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语言融合的问题

1959年,语言融合的问题在我国也有过讨论。当时的争论主要集中在融合的定义上。高名凯在《语言论》里首先区分了语言的替换和语言的融合。语言的替换是人们放弃一种语言,改用另一种语言。它并不表示语言内部发生了什么变化。因此,它基本上属于人类学研究的范围,当然也跟语言学有关。语言融合指的是语言之间的语言成分彼此相互吸收和汇合的现象。它纯粹是语言学的问题。语言融合包括语言成分(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等)的借用以及各种语言成分的仿制。这些借用和仿制表现为“底层”“表层”“附层”和“语言联盟”等现象。他把“双重语制”(bilingualism)排除在语言融合之外,因为“它不说明任何语言内部结构的情况”(《语言论》,第482页)。

高名凯还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内各民族语言融合的公式:“即各语言间不是以争取统治地位的斗争的方式进行融合,也不是以融合成一个共同的国际语的方式进行融合,而是在彼此吸收彼此的精华,在不破坏自己的内部发展规律的条件下,以尽量地吸收彼此的优良部分来丰富自己,并向主体民族的语言靠拢的方式进行融合的”(《语言论》,第494页)。这个问题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语言融合的问题跟未来的共同语问题属于同一个问题。近年来,国外的语言学家也有些议论,意见很不一致。我们可以作些介绍。

上述七个问题显然不是我国语言学界三十年来讨论过的理论问题的全部,也不是高名凯先生《语言论》中论述的所有理论问题。但是,它反映了我们语言学界在语言理论的若干方面的研究和探索的某些情况。在我们编写教材时也会碰到这样一些理论问题。这些问题也是理论语言学应该研究的问题。这就是我把它们整理出来的主要意图。希望这篇短文能在编写教材时起一点参考的作用。

最后,我想借此机会向语言学界提出呼吁:语言学术语的规范应该是时候了!仅从高名凯先生的《语言论》里我们就发现了很多新的术语。其中有不少术语跟通常所用的术语指的是同一个概念,例如:“文学语言: 标准语”,“所指:所记”,“音股:音段”,“形位:语素”,等等。现代语言科学不断发展,新的术语层出不穷。语言学的术语几乎到了泛滥和极度混乱的程度,这给初学者和专业工作者都带来了不少不必要的麻烦,对语言科学的发展不是起到科学术语应有的准确和方便的作用,而是相反。我想这也会给编写教材的同志带来麻烦。希望语言学界能够及早召开一次语言学术语的规范化会议,但愿这一希望能够早日实现!


(原载《语言学论文集》,新疆大学编印,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