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域名投资从入门到精通
- 无笔秀才
- 1460字
- 2021-03-30 21:27:32
2.4 域名的发展历史
历史不可更改,既然捧起这本关于“域名”的书籍,就有必要详细地了解下它的发展历史。为了保证历史的严肃性,以下内容主要来自网络百科:
1985年,Symbolics公司注册了第一个.com域名。当时域名注册刚刚兴起,申请者寥寥无几。
1993年,Internet上出现WWW协议,域名开始吃香。
1993年,Network Solutions(NSI)公司与美国政府签下5年合同,独家代理.com、.org、.net三个国际顶级域名注册权,当时的域名总共才7000个左右。
1994年,NSI开始向每个域名收取100美元注册费,两年后每年收取50美元的管理费。
1998年年初,NSI已注册域名120多万个,其中90%使用.com后缀,进账6000多万美元。有人推算,到1999年中期,该公司仅域名注册费一项就年创收2亿美元。
1997年7月1日,作为美国政府“全球电子商务体系”管理政策的一部分,克林顿总统委托美国商务部对域名系统实施民间化和引入竞争机制,并促进国际的参与。7月2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面向公众征集方案和评价的邀请,对美国政府在域名管理中的角色、域名系统的总体结构、新顶级域名的增加、对注册机构的政策和商标事务的问题征集各方意见。
1998年1月30日,美国政府商务部通过其网站正式公布了《域名技术管理改进草案(讨论稿)》。这项由克林顿总统的Internet政策顾问麦格日那主持完成的“绿皮书”申明了美国政府将“谨慎和和缓”地将Internet域名的管理权由美国政府移交给民间机构,“绿皮书”总结了在域名问题上的四项基本原则,即移交过程的稳定性、域名系统的竞争性、“彻底的”协作性和民间性,以及反映所有国际用户需求的代表性。在这些原则下,“绿皮书”提出组建一个民营的非营利性企业接管域名的管理权,并在1998年9月30日前将美国政府的域名管理职能交给这个联合企业,最迟在2000年9月30日前顺利完成所有管理角色的移交。
1998年6月克林顿政府发表一份“白皮书”,建议由非营利机构接管政府的域名管理职能。这份“白皮书”没有说明该机构的资金来源,但规定了一些指导原则,并建议组建一个非营利集团机构。
1998年9月30日美国政府终止了它与域名提供商NSI之间的合同。双方的一项现有协议将延期两年至2000年9月30日。根据该协议,NSI与其他公司一道承接Internet顶级域名的登记工作。NSI和美国商务部国家电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于1999年3月31日开始分阶段启动共享登记系统,至1999年6月1日完全实施。
1998年10月组建ICANN,一个非营利的Internet管理组织。它与美国政府签订协议,接管了原先IANA的职责,负责监视与Internet域名和地址有关的政策与协议,而政府则采取不干预政策。
2001年,在澳大利亚召开的ICANN大会上,互联网国际域名管理机构ICANN通过决议,从近50个申请中遴选出7个新顶级域名来满足域名市场的需求。该机构理事会推出的7个顶级域名分别为代表航空运输业专用的.ero;面向企业的.biz;为商业、行业协会专用的.coop;可以替代.com通用域名的.info;博物馆专用的.museum;个人网站专用的.name;会计、医生和律师等职业专用的.pro。
2008年11月,ICANN在巴黎会议发布新顶级域《申请人指导手册》第一版草案接受公众意见,表明开始制定创建通用顶级域名的新方法规则。
2011年6月20日,ICANN于新加坡会议上正式通过新顶级域(New gTLD)批案,任何公司、机构都有权向ICANN申请新的顶级域名。截至2014年年底,已陆续开放了400多个顶级域,其中包括了.club(俱乐部)、.city(城市)、.berlin(柏林)、.nyc(纽约)等极具个性的后缀,为未来多样化的网络地址创造可能。
2013年,.vip域名通过了国际域名管理机构ICANN的审核,.vip域名注册局为明智墨思(Minds+Machines)。
2016年5月18日,.vip域名正式开放注册。
域名的发展历史仅从后缀一个方面是不可能讲述清楚的,还涉及域名的全球形势、域名保有量、域名投资的发展等,在后面的章节中将会有全面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