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意外的又和Leon说了几句话,起因是看到吴凡发出来的线上体验课的推文,居然连标题出现了两处明显的错误。我没有想太多,第一时间圈出了错误,发给了他。我的心情是平静的,并不指望借此拉近关系或是自我表现,也不怎么担心会遭到反感。我好像已经释然了,面对他不再有压力或者更多的企图,我放松了很多。那种患得患失的小心翼翼的心情终于成为了过去。
我好像辨认出了一件事,只有同一圈层的人才有可能真的相熟和深交。如果两个人的互动,一方永远处于被动,说明关系实在是太不对等,很难维持下去。对等也不必是绝对的,比如我和Jerry,他职位比我高,资历比我深的多,但大家毕竟都是做销售的,能力模型还是相近的,处于相似的范围内。所以我们的互动即使也是我主动居多,终究也是有来有往,基本平衡。至少我换个头像,他会问我那个人是谁,但是回忆里Leon从没有问过我任何一个和他自己无关的问题,其实态度已经非常明显了,我自己不愿意承认而已。再比如老狐狸虽然比我优秀的多,但是因为有业务的合作,我们有机会交流很多,他即使再骄傲,也会过问我的基本信息以及近况,这种交集就是交流和接近的基础,而这种交集也是缘分,可遇而不可求。再比如董峰,甚至比Leon还要优秀,我却有此幸运可以跟他有那么多交流和学习,也是因为业务的交集,同样算是缘分。如果我和Leon同属一个区,关系肯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我就会和他有很多合作,需要大量的沟通和互动,偶像光环有可能就褪去了,多了搭档的默契。
好像是我的问题,太过于感性和随心所欲,我和南区的讲师都没有那么深入的交流过,那么认真的合作过,我在由着性子工作,而这种错位的所谓责任感是没有来由、动机不明的,偶尔为之说不定会令人惊喜,长此以往恐怕不被珍惜甚至被怀疑动机。人家和自己区的同事沟通都嫌时间不够,哪有空再来和一个全无交集的人闲聊呢?
人和人的性格有所不同,如果是邓丹那种喜欢交流的,偶尔聊聊也会有些回应互动,这样还有些意思。如果几番主动都还是处于绝对主动的位置,那就别再打扰人家了吧。不知怎的,我就丧失了这种拼命去套路和设计的热情,只觉得好累,这样下去是不对的。
回到自己的轨道用心把功练成吧,别再当别人的观众和评委了,练成以后自然有新的奖励,曾经努力接近的人自然而然成了同一圈层。如果我是Hellen Ji,还会仰望和处心积虑吗?如果我是Helen Lan,谁比谁优秀还不一定呢。在自己的舞台继续练功吧,不用总想着接近大咖,功力不到认识谁都是立不住的。性别优势带来的红利往往只是蝇头小利,真正珍贵的还是清醒的认知和持久的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