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分析理论精解和案例剖析
- 李向科
- 1709字
- 2024-11-02 08:55:36
七、技术分析能够利用市场的不理性获得更多利益
技术分析的优势之一是,技术图形考虑了市场中投资者的心理因素。这是其他分析方法无法比拟的。心理因素主要体现在情绪的疯狂上,在恐慌的时候,无论公司好坏都要卖出。而基本分析做不到这一点。市场中往往有一些过分的举动,导致价格上升到很高或下降到很低,达到一个所谓“不合理”的位置。这里所说的“不合理”,是从其他方面考虑的。对于技术分析而言,没有什么不合理,技术图形中出现的都是合理的,都是技术图形的一种表现。在实际中,技术分析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疯狂行为,获得更大的好处,即所谓的“吃足”。下面的例子将说明这一点。
图1-1是中国铝业(601600)的日线图,时间区间是从新股上市的2007年5月到2008年10月。图形告诉我们,股票上市后价格一路上升,并达到60元。之后,一路下降,回到6元。在这个过程中,价格上升到60元肯定是“不理性的”或者说是“疯狂的”。至于从60元下降到6元,是否属于不理性则不容易判断。如果从价格下降的幅度看,这样的下降幅度比较“离谱”,应该是不理性的,但从“回归到发行价”这一点看,又似乎是合理的。
图1-1 中国铝业日线图
关于“价格上升到60元是不合理的”,可以这样来考虑:中国铝业的新股发行价格是6元,上市第一天的价格就已经超过发行价的3倍。众所周知,发行价是发行商通过向机构投资者询价之后,综合得到的,而机构投资者一般被认为是“理性”的,因此,可以认为,中国铝业6元的发行价,是理性判断的结果。尽管上市后价格上升了3倍多,但还勉强可以用溢价和补涨(上证指数之前上升了很多)来解释。然而,之后价格继续上升到60元,无论如何都属于“失去理性”了。当然,也许还可以认为,当初机构投资者给出的6元的价格过低了,但从之后价格回归到6元的结果看,6元的定价似乎又应该是合理的。
在实战中,对于这样的“疯狂上升”,投资者自然希望在较高的位置卖出,把盈利“吃足”,而不愿意中途被“吓出去”。对此,基本分析肯定是无能为力的。大约在30元之前,肯定就会发出“估值过高”的信号,之后随着价格的上升,肯定会给出一系列的“严重高估”的判断。虽然从学术的观点以及事后的实际结果看,这些判断都是正确的,但投资者不会“领这个情”,因为,卖得实在是过早。
对此,技术分析则大有可为。由于这个案例仅仅是想说明技术分析的相对优势,因此现在不打算详细介绍每种技术分析在这个案例中的使用细节。下面仅从技术指标MACD和双重顶来分析这个案例,至于其他的技术分析方法,在阅读了本书的其他相关内容后,读者可以自己尝试进行分析。
根据MACD的信号,在图1-1中,A点和B点才可能是卖出信号的位置,其余的位置都没有卖出的信号。此时的价格大约在50元之上,对于A点的卖出信号,属于技术指标的极端值方面的技术;对于B点的卖出信号,属于技术指标的顶背离方面的技术。当然,B点比A点的卖出信号更加强烈。
在图1-1中,A点和B点附近,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双顶。根据双重顶的相关结论,C点是卖出信号。所根据的是突破颈线(neck line)之后反扑(pull back)“逃命”。本案例中的颈线位置大约是46元。实际中,由于反扑没有达到颈线,因此,实际卖出的位置不是很高。在C点,当MACD掉头向下的时候,卖出信号更明确,价格大约是41元。
虽然价格最高价达到60元,但只有3个交易日的收盘价超过56元,因此,如果能够在55元以上卖出,就已经属于“绝顶好”了。这样,对于A点和B点所提供的卖出位置,也应该属于“顶级”。至于C点的卖出,属于“补救”措施,仅仅应用于“残留”的头寸。这是因为,如果按照技术分析的信号进行交易,在A点或B点,就已经卖出了,在C点的时候应该处于空仓状态。
最后,对于这个案例,还有一点需要补充说明:从基本分析的观点看,如果之前对发行价为6元的估值是正确的,那么,从60元下降到6元就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按照技术分析方法则无法事先就知道,价格最后能够下降到6元。因此,在价格下降中途的某些位置,技术分析完全有可能发出买入信号,从而出现买入过早的错误。对此,笔者的看法是,虽然不能“保证”实际的买入信号发生在6元的底部,但可以尽可能地靠近6元的底部。关于这一点,涉及建仓(买入)和平仓(卖出)的不对称性,读者参看相关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