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发现新闻——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对于新闻采集十分重要,可以为新闻记者提供不一样的新闻观点以及新闻视角,是新闻记者个人应当具备的首要素质。

一、新闻敏感在全媒体时代的定位

(一)新闻敏感的含义

《新闻学大辞典》的定义是:“新闻敏感是记者编辑发现和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嗅觉”、“新闻鼻”。它是新闻记者对于当前社会现象所具有的敏锐的事件洞察力,分析力,以及对于各种良莠不齐的新闻线索所表现出的精确有力的辨别能力,这是对新闻工作者自身工作能力是否优秀的重要判定方式。

(二)新闻敏感在全媒体新闻采集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闻敏感有助于迅速及时地发现新闻,有助于从众多新闻事实中发掘出最有价值的新闻,还能够帮助记者预见新闻。

新闻敏感在新闻记者、编辑的身上能够得以展现,是因为他们有着长期在工作实践中锻炼出来的适用于自身的工作心得总结,它是一种采写经验的原始积累,是多种不同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混合生发,同时,这种对自身工作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促使新闻记者、编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对新闻线索的甄别之中,最终选择具有足够社会影响力的事件来进行报道。这就是全媒体时代,新闻敏感对于记者和编辑综合素质的需要体现。

这种新闻敏感的体现,最终推动了新时代背景条件下新闻的全景化发展与新闻采写人才的进步。

二、新闻敏感在全媒体时代的创造性发展

要让新闻敏感得到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主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全媒体意识——新闻敏感外延的扩展

“全媒体意识”是指在搜集新闻线索时,不同的新闻,需要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采访和挖掘。也可以说,使用不同的手段进行深入的采访和挖掘,在全媒体时代,记者更偏重于不同的信息挖掘渠道和信息传递方式。可以变成一个“全感”的人:从生活中汲取新闻线索,从网络上搜集新闻素材,甚至从社会现象中发掘一种新鲜的新闻事件,这些都是在利用新闻记者的新闻嗅觉,去寻找最新鲜,最与众不同的新闻线索的一种方式。

因此,新闻敏感如果仅仅停留在外界对于新闻工作者的刺激上,就毫无意义了。记者更要注重如何通过各种媒介方式来将新闻敏感转化成优秀的新闻。不管是报纸文章还是电视采访,甚至是简短的网络快讯,如何第一时间判断出该信息的有效性,是新闻敏感表达其新闻内涵的具体化展示。

(二)深厚的生活知识、技能的积淀——新闻敏感内涵的扩充

新闻记者是杂家,可以从多个角度和侧面对不同的事件加以报道和分析,因此,必须具有深厚的生活知识以及多种技能的积淀,才能拥有深厚的新闻敏感内涵,最终形成一种在采集时的新闻习惯。

常有记者感叹自己不具备新闻敏感,当了很多年的记者,依然没有遇到过什么有价值的新闻报道。实际上,这些记者的采访可能总是浅尝辄止,只是报道了事物的表面内容而忽略了深层次的思考和挖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教授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说:“记者好像是一个勘探者,他要挖掘、钻探事实真相这个矿藏。没有人会满意那些表面的材料。”〔美〕麦尔文·曼切尔.新闻报道与写作 [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120.

三、新闻敏感中的心理学

(一)新闻敏感与记者认知

记者的认知一般分为个人认知与社会认知两种认知方向,记者通过这两个方向的认知来增强自身对于新闻采集的敏感机制。

1.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可以理解为记者对人格的自我认定,而人格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会影响到记者的心理素质、新闻采集甚至最后的新闻表达。

影响自我认知,进而影响新闻敏感的因素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智力因素,包括对事物的感知和思维;第二类是非智力因素,由动机、信念、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要素组成的。现实生活中,许多记者的智力因素并无大的差异。然而,为什么总是少数记者采写了多数的好新闻?原因大多出在非智力因素上。社会责任感强、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强、有正确世界观的记者具有比其他人更强的新闻敏感,好新闻往往多出于他们之手。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H.Kelly)提出,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给人以非常好(差)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差)的评价,如名人或明星效应。换句话说,一个引领者的心理性格十分重要,名记者写出的东西往往能够振聋发聩,给社会以警醒。

2.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是新闻敏感的第一步,也是记者在无数的事实中优先迅速选择具有新闻价值事实的第一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对社会中新闻事件的印象构成了新闻敏感的基础。

不同记者对同样一件事情的报道可能选择不同的角度,这种状况的产生除了与记者的不同心理背景有关以外,更主要的是源于他们对社会大环境认知的不同。

(二)新闻敏感的心理培养

1.强烈的政治敏感

新闻工作者首先要熟悉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清现实社会重大原则问题上的是非界限,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新闻这个武器来维护社会和平,保障人民生活安定。

2.深厚的认知积累

《人民日报》记者金凤说过一句精辟的话:“采访,不仅需要从外边向里边看,有时候还需要从里边向外边看”,这指的就是通过体验增加感性和认知的积累。记者只有多去亲身经历,增加对社会事物的具体认知体验,才能提高新闻敏感,做好新闻采集工作。

曾经有位广播记者采访云南边陲瑞丽市改革开放的变化,他在闲暇时去买西瓜,听到的是河南话;在理发摊上听到的是上海口音;在卖工艺品的小店里见到的是印度人、巴基斯坦人……他眼前一亮,这不正是往日封闭的小城在今天改革开放形势下的写照吗?于是,他用录音机记录下了这丰富多彩的音响,用7种声调组成了现场报道《南腔北调瑞丽边贸街》。这个报道获得了中国广播奖现场报道一等奖。

这个例子在新闻传播的书籍里被反复提及,可见做一名有独立见解的新闻记者,多方面运用自己对事件不同角度的观察,才能在关键时刻,展示出与众不同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