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浙江大学在国内首创“中国学”学科已经七八年了,其间众说纷纭,历经磨难。如今,这棵小树已经逐渐根深叶茂了。值“中国学研究”系列丛书问世之际,承蒙中国学中心诸多同仁之请,写几句话权当序言。

2010年前后,我在浙江大学提出了建设本土中国学学科的基本理念,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中国学或者中国研究需要海外视角,但更需要中国本土的视角。中国问题的研究者、学习者,无论中外,无论东方、西方都应该将其“身体”置入中国的当下社会语境,因为生理感官的空间转换有利于对“他者”和“自我”的社会文化感知。第二,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学和中国研究应当着重当下性与问题导向。与海外中国学有所不同,本土中国学研究注重学科的本体立场,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本土中国学研究注重“根”(roots)与“流”(routes)的关系,中国当下的道路、制度和发展中的问题是与基于中国国情的历史根源密切相关的,要研究今天中国的道路,就必须走在这条路上,去探究其中“根”与“流”的关系。第三,研究中国问题,或者说中国学的学科建设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走进中国社会,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这是中国学学科建设的宗旨。我们热爱书本,但是更加热爱生活。第四,本土中国学要特别重视中国元素、世界表达,也就是要特别重视在“讲述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时的话语方式,主张用平等、公正和科学的语言,即用全世界都能听得懂的语言,在世界范围讨论中国问题。

这些想法后来被证明是对的,浙江大学的中国学学科建设和中国问题研究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同行的认可和褒奖。屈子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也许是我们唯一能坚持的态度。

是为序。

浙江大学 范捷平

201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