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汉语音韵训练

一 汉语的声调

声调是汉语的重要特征,究竟上古时期有没有声调之别,现在还有争议。不过到了六朝,文人们就知道有“四声”(沈约就编过《四声谱》),后来编的韵书(如《切韵》)也按照四声来排列同调的字。可见,中古音是确有四声,并且学者们也都能分清楚的。但是对于四声的具体音值表现如何,一直没有很深入的研究,也没有明确的说法。后来唐代和尚处忠曾说“平声者哀而安,上声者厉而举,去声者清而远,入声者直而促”;明朝和尚真空则说“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等,都只是一种模糊的描述,并不能说明声调的性质特征,甚至也没有“声调、调值、调类”的明确概念。

汉藏语和东南亚许多语言都有跟汉语类似的声调,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语言虽然也有声调,但与汉藏语的声调有很大差异。欧洲和北美的语言,词内音节之间主要用重音来区分差别,很少用音高来区别音位,所以西方学者在声调研究上并没有很多建树。曾经,有些学者还把汉语的声调错误地理解为“accent”(重音),如马伯乐(Maspero)。纠正这种错误,明确把汉语的声调和西方语言的重音区别开来的第一人是高本汉;用“声调”这两个字来表示汉语的tone,把“句调”和“声调”明确区分开来的则是赵元任。他说:“声调这名词是我在民国初年的时候,提议当作四声、八声、几声等用的。”“我们现在用声调这个名词,当语言里嗓音高低的音位讲,就是用声带颤动的频率(frequency)来分辨字的异同的音位。”(赵元任,1980,第59、64页)1932年,赵元任在主持翻译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时就用“声调”对译“tone”(原来tone是指语调的),确立了“字调、句调、调值、调类、调型”等一系列概念。

赵元任不但提出了科学的“声调”概念,而且琢磨出了标记声调的办法。早在1927年调查吴语的时候,赵元任就创制了标注调值的“五度标调法”。这一年他向国际语音协会提出了“五度标调法”的建议,1930年在该会的刊物《语音学教师》上发表了A Systerm of Tone—letters(《一套标调的字母》),从此,这套标调法就在国内外使用开了。

可见,在20世纪初赵元任就睿智地把汉语的声调定性为“能区别音位的音高”,而且为标记这种音高设计了一套科学的符号。这是赵元任研究汉语语音的重大贡献,也是对于世界语言学的贡献。国际语音学会的理事吴宗济说:“这套调符是个革命性的发明……美国学者对世界上几百种语言做过统计,得出的结论是,人类所有语言其调位的等级没有超过五度的。这足以说明‘赵氏调符’是放之四海而皆能应用的。”[吴宗济,1996,《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卷3期,第59页]

用五度标调法标记北京话的四声如下图:

图3.1 普通话五度标调法

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个标调法在中外学者中已经成了记录汉语声调的定式。做汉语方言调查,记录字音的训练必从五度标调法开始。因为,不会区分调值,就无从确定调类。

标调的五度和乐理上的1—2—3—4—5有类似之处,用二胡拉出来的旋律模仿语言中的音高就有几分像。但是正如赵元任说的,乐谱上的五个音阶在定调之后,其频率是固定的,而语言的五度调值是“相对的,绝对没有音乐里的那么严格”(赵元任,1980,第66页)。

以下是汉语方言里比较常见的调型举例:

熟练地掌握五度调值,最基本的方法是呼读你所熟悉的方言字音,用慢读的长音去体验音高在字音发音过程中的变化。练习时,可以两个人各用自己的母语呼读,互相做比较,共同商定不同的调值。例如北京话和成都话的声调都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同样的字就呼出了不同的调值:

因为北京话和成都话的上声和去声的调值有些类似,所以各说“买了就卖”,对方就听成了“卖了就买”。

为什么古人注重调类而不重视调值呢?显然这是与汉字相关的。早期的汉语,字就是词,每个汉字都是有音有义的,字音可有古今南北之别,但大体都能相对应;字义在不同时代和地域的差异则较少,望文大体可以知义,但必须知道字音的分类才能按照对应听懂字音。下文还将谈到,字音(音节)是由声韵调组成的,声韵调各有不同的类别,因此,古人编字书时,只注重分调类。《广韵》就是按照平上去入的四声分卷排列的,平声因为字多分为两卷,一共五卷;为了区别调类,还把平上去的字分列了不同的韵类,如:支—纸—置、东—董—送、戈—果—过、肴—巧—效、覃—感—勘,入声韵因为韵尾有别,更需要另立韵目。

为现代方言记音,首先要记录声调。记声调时,先要听清楚每个字的调值,用五度标调法记录下来,然后把调值相同的字归到一个调类。例如记录北京话就归成四个调类:

诗、梯、方、高、割 高平调,55

时、题、房、穷、笛 高升调,35

使、体、碗、手、铁 降升调,214

是、弟、到、盖、月 高降调,51

归纳出声调类别之后,还要为各个类别确定调类的名称,如阴平、阳平等。调类名称是要参照这些字的“家庭出身”(古音调类)来确定的。定类之后还有多种标调法。这一部分留待下文第四章再详加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