性,要作为一个崭新的人出现在大家面前,我不知道其他人会作何反应。于是在前一天晚上,我给大家发信息,双手瑟瑟发抖。一个尝试过自杀的人,突然又穿着裙子出现——经历这些以后,生活中其他事情似乎再也没那么可怕了。”
那是2006年,那时变性者,用明的话说还不是“什么流行风尚,我完全不知道父母会不会抛弃我,我会不会失去朋友、职位”。后来的事实证明,她什么都没有失去,但事前她无从确认。“经历这些磨难,真的很有收获。”明说。她非常幸福地与诺尔玛·张(Norma Chang)结婚。后者同时也是她的商业伙伴,两人一起育有两个孩子。家庭生活面临严重挑战,但两人齐力克服了:“儿子确诊糖尿病后,住进了儿科重症监护室,那四天度日如年,但好在最后他顺利出院。很多家庭都没有如此幸运——亲人再不能和他们一起回家。这些事情会改变你看待问题的角度。”
人生意义加上勇气,是一对有力的组合。有一次,她在公开场合对谷歌(Google)母公司Alphabet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说,你根本不懂什么是创业。“我不是说,站在台上面对一万观众,或者对名人、受人尊敬的领导者直言不讳就完全不害怕,我只是说,这些事情对我而言已无足轻重了。”
“出柜”课
我回顾了自己的艰难成长史:那时候在一家大男子主义风格的战略咨询公司,我既要适应公司文化,又要实现个人成长。我对明说,所有领导者——不光是LGBTQ(性少数群体),包括女同性恋(lesbian)、男同性恋(gay)、双性恋(bisexual)、变性者(transgender)和酷儿(queer)——都应该勇敢“站出来”展现真实的自己。我们是不是都应该上一堂“出柜”课?
“其实像这些被争相报道的人生重写经历,都非常残酷。”明说,“当然我很理解这一点,但我绝不希望我的孩子经历与我一样的人生。我父亲参加过越战,越战对他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影响,但他也不希望同样的事情再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我们希望人们受到触动,可触动本身是有代价的,二者之间始终存在一种张力。这个现象给我的启发是,人生的意义在于牺牲。”也就是说,意义之所以成为意义,是因为它旨在实现以人类为中心的、更宏大的目标——那些非常重要但并不容易实现的目标。明说,这是有证据证明的:“我已经看到千千万万的研究指向这一点,我说的不是什么名不见经传的小研究,这非常有说服力。”
但是在科技加速进步的时代,找到人生意义——从而更像一个人——比过去更重要。“想要让你的孩子战胜机器人,或者你自己想要战胜机器人,秘诀就在于要更像一个人。”明说,“有些说法有时过于简单了。比如,人们常说:‘人工智能不善于眼神交流,所以要多练习人类独有的社交技能。’没有这么简单,实际情况要比这深刻得多。”
她嘲笑前段时间战胜世界围棋冠军的机器人,说它其实“根本不懂围棋”。“它相当于一个仅仅熟知自己工作流程的工厂工人。”她说,“如果你改变一条规则——围棋规则本来就很简单——它会输得很惨。如果你把它和世界冠军安排在一个房间比赛,然后纵火,它还有机会赢吗?不会,因为世界冠军发现火情,肯定立刻跑了,他对周围世界有体察,不是在简单执行算法。”因此,人性依然重要。
明推崇人类用元学习来成为工匠,要问“为什么”,而不是“现在要做什么”。“我最担心的不是技术的反乌托邦,当然也不是技术乌托邦,而是我们有那么多人掉队了,社会如此不稳定,已经无法按照文明社会来运行。元学习讲的是如何管理你自己,管理你的社会,从而让创造、质疑这样的素质发展起来。每个人都可以很出色,但是除了要有合适的机会之外,还需要更多的条件。”
“你意识到,成千上万的人——甚至上亿人,都可以投身我正在从事的工作——建造、发明、改变世界。”她说,“野心勃勃的男人们承诺要给我们带来太空飞船、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系统。要是每个小女孩都曾有权力主宰自己的命运,充分发挥她们的潜力,那么我们可能早就拥有了这一切。”
■翻译:唐晓丽
本文原载于Dialogue,经LID出版公司授权刊登。如需阅读更多相关文章,请登录www.dialoguereview.com
关注“商评小微”(微信号:xmi8607),即刻拥有你的企业家交流圈。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商业评论精选”微信公众号
*编者注:元学习,是指学习如何学习。
作者简介:迈克尔·查维斯,杜克企业教育学院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