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四回校勘整理札记

我们的校勘整理是以徐本(旧称“庚辰本”,即书中标明为“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庚辰秋月定本”、现存七十八回的乾隆年间抄本,徐祯祥旧藏)作为底本,并用刘本(旧称“甲戌本”,即刘铨福旧藏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残存十六回本)、陶本(旧称“己卯本”,即陶洙旧藏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残存四十回本)、杨本(杨继振旧藏的《红楼梦稿》抄本,前八十回是属于“脂评本”系统)、蒙本(旧称“王府本”,即清代蒙古王府旧藏的《石头记》抄本)、戚本(旧称“有正本”,即戚蓼生序的《石头记》)、舒本(舒元炜序的《红楼梦》抄本)、梦本(旧称“甲辰本”,即梦觉主人序的《红楼梦》八十回抄本)七种本子(其中戚本为石印本,余六种系抄本)加以对校。诸本文字都有差异,而且各有讹误、凌乱和残阙之处。我们把校出的异文,对照各本,编成卡片,在这基础上进行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我们力求吸收诸本的长处,改正各种讹误,并且对直接有关《红楼梦》思想性的地方特别加以注意,试图整理出一种比较接近曹雪芹原著面貌的、比较充分反映出曹雪芹的进步思想和卓越艺术的本子,以贡献给广大的读者作为阅读和研究之用。

第四回,我们将校出的异文编成卡片四百多张。经过整理,我们校正了底本(徐本,旧称“庚辰本”)约一百三十七处(不包括改正显误和当时的俗体字),每一个更动的地方都有参校的本子作为根据。比起现在的通行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本,即以旧称“程乙本”的高鹗、程伟元乾隆壬子活字本作为底本而加整理)面貌大为不同。

现把我们所做的校正,选择几个比较重要的例子,略述如下,并谈谈我们的体会(所注的页码,徐本是根据文学古籍刊行社《脂砚斋重评石头记》1955年影印本,通行本是根据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1972年版,八十回校本是根据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八十回校本》1963年重订版,整理本是指我们这次校勘整理的《红楼梦第四回》)。

一 恢复曹雪芹原来的回目、回首题诗及回末对联

第四回的回目,通行本作“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我们根据“脂评本”恢复了曹雪芹所构思的回目原貌,即“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判断”和“乱判”虽是一字之差,后者显然比前者更为准确。据曹雪芹的描写,贾雨村为了和四大家族勾结,接受了原葫芦庙里沙弥的建议,“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葫芦案”即“糊涂案”,“判断葫芦案”并未表明是如何判断,而“乱判”二字显示了曹雪芹的政治倾向性。

我们又根据杨本恢复了第四回的回首题诗,根据梦本恢复了第四回的回末对联。这些都有助于对曹雪芹的进步思想及全书的思想意义之了解。

回首题诗“捐躯报国恩,未报身犹在。眼底物多情,君恩或可待”,是一首政治讽刺诗。曹雪芹在这里嘲笑了当时的封建官僚如贾雨村之流的丑恶表演,并揭穿了封建社会中孔孟之徒所高唱入云的“君仁臣良”“子孝臣忠”等一派骗人鬼话。回末的一副对联:“渐入鲍鱼肆,反恶芝兰香”,把“赫赫扬扬,已将百载”、号称“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的贾府,比作了那臭不可闻的“鲍鱼之肆”,对四大家族无比轻蔑,更是明显地表现出曹雪芹进步的政治态度。

《红楼梦八十回校本》出版于1958年,重订再版于1963年,其第四回既不见回首题诗,又不见回末对联,是个重大的缺点。

二 补足“护官符”

第四回是《红楼梦》的总纲。“护官符”以歌谣的形式介绍了当时气焰熏天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据曹雪芹的描写,护官符“上面皆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的俗谚口碑,其口碑排写得明白,下面皆注着始祖官爵并房次”。刘、陶、杨、蒙、戚、梦六种本子均有注。我们主要根据陶本,又参校其他诸本,把四句歌谣下面原有的注一一补入。这样,“护官符”才算完整,才能见出贾、史、王、薛真正为四大家族,是大贵族、大官僚、大地主、大皇商的统一体。现在的通行本上,仅有四句歌谣而无注,是沿袭了高鹗、程伟元乾隆壬子活字本的谬误。护官符上原有的注,高鹗误以为它是“脂评”而非正文,加以删除,这是一个很大的疏漏。

三 有关“护官符”的描写

围绕着“护官符”,曹雪芹作了一系列烘托的描写,以表明封建社会的国家机构(包括司法机关)是掌握在封建地主阶级统治集团的手里。高鹗曾对其中有些重要的词句加以删削,这些地方在我们的整理本中都恢复了原貌。试举二例作比较,凡在句下打着重号(.)者为通行本所无。

(1)(通行本)雨村忙问:“何为‘护官符’?”门子道:“如今凡作地方官的都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势极富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四二页)

(整理本)雨村忙问:“何为‘护官符’?我竟不知。”门子道:“这还了得!连这个不知,怎能做得长远!如今,凡做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

(2)(通行本)门子道:“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今告打死人之薛,就是‘丰年大雪’之‘薛’……”(四三页)

(整理本)这门子道:“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今告打死人之薛,就系‘丰年大雪’之‘薛’也。……”

四 有关贾雨村的描写

贾雨村是一个重要的反面形象,他是典型的向上爬的知识分子,为媚事权贵而不择手段,虚伪透顶,惯于耍两面派的手法。曹雪芹对他采取了讽刺和揭露的态度,书中有不少描写。高鹗害怕对这种人讽刺得过火、揭露得太深,所以每每加以掩盖。我们在这种地方,都恢复了曹雪芹笔下这个人物的原貌,举例如下。

(1)(通行本)那原告道:“……小人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求太老爷拘拿凶犯,以扶善良,存殁感激大恩不尽!”雨村听了大怒道:“那有这等事!打死人竟白白的走了拿不来的!”便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家属拿来拷问。(四二页)

(整理本)那原告道:“……小人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望大老爷拘拿凶犯,剪恶除凶,以救孤寡,死者感戴天恩不尽!”雨村听了,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的!”因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中人拿来拷问,令他们实供藏在何处,一面再动海捕文书

在高鹗看来,贾雨村是进士出身,绝不会讲出“放屁”之类的话来,这未免太不“雅”了,有伤“体统”。高鹗甚至认为原告也不该提出“剪恶除凶”的要求(《八十回校本》也删去了“剪恶除凶”四字),贾雨村也用不着小题大做,要“再动海捕文书”,即下通缉令。殊不知曹雪芹这样描写,正是以此表明贾雨村原想大干一场,力图博得个“能吏”和“清官”的美名,好在皇上面前邀功请赏;并反衬以后贾雨村之偃旗息鼓、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与四大家族暗中达成进一步的勾结。

(2)(通行本)门子笑道:“老爷怎么把出身之地竟忘了!老爷不记得当年葫芦庙里的事么?”雨村大惊,方想起往事。(四二页)

(整理本)那门子笑道:“老爷真是贵人多忘事,把出身之地竟忘了,不记当年葫芦庙里之事了!”雨村听了,如雷震一惊,方想起往事。

身份低微的门子对飞黄腾达的官僚所讲的这几句话,带有浓厚的讽刺意味。正因它戳到了痛处,所以贾雨村才“如雷震一惊”。高鹗把“贵人多忘事”“如雷震一惊”都删去了,顿使原文大为减色。“不记当年葫芦庙里之事了!”这本来是肯定的语气,高鹗把它改为“老爷不记当年葫芦庙里的事么?”的问句,口气大为缓和,贾雨村听了也不会“如雷震一惊”。这样一来,便和后文的“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业”(整理本)的描写脱了节,缺少应有的照应。

(3)(通行本)这门子不敢坐,雨村笑道:“你也算贫贱之交了;此系私室,但坐不妨。”(四二页)

(整理本)这门子不敢坐,雨村笑道:“贫贱之交不可忘,你故人也;二则此系私室,既欲长谈,岂有不坐之理!”

在封建社会里,孔孟之徒经常标榜着“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交不可忘”,以此当作他们所遵奉的道德信条,而实际上他们却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倾轧争斗,糜烂腐化。贾雨村也不例外,他发迹之后,便讨了娇杏为妾,一年半载,嫡妻活活气死。他把“贫贱之交不可忘”这句话挂在嘴边,给门子大灌米汤,并往自己脸上贴金。对照“后来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才罢”,完全暴露了贾雨村这个人阳一套、阴一套,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高鹗的改本远比原文逊色。“你也算贫贱之交了”这句话也不大通,应说“你也算贫贱之交了”或“你也算贫贱之交了”,我们看曹雪芹的原文“你我故人也”,就可知不能漏一“我”字。

五 有关贾政的描写

(通行本)贾政便使人进来对王夫人说:“姨太太已有了年纪,外甥年轻,不知庶务,在外住着,恐又要生事。……”(四九页)

(整理本)贾政便使人上来对王夫人说:“姨太太已有了春秋,外甥年轻,不知世路,在外住着,恐有人生事。……”

贾政是个满脑子封建正统思想的人物。在他眼里,所谓“庶务”即杂务,当然不是贵族大家的老爷少爷所应管的,那些事自有总管和奴仆去料理,他们只需享受那富贵繁华的生活,懂得些“读书做官”的门径。贾政自己便是一个身体力行者,第四回的正文中就已点明他“且索性潇洒,不以俗务为要,每公暇之时,不过看书着棋而已,余事多不介意”(整理本)。高鹗把“世路”改成“庶务”,违反了曹雪芹的原意。

照贾政看来,不是四大家族的公子哥儿横行霸道,而是因为“有人生事”,才闹出乱子。薛蟠打死人命,责任不在薛蟠,薛蟠本来很好,只怪冯渊和拐子来生事。这种不折不扣的强盗逻辑,可以使我们看出贾政的丑恶嘴脸。高鹗把“恐有人生事”改成“恐又要生事”(指薛蟠生事),反而掩盖了贾政的真正面目。

六 有关薛蟠的描写

(通行本)这薛公子学名薛蟠,表字文起,性情奢侈,言语傲慢;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个字,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景而已。(四六页至四七页)

(整理本)这薛公子,学名薛蟠,表字文龙五岁上就性情奢侈,言语傲慢;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个字,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而已。

薛蟠的字,我们根据刘本(旧称甲戌本)作“文龙”。第七十九回的回目,诸抄本都作“薛文龙悔娶河东狮(‘狮’,梦本作‘吼’),贾迎春误嫁中山狼”。薛家“原系金陵一霸”,金陵自古称为“龙盘虎踞”之地,根据古人的名和字常相关合之例,名蟠字文龙应是恰当的。大概抄者及高鹗都感觉这个字太刺激了,龙在当时本是帝王的象征或代表“祥瑞”之物,而这条龙却是一个胡作非为、视人命若儿戏的“呆霸王”,为了回避,故改为“文起”。现在看来,还是恢复曹雪芹原来的构思为好。

薛蟠是当时贵族大家公子哥儿的一个典型。什么藤结什么瓜,四大家族培养出这样的第二代,完全不足为奇。所以“从五岁上就性情奢侈,言语傲慢”中的“从五岁上就”这五个字不可少。这种人从小就骄横,长大后更称王称霸。他的阶级、家庭、教育、环境都注定了这点。

七 有关薛宝钗的描写

(通行本)宝钗日与黛玉、迎春姊妹等一处,或看书下棋,或做针黹,倒也十分相安。(四九页)

(整理本)宝钗日与黛玉、迎春姊妹等一处,或看书下棋,或做针黹,倒也十分乐业

薛宝钗在《红楼梦》的女性形象中是一个反面的典型。她进贾府以后,一心一意想获取贾府统治者的欢心,成为荣府继承人贾宝玉的少奶奶,施展了多种多样的手法。其中主要的一种就是尽量表现为一个“封建淑女”,非礼勿视、非礼勿闻、非礼勿言、非礼勿行,以求一切合乎封建地主阶级的“礼”。她极力维护封建制度及其意识形态,排斥一切“异端”。因此,她劝宝玉多会些“为官作宰的朋友”,多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她指责林黛玉不该看《西厢记》之类的“邪书”,攻击薛宝琴用了《西厢记》和《牡丹亭》的故事来制作灯谜。封建制度所现存的一切,她都觉得是合理的和美好的,适合她的心意,因此她“十分乐业”,乐“封建淑女”之业。而贾宝玉和林黛玉则不然,贾宝玉是“富贵不知乐业”(第三回《西江月》),林黛玉是“从来不说这些混账话”,他们两人走的是封建正统思想叛逆者的道路,与薛宝钗形成深刻的分歧。

据刘本(旧称甲戌本)所载脂砚斋评语:“这一句衬出后文黛玉之不能乐业,细甚,妙甚”,可知曹雪芹用“乐业”二字确有深意。高鹗把“十分乐业”改成了“十分相安”,用以指薛宝钗和姊妹们之间关系和睦,和曹雪芹的原意不同,完全走了样。

八 改正讹误

例子很多,仅各举几个。和徐本(庚辰本)不同之处,其根据可见《红楼梦第四回校记》;和通行本及《八十回校本》不同之处,也都有参校的本子作为依据,这里不一一注明。

先举几个和徐本(庚辰本)不同的例子。

(1)(徐本)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烈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八三页)

(整理本)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她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

徐本中的“烈女传”,显为“列女传”之误。《列女传》是西汉刘向编著的书,凡七卷。宋代王回把它里面记载的事情加以分类,标明“母仪”“贤明”“仁智”“贞慎”“节义”“辨通”及“嬖孽”七项。其中并非都是“烈女”,“嬖孽”一项和“烈女”更是风马牛不相及。如果认为《列女传》专是表彰历代的所谓“烈女”,那就大错特错了。

(2)(徐本)那冯家无有甚要紧的人,不过为的是钱,见有了这个银子,想来也就无话了。(九三页)

(整理本)那冯家也无甚要紧的人,不过为的是钱,见有了这银子,想来也就没话说了。

这一段话,前头还有几句说:“薛家有的是钱,老爷断一千也可,五百也可,与冯家作烧埋之费。”既是“一千也可,五百也可”,本无固定数目,反正是相当大的一笔,后面说“这个银子”,显然不妥,不如“这银子”三字为佳。

(3)(徐本)虽是皇商,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不过赖祖父之旧情分,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其余事体,自有伙计老人家等措办。(九四页)

(整理本)虽是皇商,一应经纪世事,全然不知,不过赖祖父旧日的情分,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其余事体,自有伙计、老家人等措办。

这里说的是“呆霸王”薛蟠。他虽是皇商,但他不懂得经营,不知道人情世故。换句话说,就是说他身为皇商而根本不会做生意。“经济”一词,古代是指经国济民之事,相当于政治才能,而和现代我们所用的“经济”含义不同。目前“经济”一词的用法是来自日本。因此,这里应该是“一应经纪世事”,绝不能作“一应经济世事”。

(4)(徐本)只是薛蟠起初之心原不欲贾宅居住者,但恐姨父管的紧约,料必不自在的。(九九页)

(整理本)只是薛蟠起初之心,原不欲在贾宅居住者,生恐姨父管束拘紧,料必不自在的。

徐本中的“管的紧约”四字,文义不通。刘本作“管得拘禁”,也不通。薛蟠一家子是在贾府做客,他虽在不久前闯了祸,早已在贾雨村一手包庇之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贾政即使是他的亲生之父,也没有理由拘禁他,剥夺他的人身自由,何况还是姨父?况且上文业已讲到薛姨妈教训过薛蟠:“你的意思,我却知道。守着舅舅、姨爹住着,未免拘紧了你!”又已写道:“薛姨妈正欲同居一处,方可拘紧些儿子。”因此“拘禁”当是“拘紧”之误。陶本、蒙本、戚本作“管约拘紧”,都是正确的。杨本作“管束拘紧”,意思一样,不过更为好懂些。

(5)(徐本)况且这梨香院相隔两层房舍,又有街门另开,任意可以出入,所以这些子弟们竟可以放意畅怀的,因此遂将移居之念渐渐打灭了。(九九页至一〇〇页)

(整理本)况且这梨香院相隔两层房舍,又有街门另开,任意可以出入,所以这些子弟们竟可以放意畅怀的闹。因此,把薛蟠移居之念渐渐打灭了。

徐本“竟可以放意畅怀的”,蒙本和戚本作“竟可以放意畅怀行事”,文义都通。但比较起来,没有陶本和杨本好。陶本、杨本都作“竟可以放意畅怀的闹”。用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活现了薛蟠和那班纨绔子弟们吃喝嫖赌、胡天胡地的荒唐生活。

再举几个和通行本不同的例子:

(1)(通行本)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路头……(四五页)

(整理本)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头路……

诸脂本都作“头路”。唯高鹗改本作“路头”,显然是错的。“头路”有“好的前程”之意,和现代北京话里的“有奔头”语意相近。

(2)(通行本)老爷便说:“乩仙批了,死者冯渊与薛蟠原系夙孽,今狭路相遇,原因了结;今薛蟠已得了无名之病,被冯渊的魂魄追索而死。……”(四六页)

(整理本)老爷就说“乩仙批了:死者冯渊与薛蟠,原因宿孽相逢,今狭路既遇,原应了结;薛蟠今已得了无名之症,被冯魂追索已死。……”等语。

通行本中的“原因了结”,文义显然不通,“原因”如何可以“了结”呢?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该作“原应了结”。

(3)(通行本)那日拐子不在家,我也曾问他,他是打怕了的,万不敢说,只说拐子是他的亲爹,因无钱还债才卖的。(四四页)

(整理本)那日,拐子不在家,我也曾问他。他是被拐子打怕了的,万不敢说,只说拐子系他亲爹,因无钱偿债,故卖他。

通行本多一“说”字,就不可通。既然“万不敢说”,“只说拐子是他的亲爹”,为什么公然敢说“是打怕了的”?这个挨打的秘密不会自甄英莲口中泄露,应当是门子本人根据她的情况判断出来的。

(4)(通行本)原来这门子本是葫芦庙里一个小沙弥,因被火之后,无处安身,想这件生意倒还轻省,耐不得寺院凄凉,遂趁年纪轻,蓄了发,充当门子。(四二页)

(整理本)原来这门子本是葫芦庙内一个小沙弥,因被火之后,无处安身,欲投别庙去修行,又耐不得清凉景况,因想这件生意倒还轻省热闹,遂趁年纪蓄了发,充了门子。

“这件生意”是指充当门子一事,因此在这句后面应紧接“遂趁年纪蓄了发,充了门子”,方显得自然。“欲投别庙去修行”,这句也不可少。“轻省热闹”中的“热闹”,是和寺院之“清凉”相对而言,不能略去。刘本(旧称甲戌本)在“轻省热闹”四字之旁有一条“脂评”:“新鲜字眼”,由此可见曹雪芹遣字造词很灵活。

(5)(通行本)薛姨妈正欲同居一处,方可拘紧些儿,若另在外边,又恐纵性惹祸,遂忙应允……(四九页)

(整理本)薛姨妈正欲同居一处,方可拘紧些儿,若另住在外,又恐纵性惹祸,遂忙道谢应允……

通行本在“方可拘紧些儿”下脱一“子”字,就不可解。薛姨妈为什么偏要“拘紧”自己呢?完全没有道理。

(6)(通行本)二则现在房长乃是贾珍……(四九页)

(整理本)二则现任族长乃是贾珍……

按,房长是一房之长,族长是一族之长,二词不可混淆。贾珍实任“族长”,通行本误。

(7)(通行本)咱们东南角上梨香院,那一所房十来间……(四九页)

(整理本)咱们东北角上梨香院一所十来间房……

这是贾政讲的话。根据下文“原来这梨香院……西南有一角门,通一夹道,出了夹道,便是王夫人正房的东院了”(整理本),贾政是和王夫人住在一起(由第三回黛玉进府的描写可知),梨香院应在贾政住处的东北角上。高鹗胡乱改为“东南角上”,结果就和下文发生了矛盾。一字之差,使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曹雪芹弄不清地理方位。通行本也因循了高鹗、程伟元乾隆壬子活字本的错误。

(8)(通行本)……这正是梦幻情缘,恰遇见一对薄命儿女。——且不要议论他人,只目今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四五页)

(整理本)……这正是梦幻情缘,恰遇见一对薄命儿女。——且不要议论,只目今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

贾雨村发了一通议论,用“天命论”来解释这件人命案,为贵族大家开脱,现在却又说“且不要议论他”,虚伪之至。甄英莲和冯渊,都是这件人命官司的当事人,不得谓之“他人”,我们根据“脂评本”改作“他”,“他”即是现代的“它”字。

下面再举几个和《八十回校本》不同的例子。

(1)(八十回校本)那冯家也就无甚紧要的人,不过为的是钱……(四一页)

(整理本)那冯家无甚要紧的人,不过为的是钱………

按,“无甚要紧的人”本是一件客观存在的事实,不依别的条件而转移。如在“也”下添一“就”字,大误。

(2)(八十回校本)人命官司,他视为儿戏……(四二页)

(整理本)人命官司一事,他视为儿戏……

按,“却”无惊诧之意,说明薛蟠作为四大家族第二代的代表,本性如此,一贯如此,不足为奇。“竟”有惊诧之意,不妥。

(3)(八十回校本)薛蟠心中暗喜道:“我正进京去,有个嫡亲母舅管辖,不能任意挥霍。如今却好升出去了,可知天从人愿。”(四二页)

(整理本)薛蟠心中暗喜道:“我正进京去有个嫡亲的母舅管辖着,不能任意挥霍。偏如今又升出去了,可知天从人愿!”

按,“愁”字比“想”字好得多。因“愁”母舅管辖,听说母舅升出去了,所以才“心中暗喜”。“喜”和“愁”是相对照应的。刘本、陶本、杨本、梦本都作“愁”。抄本中“愁”写成“想”是形似而误。

(4)(八十回校本)况梨香院相隔两层房子,又有街门别开,任意可以出入……(四四页)

(整理本)况且这梨香院相隔两层房舍,又有街门另开,任意可以出入……

按,相隔两层“房子”,街门“别开”,都不妥。应改。

九 分段、标点

《八十回校本》中每回分段很少,黑压压的一大片,不但层次不清,而且读者看来十分费力。我们在整理的过程中,对段落划分比较注意,力求层次分明,并使重要的地方能够突出。这个问题易为人忽略,值得好好研究。

标点,也直接关联到对作品思想意义的理解。试举一例。

(整理本)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书读诗者。至李守中承继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惟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这一长段,说明李纨是封建礼教重压下的一个牺牲者,她深中孔孟之道的毒害。作者是有意强调这一点的。我们处理最后一个句子时,在“因此”二字之下加一逗点(通行本及八十回校本都无逗点,紧接下文),就是为了强调造成李纨悲剧的社会原因。

标点如断句不恰当,往往使原意费解。也举一例。

(通行本)自薛蟠父亲死后,各省中所有的卖买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几处生意,渐亦销耗。(四七页)

(整理本)二则自薛蟠父亲死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

通行本把“买卖”改作“卖买”,变成不通。又“买卖”下需断句,加一逗点。在北京话里,“买卖”一词就是“生意”的同义语,“做买卖”即“做生意”,亦即“经商”。“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是和下文“京都中几处生意”相对应,作者为了避免重复,所以用了不同的词。八十回校本把“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作为长句处理,中间没有逗号和顿号断开,读后使人莫名其妙,不知说的什么事。

标点如不恰当,有时还会把原意弄错。

(通行本)薛蟠拜见过贾政贾琏,又引着见了贾赦贾珍等。(四九页)

(整理本)薛蟠已拜见过贾政,贾琏又引着拜见了贾赦、贾珍等。

通行本上,“又引着”句缺少主语,薛蟠其实是被引着的人。“贾琏”应是这一句的主语,不属上句。薛蟠所拜见的对象,贾政、贾赦是他的长辈,贾珍是贾家的族长,而不应包括和他平辈的贾琏。

有些当时通行的句法,在断句标点时必须慎重对待。举一个例。

(通行本)(门子)一面说,一面从顺袋中取出一张抄的“护官符”来,递与雨村,看时,上面皆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的俗谚口碑……(四三页)

(整理本)一面说,一面从顺袋中取出一张抄的“护官符”来,递与雨村看时,上面皆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的俗谚口碑。

“递与雨村看时”是一个句子,不能拦腰劈成两截,变成了“递与雨村,看时”。这和将一个长句适当化成短句的情况不同。《红楼梦》中这样的句法不少,如第四十九回中写香菱“说着,把诗递与黛玉及众人看时,只见写道是:‘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在校勘整理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它不是一件简单机械的工作,必须细致周密地考虑,慎重从事,但也不能抱残守缺。绝非如有些人所说,只要得到所谓“善本”便可以解决问题。校勘整理工作是一件思想性很强的工作,特别是《红楼梦》尤其如此。如果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如果不能深刻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及艺术价值;如果没有对人民负责的严肃认真的态度,根本不可能校勘整理出一种比较接近曹雪芹原著面貌的、比较充分反映出曹雪芹的进步思想和卓越艺术成就的、一种能供今天的广大读者和研究工作者阅读和参考的本子来。

高鹗在乾隆壬子活字本的“引言”中,自称“聚集各原本详加校阅,改订无讹”,“今广集核勘,准情酌理,补遗订讹”。他当时所能搜集到的各种抄本,应该数量不少,可是他的整理本对原文作了大量的更动,大都没有抄本作为依据,而是他个人的别出心裁,这样就大大削弱了曹雪芹原著的进步思想,损害了曹雪芹原著的精湛艺术。这是和他对《红楼梦》的错误理解分不开的(高鹗自称:“予以是书虽稗官野史之流,然尚不谬于名教”),是他封建地主阶级的立场所带来的局限(高鹗整理后四十回,也有一定的功绩)。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红楼梦八十回校本》,由于未能脱离旧的影响,工作态度不够认真负责,出现了一些谬误。校订者虽采用了“脂评本”作为底本及参校本,然而不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有些地方的定字还不如高鹗的改本,已不能满足今天广大读者的要求。

在“四人帮”疯狂破坏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事业、大搞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的时期,《红楼梦》的校勘整理工作也受到了很大的干扰和破坏。清除了“四人帮”,科学文化事业大解放。当前,在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率领我们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大好形势下,各方面工作都需要来一个跃进。今天,会校各种早期抄本,对《红楼梦》重新进行校勘和整理,是完全必要的。

我们深信,只要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特别是以毛主席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一系列教导为指针,深刻理解《红楼梦》进步的思想内容和杰出的艺术成就,坚持校勘整理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就一定能够把这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做好。

(本文为陈毓罴、刘世德合著,原载《红楼梦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