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名21世纪创新系列教材工程伦理导论
- 肖平
- 1256字
- 2020-07-09 16:43:01
第二讲 工程伦理概念与研究
一、引子——工程概念的道德色彩
由“科技造福人类”,我们可以推出“科学技术是人类神圣之事业”。
这是一个带有价值判断的愿望,还是一个符合事实的推理?
“科学技术”、“科学家”、“工程师”,这些词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联想?让我们结合零点调查公司对大众的一项调查和学生的选择作一个分析。一部分被调查对象对这几个词给出了以下界定:
科学技术:(先进、有利)
先进的、前卫的、时尚的、创新的、高水平的、突破性的、进取的、优势的;
有用的、高价值的、性能良好的、快速的、有效的、挣钱快的。
科学家:(优秀、专业)
聪明的、有学问的、有竞争力的、令人向往的、尊敬的、杰出的、获得诺贝尔奖的、国际化的;
专家型的、专门技术的、常人不能理解的、神秘的、不可思议的、需要许多专门人才的。
工程师:(有技术、能干)
有技术、发明、革新、解决实际问题。
工程师是能够独立完成某一专门技术任务的设计、施工工作的专门人员。该名词也是技术干部的职务名称之一。工程师是工程人才的中坚力量,他们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鼓舞人心的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热潮中,许多青少年热情向往将来能成为优秀的工程师。
“科学”一词可以作为名词也可以作为形容词使用。作为名词的“科学”是指: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作为形容词的“科学”,其词义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延伸。表现为:合乎客观规律的、实事求是的、客观的、正确的、合理的。进而有了人们联想出的一大堆带有实用价值意义的美誉。
科学探索和工程活动是发现真理和创造财富的活动,我们称之为神圣的事业,造福人类的活动,这是社会对这一事业的社会贡献的肯定。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工程师是从事科研工作、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和操作的有一定的专业水准和成就的人,是有能力造物并改变世界的人,是造福人类的人。由于他们是从事神圣事业的人,又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因此,在一般人眼里往往把他们视为神圣而高尚的人。在这之中,已经加入了价值判断,人们对从事这类职业人员道德期望也显然比较高。但是,从事神圣之事业的人不一定是神圣的人,这个道理很容易被理解。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混淆这两者。如社会把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把从事医疗工作的医生称为“白衣天使”。很显然我们不能把对职业的社会功能、社会意义的认知与从事这一职业的人简单等同起来。因为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堪称“灵魂工程师”,也不是所有医生都是“天使”,这是不能画等号的。
当我们把科学家、工程师称为“神圣的人”、“造福人类的人”时,显然不是在作事实判断。在现实的工程活动中,爱国为民,贡献卓著者有之;刻苦钻研,富于创造者有之;勤奋严谨,认真负责者有之;但急功近利,见利忘义者有之;胆小怕事,趋炎附势,出卖良知者亦有之;不关心大众福利,唯技术主义的“科学家”、“工程师”亦有之。可见,从事“神圣之造福人类”事业的从业者,并不必然具有神圣性或者高尚的道德。高尚的职业精神取决于他们的职业态度和道德精神,于是工程伦理教育问题就顺理成章地被提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