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450亿美元的豪赌:看透股票癫狂时刻,实现及时金蝉脱壳的独家预言术!

投资与交易不同,它做不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是体现出一种“先付钱,后等收益”的状态。但收益来或不来都有一定的概率,这体现出了它的风险。因此,投资更像是赌博。越是数额巨大的投资,越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有人说,赌博有很大一部分靠的是运气,其实投资也存在运气的成分,但相比赌博,投资活动有着更多可参考与分析的因素。市场、价格、前景、竞争对手都可以作为行动方向的考量,因此相比赌博“五五开”的输赢概率,投资的成功率要更大一些。

任何领域都有站在巅峰之上的人物,芒格作为投资界的大佬,定然存在一定的驾驭能力。世人喜欢将创造投资传奇的人称之为“预言家”,认为他们看透了股市的轮转风向,明确每一个领域的市场前景,这才能够呈现出出奇制胜、震惊全球的投资手笔。对于“预言家”的称号,芒格只承认它存在的意义,却并不认同自己能够担得起:“我所有的投资活动,不过是说明我的脑子稍微好使一些罢了。”

在芒格看来,所谓“预言”,只是对市场周全分析与思考的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预言都会实现,没有人可以洞悉市场所有的风向,所以才更要懂得善用规律。

1.投资就像豪赌,你必须明确自己该在哪里下注

投资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活动,它利用自己的涨跌起伏操控着众多投资者的心。很多人把投资比作赌博,买入股票就像是有选择的下注,只不过有人能赌赢,而有人却输得一败涂地。芒格表示:“没有人会把450亿美元随便撂在那里,你必须有能力去判断股票的癫狂时刻,然后想尽一切办法说服自己远离,以免遭受灭顶之灾。”

很多人对此不解,对于投资者来说,股票的疯狂不就代表着他们的疯狂吗?为什么还要远离呢?身在股市,当明白股市的众多现象都存在虚虚实实的特征,更有甚者其实是假象。越是疯狂,漩涡越大,一旦卷进去稍有差池便会万劫不复。所以,你必须看清楚,想明白,然后正确的选择自己下注的时机。

最初时候,芒格的身份是一名律师,因为律师接手的案子有相当一部分存在商业背景。久而久之,芒格对于“商界”便形成了一定的了解,也学到了一些经商之道。在参与万国收割机公司资产交易和二十世纪福克斯业务的时候,芒格总能敏锐的察觉一些问题,并且都会站出来呼吁相关人员予以解决。

芒格的爷爷对他的人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投资方面。芒格将爷爷的教导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业务创建最为可靠的方式便是做好本职工作;要懂得压缩开支,学会储存积蓄,将其作为投资资金以确保未来的财富。

在这种人生观念的驱使之下,身为律师的芒格也开始以兼职的方式进军投资行业,只要是与投资沾一点边,芒格就非常乐意去尝试由一名局外律师变成一位相关的投资者。但现实总是事与愿违,因为大多数客户所需要的服务与芒格想做的事情一般情况下都是大相径庭。

芒格曾有一位名叫格兰特·麦克法登的客户,他是奥马哈汽车的经销商,属于芒格理想中的客户。为此,芒格曾与父亲阿尔·芒格谈论过他:“要是所有的委托人都能像格兰特那样便好了。”

父亲听后明显非常震惊:“查理,格兰特确实是一位重要的客户,而且他费心带自己的员工、客户与供应商。但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我们的每一位客户都像他一样,那么我们的律师之家恐怕就要饿死了。”

父亲的一番话给芒格上了非常重要的一课,其实律师行业与其他行业是一样的,现如今,要想饿死一名律师似乎并不容易。由此,芒格意识到了自己从事法律事业所遇到的问题——自己喜欢的一类人通常不会惹上法律的麻烦,而与自己打交道的人似乎性格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想靠律师发家致富似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芒格启用自己的人生准则,开始为日后的投资生涯储存资金,并且尝试投资证券,加入到了一些朋友与客户的生意当中。

任何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初入投资界的芒格也曾跌过一些大跟头。而正是这些挫折,才给了芒格吃一堑长一智的资本,并为其日后的投资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时,芒格被委托给一家小型的变压器制造厂做法务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芒格与他的这位客户建立起了良好的朋友关系,芒格也多少参与了制造厂的业务工作。一开始,芒格希望该客户能够再度找他开展商业中的合作,但后来一想还是自己主动找上门更有诚意一些。果不其然,芒格的这一举动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业务。最后,芒格在该业务当中还占据了主导地位,为自己和企业带来了一笔可观的资金。

变压器的创始人是埃德·霍斯金斯,在该项业务中与芒格是合伙人(也是芒格的第一位正式伙伴)。后来,企业的风险投资者想要取代埃德·霍斯金斯的地位,但后者并不同意。芒格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识为埃德支了一招:采用信用资本买断企业的股份,由此呈现出了一个杠杆收购案例。在芒格看来,这件事情或许看起来是一件法律问题,实则可以在法律的范围之内用非法律的方式来解决。

该企业是一家加工车间,因为正值朝鲜战争,美国境内出现了大量的军用工厂。该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也是一种高度定制的军用变压器,应用于军用火箭之类的设备。战争给武器市场带来了大量的发展机会。原本该企业也能发一笔“战争之财”,但天不随人愿,由于企业的一位主管久病去世,肩上所有的重担便落到了合伙人身上。企业由此欠下了巨额的债务。与此同时,竞争对手们却在战争商机中迅速活跃起来。不过,他们的发财梦也没有持续多久,由于跟风设厂,武器生产过剩,很快便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情况。整个行业的业务开始走下坡路,芒格与霍斯金斯的投资项目也成为了明日黄花。

在回忆那段岁月时,芒格感慨地说道:“埃德真的是一个非常平易近人的人,他对自己的工作非常认真,他每周的工作时间达到了90个小时。早期的每一款变压器都出自他之手。后来市场出现了一些变故,为了解决问题,我们一直在苦苦挣扎,埃德的头发都掉光了。”事情的转折点来源于一场收购活动,有一家名为威廉米勒仪器有限公司的企业被芒格与霍斯金斯收购起来,这是一家生产一种复杂的阴极射线的示波器。芒格和霍斯金斯认为,它比起变压器,似乎更加高科技一些,或许它的出路会更好一些。“那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因为该公司所带来的业务从来都没有获得发展,也没有为原本的企业带来任何帮助,反倒换走了一大笔资金。”芒格失望地说道。

最后,并购来的产品有了销路,芒格与霍斯金斯迫不及待的将公司卖了出去。事实证明,他们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因为那原本被寄予厚望的阴极射线示波器在极短的时间内便被更加复杂先进的磁带记录技术所取代了。

当下,芒格只剩下变压器业务了,随着战争的结束,产品的销路已经大大缩水,财政已经非常紧张了。为了维持公司的运营,财务主管哈里·博特尔建议放弃那些不赚钱的客户,公司的规模缩小到一家小型公司。

“当时其实是非常痛苦的,经营了这么长时间,一下子放弃这么多真的有些难以接受。万幸的是,我们最终还是成功了,虽然没有什么震惊业内的举动,但多少带来了可观的回报。也算是对我们所付出的所有努力的积极回应。”芒格总结道。

与霍斯金斯合作的这段时光为芒格进军商业领域带来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对于这次商业合作的投资项目,芒格曾这样评价:“我想,我再也不会涉足高科技行业了,这其中存在太多的问题。我一旦在任何地方遭遇挫折,就不会再去闯雷池。就像马克·吐温的猫一样,它曾被火炉灼伤过屁股,所以它再也不会坐上去,即便是身体冷的不行。”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活动都很像赌博,即便你没有在赌桌上掷骰子的经历,也应该经历过在两件不同款式的衣服之间犹豫摇摆。很多行业看起来前途一片大好,市场一片活跃,于是众多投资者们便趋之若鹜、竞相投资。而极少有人去思考明天的市场会是什么样子,那种从新兴产业短时间内跌落到夕阳产业的冲击力量太过强大,强大到足以令整个市场消失殆尽。因此,不管你做出怎样的投资决策,尤其是一些数额较大的项目,一定要找到正确的下注对象和下注时机。

2.投资游戏说到底就是要比其他人对未来作出更准确的预言

投资是一种游戏,你只要记得比别人更好的预测未来。这做起来并不简单,但芒格依旧有他自己的方式:不妨把这种竞争放到有限的区域中去。千万不要试图去预言所有的事情,尝试越多,便意味着缺乏专长,而这正是导致失败的一大诱因。

1965年,巴菲特正式接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10年之后,芒格也投身进来。由此构建了一个巴菲特—芒格王朝。

1967年,伯克希尔开始涉足保险行业,最初的投资额便达到了860万美元,从此便与之难舍难分了。巴菲特之所以会进驻保险行业,还要归因于在哥伦比亚大学所学习到的保险知识。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保险资金的数额达到了100亿美元。

对此,芒格表示保险公司的运作向来比较顺畅,业务方式也比较保守。1933年,威斯科金融年度大会如期举行,会议上有人提出了“伯克希尔为何没有推出更多的保险政策”的问题,芒格耐心的解释道:

“伯克希尔的规模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或许我们应该务实一些,它其实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大。很多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在年底公布规模的时候,你们为什么不多报一些呢?多报个两三倍才是正常的吧?如果我们的保险资金上写了100亿美元,很多人便会围过来说:‘哎呀,明明是200亿美元嘛,怎么写成100亿美元了呢?’……当然,也有人会走上前来,疑惑地问道:‘去年好像很多公司都消失了,为什么你还活着呢?’……”

保险业务实际上是一个承载着巨大风险的业务类型,尤其是重大事故保险部门,这也是芒格指出的公司相当脆弱的原因所在。但随着长时间经验的积累,芒格与他的伙伴们大多发展成了一些“风险评估专家”,对于这类问题的能够进行合理而妥善的处理。

风险总会在不经意间到来,就像芒格说的:“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加州大地震便可以令公司损失掉6亿美元的保费,更何况这是无法预知和阻止的天灾。这种情况总会令人比较沮丧。”

就在1994年,加州北岭地区突发地震,地震所带来的损失对伯克希尔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伯乐希尔没有向外界透露损失的资金数额,但想来应是一笔不菲的巨资。尽管如此,伯克希尔保险业务在年度报告中仍旧存在12990万美元的利润,并且还吸引了41940万美元的投资。

一直以来,芒格都有着比较强烈的危机意识,特别是对待保险行业。他表示:“伯克希尔可以肩负一场大地震,倘若灾难如安德鲁飓风,结束以后不到一周却又卷土重来。伯克希尔接下来的日子可能很不好受。”

随着公司资产规模的不断膨胀,收入的增长率变得愈发难以控制,芒格不断警告股东,如今股票的增长势头已经不同于20年前了。

规模的增大犹如巨船之上抛下的巨锚,它会不断的把你往下拽,芒格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幸运的是他们找到了保管自己巨额资金的地方。

1994年8月,巴菲特开始了一连串卖出和买入活动。首先,他将伯克希尔旗下的大都会通讯以2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沃尔特·迪士尼。随后,便与政府员工保险公司(GEICO,美国第四大汽车保险公司,全球第五大汽车保险公司)展开收购合作,希望购买对方那五成伯克希尔正好没有的股份。这是一项规模浩大的投资活动,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普遍非常棘手,比如怎样公平的管理股票交易。政府员工保险公司采取分红政策,而伯克希尔恰恰没有这项规定。

介于该项目的复杂性,谈判持续了整整7个月,还特地请来了纽约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进行最终交易价格的评定,其中运用了现金流等其他衡量标准。政府员工保险公司的股价每股最低为50.80美元,最高是73.43美元,经过商讨,采用了70美元作为一个公平价格。芒格与巴菲特对此展开了一番讨论,最终与对方达成了协议。就此,伯克希尔斥资23亿美元得到了政府员工保险公司一半的股份。

在芒格看来,保险行业是一款拥有广大前景的黄金领域,伯克希尔在这条道路上还应走的更快更远。事实上,保险行业并不是所有投资者都愿意涉足的行业,芒格本人也提出这是一个风险极高的投资项目,投资的力度越大,便意味着要承担更高的风险,毕竟一些天灾人祸总是防不胜防的。但即便如此,芒格还是坚持在该领域立足,这是一种胸有成竹的信任,一种远胜旁人的预言。

在芒格的坚持下,伯克希尔对保险行业青睐有加。几年之后,伯克希尔再度斥资220亿美元收购了通用再保险公司,一时之间震惊业内。这也意味着伯克希尔在保险界龙头老大的地位就此建立起来。1998年,伯克希尔趁热打铁,又以股权交换的形式收购了再保险巨人。

随后,伯克希尔便以一家不动产—灾害事故承保人的身份成为了美国第四大灾害保险公司。客户的投保资金为伯克希尔带来了每年40亿美元的收入,这也使得政府员工保险公司成为了美国第四大汽车保险公司。

通用再保险的主营业务是为保险公司提供风险担保,在公积金和保费层面上看,该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再保险承担人,于全球范围内排名第三。此次收购活动为伯克希尔带来了560亿美元的净值,其股市的资产总值也达到了1200亿美元。

虽然保险业务是一项风险巨大的投资项目,但了解市场行情,看透前景预言的芒格对此依旧非常青睐。你要做出比旁人更准确的判断,然后胸有成竹地去相信自己的选择。

3.抢占先机的同时,一定不要走回头路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巴菲特收购了一家新英格兰陈旧潦倒的制造公司,该公司主营业务是生产衬衫、纺织品和西装。这家公司与巴菲特的偶像本·格雷厄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经营方式上一直遵循价值投资法。公司的办公室在特维迪和布朗,位于一个中央车站附近。据芒格所说,巴菲特年轻没有钱的时候,经常在此处闲逛。

巴菲特的合伙公司只存在了5年便解散了,当时的他认为股票市场的热度太过了,在这里已经很难再找到便宜的股票了。与此同时,巴菲特也持有了伯克希尔的部分股份,并且获得了公司的接管权。

成为伯克希尔的主人之后,巴菲特对于前路的方向依旧非常迷茫,他打算将自己的大多数资金和基金中的大部分资产都转到伯克希尔名下,但又怕这个举动太过冒险,因为这无异于闭上眼睛孤注一掷,成败全由天定。对于巴菲特当时的“稳中求进”的思想来说,这样的决策着实有些困难,更何况,对于伯克希尔日后的运行方式,他也尚不明朗。在接管的20年间,他只做了两件事:进行制造生产和开展其他投资。芒格对当时的伯克希尔做出了这样的评价:“一家规模小、寿命短的新英格兰仿制品企业。”这听上去非常贴切。

面对眼前的伯克希尔,巴菲特一度认为这是自己最糟糕的财务失误。芒格来到身边之后,巴菲特的很多投资思想都发生了转变,他开始尝试一些改变和冒险,渐渐的,他有了能够承担一定风险的能力。于是,他的胆子越来越大,活动幅度也越来越广。1985年,当他将伯克希尔业务清盘,致力于持股其他公司的时候,很多投资者和股东都表示不解。不过伯克希尔日后的出色转型表现使这些投资者和股东感到惊讶非常。

其实,早在巴菲特接管伯克希尔的时候,他便已经抢占了先机,只是心下不自知而已。芒格的相伴给了他诸多灵感,由此改变了他,也改变了伯克希尔。幸运的是,他没有在迷茫的时候放弃,即便没有意识到自己手握先机,他也没有选择去走回头路。而这个明智的举动,为他将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芒格来到伯克希尔之后,不仅为公司的投资活动出谋划策,还将自己很多出色的朋友都拉了进来,其中包括李克·古瑞恩、奥的斯·布思,以及阿尔·马歇尔。现如今,这些被拉入伙的朋友们正过着资产上亿、豪宅别墅的生活。

1976—1986十年间,美国金融市场发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很多企业因风倒地,巴菲特与芒格先后解散了自己的合伙公司,将名下的资产全部汇入了伯克希尔。之后,所有的问题变简单起来。因为伯克希尔在多年的运作中已经成为了一家主营业务是保险,附带着一些附属机构的控股公司。这不同于养老基金和共有基金,无需受法规掌控必须开展多元化投资。因此,伯克希尔拥有好几家全资而现金充裕的子公司,而公司的主要股票则集中在小部分公司之上。这为伯克希尔后来的运营发展铺平了道路。

接下来,伯克希尔便开始了它疯狂的收购之路。在芒格进入伯尔希尔两年的时间里,伯克希尔主要持股政府员工保险公司和美国广播公司的普通股,以及安可保险的优先股。伯克希尔的投资业务范围并不局限于保险行业,奥马哈的珠宝商场和博施艾姆、内布拉斯家具卖场都成为了伯克希尔的收购对象。除此之外,伯乐希尔也介入了广告代理结构和新闻出版机构。

关于伯克希尔的投资活动,很多人曾在股东大会上向芒格提出这样的问题:伯克希尔的收购方向是否存在一个总体规划?大众普遍认为,伯克希尔所走的每一步都是经过缜密考虑的,并且在为一整套前景规划而铺路。对此,芒格表示:“虽然在每一次投资活动之前,我和沃伦都会进行一番探讨,但我们行动的规则是纯粹的机会主义。所谓的总体规划,说实话我们是没有的,我们也没有规划师。”

1989年,伯克希尔在全球范围的金融界已经有了一定的竞争地位。当时,伯克希尔斥资6亿美元购进吉列的优先股,之后有全部转为普通股,这是一家存在平民化历史的公司,是芒格与巴菲特喜欢的类型,主营业务是剃刀业务,旗下还拥有华特曼钢笔、立可白、欧乐—B牙刷等品牌。1996年,吉列收购了金霸王电池,耗资78亿美元,这也成为吉列收购史上最大的一笔。

一直以来,吉列的销售情况都比较可观,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一款新型剃刀的面世却影响了整个企业的发展。虽然新剃刀的销量不错,但没有达到斥巨资所期望的水平。企业的收入水平因此呈现出大幅下降的趋势,而这也成为当时伯克希尔股价下跌的原因之一。

伯克希尔一路走来,有过繁荣,也有过低谷,但它都义无反顾地接受了。芒格说道:“比起买卖有价证券,伯克希尔更喜欢运营公司。因此它收购了很多子公司,然后让这些公司按部就班的为自己工作。我们喜欢这种机制,一般不会采取股权换股权的方式去买入,更倾向于现金交易。所以我现在一直在寻访一些优质的、值得买入的公司。”

伯克希尔自转型开始,便走上了一条收购之路。芒格与巴菲特也看到了伯克希尔自身的优势,看到了它身上所掌握的先机。于是,他们大张旗鼓地前进了。很多时候,一些投资者也会走到一处转折点,那条直行的道路依然存在,但旁边也多出了一些弯道。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这其中,或许会遭遇一些挫折。如果你能够明确自身的优势,把握住前路的先机,只要坚信方向是对的,就请不要犹豫,不要回头。

4.“九成机会赚100万,五成赚3000万”你会选哪个?

“为什么您的投资总是恰到好处?”——面对类似问题芒格给出的答案非常简单:“因为我相信科学的力量。”和一般的投资者不同,芒格常常会在经营某项资本时进行缜密的“科学考量”,当该项目表现出有违科学规律的特质时,他就会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如此一来,无论买空卖空还是补仓解套,芒格都能够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在最需要他的位置。

时至今日,霍华德·巴菲特已经记不清自己初次见到芒格的准确时间了,但对方说给自己的一句话却让他记忆犹新。在喜乐融融的家庭聚会上,芒格突然对着已经吃下3块三明治的霍华德问:“你喜欢数学吗?我现在出几个问题,如果你能回答上来的话,我可以再给你一份。”

芒格一边说着,一边盖上了装有三明治的盘子。霍华德将头转向了自己的父亲,但是巴菲特正在同芒格的孩子们聊天,根本没有注意到他求助的表情。霍华德原想离开餐桌,但是他注意到芒格正在纹丝不动地盯着自己,于是他极不情愿地点了点头。

与霍华德料想的不同,芒格并没有给出非常困难的问题:他先是抛出了两个非常简单的数学运算,随后又提了一个中等、一个稍难的问题。霍华德很快就给出了正确答案,同时也得到了一块美味的三明治。

“你的功课还不错,”芒格说:“但是需要保持下去,即便是将来毕业了也一样。”

“那么我可以也考你几个问题吗?”

“当然。”

接下来,霍华德也向芒格提出了4道数学题。稍加思考之后,芒格给出了完全正确的答案,这让霍华德非常惊讶。这时,一直坐在旁边的巴菲特发话了,他笑着对在座的孩子们说:“课堂上的知识永远都是真实的,将来如果你们也要做一名生意人,那么这些内容很可能就是你们做出判断的基础。”

对于这番话,有的孩子表示同意,但依然有人认为难以理解,霍华德更是直接提出质疑:“那么,买股票和地心引力有什么关系呢?”

“地心引力会让股票下跌的,”芒格大笑了起来,不过他又马上平静下来,并且告诉孩子们:“学习都是有用的,但是不要每天都去想‘我能用它来做什么’。知识的用处在于不断提高你的视野和素养,而非解决某个单一的命题。”

在当时的认知水平下,霍华德和其他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意——但是数十年后,当考验真正出现时,霍华德才发现了上述言论的意义。

1999年——当时霍华德正在喜诗糖果工作,他遇到了一名自称胡安·提多巴的外国商人,对方目前在西班牙从事地产行业。根据提多巴的描述,自己拿到了一块非常棒的建筑用地,如果只运作楼盘建设,那么利润率大约为30~40%;但是如果再加上后期销售和商业租赁,那么整个项目的收益就会翻番。

“现在我正在筹集资金,如果您愿意投资这笔项目的话,我认为这是一件对大家都有利的事情。”提多巴这样说。

“在你的预案里,募集多少资金是一个理想的状况?”

“300万美金,”提多巴说道:“一年之内我对您的承诺是保底收入100万美元。”

凭借敏锐的直觉,霍华德一口否定了提多巴的建议。他回答说:“这不是一个好项目,我没有仔细计算您说的这两种思路,但直觉告诉我它并不具备合理的投资前景。”

“我非常渴望听听您的意见。”

“胡安先生,您的思路很好,但对我而言并不理想,”霍华德解释说:“我希望投资的是‘可复制的成功’,很不幸您的提议并不在此之列。”

提多巴露出一副不可思议的神情,他不想放弃,于是便进一步劝说对方:“这可是100万美元呐!您毫不费力就可以赚到一大笔钱,至于具体的操作都由我的人来安排,如果我处在您的位置,我可能毫不犹豫就答应下来了!”

霍华德笑了起来,他拿起一支笔,然后一边列数据一边解释:“可能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胡安先生——如果有机会赚到1000万,您是不会对一个500万的契机动心的,对吗?”

提多巴思维敏捷,他马上就做出了答复:“尊敬的霍华德先生,我提出两个观点——首先在我的项目中您完全不必耗费精力,正如方才所言,我会安排人手运作具体细节;其次我非常渴望听听您所说的‘另一个项目’,看看能不能在这笔生意中分一杯羹。”

“很抱歉,我还是不能同意您,父亲教导我一定要专注。同时经营过多项目会让我分心。”

原来,另有一名叫作卡尔·桑切斯为霍华德带来了一笔“大”生意:他希望将美国、墨西哥、巴西等地的甘蔗运往北欧部分国家如挪威、芬兰等。因为上述国家不产甘蔗,所以走海路从事相关贸易算是一笔不错的买卖。

不过,单纯运作甘蔗贸易并不能得到霍华德的青睐,实际上桑切斯还在北欧和北美大陆承接着其他货运事宜。也就是说,他是一支私人船队的主人。过去几十年里,桑切斯家族在南、北美洲之间从事着各类货运生意,当十年前卡尔开辟了欧洲航线之后,他们又将业务扩大到了欧洲。问题是桑切斯家族承运的货物大都是“欧洲—北美”方向,从美国到欧洲几乎都是空船,一年下来数千次的“空运”总量完全是一种资源浪费。

对此,桑切斯和霍华德讨论的蓝本是,喜诗糖果将在挪威开设制糖厂;桑切斯家族船队负责生产原料的运输。更重要的是,凭借自身多年来在南北美洲闯荡的经验,桑切斯家族很容易找到廉价蔗糖,所以说本次合作可以给霍华德和他经营的公司带来巨大利润。

但是桑切斯的方案也存在一定瑕疵:北欧部分国家不产蔗糖,但这并不意味着当地的糖料就非常紧俏。而且要在国外开设制糖厂,这原本就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北欧诸国的政策、经济水平,以及劳工薪酬等等都不容乐观,所以桑切斯也认为,这笔不错的生意存在一定风险。现在摆在霍华德面前的就是“95%的机会赚到100万”和“50%的机会赚到3000万”,而霍华德选择的是第二种。

当了解到这一笔“大买卖”之后,提多巴开始了自己的表演。他说道:“恕我见解不同——您为什么要将希望寄托在一笔成功率很低的买卖上呢?您说蔗糖生意的成功率是一半对一半,但我知道其实在您的意识中这个这个‘50%’都是不存在的。我虽然不能和贵公司的精英相比,但稳中求胜的道理还是懂的,所以我诚挚地邀请您再多思考思考。”

“不,我还是直说了吧——我不希望受到其他项目的干扰。祝你好运。”

送走了提多巴之后,霍华德接受了芒格了垂询。原以为,芒格会对这一做法大发火光,但霍华德最终面对的却是一副和蔼的面容——芒格说道:“以上两笔生意都存在不足,但你做出了更好的选择。从商业法则的角度来讲,蔗糖生意确实存在较大风险,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运作让成功率变得更高。”

“不完全是这样,”霍华德回答:“我从数学期望的角度做出了选择——如果同提多巴合作,那么收益期望值就是95万(100万×95%);如果选择桑切斯,那么收益期望最低也是1500万(3000万×50%)。正如您方才所言,我们还可以通过一系列运作来提高相关项目的成功率。您知道,我们不会在风险极高的情况下出手,一半对一半的成功率显然不能符合我的预期。假如成功几率提升到80%的话,那么收益期望就可以达到2400万美元,这显然要比西班牙房地产项目划算得多。”

芒格没有说话,他打开一份报纸,然后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了阅读上。霍华德知道这是查理叔叔对自己完全认可的表现,而就当他准备起身离去时,一个低沉而又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芒格说:“另外要记住,美元汇率带来的影响,它会在跨国贸易中‘吃掉’你的钱。”

由于种种原因,霍华德最终也没有代表喜诗糖果与桑切斯家族达成协议,不过经过本次历练,霍华德也更加清晰地理解到当初父亲和芒格所坚持的观点:学识或许不会在某些特定的事情上对生意提供帮助,但它可以实实在在地提高一个人的境界和观点,并且帮助他用更加科学合理的视角评定外物,最终达到“优中择优”的效果。“90%的机会赚100万”和“50%的机会赚3000万”到底选谁,这是经济学界一个非常有名的议题。普通的投资者都会死守住成功率更高的选项,他们会认为“稳赚不赔的交易才是好买卖”;赌徒式的经纪人会抛出所有筹码然后进行一次撞大运式的赌博。经过科学的思考,霍华德明确得出了后者更具投资意义的结论,而这也是他做出正确选择的重要原因。

用精细化的科学概念来运作投资项目,这是伯克希尔高层素来引以为豪的事情。在诸多投资事宜中,芒格等人大都会借助“知识的力量”来修正自己的判断。在更为理性的判定之下,芒格等人做出高明的抉择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5.小小的渗漏也能让一艘大船沉没

当你站的越高,便会愈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对此,芒格深有体会。现如今,公众对于巴菲特与芒格的要求标准高的惊人,一帆风顺早就成为了大众心照不宣的情况。而一旦他们的投资活动有所失误,则会招来更多的关注。或许是不喜欢热闹,芒格一直在尽量保持低调。

成功不是一件容易持续的事情,也没有任何企业总能尽揽赢家的光环,伯克希尔也不例外。1990年,伯克希尔斥资35800万美元持股美联航优先股,得到了对方12%的股权,与此同时,芒格与巴菲特也都加入了美联航的董事会。

美联航是美国航空承运的公司翘楚,它由多家航空港公司联合而成,分别包括:皮德蒙特航空公司、大湖中央航空公司、太平洋西南航空公司,以及摩霍克航空公司。看起来,它的阵容非常强大,实力定然不容小觑。但令人唏嘘的是,强强联合之下竟然衍生出了一些严重得问题。其实,美联航之所以会向伯克希尔出售股权,一来是为了防止其他公司恶性收购;二来是为了筹措企业急需的资金。

美联航实际上已经“出事了”,而芒格和巴菲特即将面临一系列棘手的麻烦事。1991年,美联航的问题风向已经昭然若揭,芒格不禁在伯克希尔的年度大会上向整个航空行业发起了牢骚:“这是一个长着翅膀的边际成本。”更贴切地说,这份牢骚针对的是早已消失匿迹的东部航空,这是一个在挣扎中把其他航空公司拖下水的“逝者”。

航空业的异动来源于国家政策的变更,当时的美国放松了对航空业的管制,于是该行业便异常活跃起来,彼此之间为了争夺优势地位也掀起了一场竞争混战。这时候,东部航空把降低股票价格当成自己的竞争实力,低廉的股价成为诸多航空企业的“挡路石”,美联航也深受其扰。其他航空公司为了与东部航空竞争,要么相应降低股价,要么开始走上自取灭亡的道路。

在这样的境遇之下,美联航竟然还出现了空难事故,并于1991年—1994年之间出现多起,其中一场空难造成了132人死亡。这使得公司的客户忠诚度以及内部员工的士气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1994年,美联航不得不暂停了支付优先股分红的政策。次年之后,伯克希尔手中的美联航股份只剩下8600万美元了。这与收购之时的出资相比,已经形成了接近4倍的缩水。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美联航一直身陷在无休止的法律诉讼当中,同时还要处理各种运营难题,以及应对工会带来的麻烦。身心俱疲之后,身为董事成员的芒格与巴菲特于1995年双双辞职。

对于投资美联航之后所面对的经济问题,芒格表示自己与巴菲特并没有在此事件当中发挥出最聪明的一面,对此深感遗憾。

1996年,巴菲特有意出售美联航的股票,却没有成功。而就在他做这个决定的第二年,情况出现了转机——美联航发布了一篇有史以来最可观的季报。这意味着美联航要出现大逆转了!上一年那个没有付诸实践的出售计划,现在看来倒是幸运非常。

美联航出现转机的时机与芒格和巴菲特辞职的时间非常接近,那菲特还开玩笑地说:“看来,这是美联航的暗示啊,似乎我们撒手不管的时候,它能更好的运转。”之后,美联航支付了先前欠下的优先股分红,1998年,美联航更是回购了当年伯克希尔持有的它那12%的股权。

“很多遭遇黑暗的行业或许都会迎来起色,这意味着重生,甚至是超越,美联航也是一样。这是一项杠杆化非常高的业务,伯克希尔在这里跌了很大跟头,因此绝不会希望再有一次类似的经历。”

在巴菲特眼中,航空业的受益者是旅客,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却往往是噩梦。虽然如此,他还是会被该行业所吸引,并且做出一系列投资活动。对于大众来说,伯克希尔很多的投资决策都有些令人摸不着头脑,尤其是持股PS控股集团20%的股份。

这是一家太平洋西南航空的“遗产”,当时西南航空将自己的部分资产出售给美联航,而剩下的一部分便成为了PS控股集团,其主营业务是飞机出租(主要是美联航未购买所剩下的飞机)。PS控股集团旗下还有很多产业,包括一家燃料公司、一家旅行社、一家废品回收公司,以及一家石油和天然气钻探公司。总资产有7亿美元。

在收购美联航的同一年,伯克希尔斥资1868万美元买入PS控股集团11.04%的股份,短短4个月之后,又增持到了22.5%。

对于巴菲特作出该项投资决策的原因,市面上出现了多种猜测,有人认为,他是为了帮助自己和芒格的朋友李克·古瑞恩。古瑞恩是太平洋西南航空的大股东兼董事,多年来,公司的财政出现了极度不稳定的现象,他只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部分资产以偿还银行债务。

事后,古瑞恩表示:“对于伯克希尔来说,PS集团的资产实际上是可有可无的,不仅账面所占比例低,不起眼,甚至也为伯克希尔带来了一些麻烦。这对我、对他来说,都是一次非常糟糕的投资。”

在这场投资活动中,还牵连了其他人,其中便有芒格做律师时候认识的合伙人恰克·里克肖瑟。对于此次投资活动,他表示:“我们在美联航出售的时候得到了一笔钱,却用它投资了一笔更加糟糕的资产。”

美联航恢复元气之后,PS控股集团的收益依旧起伏不定,而伯克希尔仍旧掌握着前者的股权,所以很多问题都亟待解决。

美联航与伯克希尔都是一艘巨船,因为市场的变动和竞争者的猖獗,美联航曾经一蹶不振,甚至濒临破产;而美联航带给伯克希尔的压力竟然导致芒格与巴菲特纷纷辞职。在这些巨船出现危机之前,最初的缘故可能仅仅是一处不起眼的渗漏。渗漏的空隙越来越大,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广泛,最后的结果便有可能倾覆。

6.能够抓住市场每一个热点的是神,不是人!

20世纪90年代,伯克希尔正处在蓄势发力的阶段,公司的所有投资活动都比较精明,预期也基本上实现了。但成功并不是一个持续性的结果,纵使芒格与巴菲特的投资技能如何高深,也无法保证能够在所有的投资活动中获胜。芒格曾说:“我们都是普通人,不过是比别人多了一个心眼。只有神才能抓住市场中的每一个热点,而人是做不到的。”

1998年,伯克希尔的投资决策出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变故。当时,巴菲特仍旧致力于发掘一些价值被低估的资产,而就在此时,伯克希尔不知不觉地惹祸上身了。

当时,白银市场开始出现异动,社会各界的指责、怀疑、猜测连绵不绝,但大众不知道的是,大量买入白银的指令其实是从奥马哈下达的,这意味着伯克希尔与这场社会骚动脱不了干系。

伯克希尔向来不会向外界公布自己的投资情况,除非特殊法律规定的情况。当时,现货白银市场已经一片混乱,大有向白银交易商提起诉讼的趋势。这时候,伯克希尔站了出来,向公众承认自己一直在大量囤积贵金属白银。在1997年7月到1998年1月之间,伯克希尔已经购买了129710000盎司白银。

此次公布以新闻稿的形式呈现给世人:伯克希尔早在30年前便开始购买白银,沃伦·巴菲特先生预言美国政府即将停止金属货币化的政策。此后,他便一直关注白银的价值变动,但是他名下的公司没有一家拥有白银。近年来,白银的存量开始大幅度下降,这归因于用户需求量的上升。若想达到供需平衡,查理·芒格先生表示只能提高价格。

在1998年的股东大会上,芒格指出伯克希尔斥资65000万美元,购买了世界上20%的白银。这一举动或许给世界的白银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并未对伯克希尔的盈亏造成影响。

芒格警告道:“尽管伯克希尔购买了白银,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公司也应该这么做。伯克希尔并不是全美国的正确榜样,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应该试图去成为伯克希尔的复制品。若真如此,那将会给世界带来灾难。”

在1997年夏天,伯克希尔购买白银的价格为每盎司4.6—4.8美元。而到了次年2月份,价格便升到了7美元。这是9年来的制高点,这似乎令芒格与巴菲特看到了白银市场的优越前景,也为手中已经掌握的白银资产而窃喜。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到了1998年年底,白银的价格下降到了每盎司5美元,并就此成为了一个较为平稳的价格。很显然,芒格与巴菲特对于白银价格的表现预期并没有实现。

可见,在市场面前,芒格与巴菲特也不是万能的。伯克希尔一路走来,投资失利的经历并不只此一件。他们带给投资市场的震惊与惊喜也远不止如此。

芒格与巴菲特虽然同气连枝,但是二人各自的投资活动仍旧是自由的,毕竟除了伯克希尔,二人还存在其他身份。因此,在一些投资活动中,双方单打独斗的场面也并不少见。

成立于1976年的好市多是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之仓储量商店,总部位于华盛顿。2009年之后,发展成为美国第三大、世界第九大零售商。好市多吸引了芒格的目光,在没有巴菲特的参与下,芒格独自对它开展了投资活动:“我很喜欢这家企业,于是还加入了好市多的董事会,我希望能够永久改变零售业的运营方式,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人性化的快乐。”

好市多的商品以高质量闻名,价格却非常接近成本价,这使得它积累了大量的忠诚客户群。芒格时常说道,这是一家你来过一次便会选择一辈子光顾的商店,很多人喜欢和自己的家人一同前来,享受这里的美好时光。

芒格喜欢好市多归结于很多原因,除了欣赏总裁吉姆·辛尼格之外,对好市多的经营理念也非常认同。这来源于一个厨房纸巾的故事:

好市多存在一个自有品牌名为柯克兰,好市多承诺柯克兰产品的质量会比市面上所有的商品都要好。但在众多商品类别中,他们发现柯克兰的厨房纸巾并没有达到这一承诺的标准。于是,所有的柯克兰厨房纸巾便被悉数撤柜,直到更好的纸巾出现。

作为一名董事成员,芒格非常支持好市多的业务,所有的董事会他一场都没有落下。介于好市多的广阔前景,很多人会向巴菲特提出质疑:“既然芒格先生是好市多的董事会成员,他自己也已经参股,伯克希尔为什么没有买进更多的好市多股份呢?”

“这个问题说到了点子上,”巴菲特饶有兴致的回答道,“确实,我们本应该买进更多好市多的股票,当时查理一直在向我游说多多买进好市多的股票,而我也意识到了好市多的优质性,于是伯克希尔购买了一些好市多的股票,但数量并不是很多。”

“好市多的股票是15美元1股,这算得上是我们买入的合理价格。但不久之后,它的价格便上升到了15美元以上,我们犹豫了。很明显我们犯了一个大错——在不该停下脚步的地方停了下来。实际上这样的错误我们犯过不止一次了,这真令人恼火。”

从之前高估白银价值,到后来因为股价变动而止步不前,芒格与巴菲特跌过不少跟头。他们确实创造了不少投资传奇,但相应也曾遭遇低谷阴霾,他们和万千普通人一样,不过是头脑聪明一些罢了。没有人能够洞悉所有的市场热点,唯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去抓住能够握住的机会。成功现身的机会虽然不多,但它终归会属于某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