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长三角全球500强投资与城镇化进程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生产、贸易、投资是经济全球化的三个重要表现,其中,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重塑全球经济版图的主体力量,地方经济格局的变化是由跨国公司的投资区位决策而塑造的(Diken,2003)。80年代的改革开放政策引发了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的浪潮,珠江三角洲是首批受益者,并引起了相对学者对“外向型”城镇化的广泛讨论(薛凤旋,杨春,1997)。至80年代末,以全球500强为代表的世界级跨国公司开始对中国进行密集投资,1990年上海浦东新区开发战略将长江三角洲推到了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前沿,旧的“苏南模式”向“新苏南模式”转型即发生在此背景下,有学者开始重新思考90年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征及其动力机制,并指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对中国城镇体系重构具有重大意义(宁越敏,1998)。截至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创造了中国约1/3的工业产值,雇用了2000多万名员工,其中,全球500强跨国公司已有480多家来华投资或设立机构(宁越敏,武前波,2011)。由此可见,跨国公司投资有力地推动着新时期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表现在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为代表的沿海发达地区。

在当前有关长江三角洲城镇化进程的研究文献中,多数以表述该地区城镇化水平现状特征、动力机制因素、空间组织转型及其规划设想为主,较少在全球化与市场化背景下以企业投资为主体的视角,来深入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城镇化进程。石忆邵和顾萌菁(2003)利用90年代长三角地区FDI数据探索了外商投资的区位选择及时空演变特征,并分析了外资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发展及其社会经济结构转变的作用与影响。于涛方和吴志强(2005)采用90年代世界500强数据研究了跨国公司在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内在机制,较早从跨国公司视角来分析长江三角洲的空间结构特征。唐子来和赵渺希(2009)利用外资、外贸、境外访客、国际互联网普及率等指标,构造全球化指数测度了2005年以前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全球化程度变化情况。然而,1990年至2010年期间曾出现了两次国际性金融危机,《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近期出台,均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长三角地区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是上述文献所不曾考虑过的重要外部因素。

所以,本章节以最近的全球500强投资数据和人口普查数据,来分析近20年长江三角洲跨国公司投资的时空演化特征,以及当前该地区的城镇化格局,这样可以将区域发展的动力主体和演变规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特别是该地区以外向型经济著称,从而为长江三角洲城镇化快速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也有利于充实城乡规划学和经济地理学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其中,全球500强(FORTUN E500强)数据来源于《2010跨国公司中国报告》(商务部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编)(王志乐,2010),城镇人口数据来源于第五次、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并查询了长三角地区各省市统计信息网和开发区网站,形成相对确切的实证研究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