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忠孝成山:一个家族的四百年家国梦
- 冯飞
- 3928字
- 2021-03-30 01:03:23
《郑子尹年谱》节选
编者按:凌惕安先生(1890—1950)是贵州著名学者、教育家、收藏家。他一生虽然只活了61岁,但著述颇丰,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郑子尹年谱》乃凌先生力作之一。成山唐氏史事,《年谱》多有述焉。仗此实录,陈史有据,黔人幸哉。
嘉庆十一年丙寅(1806),三月初十巳时,先生生于贵州省遵义府遵义县西乡天旺里,九甲河梁庄玉磬山下大田坎草屋中。据《子尹府君行述》、《巢经巢遗诗》卷三及《子尹先生栗主书后》,又据《续遵义府志》谓“山如磬折”,故曰“玉磬山”。
遵义唐树义,年十三岁。据唐炯《先君子行状》,事略见谱前。
遵义李栖凤,年七岁。据蹇訚《先府君行状》,事略见谱前。
遵义萧光远,年二岁。据黎庶昌撰《墓志铭》,事略见谱前。
道光六年丙戌(1826),先生二十一岁
二月初四日束装赴京,以拔贡应廷试,仲舅黎恺亦同往试春官。据《巢经巢诗集》卷二及《石头山人遗稿》。
在京晤表叔唐树义先生,尝自述曰:道光丙戌,余以拔贡朝考至京师,适子方先生分发湖北将行,遽一见。据《播雅》卷二十五。
道光十六年丙申(1836),先生三十一岁
唐秀才成杰,字玮人,居郡西鸭溪侧。先生昔往省先墓,常主其家。今年正月,先生过其家,亦为省墓来也。先生语杰,谓归即赴滇。杰有诗二首赠别。据《播雅》卷二十二。
咸丰元年辛亥(1851),先生四十六岁
夏卸镇远训导,归行省。
唐树义方以鄂藩致仕,居贵阳。先生与树义交最亲,因止于唐氏待归草堂,为鉴定书画,间加题识。据《巢经巢文集》。
咸丰二年壬子(1852),先生四十七岁
正月十五日,莫友芝过望山堂作上元,先生把酒慨然曰:吾辈俱老大,所学既不见用,计无复长进,而数十年心力所寄,不忍弃置,将次第厄枣梨,取当世通人是非焉。时黎恂及子兆熙等皆在座,先生有诗,客亦同作,子知同次韵。据莫友芝《巢经巢诗钞序》、《播雅》卷二十二、《屈庐诗稿》卷一。
七月,携子赴省应试。初四日,宿郡城湘川书院。据《巢经巢诗后集》卷一。
先生携子知同至贵阳,止于次南门外河神庙。据《巢经巢文集》卷四。
唐树义家居,先生常晤之待归草堂。树义出示其先辈汉芝所藏《朱子诗卷》真迹。先生在十一二岁时,即闻父文清公言汉芝官黔西州学正时获此名迹,自是往来寤寐者数十年,今始得见。据《巢经巢文集》卷四。
先生在省月余,与树义往来最洽。树义时出所收藏书画,与先生共赏。先生亦时时为之考证题识。树义见先生所最录《遵义诗钞》,以谓乡里耆旧行义文采,赖有此,大加赞许。手劂费属先生归为之。据《子尹府君行述》、《巢经巢文集》卷四。
先生于待归草堂,与大定章永康谈古,先生谓綦江《吹角坝卢丰碑》为洞庭以南第一古刻。永康则谓大定柯家林有《济火碑》。先生因乞致,旋永康以北上无由得,先生后日有诗述当日情景。
咸丰三年癸丑(1853),先生四十八岁
春,唐树义即家奉诏安抚湖北,挽先生同行,谓可与监利王柏心(字子寿)共图厥政。先生不欲远适,力辞谢。据《文集》卷四《巢经巢诗后集》卷一。
胡长新在贵阳学舍,新构小轩,莫友芝为题额曰“枣花桐叶轩”。时黎兆勋、莫友芝亦驻其中。先生远来送唐树义,一时咸集,觞咏最盛。据《籀经堂文钞》。
唐树义赴鄂之便,先生以《巢经巢诗钞》,属乞王柏心序。据王柏心撰《巢经巢诗钞序》,《序》文见前。
《播雅》二十四卷成。三月初十日,先生为小引以弁简端。
四月望,唐树义赴鄂,先生走送,并诗以张之。《播雅》既成,树义挟其本行,舟中无事,因浏览焉。六月中浣,于武昌行署序之。据《巢经巢诗后集》卷一及《梦砚斋遗稿》。
咸丰四年甲寅(1854),先生四十九岁
元日,先生有诗。时洪秀全据金陵已四年。
正月二十三日,唐树义投江死。先生闻耗愤甚,有诗。据《巢经巢诗后集》卷一。
四月十五日,先生于望山堂设位奠唐树义,诗以酬之。有“人间知己到公休,从此通明懒下楼”句。
五月,唐树义尸见金口旁,炯亦于汉阳书来,均有诗。据《巢经巢诗后集》卷一。1
六月,编唐树义诗为一卷,殿诸《播雅》后,至是《播雅》凡二十五卷。据《巢经巢诗后集》卷一。
咸丰五年乙卯(1855),先生五十岁
时以道梗,先生自九月十六日自荔波启行,纡出广西南丹,转由罗斛万山中,匝月始抵省门。据《子尹府君行述》。
既抵贵阳,喜晤莫友芝、庭芝及唐炯。因怀黎兆勋,感念奇穷过于杜老,有诗。据《巢经巢诗后集》卷二。
又晤黄辅辰,及其子彭年。
彭年与莫、唐皆绩学之士。谈笑诗酒,流连甚欢。炯更出家藏书画求鉴订,每加题识,友芝亦多跋尾。今莫友芝《书画经眼录》稿本颇多。当时所获见者《巢经巢遗诗》,可查者为东坡马卷真迹,米元晖洛晴岁晚横卷。据《书画经眼录》及《巢经巢诗后集》卷二。
先生过唐氏待归草堂,论诗作画,夜分不休。为人题图有“此是老柴题画神”之句。据《成山庐稿》卷二。
先生行箧中,携有巾箱本黄山谷诗。客唐氏待归草堂,偶暇辄加批注。据原批本。惕安谨按:先生手批山谷诗,初归唐氏,眉批行注殆遍。余见之爱不忍释,因奉金商让,今存笋香室。
季冬朔日,唐炯求书,先生集句为隶书之。曰“天生我才必有用,神纵欲福难为功”。据墨迹。惕安谨按:此联作隶体,字大盈尺,为先生遗墨中大件。光绪中叶,贵阳芙峰山阳明祠落成,炯曾双钩上水各方竟拓,流传颇广。黔人出省,黔宦人都还乡,恒携此为遗赠,人多爱之。原迹藏唐氏,凡八十年,今归敝斋。
冬末饮于高以廉、以庄怡怡楼,举杯径醉,醉而思,思而无不言,因有《怡怡楼记》之作。据《巢经巢文集》卷三。以廉字心泉,以庄字秀东,前广州府知府廷瑶子。廉时奉旨筹办团练事宜,人称十二公而不名,庄为四川云阳令。
咸丰六年丙辰(1856),先生五十一岁
先生去年自荔波归行省,即欲居东山侧,未果。贵阳府知府刘书年拟聘入幕,亦辞。据赵懿《巢经巢诗后集·跋》。
二月二十三日,偕唐炯往其成山别业,拜树义墓,因为书碑阴。留二日,闻土贼渡轻水,炯督团众往攻击。先生遂还行省,值清明大雪,往返得诗四首,用高以庄纸书质炯。
三月八日,偕江夏夏成业(字秋丞),山阴王介臣(字个峰),溆浦舒必滨(字文泉),及黄彭年、唐炯、高以庄游芙峰山(今日扶风山)。先生为图并系长句,存彭年所。今此图存“共读楼”陈氏。据《巢经巢诗后集》卷三及《柴翁书画集锦》。
先生旋即还山中,穷甚不能给读书油,即就先人龛灯照读。据《巢经巢遗诗》卷二。
是年子知同馆贵阳唐炯家。据《子尹府君行述》及《成山庐稿》。
咸丰八年戊午(1858),先生五十三岁
唐炯时在四川,先生有《浣溪吟》寄之,有“何日携钱过野桥,远望他乡惟表弟。呜呼,男儿无赖拟终老,万事堪伤不自保……香木如存可作花,短墙若在从残草”句。
先生集莫友芝、庭芝、唐炯、黄彭年及子知同食。因念才难,会合亦不易,欣然有作。据《巢经巢诗后集》卷二。
咸丰九年己未(1859),先生五十四岁
先生至去年除夕归即病,绝粒已半月。据《巢经巢诗后集》卷三。开岁十一日,《漫书》诗有“柱杖徐行”句,先生今年似已柱杖。
十月入蜀访唐炯,于十七日行经故里,有诗。据《巢经巢诗后集》卷四。
十一月初一日,至南溪,适唐炯已往援叙州东营,先生寄之以诗。据《巢经巢诗后集》卷四。
明日往东营留半月,贼走,复还南溪。
南溪水师,攻南岸真武山贼营,先生亲见,因作歌。据《巢经巢诗后集》卷四。
初八日,再上七星山,观南溪水师,攻吊黄楼真武山诸贼。据《巢经巢诗后集》卷四。
唐炯单骑往抚贼。先生以此事首末,是所目睹,惧上官之眩于谰议。而后来伤乱者之莫由知也,因作《唐南溪单骑抚贼歌》,以纪其实。腊月十二日,先生自录稿于一桐小屋,现存笋香室。据墨迹。
腊月十五日,为唐炯作《携琴载酒图》。
先生到南溪,适有军事,唐炯制旗帜军装。先生因为炯书官衔姓字于旗帜上。炯子我圻时九岁,在父任所,目击先生展旗于地,盘发辫于顶,去履挥草笔,作“唐”字,字大三四尺,此我圻亲语余者。无怪先生诗有“贼中望见‘唐’字惊”也。据《笋香室随笔》。
先生在南溪,有暇辄招唐炯子我圻立案前,挥铁笔为圻镌印章为戏,石木瓜蒂皆有之,此亦我圻亲语余者。据《笋香室随笔》。
是年作文,有《书谢君采诗刻本后》、《书唐子方方伯书札后》、《书朱子诗卷真迹后》。据《巢经巢文集》。
咸丰十年庚申(1860),先生五十五岁
正月杪,先生遣去南溪人归,接唐炯书,言馆嫂于西房,待仲春风日暄和,为具还装。据《巢经巢诗后集》卷四。
先生因出来路,卜侨与迎住永安,十日不惬。据《巢经巢诗后集》卷四。
二月十七日,以湄潭城复失,贼逼窥东里,先生西走避之。度娄山关至桐梓,依故人赵旭,复数遣健步南溪命知同归。据《巢经巢诗后集》卷四及《子君府君行述》。
同治元年壬戌(1862),先生五十七岁
中秋夜,与萧光远步月,过李锦枝学博,邀冯子玉2同登城东山,饮鹿山堂。据《鹿山先生集》。
同治二年癸亥(1863),先生五十八岁
正月,唐炯署四川绥定府,又邀先生作浣花之游,不果往。据《成山老人年谱》及《子尹府君行述》。
三月初四日,挈家自郡归抵禹门寺山寨,往表妹黎湘佩所。拟留十日,避乱入蜀依唐炯,旋以道梗句留。先生初抵禹门寨,即住黎湘佩表妹寓宅中。曾于三月九日为湘佩作《禹门山寨图》,付湘佩存之。
同治三年甲子(1864),先生五十九岁
元日,自萧光远宅归。据《鹿山先生集》。
九月十一日,先生力疾致书唐炯托孤云:“鄂生老弟如握,久未谈心,无时不在念中,竟无缘得一见矣。迩来贱躯无恙,而口疾日加沉重,今生恐不能再见吾弟矣。前云唐迹,后命同儿奉上,以完平生之志。尚乞扶持儿辈,得蒙玉成,兄当感激于泉下也。多作不能成语,临书祷切,敬请公安。郑珍上言。九月十一日。据原迹,今藏笋香室,殆绝笔也。惕安谨按:此函似未寄出,今于郑氏得之。”
九月十七日亥时,先生卒于禹门山寨。端坐于床,颜色不变,启手足而属纩焉。时夜殅星朗无云而雷者三。殓以时服。据《子尹府君行述》。
同治三年(1864)九月十一日,郑珍先生垂危之际给唐炯的托孤遗书。六天后,郑珍先生溘然长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