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程伦理的目标、内容与学科地位

对于公众而言,在需要购买专业技术服务时,他们可能既没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又无从了解职业人员的个人道德信息。但当我们走入劳务市场寻找房屋装修人员或将汽车开进维修厂时,也许顾客面对的是从未打过交道的装修队或汽车修理厂。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多数人会选择相信专业人士提供的意见并采纳他们的装修和维修方案。就像我们去看病,还是选择相信医生会保守病情秘密,并且将会告知我们可供选择的最新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以便让我们自主地和明智地做出决策。这是因为我们对这些专业技术服务可以作道德上尽责的假设,至少这个社会的行业运行规律是以职业道德保障的技术服务品质与市场有效性挂钩的。在今天技术服务最差的领域往往是可以超越市场规律的垄断行业。

这种规律意味着,可以将伦理规范理解为在职业人员之间及在职业人员和公众之间表达了一种内在的一致。职业人员赞同遵守相同的规范。他们向公众承诺,这些始终如一的标准当涉及职业技术领域时,他们将促进公众的幸福;其次,确保职业人员在他们专业领域中的能力,并使这种专业能力通过不断学习和经验积累而持续增强。

这种规律如果不仅仅是一种理想状态,也是一种现实状态的话。那么,工程教育就不能仅仅停留于对学生进行职业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它还必须包括培养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责任感。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国工程教育中必须包含“工程伦理学”课程的原因。也说明了这门课在工程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当然,我们也认识到,在实施严格的职业规范中,相关的工程法律、法规,部门、行业的规章、制度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课程中也将涉及工程法律的案例和相关法规、制度。

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先生说: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培养出新一代的优秀工程师。什么是新型的优秀工程师呢?过去往往认为,工程师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在技术方面进行创新,要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形成经济竞争力。现在看来,如果只做到这一点,那他还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新一代工程师必须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有新的工程理念和新的工程观。在培养新一代工程师时,必须重视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而不能只注重技术,不能忽视文化传统和社会责任,工程师不仅要改造社会的物质面貌,而且必须为整个社会和人类的福祉服务。徐匡迪:“科学理念与和谐社会”,殷瑞玉等:《工程与哲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6页。

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玉先生认为:人们很容易看到,工程处在自然与社会的中间环节上,处在作为特定的技术集成体位置和构成特定产业的现实生产力的单元位置上,因此工程不仅要体现技术集成的结果以及集成过程中的客观规律,而且在实现其现实生产力功能中必然要涉及理念、决策、设计、构建、组织、运行等过程;同时,也必然要关联到资源、材料、资金、人力、土地、环境和信息等要素的合理配置,因此必将引起特定的管理问题——工程管理。殷瑞玉等:《工程与哲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页。

现代工程活动使工程师扮演了一个更重要的角色,工程自身的技术复杂性和社会联系性,必然要求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精通技术业务,能够创造性地解决有关专业的技术难题,还要善于管理和协调,处理好与工程活动相关联的各种关系。最重要的是,工程活动对社会对环境越来越大的影响要求工程技术人员打破技术眼光的局限,对工程活动的全面社会意义和长远社会影响建立自觉的认识,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因此,现代大工程意识要求工程师除具备技术能力外,还必须具备在利益冲突、道义与功利矛盾时做出道德选择的能力,除对工程进行经济价值和技术价值判断外,还必须对工程进行道德价值判断;除具备专业技术素养外,还应具备道德素养;除了对雇主负责外,还要对社会公众、对环境以及人类未来负责。

传统的以群己关系和自我修养为中心的伦理观已经不能解决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面临的由现代科学技术活动提出的现实伦理问题,而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又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险。为此,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工程和技术鉴定委员会(ABET)便明确要求凡欲通过鉴定的工程教育计划都必须包括伦理教育内容。1996年推出的美国工程师“工程基础”考试的修订本也包含了工程伦理的内容。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工业发达国家的各类工程专业组织也都制定了本专业的伦理规范,并规定:认同、接受、履行工程专业的伦理规范是成为专业工程师的必要条件。〔美〕查尔斯·E.哈里斯、迈克尔·S.普里查德、迈克尔·J.雷宾斯著,丛杭青、沈琪等译:《工程伦理——概念和案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到90年代中期,台湾工程界和教育界也把工程伦理素养作为工程师必备的专业素养的一部分,并在高校中开设了工程伦理课程。

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工程师学会(National Society of Professional Engineers, NSPE)在解释其工程师伦理守则(Code of Ethics for Engineers)的前言中即阐明:“工程是一项重要且须经学习而得的专业领域,身为此专业的成员,工程师们背负着社会的期待,应展现最高标准的诚实与正直。由于工程对大众的生活质量直接产生重大的影响,工程师必须提供诚实、无私、公正及公平的服务,并应矢志维护民众的公共卫生、安全及福祉。工程师的专业行为,必须符合最高的伦理原则。”http://egweb.mines.edu/faculty/kmoore/USUJunior/NSPE%20Code%20of%20Ethics%20for%20Engineers.pdf.

专业技术意味着道德的责任,原因是社会十分依赖工程师尽责履行专业技能,从而使社会大众能够得到重要的服务。工程师凭借拥有特别知识而拥有不少的权力和特权,但如在欠缺诚信和不当地运用权力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滥用权力,而客户亦容易受到不利影响。故此,工程师应遵守崇高的道德标准,才可维持社会大众对其专业的信心。“管理有道——专业工程师实务指引”(摘引),Gayle Sato Stodder, “Hunting-Who cares about so-cially responsible business practices? Seventy percent of consumers, that's who”,1998.http://www.hkie.org.hk/docs/downloads/membership/forms/Ethics_in_Practice_Chinese.pdf.

在我国,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在工程实践中,工程科技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日趋突出,社会要求对科技、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本课程首先阐述工程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在此基础上,根据工程的特殊职业要求,结合科技活动和工程实践活动的需要提出工程伦理的原则规范和工程师的职业责任,详细阐明原则规范的社会价值依据和规范的公正性、合理性、合法性,并运用大量案例进行分析,以期学生对规范体系的价值原则有较准确和深入的理解。最后,讨论在科技活动和工程实践中如何实践道德规范的问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是本课的基本精神,不回避社会问题,对科技界工程界出现的学术腐败问题,工程质量问题,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问题,工程与环境、工程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让学生综合地运用伦理学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道德感。肖平等:《工程伦理学》,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年版,第一章绪论。

工程实践的案例分析,涵盖了包括工程目标、手段、复杂工程关系等伦理问题的分析,以培养学生对实际工程问题的伦理敏感和道德分析能力。对科学的责任、社会的责任、顾客的责任、子孙后代的责任、自然的责任等工程师的全面社会责任探讨,帮助工科学生完整地了解工程师的职业责任,促使工科学生将来成为一名更为杰出的更负责的工程师。

工程伦理的目标是帮助那些将要面对工程决策、工程设计施工和工程项目管理的人们建立起明确的社会责任意识、社会价值眼光和对工程综合效应的道德敏感,以使他们在职业活动中能够清醒地面对各种利益与价值的矛盾,做出符合人类共同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判断和抉择,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与踏实的敬业精神为社会创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工程伦理必须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探讨的主要课题和学术方法有准确的定位。我们把工程伦理作为应用伦理学的一个分支看待。也就是说,它的着眼点不是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理论,而是具体地探讨和解决工程实践中提出的道德课题。例如,应当以什么样的原则为立足点对工程活动的全过程进行道德审视?如何考察一个工程项目可能对社会和环境产生的价值和不良后果?在某一工程学科领域已经面临的道德问题有哪些,应当如何解决?当一项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的工程决策与工程师的道德信念发生冲突时,应当采取什么态度等等。解决这些问题虽然有一些共同的原则和思路可以遵循,但往往又因不同个案具体情况的差异,使人难以做出简单一律的判断,这就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开展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