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从何而来?

有人认为,现在不可能有大公无私的人。

有人认为,既然要搞商品经济,讲等价交换,优胜劣汰的竞争,就只能是个人主义盛行,人人“一切向钱看”,斤斤计较,两两计较。

还有人认为,现在要紧的是把物质文明搞上去,精神文明只好让路,不能要求太高。

可是,社会上却明明有许多闪耀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光辉的人和事。我不来说前线猫耳洞中的英雄,只从日常生活中举一些小例子。

一位外宾到食品店买了一瓶酸牛奶,售货员把10元的外汇券错看成1元的,少找给外宾9元钱。事后,这位售货员发现了差错,跑到中国日报(英文)社,自费登了寻人广告,目的就是要在外国人面前保持中国人的信誉。

一位退休的老工人(这样的退休老工人远远不止一位),每天风雨无阻赶到繁华的闹市口,义务帮助指挥交通,分文不取。几年来,由于他的指挥而避免的车祸,可以计算得明确的,至少有四五十起。

一对农民夫妇带着病危的孩子打算进京治疗,走到半路盘缠就用尽了。一位路过的北京女青年,毅然把他们带回自己家中。以后,每一个环节遇到的人,都伸出了热情援助之手。这位北京女青年说得好,她是把这有病的农家娃看成了北京的客人。

一位乘客上公共汽车买两张票。她说,昨天我乘车忘了带钱,今天补买一张。

寒假里,一位农村专业户,包租了一辆大客车,把本县的大学生请到他开的厂子去参观,又请吃饭,为的就是向大学生们说一句话:请不要闹事,安定团结太重要了。

一家工厂里,一天上午,有7位工人先后到厂长办公室找厂长。他们说的是同一件事:昨天晚上在电视屏幕上,看到别的厂有一样类似本厂产品的新产品,提醒厂长注意不要让本厂产品落后。

有3个儿童落水,一个汉族,两个哈萨克族。汉族儿童的父亲正在附近,听见叫声赶来却先抢救那两个哈萨克族的儿童,他自己的孩子又被一位随后赶来的回族同胞救起。

一位老人在马路口被自行车撞倒。骑自行车的小伙子一再道歉,老人却说是自己不注意。小伙子要送老人去附近医院,老人自觉并无损伤,执意谢绝。小伙子骑车告别而去,可是,几分钟后又去而复回,给老人留下自己的姓名、住址、单位、电话,让老人万一发现什么后遗问题好找他。

河南安阳有几十位建筑民工,因为误食工业用盐,突然中毒,生命垂危,被送到附近一个小医院。这家小医院却毫不推脱,奋力抢救,市急救中心闻讯之后也全力支援。急救所需的特效药存货不多,工厂的工人便加班赶制,不惜把双手烫坏也要把救命的药及时生产出来。其他接受经过初步处理后转院病人的医院,也都一齐表现了最大的热情。据这家小医院的院长说,医院里在家休息的病号也赶来了,平时表现较差的职工这次也十分出色。

类似的事例,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

人们谈到这些事,常常感叹地说,遇上了好人。

这是事实。

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有力地说明,我们这个社会的风气,并不像有些人估计得那么坏;我们这个社会的成员,也不像有些人判断的那样“人人都是自私的”。

我们当然不能因为某人做了一件或几件好事就断定他是超凡入圣,毫无私心杂念。他在另外的问题上也可能有缺点,甚至可能有错误,他也可能会发牢骚,说怪话。但是,他确实在这一件或那一件事上表现了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高尚品质,我们也得如实地承认这是社会主义思想、共产主义思想的胜利。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像一家小医院抢救大批中毒病人这样的事例,显然不可能事先挑选一批先进分子在那里,然后再发生这样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只能是偶然碰上的。碰上了,每一个环节又几乎都遇到了好人。这样的偶然之中就包含了某种必然的东西。我们说,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在我们的社会成员中扎的根还是相当深的。这大概不能算是没有根据的判断。

思想、道德,都是精神的东西。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的形成,可以是长期教育的结果。但是,归根到底,还是由人们的社会存在所决定的。思想教育,也只有和人们的社会存在相一致,能够准确地反映人们的社会存在,才有可能是真正有效的。我们已经建立了30多年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产关系,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使得广大人民有了根本上一致的利益,从而也就为形成共同的理想、共同的道德,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30多年的实践告诉人们,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利益、幸福都是和整个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的。国家富强了,我们大家都有好日子过。正是这种依存关系使得人们自然地要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使得整个社会公认这样的人才是光荣的,值得尊敬、值得学习的。

这几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各方面改革的进展,我们比较注意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合,注意鼓励那些对集体做了较大贡献的人,使他们能够相应地得到更多一点的个人利益。这样的政策是提倡个人主义为它提供物质基础的吗?可能会有一部分人在开始的时候会有这样的误解,而且这样的人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会有。但是生活的实践却总要帮助人们逐渐打开眼界,扎扎实实地认识到国家和集体利益的意义。当工人们了解到自己的收入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劳动态度和技术水平,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依赖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水平时,他们怎么能不关心整个企业的命运呢?当个体专业户看到自己万元以上的收入,不仅决定于个人的本领,更重要的是由于党和国家的政策对头,他们怎么能不关心维护当前大好的政治局面呢?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对于促进这几年经济的健康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是那样明显,几乎每一个公民都可以从切身的体会感受到。这种感受,就可以转化为维护国家声誉的强大动力。

当我们在强调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时候,往往可以听到一种声音说:现在是什么年代了!还讲那一套!我们说,正是现在这个年代,更需要讲这一套,同时也为讲好这一套,为人们在思想上巩固地树立这一套,提供了物质的基础。问题是,我们自己要看清楚,社会主义的精神的物质基础,善于从这个物质基础出发来讲我们的道理,来进行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


(《共产党员》198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