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序

写大书难,写高度浓缩的小书也不容易。用三十多万字的篇幅,描述两千年来“散文”、“小说”两大文类在中国的演进,实在是冒险之举。撰写此书,不仅促成了我学术视野、趣味及笔调的转化,更让我深刻体会到生命中必须承受的“重”。

此书初刊本,乃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推出的《中华文化通志·散文小说志》,因从属于大型丛书,不能自作序跋。为弥补这一缺憾,2004年收入上海人民出版社“专题史系列丛书”时,我抓住机会,撰写了“新版后记”。如今作为“陈平原著作系列”的一种,改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刊行,免不了多说两句“闲话”。

八年前,因上海人民出版社退回原稿,我得以仔细比勘,发现出版作业中的若干问题,因而撰文,提及“对于编辑的改动,我既感激,又抱怨——感激其消灭了原稿上的若干错漏,抱怨其下笔时不够谨慎”(参见《编辑的“积极”与“消极”——读〈散文小说志〉原稿有感》,原刊2001年8月4日《文汇读书周报》, 《新华文摘》2001年第11期转载)。文章有理有据,且与人为善,总结出来的若干颇具操作性的“定理”,据说在业界颇受重视。

这回重刊,一开始用的是2004年“专题史系列丛书”版,没想到,发现的错漏一点不比初版少。只好改用原稿作底本,请责任编辑重校一遍。这回彻底信了古人说的,“校书如扫落叶,旋扫旋生”。

不敢将书中所有过失全都推给出版社,但尽可能减少排校中的讹夺,我相信是每个作者的最大心愿。为学术著作添加“索引”,既便于读者查检,也容易发现失误。这也是我对北大版比较有信心的缘故。

从1996年4月此书定稿,到今天,已经过去了十三年。关于“中国散文”与“中国小说”的研究,我反省多而实践少,没能拿出更丰硕的成果,实在很遗憾。好在将此书与本书系其他著述相对照,还是能约略看出我的学术追求。

2009年12月14日于香港中文大学客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