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憨厚”的太子
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的儿子,又都同为一母所生,且各有所长,颇得曹操的喜欢。但若论聪明,曹植要超过曹丕,而且曹植有着很高的文学天赋,又善于言辞,与父亲的共同语言要比曹丕多些,所以,曹操起初对他更为钟爱些,并有立他为太子的打算。
父亲的心思儿子自然领会。曹植为此而兴高采烈,在父亲面前益发随便,口才也更佳了。曹丕对曹植本来就颇为猜忌,见弟弟势头越来越盛,则更为自卑,益发默言少语。每逢曹操出征打仗,曹丕和曹植总要一块儿在路边送别。每到这个时候,曹植便要称颂父亲的功绩一番,并出口成章,文采斐然,引来周围的人一阵阵的啧啧赞叹,曹操也就更高兴了。曹丕呢?则相反,老是一副怅然若失的样子,木木讷讷的,什么也不说,弄得曹操很不舒服。
曹丕和曹植都有自己的谋士,他们平时的外在形象、言谈举止都是谋士们设计的。曹丕的谋士们见到在欢送曹操出征这件事情上曹植的表现占了上风,加重了当太子的砝码,都非常着急,感到需要改变曹丕的形象。于是,曹丕的心腹之一吴质绞尽脑汁给他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从此以后,凡是曹操出征,曹植依旧意气风发,高谈阔论;而曹丕则双眉紧皱,脸有戚色,当曹操上马离别时,他又流着泪,跪拜在地,长久不起。他的这种表现,引起了曹操身边人的感慨嘘唏,曹操本人也觉得在曹植身上似乎缺少点什么。时间一长,曹植和曹丕两相比较,大家都慢慢地悟了出来:曹植言辞虽然华丽,能说善辩,但却有点花哨,诚心不足;曹丕尽管拙于言辞,少言寡语,但却充满着孝心,而这恰恰是当太子的最重要的条件。因此,曹操心中选太子的天平又逐渐地向曹丕倾斜,并最终选择了曹丕。谁又能想到,曹丕的孝心,其实是这貌似憨厚的太子装出来的呢,而在这当中,他的谋士们起了极大的作用。(《三国志》裴松之注引《世语》郑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