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治疗图文百科1000问
- 唐颐
- 958字
- 2020-08-29 11:09:28
084 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师为什么要充分尊重求助者?
一般而言,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需要遵守以下原则:
1.接纳性原则
即对所有患者,不论病状的轻重、患者年龄大小、社会地位、是否初诊等,都一视同仁,全心全意地诊治,耐心倾听和疏导病人。首先收集病人的病史资料,做必要的体检和心理测定,明确了诊断后,再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医生必须坚持理解、关心病人,认真倾听病人的陈述,从而了解病情、病人的想法以及其心理状态。如果医生不认真倾听,在过程中表现出不耐烦,打断病人或者对病人持怀疑态度,容易造成病人对医生的不信任,从而治疗失败。而如果医生只是机械地听取病人陈述,又很难深入了解病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医生必须耐心、仔细。接纳性原则又被称为“倾听原则”,一些病患在对医生产生信任感后会全部倾诉自己的内心感受,甚至会痛哭流涕,发泄心中的情绪。这一结果会让病患情绪舒畅安定,心理障碍也会明显改进。所以,接受性原则又具有“宣泄治疗”的效果。
2.支持性原则
即在了解了病患的心理疾病的过程以及对其病因进行了一定分析后,医生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形式,给予病患精神上的支持、鼓励,从而让病患建立起治愈的信心。医生在过程中要反复强调病人所患疾病的可治愈性以及可逆性。不断地鼓励支持,调动病患的主观能动性,减低其发生消极行为的可能。同时,鼓励和支持也可以使病患情绪平复,加快康复。尤其是悲观消极的病患,要注意使用此方法。但是同时也要注意,医生所说的话必须要有科学依据,不可信口雌黄地乱编;同时语言要谨慎,语气要亲切;让病患感受到医生的诚意和信心,从而得到一定的心理支持,加速病患的恢复。
3.针对性原则
所谓针对性,就是要对症下药,找准病患的病症所在,有的放矢。在治疗过程中,应逐步对患者的身心状态、不良心态、社会环境因素以及性格缺陷的病理机制加以说明和解释,让病人了解自我状况。同时,辅以药物等治疗方案,促使病患加快恢复。在实施保证性原则中,仍然要倾听病人的感受,了解病人的意见,医生和病人互动,正确引导其心理矛盾以及纠正不良心态。
上述各原则互相联系、相互影响,以接受性原则为首。治疗过程要注意气氛融洽,耐心引导,尊重病人,取得病人的信任。同时还要注意主观能动性原则,病人的自我调节十分重要,仅仅医生的治疗是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病人必须自我主动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