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丝绸之路与中亚史地丛考
- 许序雅
- 975字
- 2021-03-27 22:22:05
内容提要
自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到代宗大历七年(772),中亚诸胡与唐朝发生了长达149年的直接交往,丝绸之路成为双方政治、经济和军事交往的纽带。在中国历史上,政治势力第一次越过葱岭,在河中、吐火罗等地设置了羁縻州府,中亚诸胡与唐朝建立起近百年的政治附属关系。唐朝与中亚交往的历史,构成了唐代内容丰富的历史篇章。
有关7—8世纪中亚诸胡的历史变迁,以及中亚诸胡与唐朝的交往之记载,主要保存在《大唐西域记》、《新唐书·地理志》、《新唐书·西域传》和《册府元龟》等唐代文献中。这些文献还反映了唐人对中亚诸胡的认识。本书即以这四篇文献为中心,兼及唐代其他相关文献,围绕“唐朝与中亚”这个重大课题,探讨唐代丝绸之路的变化,中亚诸城的方位和道里,7—8世纪中亚诸胡的政治发展,中亚诸胡与唐朝政治关系的演变,中亚诸胡、唐朝和大食之间的政治关系,唐朝在中亚支持诸胡抗击大食斗争中的作用,唐人对中亚诸胡的了解程度,汉籍记述的可信度。在研究方法上,力求以阿拉伯—伊斯兰舆地文献、中亚考古资料与唐代文献记载相参对,并对前人研究成果加以辨析。
本书是在博士论文(1998年11月通过答辩)基础上修改而成,被列为浙江省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课题。本书是对唐代文献相关记载的系统研究,这在学术界是第一次。全书分为四章,每章论题各有侧重,分别以唐代文献(《大唐西域记》、《新唐书·地理志》、《新唐书·西域传》和《册府元龟》)为中心。本书的主要贡献在于作者发现唐人所记千泉、白水城、恭御城、笯赤建城、米国都城的方位有疑问,不能与阿拉伯—伊斯兰舆地文献所记相勘合;唐人把曹国(西曹)与东曹(苏对沙那)相混淆;唐人对中亚伊斯兰化进程并不了解;唐人所记中亚诸城道里有许多讹误;8世纪后期开始,随着西域东部地区政治形势的变化,丝绸之路(中国段)走向发生变化,唐人西去东归之路与中亚诸胡东来之路有所不同;中亚诸胡与唐朝关系有亲疏之分;中亚诸胡的入唐贡献,并不是“以献为名”的商业活动,而主要是政治性的活动,这种朝贡活动反映了中亚诸胡与唐朝政治关系的演变;在中亚地区,唐朝确有支持中亚诸胡抗击大食的战略,唐朝与大食的关系尚不能定性为同盟友好关系。作者提出的上述观点,对以往中外学者(如法国学者沙畹,北京大学王小甫)的许多论点有很大的修正。本书的出版,对于唐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唐代文献研究、中亚学研究都将是很大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