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8
- 李扬 张晓晶 常欣等
- 19字
- 2024-11-04 19:35:24
2 2000—2016年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的主要发现
2.1 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最新进展
中国国家统计局在20世纪90年代就在尝试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并于2004年发布了1998年的国家资产负债表。且在1997年和2007年两次出版《中国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但之后统计局的国家资产负债表一直处于试编阶段。
20 12年,关于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研究,不约而同出现了三批力量。一批是李扬领衔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李扬等,2012;2013),另外两批是分别由曹远征和马骏领衔的研究团队(曹远征、马骏,20 12)。再后来,又有新生力量加入,如杜金富(2015)、余斌(2015),他们更侧重于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2018年,国家统计局完成了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5)的初步编制,但没有公开发布。
目前,唯一坚持编制与发布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数据的只有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Center for National Balance Sheet,CNBS)[1]。该中心编制估算了自2000年以来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李扬等,2013;2015)。中心所提供的国家资产负债表数据成为分析研判国家能力、财富构成与债务风险的权威依据,并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Li &Zhang,2013;Frecaut,2017)、世界财富与收入数据库(Piketty et al.,2017)以及国际主流学术期刊(Naughton,2017)所引用,由此奠定了CNBS在该领域的国际话语权,Chan(2017)指出这是里程碑式的贡献。主要研究成果也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囊括了首届孙冶方金融创新奖(2015)、第五届中国软科学奖(2015)等诸多重要学术奖项。在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基础上,中心还估算了自1993年以来中国全社会及各部门的杠杆率,并且自2017年起开始发布季度杠杆率(张晓晶等,2017;2018)。中心对中国杠杆率数据的发布比国际清算银行(BIS)要早两个季度,且数据质量一定程度上要优于国际清算银行(张晓晶、刘磊,2018a;2018b)。
就国际而言,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都有定期公布的国家资产负债表。但由于学术界对存量经济指标的理解和应用尚缺乏共识,各国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目的也不尽相同,因此各国的国家资产负债表仍没有形成如GDP这类流量指标一般的统一标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了各国资产负债表编制的进展。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和欧央行对国家资产负债表和资金流量表所体现出的指标更为重视。由欧央行几位经济学家编写了两卷本的从资金流量表分析金融危机的著作(Winkler et al.,2013),这标志着中央银行学者从国家资产负债表角度理解这次金融危机的尝试[2]。
除经济学家外,国民账户统计专家也开始对这一问题产生兴趣。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组织的“金融统计研讨会”是一年一度探讨改善金融统计指标质量的学术会议。2016年10月,这一会议的年度主题定为“资产负债表数据的汇编与运用”。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6个国家的央行(智利、德国、印度、日本、墨西哥和葡萄牙),以及澳大利亚国家统计局的专家学者参与了这次会议,共同探讨对国家资产负债表统计方法的改善及分析方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在2015年3月举办过类似的深度研讨会“资产负债表及各部门账户”,召集全球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当前对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普遍达成三点共识。第一,各国标准尚未统一,基于各国特殊情况的不同假设为资产负债表的国际比较造成困难,因此亟须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国际统一标准。第二,各国国家资产负债表存在一些普遍的缺陷,例如时效性较差、频繁修正、缺乏与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比较以及实物资产估值标准不统一等,这些困难需要通过建立全球统一的标准来解决。第三,越来越多的政府与学者开始对国家资产负债表进行研究,取得的进步越来越大(Frecaut,2017)。
对国家资产负债编制规范的进一步统一,是当前各国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在呼吁建立一个跨国合作的“全球资产负债表项目”,召集相关的专家学者分享经验并统一各国间的假设标准和统计规范,从而使国家资产负债表对金融危机和金融稳定性研究产生更重要的作用。这需要宏观经济学家、国民账户统计专家和金融专家的密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