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国经营企业发展模式创新与路径拓展:宁波跨国经营企业典型案例研究
- 孟祥霞
- 7269字
- 2020-06-24 16:54:44
第四节 宁波跨国经营企业案例分析
本研究选取了宁波盛威、华翔集团、宁波西赛德、均胜电子、圣龙集团、申洲国际、宁波萌恒、杉杉集团、赛尔集团等9家不同的宁波民营跨国企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所选择企业的基本特点如表1-1所示。
表1-1 案例企业基本特点
一、宁波跨国经营企业发展模式与路径的特征
在对9家宁波跨国经营企业发展模式与路径分析的基础上,借助本研究对于跨国经营的动因、模式及选择路径的理论分析框架,本研究发现宁波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模式大多偏向于渐进论的市场扩张模式,同时,本研究从具体到一般,基于研究宁波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的实践,归纳出三种不同模式,包括“嵌入全球研发网络的发展模式”、“构建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模式”和“开拓海外营销网络的发展模式”,其主要特点总结如表1-2所示。
表1-2 案例企业跨国经营模式及特点
二、嵌入全球研发网络的发展模式
在我国从以资本、资源投入为主的增长模式转向以知识资源的投入与知识创新为基础的增长模式过程中,从微观层面看,作为经济细胞的企业快速地通过技术进步、升级而成长是形成跨国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和基础。从华翔集团和圣龙集团的“以技术升级和市场扩张为导向的跨国并购”以及均胜电子的“以产业链升级为导向的海外并购”中,我们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通过开展海外并购,快速嵌入了国际领先的技术网络,进而实现了技术创新,走出了一条“基于嵌入全球研发网络的发展模式”。
(一)华翔集团
华翔集团成立于1983年,是一家以汽车零部件制造为主业的综合性控股公司,总部设在宁波象山,从原来生产烟灰缸等小配件加工企业发展成为当前中高端汽车零部件、汽车电子产品和大中型精密模具等汽配制造业龙头。华翔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宁波劳伦斯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宁波华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华众控股有限公司开展了多次国际并购,从一家普通的民营企业成长为全球汽配行业500强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巨头。
近15年来,公司销售收入增长了13倍,2015年本土销售收入近130亿元,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是同期国内乘用车销量复合增长率的2倍,成为宁波市重点培育的18家大企业大集团之一,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目前控股子公司9家,包括华翔电子和华众控股两家上市子公司以及从英国移植到宁波象山的宁波劳伦斯;参股企业60余家,布局宁波、武汉、重庆、南京、沈阳等国内重要城市以及英国、德国、美国、罗马尼亚、捷克、新加坡等国际生产基地。
随着汽车行业全球化不断深入,国内竞争日趋激烈,融资难度日渐增大,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寻求技术突破和产品转型升级。华翔电子通过跨国并购实现了短时间内提升核心技术、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加快打造全球协作平台,但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缓慢,民营企业自身实力有限,跨国并购中面临较大的融资约束。并购融资模式选择对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绩效形成了深远、持久的影响,同时也决定着民营企业后续国际化的发展进程。
(二)圣龙集团
圣龙集团成立于1996年,现有员工2600人,外籍员工400余人,是一家集工业、贸易、投资于一体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资信AAA级企业。目前,集团旗下有多家子公司,涵盖了汽车零部件、地源热泵空调及船舶配件等产业。汽车零部件是集团支柱产业,主要产品为汽车发动机油泵、变速箱油泵、发动机凸轮轴及铝压铸件四大系列50余个品种。公司客户分布北美、德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2012—2014年公司在境外市场的销售额占公司当年总销售额的比重分别为69.62%、59.84%和46.03%。截至2014年年底,圣龙集团累计完成各类科技成果50项,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项目3个,市级新产品47项;累计获得国内发明专利7项、国内实用新型专利58项、外观专利7项;获得美国、德国、日本、法国等国的发明专利21项。2012年,公司被评为“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集团企业技术中心被评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14年,公司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圣龙集团通过多次技术寻求型跨国经营,实现了技术升级,全面融入国际主流整车厂的供应体系,目前已经成为长安福特、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江铃、神龙、长城、奇瑞、吉利、北汽福田等众多国内外知名整车厂商的一级供应商。其发动机机油泵产量居全球第二位,在核心零部件这块,通过“引进来、走出去”,集团现在已建成以宁波为总部,中(宁波)、美(底特律)、德(慕尼黑)、英(利明顿)四地联动的全球技术中心,以及中(宁波、湖州)、美(俄亥俄州)、印(普纳)三国四地的全球生产基地,目前正在积极通过并购等建立欧洲(德国)生产和研发基地,已成为全球知名厂商福特、通用、雪铁龙、捷豹路虎、宝马、保时捷的一级战略供应商。
在我国汽车行业研发投入低、研发资金使用效率低、研发基础薄弱、缺乏关键性技术储备和重大技术突破等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技术寻求型或技术获取型跨国经营能够缩短研发时间,节约相应的成本,迅速获得技术来源,提高技术能力,同时可以实现企业快速扩张、进入国际市场,被认为是后发工业化国家的企业提高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甚至是捷径。
(三)均胜电子
成立于2004年的均胜电子前身是一家以汽车功能件为主业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初创期产品涉及发动机进气管、洗涤器、空调出风口、车载影音娱乐系统等。2009年,均胜收购了中德合资的上海华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在汽车功能件领域取得快速发展,成为大众、福特等品牌的国内核心供应商。2011年起,公司先后收购了汽车电子公司德国PREH、德国机器人公司IMA、德国高端内饰件公司QUIN、美国机器人公司EVANA、汽车安全系统全球供应商美国KSS以及德国智能车联公司TS德累斯顿。通过多次并购整合,公司成功实现了由低端制造到高端研发的转型升级,完成了由贴牌加工到汽车电子风向标的华丽蜕变,形成了汽车电子、内外饰功能件、新能源动力控制系统、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的多元化产业链,立足于中德两国的两大研发和生产基地,实现了全球化布局。
开启海外并购前,均胜电子的主业是汽车内外饰功能件制造。经过7年的发展,公司在汽车零部件行业已经崭露头角。核心产品风窗洗涤系统、出风口系列、发动机进气管在国内技术领先,格栅模块、发动机零件模块等产品已形成一定的业务规模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公司成为大众、通用、福特的供应商,2011年营业收入已达20亿元。但汽车功能件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低,加上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健全,新产品一经问世,大批厂商会相继模仿,均胜难以取得突破性发展。鉴于汽车功能件难有突破而且市场前景黯淡,均胜将发展战略定位于主打发展迅猛的汽车电子,但面对畸高的行业门槛、国际品牌的打压以及自身技术能力的匮乏,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内生性发展受阻的情况下,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均胜电子将目光投向海外,探索性地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成长之路。
均胜电子的海外并购并不是盲目、仓促的,它能够清晰认识自身的短板,明确辨识外部的环境,准确把握市场的动向,在此基础上制定缜密的发展战略,并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推进海外并购。海外并购为均胜电子带来了宝贵的技术、人才和市场资源,是均胜电子进行价值链重构、产业链布局和市场开拓的重要基础,是均胜电子业绩攀升的主要源泉。
三、构建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模式
宁波民营跨国企业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注重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生产、劳动力、成本要素等要素间的均衡关系,通过合理运用海外扩张手段,从而推进构建海外生产企业,实现企业的快速成长。申洲国际的“生产基地海外拓展及转移,实现纵向一体化”,宁波西赛德的“通过国际众包,提升企业产业链地位”,以及盛威国际的“以海外生产基地为突破,实现渠道、技术和管理的国际融合”,我们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通过构建海外生产网络,实现劳动力、原材料及销售市场的一体化,快速构建全产业链的产业模式,进而实现了成本内部化,走出了一条“基于构建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模式”。
(一)申洲国际
申洲国际创建于1990年3月,从创业初期只有138名员工、资产不足百万元的小企业发展到目前注册资本达8000万美元、占地约72万平方米、拥有总资产超过41亿元、员工4万多人的国内最大的OEM(授权贴牌生产)针织服装企业,并于2005年成功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2015年度“香港上市公司100强”排行榜中申洲国际位列第74位,申洲国际通过港股市场累计融资75亿港元。境外资本市场的追捧使得申洲国际成为香港服装行业中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总部设在宁波的申洲国际集团是集纺纱、织布、染色、制衣、绣花、辅料、缝线等所有工序的全链条纺织服装企业,不仅承接世界主要品牌的服装生产,出口欧、美、东南亚的30多个国家,而且已经建立自主服装品牌。申洲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纵向一体化针织制造商,主要以代工(OEM)方式为客户制造质量上乘的针织品。申洲国际的一系列国际化经营策略促使公司成为目前中国出口金额最大的针织服装生产企业,在中国服装出口企业中排名首位。
从外部客观环境来看,受制于不断攀升的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纺织服装企业正在加速将生产基地外移。申洲国际集团最早于2005年就投资于柬埔寨,设立制衣厂,目前在柬埔寨有两家公司、4个厂区,包括8个制衣车间、2个印花车间、1个绣花车间和1个水洗车间,员工总数约1万人。这样规模的制衣企业在柬埔寨也是屈指可数的,在柬埔寨中资制衣企业中是规模最大的企业。之后,2014年8月,公司又决定在越南建立生产线,原因主要是考虑在中国邻近的服装生产国家中,越南当地劳工成本低、雇员素质相对高使得其纺织及服装产业发展相对快速,且作为TPP协议(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的成员国,越南还将受益于出口美国的零关税等特殊关税政策。因此,申洲国际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Gain Lucky Limited德利有限公司与西贡VRG投资控股公司订立租赁协议,租赁位于越南西宁省鹅油县和长鹏县福东工业区的一块土地,德利将在越南设立附属公司以生产针织服装产品及布匹。
申洲国际通过在海外建立纵向一体化生产模式,坐拥更加低廉的水电、人工成本,以及当地出口关税优惠,为国内生产基地的转型升级争取了过渡时间。在此基础上,申洲国际海外工厂已经成为纺织企业“走出去”的成功典范。
(二)宁波西赛德
宁波西赛德组建于2010年。公司建立之初,高管团队确立了以“产品开发为核心、以质量求生存、以诚信谋发展”的经营理念,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研发、生产、销售体系。公司现有职工400余人,其中各种专业技术人员50余人。公司采用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年产高端渔线轮800多万套,业务伙伴都是世界知名的渔具公司或者渔具销售公司。产品畅销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波兰、丹麦、澳大利亚、巴西等40多个国家与地区,赢得各地客户和资深海钓爱好者的一致认同和好评。
在我国渔线轮生产基地宁波市,这种高起点的企业非常少见,但是作为新创企业,西赛德同样面临其他企业普遍遇到过的难题——行业竞争激烈,业务很不稳定,因此从2010年到2011年,公司首先考虑的是生存问题。当然,作为一个有愿景的团队,管理层也有意识地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经营和管理经验。
面对国内外市场激烈的竞争压力,西德赛不像其他国内企业一样一味打价格战,而是在技术开发的同时,在现代营销理念的引导下走进消费者群体,然后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开发设计产品。概括来讲,西赛德是通过国际众包来引导公司的商业模式创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短短的5年间就在国际市场上建立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三)盛威国际
盛威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源于美国,是一家专注于保险箱制造的浙江民营企业,国内业务起源于1998年,依托海内外强大的科技和研发团队,已形成科、工、贸、金融投资为一体的专业化、集团化经济实体。现有业务领域主要涉及现代安防通信(智能保险箱、智能通信机柜、智能PDU、智能门禁系统等)、智能健康设施(新风系统、智能净水机)等先进实体产品的研发、制造,还拥有具悠久历史的法国自有酒庄酿造的绿色生态红酒、高端红酒服务会所和多个国内外奢侈品牌的顶级体验馆,为客户提供高品位的体验和享受。除此以外,主营业务还包括金融投资服务、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
发展至今,盛威国际是SAFEWELL(盛威)、GUARDWELL(家威)等多达16个安防领域国际知名品牌的拥有者和生产者,在我国内地和香港,以及欧洲、东南亚、美国等地设有多家分支机构。目前,盛威国际在法国、德国、土耳其、美国、阿联酋、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收购和并购了多家保险箱相关制造和销售企业,并相继设立了海外分公司,在越南建立了生产基地。公司通过了UL、SP、CE等多项国际认证,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畅销欧美等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1998年国内业务起步,盛威用10年的时间,实现了在欧、美、亚等不同地区开设海外分公司的愿景。2007年,建立越南海外生产基地,依托生产基地平台,快速建立了海外旗舰店,实现了品质和销售规模双提升。盛威国际利用跨国巨头现有的品牌和销售渠道,利用西方文化对消费市场的影响,推广自主品牌;同时对海外分公司全部实行本地化管理,在科技创新方面与海外分公司高效整合。凭借融合之道,盛威国际叩开了一扇扇通往国际市场的大门。
四、开拓海外营销网络的发展模式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基本的商业竞争环境和经济规则,互联网使大量新的商业实践成为可能,在此背景下,民营跨国企业在设立海外销售网点、开设分支机构后逐渐采取以商业模式创新为突破,开拓海外营销网络的方式推进企业成长。为此,宁波的跨国企业也尝试把新的商业模式引入企业的生产体系,并为客户和自身创造价值,逐渐形成了基于开拓海外营销网络的发展模式。我们发现,杉杉集团的“以资本运作为手段,专注品牌运营及产品设计,剥离了大部分生产和营销业务”、赛尔集团的“以供应链管理为切入点,建设以供应链管理为特色的新型外贸服务平台,加快从外贸产品提供者向综合贸易服务提供商转型”以及宁波萌恒的“基于全产业链战略,开展跨国经营,提升企业全产业链地位”,其共同点在于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快速开拓海外营销网络,进而实现了产业链的升级,走出了一条“基于开拓海外营销网络的发展模式”。
(一)杉杉集团
杉杉集团是以服装、服饰、纺织品等为基础构建的时尚产业集团,1989年,杉杉集团由即将倒闭的地方小厂——宁波甬港服装厂改制而来。成立伊始,由于多方原因,企业即组织技术力量开发新式西服,打出旗号“创中国西服第一品牌”,并高瞻远瞩地在中国服装界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品牌发展战略;1997年,推出“名牌、名品、名企、名师”战略,按国际高级成衣理念和品质打造自有原创品牌,并带动中国服装品牌进入“设计品牌”时代。
杉杉集团通过实施“多品牌、国际化”战略,成就服装业的多项第一: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品牌发展战略;1996年,成为中国服装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同年,聘下中国名气最大的两名设计师张肇达、王新元,力推时尚女装“法涵诗”,开创服装名牌与名师联手之先河;在中国服装业第一次提出自主创新;2007年,杉杉集团率七大民族品牌亮相米兰时装周,中国品牌首次登上国际舞台。从1998年10月建成国际一流水准的服装生产基地,并全面引进日本、意大利的生产管理开始,到后期打造“类NIKE模式”的“多品牌国际化运营”,杉杉集团成功实现了与国际品牌合作,运营了多个国际品牌,实现杉杉服装国际化。
毫无疑问,品牌是杉杉集团成功的一大法宝,也是其跨国经营的利器。而多元化,不仅是指品牌经营中的多元化,也包括集团业务的多元化。杉杉集团确定品牌发展战略,迅速将品牌形象渗透市场,企业之后所采取的一系列开拓海外营销网络的措施,都是围绕这一目标而展开的,充分体现了专业化的精神。
(二)赛尔集团
赛尔集团成立于2010年,前身为创办于1997年的赛尔国贸,现集团控股优越投资、赛尔国贸、高岳进出口、优胜国贸、优景进出口、优讯进出口、优鼎进出口、优贸供应链、环宇港通、优游国旅等10余家子公司,集团和控股子公司总注册资金达3亿元。赛尔集团以日用百货的进出口业务为核心主业,经过多年自营贸易利润的积累,已经具备相当雄厚的经济实力,2013年获“市优势总部企业”称号,公司正跨步向多元化综合型的总部企业发展。
在宁波市外贸行业企业中,赛尔集团的商业模式具有典型的总部企业的特点。贸易型总部企业是指境内外企业在本地设立的具有采购、分拨、营销、结算、物流等单一或综合贸易功能的总部机构,既包含传统贸易企业,也包含基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从事撮合交易或提供配套服务的平台型贸易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赛尔集团已和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个买家建立了稳定的贸易合作关系。以供应链管理为切入点,将供应链管理引入外贸综合服务领域,建设以供应链管理为特色的新型外贸服务平台,集团积极整合行业上下游资源,加快从外贸产品提供者向综合贸易服务提供商转型。
(三)宁波萌恒
宁波萌恒成立于1999年年底,成立之初主要从事国际贸易活动,主营产品为面辅料等。随着竞争的加剧,公司在2003年成立第一家绣花线工厂,同年开设第一家海外公司——尼日利亚办事处,正式拉开了宁波萌恒全产业链战略下进行跨国经营的序幕。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宁波萌恒员工数从创业之初的3人发展到4000多人,年产值达40多亿元,逐步形成了以国际贸易、海外投资、国际电商、国内贸易、生产制造、国内投资为重要支撑的萌恒新格局,是服装辅料领域名副其实的“航母级”企业。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传统贸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宁波萌恒又一次抓住历史机遇,于2011年启动国际电商项目——遨森电商,目前遨森电商拥有包括户外用品、藤编产品、居家用品、健身用品、宠物用品和儿童用品六大类7000余种商品,拥有300余人的专业电商服务团队,已相继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7个国家建立了近3万平方米的专业仓储中心和本土化仓储队伍的分拨中心。经过第一阶段的积累,宁波萌恒开始迈入自有平台营运的新阶段,国际电商的快速发展,成为宁波萌恒新的增长点。
宁波萌恒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从传统的出口贸易到海外投资,再到跨境电商业务,依托强大的研发、生产制造能力,不断进行跨国经营模式的创新升级,实现了企业的持续高速成长。至今,宁波萌恒已形成集生产制造、国内贸易、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集团型企业,打造出了一条完整的跨国经营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