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4)

武帝“御驾亲征”之前,留下自己的四弟朱聿粤在福州留守。隆武二年八,福州陷落,朱聿粤仓惶乘船逃往广州。不久,隆武帝死讯传出。十月,瞿式耜、丁魁楚等人在肇庆拥立永明王朱由榔(即后来的永历帝)于肇庆“监国”。

隆武朝的大学士苏观生与丁魁楚素有过节,福州陷落时他正在广东募兵,出于个人恩怨,他提出“兄终弟及”之说,于十一月在广州拥立朱聿粤为“监国”。三天后,就举行登基大典,改元绍武。不到半个月,永明王也在肇庆称帝,改元永历。隆武帝时就有鲁王朱以海称监国,至此,南明再次出现二帝并存的局面。

清兵铁骑步步逼近,大敌当前,南明众臣仍未吸取灭国的教训,不断重蹈明后期的积习,互结朋党,各援党系。最为可叹的是,苏观生还下令杀掉永历朝的来使,激得永历帝派兵部右侍郎林佳鼎举兵“讨伐”,同时,绍武帝也派陈际泰向肇庆出发,旗号也是“讨伐”。

十一月底,两支南明“讨伐军”相遇于广东三水,永历军先获胜利,攻杀八百多绍武兵,陈际泰狼狈而逃。林佳鼎得意忘形,挥军直杀广州而来。绍武帝一下子着慌,苏观生倒有主意,他派林察率数万海盗(现已招安为绍武军)前往迎敌。林察与林佳鼎本是旧相识,就派人诈降。林佳鼎信以为真,置林察兵于不顾,径自带领战船追击往海口方向窜逃的绍武残军。林察所率的昔日海盗个个勇于海战,又富于经验,暗中设伏,突然向永历军船施放火器,永历军大惊溃败,不是被水淹死、被火烧死,就是被自家明军杀死,林佳鼎本人也受炮击,死无全尸。永历军只有三十余骑人马逃出此厄。

“窝里斗”中大获全胜,绍武帝飘飘然,自以为“天授帝位”,开始搞那套郊天、祭地、幸学、阅兵的花架子。君臣上下,又大肆封赏,胡乱赐官,究其实也,他只是广州一个城的“皇帝”而已,“七门之外,号令不行”[引用自黄宗羲《行朝录》。]。

永历、绍武两军在海口血战之际,李成栋、佟养甲的清军已在汉奸辜朝荐[潮州人,退休明官。]带领下攻取漳州,又袭取潮州,并诱降大盗陈耀,攻克惠州。李成栋的清军一路上最大的障碍是山路崎岖的天险,真正来自南明官兵的抵抗几乎没有遇到。每当李成栋挥师兵临城下,南明守军就城门大开,府县守官拿着簿册恭谨献降。为了麻痹广州的绍武帝和苏观生,李成栋还让各地官员书写信件送递广州,报告说没有任何清兵到来,致使广州的绍武君臣相安泰然,自以为没有任何迫近的危险。

隆武二年十二月,李成栋派三百精骑兵从惠州出发,连夜西行,从增城潜入广州北。清军十多人化装成艄公,从水路大摇大摆乘船入城,然后上岸,直到布政司府前他们才在众人面前掀掉头上包布,露出剃青前额的满人发式,挥刀乱砍,大呼“大清兵到!”

“鞑子来了!”一句惊呼,满城皆沸,百姓民众争相躲避。此也南明一怪,能征善战如李自成的“大顺军”,杀人如麻如张献忠的“大西军”,即使是出生入死、血斗冲杀无数的明军勇兵武将,只要一声“鞑子来了”,个个亡魂皆冒,立时溃散。

绍武帝正和苏观生等人在国子监“视学”,忽然有卫士急报清兵入城。苏观生大怒,心道昨日潮州还有信报说一切无恙,今天怎么会有清兵来此!他挥手让左右杀掉报信卫士。

入城的清兵很快杀掉广州东门守卫,大开城门,数百清兵策马冲入,大红顶笠满街驰奔。绍武君臣这才知道清兵真的杀到,无奈大兵都西出和永历军交战未返,宿卫禁兵也一时召集不全,一时间作鸟兽散。

情急之下,绍武帝易服化装外逃,但最终在城外被清兵抓住,关押在府院。李成栋这次既没下令屠城,也没有立刻杀掉绍武帝,还派人送食物饮水给绍武帝。这位平素昏庸无能的绍武帝此时倒是彰显了铮铮铁骨,坚拒不受,道:“我若饮汝一勺水,何以见先人于地下!”夜间,趁守兵不备,朱聿粤用衣带自缢而死,和他哥哥一样,做到了“国君死社稷”。

射死一帝,又生擒一帝,至此,李成栋的灭明之功臻至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