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治疗图文百科1000问
- 唐颐
- 1395字
- 2020-08-29 11:09:29
141 无论是哪种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心理反应都会十分复杂,一般的病人的心理具有哪些特点?
1.精神抑郁
抑郁是病人最常见的一种情绪,它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情绪。主要是由于对现实或预期丧失信心造成。主要表现为:对疾病的康复没有信心,时常悲观失望,容易沮丧,对其他事物失去兴趣,整个人的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抑郁时常伴有失眠、睡眠浅、多梦、食欲下降、进食无味、体重下降、性欲下降等症状。
2.焦虑、恐惧
焦虑是一个人感受到威胁而产生的恐惧和忧郁心理。生病本身是一桩不愉快的情绪刺激,容易造成不良心境,从而容易出现焦虑或消沉的情绪反应。
3.脆弱、易激动
当人患病的时候,个体情绪极不稳定,容易变得特别敏感、脆弱。
4.怀疑
怀疑大多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由于缺乏根据,会影响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判断。具有此类心理的患者对别人的语言表情、行为、周围环境都表现得很敏感和多疑,尤其是久治不愈、诊断不清的患者更容易表现出怀疑的特点。
焦虑
经济风险的回避 摄影
焦虑是人们不适应当前处境时引发的一种恐惧和忧虑,不仅是病人的一种常见情绪,也是现代人普遍的心理状态。图中蚂蚁般的人们正焦虑不安地聚集在高楼林立的华尔街上,为可能发生的经济危机忧虑不已。
5.孤独和不安全感
病人住院后离开了熟悉的家庭、工作、学习环境,离开了朋友、亲人,周围都是陌生的环境和人。病人因为会担心患病后亲人、朋友、同事、同学远离自己,自己受到冷落或者歧视。因此病人时常希望周围的人能关心自己,常来看望自己,希望得到家人、朋友的支持,得到他们更多的关怀和照顾。
6.适应能力低
适应能力主要在面临着环境变迁时表现出来,如在入院或出院的初期,其主要表现为主观异常感觉增多,认为周围的环境对自身不利。
7.否认与固执
否认与固执,这两种心理在患者身上常相伴而生,是病人心理护理中较难对待的一种。有研究表明,一定程度的否认,对缓解心理应激是可取的。当难以承受的恶劣病情袭来时,自我否认可以避免过分的焦虑与恐惧。否认虽在一定程度上起自我保护的作用,但在许多情况下又起贻误病情的消极作用。其主要表现为否认医生的诊断,固执己见,坚信自己的感觉,有时还表现为不承认患病的现实,拒绝治疗等。因此,病人常延误疾病的治疗时机。
8.侥幸
侥幸心理是病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病人大多来说,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侥幸心理,有些人身心出了一些小毛病不愿意去看医生,或许看了医生又不愿意吃药或住院治疗,总以为身体抗得住。不愿承认自己真的患了疾病,迟迟不愿进入病人角色。
9.暗示
暗示的心理不仅病人有,常人也有,只是病人较为明显和严重。主要是由于患者对疾病的治愈心理非常强烈,对一切与其病情有关的刺激物都非常敏感,因而也极易被暗示。暗示心理对病人的疾病治疗影响极大。
10.依赖和被动性增加
人一旦生病,自然会受到亲友们的关心和照顾,成为被帮助的对象。病人自己也由于角色地位的转换,有意无意变得被动、顺从、娇嗔、依赖,变得情感脆弱甚至带点幼稚的色彩。表现为对事物无主见,什么事也不愿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想他人帮助,一切顺从于他人安排。
11.敏感和自尊
疾病状态的病人,自我价值感必然受到挫伤,自尊心也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伤害。这时病人较之往常更为敏感,点滴小事往往都会计较半天。
12.主观感觉异常
所谓主观感觉异常,就是指病人患病之后,由于病体的反应,角色的变化和心理冲突,主观感受和体验与正常时有了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