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惟诚文集(第2卷)
- 徐惟诚
- 1592字
- 2021-03-31 01:23:11
买味精的故事
有一位同志,星期天上街转转,走进甲商店,看见有味精,每袋100克,售价2.43元,想到家里正需要,买了一袋。
接着,又走进乙商场,又看见有味精,同样的牌子,同样的包装,售价2.35元,便宜了0.08元,又买了两袋。
走出乙商场,想想觉得有些奇怪:两家商店,面对面隔一条马路,都是国营商店,卖的是同一种商品,何以价格不同?于是,重新走进甲商店,找到原来的售货员,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你们这里卖的味精为什么比对面商场的贵?”
想不到她并没有解释,却冷冰冰地说:“那你到对面去买好了!”
这位同志看她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话,从拎包中拿出新买来的味精,告诉她:“这就是从对面买来的。”
也许她怕这位同志要退货,这才开始解释:“可能是进货渠道不同。”
这位同志说,我不是来退货的,是来向你们反映这个情况。
她却说:“反正我们没有违反物价政策,你去告好了!”
谈话到这里,当然不好继续下去了。
这位售货员同志能想到不违反物价政策,意识到如有违反顾客有权控告,这是很不错的。但是,顾客同国营商店的关系,似乎并不只是这样简单地对立的。
在我们的国家里,作为人民一分子的顾客,同时又是国家的主人,是国营商店的主人,他们把国营商店看作自己的企业,希望它经营得好,越办越兴旺,也为人民服务得更好。从这一点上看,顾客同营业员的立场应当是一致的。
商店要兴旺,重要的是要能吸引顾客。赶走了顾客还有什么买卖可做?没有买卖又何来利润?没有利润,不但国家收不到税,商店的开销也不好维持。这位营业员一上来就想把顾客支走,自己可以省点口舌,省点麻烦,实在是错了。
我们的市场在发育过程中,流通渠道在增多,出现一物多价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但是从商店的经营说,只有价廉物美才能在市场的竞争中取胜。同样的商品,那就要比谁卖得便宜。所以,精明的经营者总是十分注意市场的行情。另一家商店就在自己的对面,卖的东西比自己的便宜,自己还不知道,岂不太闭塞了吗?自己不去打听,有顾客来告诉,这是送上门来的商业情报,从甲商店来说首先应该对顾客表示感谢才是。
光有这样一条情报当然还不够。还要再核实,再做调查。要看对面卖的货是不是同自己的货一样好。进货渠道不同,他们是经过什么渠道呢?如果是正道,自己是不是也能走一走;如果是邪道,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向上反映把它堵住,来保证市场正当的竞争?如果双方走的都是正道,对方的进货价就是比自己的低,自己一时又学不了,那也得想想办法,宁可节减开支,降低利润,也比把货压在手里,什么利润都拿不到强些。
这些都是商品经济中的简单常识,为什么那位售货员会见不及此呢?我想,不外乎三种原因:
第一,虽然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已经和正在进行着深刻的改革,但是许多同志在旧轨道上生活久了,新的观念还没有来得及进入头脑。
第二,缺少当家做主的观念,认为商店的经营好坏与己无关,没有认识自己的利益同企业的利益联系的紧密程度,只图个人眼前少一点麻烦。
第三,虽然有上面两种观念,心里很明白,但是由于领导作风不民主,不善于听取职工意见,提了也是白提,职工也就不去注意听取从顾客中来的反映,省得白操那份心。
究竟这位售货员的表现出于哪一种原因,我们当然不好随意判断。但是,无论是三种原因中的哪一种,作为企业的领导都是有责任的。如果企业的领导人有强烈的在市场中竞争的观念,有正确的经营思想,善于引导职工认识个人利益同企业利益的一致性,把广大职工都凝聚在企业这个利益共同体之中,又有民主的作风,这些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现在,说市场疲软,已经成了一种时髦的名词,在这个名词的掩盖下,一些企业(不仅是商业企业)自身的弱点反而往往被人们忽视了。其实,老百姓还在照样买东西,照样过日子,他们的埋怨倒是称心如意的商品太少。从商业企业看,也还是有相当一些商店营业额和利润都在继续上升,一点也不疲软。一包味精0.08元的差价是很小的事,如果能从这里悟出点经营之道来,收获就大了。
(《共产党员》1990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