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文物志》有关唐氏内容

一、阳明祠王守仁画像、书法暨诗文题跋丛刻

编者按:光绪三年(1877),唐炯以幕僚身份,在成都协同四川总督丁宝桢办理盐务。期间回乡时,得知贵阳久负盛名的扶风山阳明祠年久失修,遂与学者罗文彬等倡议修复。唐炯、丁宝桢召集川内同乡捐款襄助。其中,丁宝桢捐银3000两,唐炯捐银2800余两。由唐炯将银票寄往贵阳,委托好友罗文彬、袁思主其事。光绪六年(1880),废弃多年的阳明祠修葺一新。唐、丁、罗、袁诸公义举,从此传为佳话。《重修王阳明先生祠堂记》碑,唐炯撰,莫庭芝书。位于祠堂院左侧。

阳明祠,王阳明先生祠(简称“阳明祠”),在城东扶风山麓扶风寺内东部,为祀明代著名学者王守仁之专祠。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世称阳明先生。明正德三年(1508),守仁因忤宦官刘瑾谪贬为贵州龙场驿(今修文县)驿丞。在黔三年,在龙场、贵阳等地讲学,传播知行合一学说,对贵州文化、教育影响很大。卒后不久,其在黔弟子汤冔、叶梧、陈文学购得贵阳白云庵旧址建祠,奉守仁木主,王杏有碑记。清代,贵山、正本、正习三书院内,均建有阳明祠。嘉庆十九年(1814),贵州巡抚庆保,就扶风寺内东面隙地,专建阳明祠,后因故中辍。二十四年(1819)提督学政张会同贵山等三书院山长,在原基础上继续兴建竣工。光绪五年(1879)贵阳唐炯、罗文彬等,扩大祠堂范围重建。丁宝桢等亦捐资襄助,成为今天所见的阳明祠(见张和唐炯等建祠碑记)。

祠堂依山势高下结构,后枕扶风山麓,左邻东山寺,右挹相宝山,前眺贵阳东郊,居高临下,眼界开阔,殿宇气象肃穆,布局整齐疏朗,为古建筑专家所推崇。

“文化大革命”初期,阳明祠文物遭到严重破坏,大小碑刻,无一幸免。塑像亦被捣毁。1989年,贵阳市人民政府拨款维修,省文化厅亦拨款相助,将祠堂全部修复。阳明像亦用石雕,两廊碑刻恢复原貌。

阳明祠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唐园

唐园在市区堰塘路(旧名堰塘坎),正当东门及北门城墙转角处。地势高敞,广数十亩,中有塘,名堰塘,池水清涟,老树成荫。四周亭、轩、桥、榭,宛转相通。号称贵阳第一园林。

园建于清代嘉庆道光间,为唐树义宅花园。树义子唐炯又加扩修,成为文人仕女宴集之所。清代诗人郑珍多次寓此,有诗纪事。新中国成立后,唐宅被拆散改造,园被填平筑房建屋。贵阳十九中学即唐园一部分。

三、唐树义题刻端砚

不规则形,无砚池,大面琢平。背面刻唐树义书铭:“畺吏不和,群情解体。独立难支,惟有一死。”又有篆书“梦砚斋藏”款。砚左右侧刻唐炯(树义子)题书款,记载唐树义被太平军击溃投水史实。砚背唐树义书铭即为投水之前所作。为一件历史见证物。

四、《成山庐稿》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贵阳刻本,十二卷,四册。唐炯撰。唐炯字鄂生,晚号成山老人。遵义人。定居贵阳。清道光举人。官四川资县、南溪等知县、道员、云南布政使,署云南巡抚、云南矿务大臣等职。善诗文书法。

是书收录诗作三百九十四首,文三十四篇。卷首有彭崧毓、薛福保、王柏心诸人的序。

五、《成山老人自撰年谱》

清唐炯撰,六卷,附录一卷,三册。宣统二年(1910)刻本。

六、《梦砚斋遗稿》

清唐树义撰,黄彭年编。八卷,三册。同治刻本。

七、《梦砚斋日记》

清唐树义撰,稿本。有《北征纪行》二册,《楚北旬宣录》五册,《归舟安稳录》一册,《归田录》五册,《癸丑出山录》二册,《癸甲从戎录》一册,《无题》一册。

唐树义,贵州遵义人。

八、《援黔录》

清唐炯撰,同治刻本,十二卷,二册。

 

九、《播雅》

清宣统二年(1910)贵阳文通书局排印本。二十四卷,八册。清郑珍编次,唐树义校订。收录明万历至清咸丰年间遵义诗人凡二百二十人之诗作,计二千零三十八首。

 

十、《黔诗纪略》

清黎兆勋辑,莫友芝传证,同治十二年(1873),唐树义刻本。三十三卷。

十一、花杰行书七言联

花杰行书七言联:“文坛赠答追长庆;花榭壶觞继永和。”蜡笺地,纵131.8厘米,横30.2厘米。双款“直圃二兄同年属,蒨士弟花杰”。钤朱文“臣杰私印”朱白合文“蒨士”印。字有欧柳风骨。花杰(1780—1839),字建标,一字蒨士,号晓亭,贵阳人。嘉庆进士。历官广西、福建、江西布政使。工文词,有《宝研斋诗钞》四卷传世。

十二、唐孟端《草绿南园图》轴

绢地,纵五十六点五厘米,横二十四点五厘米。设色绘春日芳草鲜美、蝴蝶纷飞景。右上题:“草绿南园蝴蝶飞,新晴颜色绽毛衣。邻家百卉开如锦,偏有闲情不肯归。辛巳初秋,仿文俶笔意。公柔侄清玩。汝正。”钤朱文连印“孟端”、“女史”。右下钤“刘唐孟端”白文印。

唐孟端,字汝正,号成山女史,唐炯妹,遵义人,定居贵阳。《草绿南园图》轴作于光绪七年辛巳(1881)。

 

附:才女孝女唐孟端之墓志铭简介

江 兰

 

唐孟端墓志铭,落土时间大约在光绪十年(1884)前后,“文化大革命”期间被人搬离墓茔改作他用,后弃置于乌当区新堡乡马头村。2013年11月,乌当区作家协会主席冯飞根据新堡乡政府韦登亮先生提供的线索,在马头村阿渡河畔找到该墓志铭。

唐孟端,字汝正,生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早年即由母亲和兄长唐炯做主,许配给贵阳知府刘书年之次子刘肇埈。因肇埈早逝未能完婚。清光绪九年(1883),唐孟端卒,享年37岁。唐炯撰文并书丹的《唐孟端墓志铭》,较为详尽地记载了唐孟端生平,尤其突显英年早逝的唐孟端才女生前孝顺亮点。该墓志铭还涉及晚清著名政治家、光绪朝军机大臣李鸿章,叙其“合肥李公以闻旌表于朝”。作为晚清有名的政治人物,唐炯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领域都很有造诣,尤其在书法方面,唐炯造诣精深,在世期间即令人啧啧称奇。因此,唐炯执笔的《唐孟端墓志铭》,无疑具有极高的书法欣赏价值,贵州省书法界专家对此一致认同。

行文流畅、文字老辣、书法精到的《唐孟端墓志铭》,不仅记载了清光绪年间,贵阳独有的风土民情、社会风貌,还叙述了成山唐氏家族中,一个名叫“唐孟端”的才女、孝女的生平脉络。彰显了她所秉承的唐氏孝廉家风,对研究贵州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当今社会的文化风尚、道德推崇、家庭伦理等,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