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语音训练

一 语音原理

1. 人类的语音与自然界的声音有同有异

人类的发音与物体的发音有同有异。同的是物理性质,都是发音体受到颤动而发出声响,有四种相同的表现:音高(发音体颤动的频率)、音长(颤动的时量)、音强(颤动的波幅大小,又称音势)和音色(又称音质或音品,是发音体及其颤动方式和环境的不同造成的)。

就不同的方面说,人类的发音器官是肌肉体,和丝竹、铜铁、木石等物体不同,这是它的生理性质;人类嘴里发出的声音并非都是语音(如打哈欠、打喷嚏、打呼噜、呻吟等),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约定的、经过一定的规则组织起来的,与人的思维活动相联系并能够表示一定意义的音才是语音。这是人类语音特有的社会性质。动物在交往之中也会发出呼叫或音响,也能表示一些简单的意思,但都没有与抽象的、复杂的思维相联系,也就与人类的语音不同。

2. 人类特有的发音器官

人的发音器官由三个部分组成:呼吸器、发音体和共鸣器。呼吸器是发音器官的动力部分,包括肺、胸腔和横膈膜。肺是一个充满气泡的海绵体,气管吸入的空气又经过气管呼出,语音绝大多数是经过呼出空气颤动发音体发出声响的,吸气音很少见。胸腔是储藏空气的地方,肺的下端有胸腔和腹腔交界处的横膈膜,可以调节气流的大小。呼吸器官控制气流的强弱、快慢,对于发音是十分重要的,讲究腹肌和呼吸的练习就是艺术发声的要点之一。发音体就是通常说的嗓子,包括喉头和声带。声带是两片有很好的弹性的纤维体组成的韧带,外观就是脖子上的喉结。连接在喉软骨上的声带,由喉肌掌控,一开一闭,在气流的冲击下发生颤动而成声音。两片声带肌之间有一条缝,上端较长的是音声门,下端较短的是气声门。气流经过声门,声带肌颤动的是乐音,不颤动的是噪音。男声和女声的差异就是因为声带的厚薄度不同,但是由于喉部肌肉的松紧调控,也可以发出“假声”。声乐训练嗓音主要就是训练声带和声腔的掌控。共鸣器是喉头和声带发出的声音传出体外时的通道,包括口腔和鼻腔。凡是充满空气的空间都会发生共鸣,人的共鸣器的上部是形状固定的鼻腔,下部是变化多端的口腔,小舌抵住喉壁、关住鼻腔,发的是口音,小舌下垂并关住口腔通道,发的是鼻音。除了口腔和鼻腔,咽腔、胸腔和腹腔也可以进行遥控来表现发音的区别,这是艺术发音关注的内容。对于一般的语音来说,最重要的是口腔。口腔之中,上腭和牙齿是不能移动的,下腭和双唇则可开可闭,小舌可以上下摆动,最灵活的是“三寸不烂之舌”,可前可后,可升可降,可卷可颤,正是它制造出千差万别的语音来。学习不同语言的语音,重点就在训练大小舌头的灵活变动。(见图2.1)

图2.1 发音器官图

发音只是人类言语活动的一部分,发出语音后要被接受,输出方要根据输入方的情况控制发音的速度、力度和清晰度;输入方要具备听音、辨音和记忆的各种能力。使用不同语言的人进行交际,听力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要认知陌生的音素和语音组合的不同规律以及语言表达的不同习惯,还要辨别不同的语音和语义。从更大范围来看,语言交际活动的全过程都要有大脑的活动参与,发音、听音、辨音和区别意义都是多个不同的神经中枢掌控的。对于进行方言调查的人来说,要把方言准确地记录下来,在理解发音原理的基础上,还要跟着学好发音,训练自己的听音能力,整个过程都应该用口模仿、用耳听辨、用眼观察、用手记录、用脑思考,做到“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