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业与修身:对心力管理的思考
- 刘泱
- 2183字
- 2021-03-29 21:31:01
序二
我参观过很多中小企业,但当我来到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黑松林)参观时,却深深地被它的整洁、有序所吸引了。黑松林作为国内一家大型胶粘剂专业生产企业,不像是一般的化工企业,在这里你闻不到一点化工产品的味道,即使在锅炉房也看不到一点灰尘。这样的内部生产经营环境的营造,在很大程度上与公司董事长刘鹏凯先生倡导的心力管理的理念有关。心力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将管理管到员工心里,如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这是企业建立和谐的雇用关系的关键。黑松林是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企业雇用关系模式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71332002)与刘泱共同研究的典型案例,我以为黑松林这个案例值得我们很多中小企业进行借鉴和思考。
企业经营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过去,我们一谈经营,就是企业的利润。现在我们除了要最大可能地实现利润的增长,同时还需要考虑处理好企业的各利益群体的关系,既要考虑股东、员工的利益,也要让客户、社会满意。刘鹏凯董事长在长达30年企业管理生涯中,一直在对企业经营中的“碎片”进行系统、抽象的思考,对管理中的现象进行分析,他所倡导的心力管理,真正抓住了管理的本质。
刘泱是刘鹏凯董事长的女儿,也是我的博士生,她见证了黑松林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她与父亲刘鹏凯董事长也一定有比与他人更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经过对黑松林的系统研究,2014年9月,我与刘泱共同开发了《“人心”的力量:黑松林与心力管理》教学案例,并入选第五届“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这次,刘泱从见证者和亲历者的角度,对心力管理从产生到完善的过程进行了梳理,对如何将心力管理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现场管理、安全环保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品牌战略和领导方式等各个领域中去,对如何将“心力”转变为生产力,进行了系统思考和总结,同时对心力管理的传承与传播也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探讨。这本书就是她多年来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的总结。
心力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对于中国企业的问题需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也是企业管理研究最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真正的管理并不是对员工进行“压迫式”的管理,而是注重对员工心智模式的培育,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精神力量,在企业中营造和谐健康发展的环境。在“心力管理”中,企业家与员工关系的处理上应当是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关心的,也是积极热情、真诚相待、能够相互宽容的。虽然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强调这一点,但能够真正做到却很不容易。
学术界通常把管理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经验管理阶段,第二是科学管理阶段,第三则是文化管理阶段。企业在创业初期,可以通过企业家的个人魅力、权威或者能力来引导企业发展。然而当企业规模变大,外界环境变得更为复杂时,单纯依靠个体行为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利用制度管理。然而制度的刚性不足以解决在中国情境下的企业的所有问题,为此还需要文化的配合,迈进文化管理阶段,通过企业文化将员工的心之所及转化为力之所达,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从而提高企业绩效,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这在企业管理上也完成了由他律向自律、由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的转化。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1991年我从美国学成回到南京大学后,就提出了企业家与管理者需要具备“三识”,即知识、见识和胆识。知识是基础,但即使有较丰富的知识,也不一定必然会有见识。因为要有见识,还需要有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思想作指导,使知识真正产生作用。所以光有知识还不够,还必须有见识。此外,企业家还必须有胆识,要有冒险精神、创新意识,还要有全球视野,这些都非常重要。只有知识、见识和胆识齐备的管理者,才是一位学习型管理者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当前,转型经济下的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变革,社会结构日益复杂、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不断变化、价值追求日趋多元化,这为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要求人才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和更强的能力。因此,除了“三识”外,最近我又提出,企业家和管理者还要学会寻求“共识”。共识意味着“求同存异”,寻求共同的认识、价值和理想。当然,“共识”并非所有人都一致同意,也不是多数人的偏好,而是即使对部分内容有异议,仍然能在总体上形成一致意见,从而推进问题的解决。共识的形成需要群体讨论,保证所有人的意见都得到倾听和理解,并形成一条尊重意见、倾听意见的解决之道。善于与人进行沟通并达成共识,有助于在追求参与者多数同意的时候,减少反对人数以达成最多同意的决策。
具有协作意识,是达成共识的重要前提。当今社会,社会结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日趋多元化,不同群体要相互协作,求同存异,通过寻找共同目标和适当方法来消除分歧、化解纷争,实现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概而述之,知识、见识、胆识和共识包括了理论修养、政策水平、渊博学识、决断能力、创新精神、宽广视野和求同存异在内的综合素养,是德与才、胆与识、勇与谋、个人与集体的有机统一。“四识”与人才“四性”,即高素质性、高积极性、高协作性、高自律性高度统一,体现了对事业的追求、对责任的担当。我相信企业如果把“心力管理”做好了,一定能发展壮大,不断取得成功!
南京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曙明 博士
2016年2月28日
于南京市湖滨世纪花园秋山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