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思想和实务间寻找通路

如果说理论对于实践的作用在于提供思考框架的话,实践智慧的作用则在于在现实中创造框架的本领,也许这是对企业家最大的考验。但实践中的智慧不仅仅粘合了思想和实务,更提供一个彼此转化的路径,构成一条通路。

刘鹏凯保持着每天记录、思考管理笔记的习惯。从1991年走进黑松林以来,他已经记录了300多万字的工厂故事和管理心得。写作和实践成为刘鹏凯在管理之路上与自我、与员工、与社会对话的独特方式,写作的过程也无形中令他不断去伪存真:让行动更加坚定;让思想沉淀、向更深处去探寻管理的真谛。

2003年12月,刘鹏凯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专著——《黑松林,我的太阳》,书中收录了他106篇文章,除了游记、散文外,其中有50篇以上记录的是刘鹏凯对市场的感悟,以及黑松林独特的营销做法。书中也强调了人的重要性,提出要以人为本,施行人性化管理,以及工厂除了生产优质产品外,还要“生产不普通的人”。

此后的两年时间,刘鹏凯逐渐体悟到细节管理在工厂中的重要性。细节管理强调的是一个系统,是说每个岗位每位员工都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找任何借口,哪怕是合理的借口,想方设法去完成任务。比如你是领导人,你必须注意战略制定的细节,把战略制定好;你是中层干部,是搞产品开发的,那就要把产品开发的每个细节做好;如果你是个操作工人,就要把每个操作步骤都做好,细节管理要落实到任何人的任何行为上。把每一个细节做好,才能成就大事。“关注细节”、“在解决问题中发展企业”等管理思路在他脑海中越来越清晰。思路清晰后,2006年1月,刘鹏凯的又一部专著《细节的响声:刘鹏凯企业管理经验谈》出炉,他在“后记”中写道:“我很想通过这些文字,告诉大家细节的力量是巨大的,日常管理中,对于那些棘手的人和事,作为一名领导者,需要通过自己的管理让细节发出‘响声’,让员工产生会心的感慨。我试图用自己的故事打动人,创建员工、客户多位一体的爱和情感。用小故事阐明大道理,解开企业经营管理的千千结,结下交融过程中的万万情。”

黑松林作为一家小企业,却能在市场竞争中节节进取,立于不败。刘鹏凯更加笃信这是文化的力量,是擦亮每一个细节后的巨大魔力。2008年后,他又相继出版了《漫话企业细节管理》和《漫话企业文化管理》两本书,依旧讲述的是“黑松林的故事”。

用“笔耕不辍”来形容刘鹏凯的状态可谓再恰当不过。从1999年到2005年这段时间他先后在《中国化工报》、《中国工业报》、《企业家日报》、《泰州日报》、《企业管理》、《经营与管理》、《江苏企业管理》、《上海企业》等企业多家报纸、刊物开辟过专栏,不经意一算,作品已达300多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