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认知术语学的全新观点体系
一门学科首先要具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术语、术语集、术语系是术语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它们的定义、特点、属性等在传统术语学框架下获得阐释。然而着力认知方向的学者认为,在认知术语学框架下,这些研究对象的定义需要重新审视和修正,从而形成认知术语学关于术语、术语集、术语系、术语篇章等研究单位的全新观点体系。
一 术语
(一)传统术语学研究中的“术语”
自术语学产生以来,作为术语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术语的定义一直是术语学研究首先关注的核心问题。许多从事术语研究的学者都一直致力于为术语下定义。戈洛温曾列举出7个关于术语的定义。达尼连科在其著述中列举了20世纪40—70年代产生的19种有关术语的不同定义,但这还远远不是全部。对术语的界定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原因在于众多定义都是从本学科研究角度出发来界定术语的,而人们一直致力于在一个定义中将术语的所有属性都包括在内,然而这一想法始终无法实现。
术语学发展之初,关于术语的本质问题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俄国术语学的奠基人洛特认为,“术语是与通用词对立的特殊的词,它永远表达严格确定下来的概念。”注72维诺库尔在术语的本质问题上的观点与洛特截然相反:“术语不是特殊的词,而只是用于特殊功能的词,任何一个词都能完成这一功能,但在术语中这一功能表现得最为清晰,而且普通词汇是称谓事物,科技术语则一定是称谓概念。”注73此后维诺格拉多夫(Виноградов В.В.)指出术语的定义功能,卡帕纳泽(Капанадзе Л.А.)也赞同他的观点,并指出,“术语不是称谓概念,而是记录概念。术语的意义就是对概念的界定,即定义”。注74因此说,术语不同于普通词的地方在于它同时称谓和确定概念,即同时执行两个功能:称名功能和定义功能。此后,大多数学者对术语的界定和研究主要是在以上术语学家的观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世纪下半期,语言学界关于术语的定义问题达成一个公认的结论:术语是一个综合体,它在语言中存在是必然的、符合规律的,它受到语言外因素(语言的社会特点和文化特点)和语言自身系统两个方面的影响,即术语同时处于一般标准语词汇和科学概念系统的影响下。正如列福尔马茨基所说:“术语是一仆二主:语言词汇系统和科学概念系统。”注75一些术语学家对术语的界定(详见表2-1)充分体现了上述观点。
表2-1
综上,传统术语学对术语的界定主要包含以下要素:1.术语是静态的单位;2.术语是自然语言的词或词组;3.术语与专业知识领域的概念相关;4.术语行使的主要功能是称名功能和定义功能。总之,传统术语学把术语理解成“称谓专业知识或活动领域概念的词或词组”,并强调“术语是以某一行业具体术语系统的成员进入专业语言的”。传统研究把术语作为一个现成的、已经确定的术语系统内的成分来研究,同时从对术语定义的研究引申到术语功能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为术语制定了“简短性、单义性、没有同义词、没有同音异义词、独立于上下文、系统性、与概念一一对应”等要求。可以说,术语的定义,对术语形式的要求以及术语的整理和规范工作(建立术语系统)、制定术语与其他语言单位的区分标准等问题是传统术语学的研究重点。
(二)认知术语学研究中的“术语”
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使术语学界对术语的观点和研究方法发生了改变。随着社会组织结构的复杂化和交际方式的拓展,语言在社会群体中的作用也随之增长,因此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术语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重新界定。很多研究者都提出要重新审视此前确定的术语的特征,并提出应对术语的定义进行相应的修正。
从认知术语学的角度来看,术语是表达科学知识和思维的手段,是记录和保存科学信息的载体。它不仅承载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结果,而且是未来认知活动的手段,是专业领域认知和交际的单位。格里尼奥夫将术语的认知功能总结为“记录知识、传递知识和揭示新知”。因为术语不仅能够记录知识并对其进行系统化处理,同时还有助于开启新知。此外,术语作为对某一领域科学概念的称名,能够详细说明和展现术语的概念内容,并参与建构该领域其他概念的定义,和其他语言符号共同构成术语系,也就是将专业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这些功能都是在语言本身因素和语言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基于以上对术语的认识,很多学者对术语的定义进行重新界定:
沃洛季娜(2000:25—30)指出,“术语除表达专业概念外,还能够记录、保存专业知识,它在概念系统中具有自己的特殊价值。在这个意义上讲,术语是汇聚人类在长期发展历史中积累的、以具体语言形式表达行业科学知识的一种认知信息结构。”注76
阿列克谢耶娃(2002:15)指出:“术语是稳定的语言符号系统与反复变化的认识辩证结合在一起的语言动态模式的成分。”注77
伊维娜(2003:14)指出:“术语是科学、专业知识和活动领域的主要单位,它用于称谓事物、过程同时作为人认识周围世界的手段。”注78
贾布洛娃(2004:44)指出,“术语作为语言单位和专业知识单位,是行业活动中认知和交际相互作用的结果。”注79
列依奇克(2007:21)指出:“术语是一个动态的现象,它在认知过程中产生、形成、深化,经历由思维范畴的概念逐渐发展为与某一思维活动领域的理论或思想相关的言语化概念的过程。”注80
戈洛瓦诺娃(2011:58)指出:“术语是行业思维的言语化结果,是行业领域重要的语言认知手段和行业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注81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认知术语学视角下的“术语”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1.术语是专业知识和活动领域的单位;2.术语是科学知识的体现和存储形式;3.术语是具有行业语言特点的专业语篇的基本单位;4.术语是获取、保存和再生产科学信息的手段。与传统的术语定义(“称谓某一知识领域专业概念的词或词组”)不同的是,认知术语学对术语的界定并不局限于语言学框架,而是在认知科学框架内把术语与其反映的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术语在认知和交际中的地位提至首位。
列依奇克指出:“术语是稳定的符号系统和对它不断思考相结合的语言动态模式的成分,是研究者意识中发生的某些心智行为的特别校正物,术语中能透视出术语创建者主观世界的主观性特点。”注82也就是说,任何术语都首先在某一自然语言基础上产生,语言是体现一定文化的世界图景的载体,它会对术语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语言是反映社会所有变化的一面镜子。行业活动的发展变化都会反映在专业语言中。可以说,术语是认知主体的日常知识和科学知识在认知过程中相互作用的产物。术语的认知性是其本质属性。术语与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认知术语学研究的重点。
综观传统术语学与认知术语学对术语的界定,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第一,传统术语学研究中的术语具有静态的性质,即是“关于客观对象的知识的确定”;认知术语学则确定术语的动态特性,在认知视角下它获得了新的名称“言语化符号”,它可能随着所反映理论和知识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第二,传统术语学侧重研究术语的语言学特性,即研究术语作为词汇单位的属性和特点;认知术语学则突破语言学界限,把术语理解成某一专业知识或活动领域进行认知和交际的重要手段。第三,传统术语学研究强调术语和概念的密切相关性,但没有考虑认知主体的作用;认知术语学研究坚持人本主义原则,把人的因素引入术语研究,把认知看作是人的体验过程,关注术语的语言结构与知识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第四,传统术语学重视术语作为术语系统内成员的研究,并将其形式和内容分别称为术语的“逻各斯”(从结构上分析其称名和语义方面的可能性)和“列克西斯”(分析术语在术语集和术语集在某一语言词汇系统中的地位);认知术语学则通过语言结构与其反映行业领域知识结构的相互作用来揭示术语的内容,它提出运用语篇分析的方法,探究术语在科学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等。在这种情况下,术语不仅仅是逻各斯或列克西斯的单位,而且还是语篇的单位。第五,传统术语学注重研究术语作为称谓不同知识领域概念的语言符号的本质属性,认知术语学研究则提出解决一个更为复杂的任务,即“要解释语言结构和知识结构之间不断发生的校正和联系”。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说,认知术语学视角下的术语并非是一个固定不变的词汇单位,动态性和开放性是它的本质属性。动态性首先体现在语言本身的动态性及其从潜在属性不断向现实属性转换的过程;其次体现在术语具有矛盾性:独立于上下文的要求与其在具体篇章使用中产生的变异现象;追求单义性和实际存在的多义性。列依奇克认为,“术语的动态性与其存在的相对性有关。第一,术语本身是词,不具有稳定的语义和形式属性,只是获得在一定术语系统内的临时性;第二,术语系统本身的存在也是相对的,它取决于所反映理论的发展和衰退”。注83纳利莫夫(Налимов В.В.)认为,“术语的开放性,是指术语具有解释性(интерпретируемость),即对术语的界定一定与该词的词汇语义场相联系。同时还具有多功能性(поли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сть)和语义不封闭性(семантическая незамкнутость),即科学领域中的术语不应仅仅是对已知概念的表达手段,而且对于未来的某一判断或发现有启发作用”。注84也就是说,术语在人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它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而发生变化,作为其形式的语言结构和所反映的知识结构之间在不断发生校正联系。
(三)术语的特征及其属性
传统术语学关注术语的语言学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对术语的要求。与它不同的是,在认知术语学看来,具有定义性、与概念的相关性、准确性和系统性是术语的本质特征。定义性即术语具有严格的、科学的、逻辑的定义。专业概念具有准确的定义、严格的界限,因此指称概念的术语单位也必须有定义。定义性被认为是术语的重要特性。达尼连科在界定术语时指出,“术语是应用于专业领域、称名专业概念的词或词组,要求具有定义”。注85与概念的相关性即术语具有严格的使用范围,它一定属于某一活动领域,与相应领域的概念相关。塔塔里诺夫提出将术语界定为与专业领域的专业概念相关的语言符号(词或词组)。与概念的相关性和具有特殊的使用范围是术语与一般词汇的根本区别。系统性是洛特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每个术语在其所属的术语系统内都有确定的位置,它取决于相应概念在概念系统中的位置”。注86也就是说,系统性既体现在内容层面,也体现在表达层面。系统性特征是界定术语的基础。
在肯定术语的本质特征之后,认知术语学对传统术语学关于术语的要求提出不同意见:
首先,认知术语学认为,单义性和简洁性始终是术语要致力于达到的目标,因为现实中更多的术语称名单位是多义的、多成分的,这是术语作为词汇单位不可避免的特性。术语标准化与科学领域的认知需求之间是二律背反的规律,相互间存在着不断校正的联系。术语标准化文件虽然具有一定的效力,要求必须遵守,然而它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的认知需求,它会根据术语的现实使用情况,及时进行修改,以适应现实需要。
其次,认知术语学认为,术语独立于上下文不是绝对的。在传统术语学视角下,术语具有独立于上下文的属性,任何篇章条件都不会改变术语的概念内容。列福尔马茨基指出,术语的上下文就是它所属的术语系统,而不是篇章。与传统术语学观点不同的是,认知术语学则强调术语并不独立于上下文,应将术语使用的篇章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上下文是指与某一术语共同反映一个意思完整的文句。上下文分为定义性上下文、解释性上下文、联想性上下文”。注87上下文小至一句话,大至一整章,甚至一整本书。通过上下文分析可以很好地识别术语单位覆盖的概念,以达到遴选术语、辨明同义词、记录术语的派生形式和完整形式、提取定义等,同时强调关注术语在篇章中的功能、发展规律、特点和变异现象。
再次,随着认知研究范式的发展,对于术语在认知交际方面的要求受到关注:与构词理论密切相关的术语构成问题将从全新角度来研究。库布里亚科娃认为,术语构成应考虑到人的交际需求,术语在人的认知活动中除执行认知功能外,还行使交际功能,因为它反映某一领域的知识结构并把这些知识传递给他人。首先,从认知角度来看,术语是认知和交际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在记录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体现行业活动专家的经验和评价成分。其次,从交际角度来看,术语应该遵循经济原则、对知识呈现的密集性和合适性原则,同时方便在行业交际中使用。
综上,可以说,对术语提出的种种要求是在术语学发展初期占主导地位的“规定论”影响下的结果。随着术语学“描写论”的兴起,人们逐渐看到并承认术语本身存在的动态性和变异性,也因此更客观合理地看待对术语提出的各项要求。在进入“解释论”之后,人们致力于通过描写术语所呈现的各种属性和特点,注重从认知角度解释术语背后的知识结构和语言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 术语集和术语系
(一)传统术语学中的术语集和术语系
术语学研究中关于术语集合的著述很多,俄语中表示术语集合的术语有терминология(术语集合)和терминосистема(术语系统)。俄罗斯术语学界对于терминология和терминосистема这两个术语的区分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терминология和терминосистема没有本质区别。最初洛特曾把经过整理的术语集合称为“научная терминология”(科学术语集),用以区别未经整理的术语集合。阿赫玛诺娃的语言学术语词典把“научная терминология”(科学术语集)界定为“反映一定科学世界观和具体科学领域概念系统性的系统”。注88阿赫玛诺娃认为,具体科学领域的术语集合不仅仅是术语的总和,还是表达该知识领域概念系统的术语系统,因此术语集合的系统性是它的根本特征。戈洛温进一步指出,“术语集合的系统性源于世界本身的系统性,任何科学或活动领域的客观对象及其特征本身是相互联系的,与该领域概念是相互对应的。因此把术语集合区分为整理和未整理在原则上是不符合逻辑的。换句话说,可以把терминология和терминосистема看作是同义词。”注89
第二种观点以列依奇克为代表。他认为,“терминология和терминосистема这两个术语具有本质上的区别。某一领域术语集合的形成是渐进的过程,术语的系统性只在相应领域概念系统形成的时候才存在。терминология是指未经整理、未被规范的术语集合,而терминосистема完全是另一回事。”注90此后学界基本上达成这样一个共识:从自觉性和自发性角度将术语集合划分为两种类型:术语集和术语系,在俄语中分别使用术语терминология和терминосистема来表示。терминология(术语集)是指自然形成的、未经整理的某一知识或活动领域的术语的集合。自然形成的术语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完整的、逻辑不严谨的,其构成单位包括初术语、准术语、伪术语。терминосистема(术语系)则是经过人为整理的、系统地反映相应概念系统的术语集合,其构成单位是术语。术语集的构成单位可能包括传统的、语义不准确的、理据性不强的术语形式,换句话说,它的很多特点是可以用自然语言发展规律来解释的,即术语集的构成方法和模式与自然语言中词汇语义群的构成方式是相同的,它介于语言学和术语学之间。而术语系这一概念完全是术语学自身的概念,它只在术语学中存在,在一般语言中是不存在的。当某一知识或活动领域形成一定理论的时候,其术语集就会向术语系过渡。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初术语会被吸引到术语系中,还有一部分初术语会被形式和语义更加优化的术语所取代,同时还要补充新的词汇单位,以保障术语系的完整和严谨。术语系的系统性要达到三个条件:“第一,术语系统的建构应该以概念分类为基础;第二,根据概念分类划分出概念的必要特征;第三,构建术语所选择的词汇应尽可能直观体现出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共同特征和区别特征,也就是说处于同一分类序列的术语应具有共同的成分。”注91与术语集相对,“术语系具有完整性、相对稳定性、结构性、联系性的特征。”注92完整性指术语系的成分应覆盖专业领域的所有概念,部分之和等于整体。相对稳定性指术语系应该能够反映一定领域在一定阶段形成的观点体系及其重要对象、方法等;结构性指术语是术语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必然的、不可缺少的联系,整体的内部联系确定了它的结构。术语系的联系性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上。内容层面指术语系统能反映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如属种关系、整体部分关系、因果关系、客体关系及其特征等。形式层面体现在指称概念系统的术语系统内的术语具有相同的构成模式,能够体现概念间的系统性。
术语系作为术语学研究的基本概念,“是某一知识或活动领域内一定理论的符号模式,其成分是一定自然语言的词汇单位(词或词组),其结构反映该理论概念系统的结构”。注93术语系统的建构以该知识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自己的理论、能够揭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及其联系为基础。术语系统的形成满足一定的条件:“存在具有明确划分界限的专门领域;存在一般概念系统;存在描述该领域的足够严谨的理论;存在一定自然语言及其框架内的专业语言以及可以用于指称该概念系统中概念的词汇单位”。注94
(二)认知术语学对术语系的界定
作为术语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术语系统的组织、建构和使用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在认知研究对术语本质重新界定之后,对于术语系的本质和属性的界定也受到关注。
从认知术语学及人本主义研究原则来看,术语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要比自然形成的术语集包含更多的人为因素,它是具有主体干预性的、反映知识领域概念系统的术语系统,是认知术语学的基本研究单位。从认知角度看,术语系是体现科学世界图景或行业世界图景的概念系统,它反映人类经验和实践活动的结果。这一属性是由它在行业科学知识过程中记录关于客体属性和本质特征的功能决定的。基于此,有学者认为,在认知术语学视角下,“术语系是科学或专业活动领域的认知系统,它根据知识的结构以术语和术语组合形式体现相应的概念系统,以保障对一定知识和活动领域的主要概念的称名。它之所以成为认知术语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在于,术语系统具有更高程度的系统组织性,它自觉地接近和达到相应概念的分类,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具有专家自觉的、积极的干预。”注95根据结构构成,术语系内部可以分为:1.一般科学术语(общенаучные термины),如теория(理论)、 гипотеза(设想)、методы(方法)、концепция(思想)、понятие(概念)等,这些术语对于所有科学领域来说是共同的,其应用也具有一般科学意义,不属于同音异义词。2.跨行业术语(межотраслевые термины),如一般医学术语:здоровье(健康),заболевание(疾病),диагноз(诊断),анамнез(病历)等;一般法律术语:право(权利),закон(法律),презумпция(推定),невиновности(无罪),уголовная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刑事责任)等;一般经济术语:продажа(出售),прирост(增长额),юридическое лицо(法人),оборот денежных средсв(资金周转)等。3.高度专业化术语(узкоспециальные термины),即每个具体的知识活动领域所特有的专业术语,如医学分为хирургический мерццч(外科术语)、терапевтический мерццч(内科术语)、стоматологический мерццч(口腔科术语)等;法律分为уголовный мерццч(刑法)、судебный мерццч(审判法)、законодательный мерццч(立法)等;经济学分为банковский мерццч(银行术语)、бухгалтерский мерццч(会计术语)、биржевой(证券术语)等。
在认知术语学框架下,术语集和术语系是某一知识或活动领域的认知逻辑模式。术语系统是动态的、开放的、弹性的系统。术语系的发展是人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论掌握不断加深这一过程的语言体现。它不仅反映某一专业领域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反映描述该领域具有一定完整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深入认知客体本质的理论。认知术语学恰恰就是以上述内容为研究重点的学科。
三 语篇
(一)语篇的多学科视角
“语篇”(discourse, дискурс)一词源自法语discours,拉丁语为discursus,但这一术语的很多语言形式是由英语discourse转译过来的。美国结构语言学家哈里斯(Z.S.Haris)于1952年发表《话语分析》一文首次使用“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这一术语,“discourse”一词由此被引入语言学范畴。
语篇理论研究最初来自法国和英美学术界。discourse和text在西方学术界被广泛使用。对于这两个术语的区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1.text仅指书面语,即指关于一个交际事件的书面记录;discourse指口头语言,如对话、广告、随便交谈等。2.discourse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text仅指书面语言。3.语篇=篇章+语境。即语篇是篇章产生的过程、环境和条件,篇章是语篇的产品。对两词的汉译也十分混乱,包括篇章、话语、言语、语篇等,通常情况下学界倾向于将discourse译为语篇,将text译为篇章。欧洲语言学对语篇的研究大致可归为三种:第一是从形式主义或结构主义语言学角度把语篇定义为基于句子或词组以上的更高层面的语言;第二是从语言的功能角度出发在广义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研究语篇的功能;第三是强调形式和功能的相互作用,即将语篇视为语言表达。在学术研究中,语篇分析侧重于口语分析,也称话语分析。篇章分析则专指对书面语言的分析。应用于语篇分析的理论主要有言语行为理论、社会语言学、交际文化学、语用学、会话分析、变异分析。
20世纪中期随着篇章语言学的诞生,俄罗斯很多学者(Ю.Н.Караулов, В.В.Петров, Л.М.Макаров, И.С.Шевченко, А.В.Олянич)开始关注语篇研究,discourse和text的俄语表达方式分别为дискурс(语篇)和текст(篇章)。俄罗斯学界倾向于把语篇看作是一个复杂的认知交际现象,尼古拉耶娃(Т.М.Николаева)指出,“语篇是篇章语言学中的一个多义术语,学者们对它的界定主要包括:①连贯的篇章;②篇章的口语形式;③对话;④意义相关联的一组表达;⑤现实的言语作品——口语或书面。”注96阿列弗连科(Н.Ф.Алефиренко)认为,“语篇是比篇章意义更广的概念,它同时表示言语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被视为交际事件。它不仅包括篇章本身,还包括一些语言外因素,如关于世界的知识、看法、价值体系等,这些因素对信息的理解和接收起到重要作用” (如图2-1)。注97也就是说,语言、语篇和篇章是相互关联的。语篇是篇章产生的过程、环境和条件,篇章是语篇的体现形式之一,语言系统是言语活动及构成语篇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语篇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篇章则指书面形式的语言。
图2-1 语篇
由于“语篇”这一术语具有多学科性和不确定性,众多学科都从本学科角度来界定并研究它,即使在语言学界,不同学者对它的界定和观点也各不相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语言向言语转换的过程,也就是说话人使用的语言(mile Benveniste 1974);
2)句子或言语行为的连续性(Ревзина О.Г.1999);
3)言语行为的创造,在言语中产生的连贯上下文(Конецкая В.1997);
4)它包含超语言因素,是借助篇章来实现的交际现象(Арутюнова,Баранов,Виноградов,Караулов,Петров);
5)具有认知交际功能的完整的言语作品(Панкратова О.А.2001);
6)社会语言学现象——对它的分析包括作为某一社会群体代表的交际参与者以及广泛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交际状况(Карасик В.И.2000);
7)篇章的属概念(Богданов 1993,Макаров 2003);
8)认知过程(Кубрякова 1995,Александрова 1999)。
学界根据不同标准把语篇划分为很多类型——根据使用范围:政治语篇、教育语篇、科学语篇等;根据言语类型:书面语篇和口语语篇;根据行业属性:国际关系语篇、社会语篇、跨文化语篇、军事语篇等;根据言语风格:政论语篇、文学语篇等,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对具体行业语篇的特点进行分析。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试总结关于语篇的特征:语篇是交际现象,是言语过程中产生的连贯上下文,具有超语言因素。由上述关于语篇特征的表述可以揭示语篇的构成要素:交际、交际空间、篇章建构、言语行为、超语言特性。对“语篇”界定的多样化一方面体现了对于这个术语的界定直至目前还没有达成一致观点;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这个概念本身还处在发展阶段。对它的界定和描述因不同学科的研究及方法而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认知术语学研究视域下的语篇应被视为行业交际现象,是科学篇章产生的过程、条件和环境。
(二)作为认知术语学范畴的语篇
1.术语学篇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随着篇章语言学的产生,术语学研究开始关注术语在篇章中的使用问题,由此产生了术语学篇章理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不应该孤立地研究单个术语,术语不是在术语系统内产生和使用的,而是在科学篇章中。英国著名术语学家萨格(Juan C.Sager)认为,“术语研究除了应考虑认知层面(概念的操作)和语言层面(定义与命名)以外,还应该加上交际层面。术语不仅仅是独立于语境之外的‘标签’,而是应该把它置于语篇中进行研究,甚至术语本身也是在‘语篇中通过词汇单位的划分’而形成的”。注98也就是说,术语是在实际语篇中产生的,并非是在术语系统中产生的。此后,术语的产生和使用逐渐被区分开来。达尼连科认为,“术语存在的领域分为两种:一种是确定领域(сфера фиксации терминов),一种是使用领域(сфера функ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терминов)。术语的确定领域是指专门的术语词典、百科全书、术语推荐手册和具体行业术语的国家标准等。术语在这类篇章中是作为被规定的或者被推荐的表述单位使用的。术语的使用领域包括不同场合、不同语体的更广泛的专业交流文本或言语活动,如科学专著、论文、学术性专题报告和科普文章等。”注99列依奇克认为,“相对于术语的确定领域,术语使用领域的首要性被认为是术语研究的重要原则之一”。注100每一个术语都存在很多变体,在术语的确定领域,术语只是以聚合变体的形式出现,而在使用领域,术语是以聚合变体和组合变体的形式出现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每天都会产生大量不同类型的科学语篇。术语在语篇中产生、在术语系统中得以确定,之后又投入到语篇使用当中。列依奇克根据术语从创建到使用的过程,将包含术语的篇章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创建术语的篇章(терминопорождающие тексты),如阐述新概念、新理论的科学篇章。第二,确定术语的篇章(терминофиксирующие тексты),即各种类型的专业术语词典、百科全书、术语标准及术语推荐手册(评价、推荐术语和禁止某些术语的使用)等。在这类篇章中出现的术语是被正式确定下来的,以及被推荐使用的,同时对术语的意义进行界定。第三,使用术语的篇章(терминопользующие тексты),包括科普、政论、技术文件、说明书等。术语在这类篇章中是作为已经确定的、并为读者已知的概念表达手段使用的。”注101通常将创建术语的篇章和使用术语的篇章统称为术语的使用领域,相应地将确定术语的篇章称为术语的确定领域。上述三种类型篇章正体现了术语从产生到确定再到使用的过程。术语学篇章理论在明确划分包含术语的篇章类型之后,进而研究术语在不同类型篇章中呈现的某些重要特征。术语学篇章理论认为,首先应对创建术语的篇章进行术语分析,将其中表达新概念的术语抽取出来进行术语性分析、评价,在其作为概念的称名单位被确定之后表明该术语从言语层面正式进入语言术语的行列,同时对它在篇章中的使用提出种种规范性要求。总的来说,术语学篇章理论提出解决术语和篇章问题通常使用的两种方法:对术语的篇章分析(从术语到篇章)和对篇章的术语分析(从篇章到术语),这两种方法为研究不同类型篇章(根据术语密度、术语信息饱和度的不同划分)的术语结构、对术语进行统计分析(术语的应用情况),以及确定术语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使用特点提供了可能。这一理论也毫无疑问将应用于认知术语学,因为它能够展示专业概念从认知到确定的言语化过程,以及术语的语义和形式结构的发展变化规律。
2.认知术语学的语篇研究
在认知科学的影响下,研究术语作为认知和交际单位的特点和属性被提至首位。术语符号的种类和类型、它所反映的知识的种类和类型,术语符号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以及使用规则等研究任务被提出来。认知术语学认为,研究术语单位的认知潜力不应仅限于术语系统内,而应在更广阔的背景下研究。在这一前提下,术语“语篇”(дискурс)、“行业语篇”(професиональный дискурс)、“科学语篇”(научный дискурс)、“术语语篇”(терми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дискурс)等一系列概念备受关注。有学者认为,研究信息社会中科学语篇的特点应结合方法论、社会文化等因素来考察。综合以上因素来看,科学语篇是科学团体对于一定知识活动领域的客观现实的认知产物,它遵循一定的语言使用规则,能够保障交际过程中知识的形成、掌握和传播。行业语篇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命题、表达、词组、句子等一系列语篇要素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方面(物质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社会方面(人对社会进程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和精神方面(人的智能和创作潜力的实现),以一定知识领域的知识、技能、能力、实践、义务、权利、兴趣等相关因素为基础,它是综合性的,既包括理论,也包括实践,具有自己的词汇、用词规则、语法和修辞等。术语语篇是行业语篇的一种,是以专业术语的特点作为研究对象的词组和句子的总和。这类语篇的产生是以社会和相关知识活动领域对于统一、规范、编辑和为相应术语单位制定标准的需求为基础的,如医学语篇、经济学语篇等。这类语篇的研究应与语言学理论紧密相连,因为术语首先是词。
认知术语学认为,术语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应把语篇作为认知术语学研究的基本单位,从术语所在的语篇角度研究术语的使用和特点。
首先,科学篇章能够记录人类关于某一知识领域的科学认知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篇章类型会对其中所使用的语言符号的内容和形式施加影响。每一个学科都要经历从前科学认知到科学认知的阶段,所有科学发展史和科学认知的演变都会体现在具体的语言表达手段、形态和句法结构上。反映已进入成熟发展阶段的知识领域的篇章,起码应该具有清晰的句法连贯性、词汇选择的精确性和术语性、客观传达信息的严谨性和准确性以及语句表达的完整性。其次,关注术语在篇章中的使用特点和功能以及术语在篇章中的变异现象。术语表达形式要符合不断发展变化的意义系统,就必然会产生变体现象。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必然会导致很多新事物的产生、已有概念发生变化,势必会造成新术语的产生和术语更替。对记载某一领域的科学篇章进行比较研究,可以考察同一客观对象的术语表达形式的演变,从而反映人类对该领域认知和经验的变迁。此外,科学篇章对于术语研究的意义还体现在:科学篇章作为保存和传播科学知识的载体,表达一个整体意义。篇章分析能揭示不同类型概念间存在的联系,通过描述该学科主要概念和范畴来记录该学科的世界图景。考察篇章的术语结构、篇章的术语饱和度(专业词汇,首先是术语在篇章中所占比例)、篇章的术语使用频率(专业词汇,首先是术语与一般词汇的比重)等方面,能够反映人类认知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同时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使用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术语的语篇研究应与文化背景相结合。如果说,此前术语学研究还局限在术语系统和它所表达的概念系统的话,那么认知术语学则向广阔的跨学科研究敞开了大门,它致力于在广泛的文化背景下去研究术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研究术语语义中体现的认知过程,包括记忆、表象和认知,它们与术语的称名过程密切相关。因为术语称名是以记忆、表象、认知为基础的,同时也是上述过程的结果。例如“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词,但笔画太多,写起来费力又费时。1953年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教授用“人工石”代替“混凝土”,因为“混凝土”三字共有三十笔,而“人工石”三字才十笔,可省下二十笔,大大加快了笔记速度。后来“人工石”合成了“砼”字,构形会意为“人工合成的石头,混凝土坚硬如石”,并得到推广。这一术语的形成过程充分体现了认知主体对这一概念的认知理解以及术语形式的汉语言特点。
二是揭示术语在篇章中的使用特点及变异现象。由于不同语言群体间存在认知差异,对术语的选择会受到主体所在的时间、空间、认知结构、文化氛围、社会环境等因素的限制,这一切都是基于文化的。因此研究术语在语篇中的发展规律和民族认知特点,不仅对于研究科学认知的发展特点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研究人类文化和文明发展途径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