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方言调查是语言学的基础训练

方言本来就是语言。每个方言都有自己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和完整的语法规律,有的方言还有专门书写方言的文字形式。吴语、粤语和闽语都有过汉字印行的文本在社会上通行。在自身分布的地域交际,方言都是自足的。它与通语的差异只在于通行地域和社会地位的不同。赵元任说过,有些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并不亚于欧洲的英语、德语、法语之间的不同。高本汉则说,如果没有古今南北通用的汉字,汉语方言早就分裂成不同的语言了。当然,方言和通语也有不同。通语通行面广,文人学者所做的书面加工多,规范程度也就比较高。但就口语使用功能和研究价值说,方言和通语完全是同等的。

和通语相比,现实的方言口语不但具有语言学价值,在一些方面还有更多优势。比如,方言口语往往是纯粹的口语,夹杂书面语的成分较少,许多方言只有在戏曲的唱腔中才使用了一些书面语(例如京剧的唱段)。方言口语的调查,只要有时间,找到合适的发音人,可以反复地核对、扩充材料;可以多找几个发音有别的人,特别是老中青三代人,比较共时的方言差异。这就像找到了不断流淌的一股清泉,可以使调查研究得到可持续的发展。这比起只从书面语料取材的通语研究,可是生动活泼多了。

方言口语是比书面的通语芜杂,不如通语规范,有时单字和词语的读音不稳定,方言词语的意义可能有些含糊,语法规则也未必都已经定型,但正是这些现象,可以使调查者得到更为严格的训练。打个比方,研究现成的书面通语就像在游泳馆里训练,在花圃里观赏盆景;而做方言的田野调查,则更像是在海里泅渡,在山上采集花果。

可见,方言调查是有趣的。

任何方言都有自己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调查方言从听音、记音开始,要辨别音素、区分语义、琢磨语法关系,还要考虑用什么字去书写特殊的方言词才合适;要跟现代和古代的通语做比较,还要考察跟周边方言的异同。就像在海里泅渡有风浪,到山里采集花果有沟壑,虽然有趣,也会有风险。在调查过程中,总会遇到新问题,容易出差错。正因为如此,李荣先生常常鼓励年轻的学生们:方言调查可以得到完整的语言学的训练。为了使学生少走弯路,他又常常提醒初学者,最好从自己熟悉的母语做起,待获得一些经验之后,再去调查远处的陌生的方言或近处的差异大的方言。

可见,方言调查并不容易,要认真对待。

方言调查是田野工作,是走向社会和人打交道的事。为了理解方言的文化内涵,还要观察环境、了解风土民情,这也和做书面语料研究的案头工作有很大的不同。下乡调查方言,要和发音人交朋友,拜他们为师,才能用最少的时间得到最多、最好的材料。方言词反映了许多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现象,方言调查者应该把自己训练成观察社会和自然的能手,才能得到高质量的语料。

作为基础训练,方言调查应该是所有从事语言学学习和研究的人必修的基础课。可是,现在的语言学专业培养学生时,老师带领学生下乡调查方言的并不多。这说明,语言学人才的教育还是没有充分重视田野工作的训练。如果是专业的方言工作者,比如培养方言方向的研究生,方言调查的训练就应该有更多的要求了。从调查到研究,由点到面、由易及难,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只有这样,才能学到过硬的功夫。真能坚持不懈、认真实践,调查多了,经验多了,就能左右逢源,进入奇妙的境界。这就是方言调查应该追求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