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惟诚文集(第2卷)
- 徐惟诚
- 1863字
- 2021-03-31 01:23:05
热心发展生产力
我们刚刚送走了胜利的1984年。检点一年的收获,大家都有许多高兴的事。收入和存款的增加,耐用消费品的添置,新房的建筑,饭桌上的佳肴,如此等等,集中到一起,就是我们的生产又向前发展了。如果我们不能在同样的时间中,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生活上的各种改善又从何而来呢?我们希望1985年人们的生活更富裕,我们就要在1985年使生产力有新的提高。我们要实现翻两番的目标,要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更要使生产力持续不断地比人家更迅速地发展。生活在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要为实现我们的远大理想奋斗,就要热心于发展社会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不仅意味着产量增加,它包含着新技术的采用,新材料的使用,新产品的开发,能源的节约,等等。它不是不可捉摸的,而是和各个部门、各个企业、每一个人的工作都有关的事情。
有一段时间,谁抓生产,谁说生产,都要被批判为“唯生产力论”。无论批判者用过多么革命的词句,却只能使社会停滞不前,甚至向后倒退,这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点也不相干的。
马克思主义讲的是唯物论,讲的是存在决定意识。我们干革命,搞建设,都是为了使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不然,人民群众为什么会跟我们走?马克思主义把唯物论应用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领域,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认定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最活跃的因素。青铜时代和奴隶制社会联系在一起,水力磨盘只能产生出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蒸汽机则是资本主义的催生婆。所以,马克思说新式的机器比最有影响的革命家更“危险”。
毛泽东同志说过:“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历史正是这样发展的,谁代表了新的生产力,谁就有无限光明的前途;谁束缚生产力的发展,破坏生产力,无论他怎样煊赫一时,也逃不了覆亡的命运。蒋介石、林彪、“四人帮”的下场就是证明。
我们说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能够以更高的速度向前发展。过去发展得还不够快,就是因为还没有把这个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所以现在才需要有经济体制的改革。发展生产力,从而使国家和人民更快地富裕起来,这是改革的目的,也是衡量改革进程中使用的各种做法是否正确的标准。
有些做法,表面上很相像,有的受到赞成,有的就受到反对。例如,在北京街头常常可以看到一批新疆来客,他们在北京的商店里买了妇女头巾一类的商品,打成包裹,通过邮局,寄回新疆,获利相当可观,并没有看见有谁去禁止他们。因为他们的做法,开拓了流通的渠道,满足了人民消费的需要,也促进了生产。前一阵,有的人倒卖电视机、汽车,拿一张发货票,你卖给我,我卖给他,货物还在仓库里没有动,已经倒了五六次手,电视机价钱从900多元加到了1200多元。这种做法就受到了工商管理部门的打击,这叫买空卖空,哄抬物价。他们倒卖的东西本身就是紧缺物资,无论倒多少次手,也起不到促进生产的作用。这种紧缺物资为什么会离开正常的供应渠道,跑到某些人手中?说穿了,就是因为他们拥有各种特权。利用自己的特权,把紧缺物资垄断起来,捞取个人的私利,这是在阻碍商品的流通,倒手次数越多,对流通的阻碍越大。这种既损害消费者利益又破坏生产力发展的做法,当然要受到严厉禁止,当事者还会因此受到行政处分或者法律制裁。
有了发展生产力的观点,我们对于许多改革的措施,如:为什么要对内搞活,为什么要对外开放,为什么要打破“大锅饭”、平均主义,为什么要简政放权,为什么要发展商品生产,为什么要提倡竞争等等,就会比较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并且比较能够自觉地去实践这些措施。有了发展生产力的观点,我们对那些借改革之名以营私的错误做法,也会比较敏锐地察觉和批判。
有些同志对改革的理解偏重于如何迅速使本单位或者本人比较快地富裕起来。这样想问题,本身并不错,但是,如果只想到这一条,还不够,还必须加上通过什么途径来富裕。这个途径从根本上讲,只能是发展生产。当然,和个人的物质利益不相联系,生产也发展不起来,也失去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但是,没有生产的发展,个人的物质利益也不可能有保证。如果硬要有,那只能是挖取别人的利益,这样做是决不可能持久的。只有立足于生产的不断发展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日益兴旺发达,日益富裕繁荣。
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党性的重要表现。让我们为这个根本任务贡献出我们的全部聪明才智吧。
(北京《支部生活》198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