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黄巾——界桥之战!

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更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军事反叛行动!

开始于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全国大旱,农田颗粒无收!

在这种环境的长期压迫下,走投无路的百姓开始升起了反叛的心思,汉家子弟藏兵于民,乡里从不缺少武器和豪杰,恰逢张角谋划起义,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在各地聚散成沙,席卷粮仓,军备库,组成军队!

所以说这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反叛行动,只是这次起义的响应之大,大大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皇权也在这场浩劫中一落千丈!地方势力也是拥兵自重,形成了对皇权的心得威胁,最终导致了东汉的名存实亡!

188年中平五年刘虞出任幽州牧,其原因也是因为边境已经烂成了一锅粥,公孙瓒的部队,战平于辽西管子城,所以朝廷派宗正刘虞任幽州牧。

刘虞到任后,派遣使臣到游牧民族中晓以利害,责令他们献上张纯的首级。丘力居等听说刘虞到了,纷纷派遣使者前来沟通归附之事。

这种外交手段,汉室肯定是在吃亏,自古弱国无外交,想要达成目的,付出的利益得打动他们。

————————————————————————————————————

(藏)

中平六年(189年)三月,张纯被其门客王政杀掉并把首级送给刘虞。刘虞因安抚游牧民族有功而被授予太尉之职,封为襄贲侯。不久,又迁刘虞为大司马,公孙瓒为奋武将军,封为蓟侯。

而此时,朝廷已经是乱成了一锅粥,边境稳定了,公孙瓒自然是带兵平乱。

初平二年(191年),青州黄巾军攻打渤海(今河北南皮东北),聚众三十万,欲与黑山军会合,公孙瓒率步骑两万人在东光南大破青州黄巾,斩首三万余。青州黄巾军弃辎重,奔走渡河。公孙瓒等他们过到一半时出击,再次大败黄巾军,死者数万,俘虏七万余人,车甲财物无数,于是公孙瓒威名大震。

黄巾之乱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反叛,以势不可挡之势席卷天下,不可为不凶猛!初期黄巾军能屡屡获胜,和其内部制度完善,多勇武之辈有关,这是一场策划久远的有组织的起义,张角共设立了三十六路渠帅,负责各自区域。

而此时,黄巾军虽然势重,但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其精锐力量所剩无几,贼首毙命,在精锐程度上更是比不上汉军,加之公孙瓒算的久经战阵的战将,其麾下部队更是多年征战沙场之辈所以公孙瓒两次出击就打的对方损失过半,斩获无数。

他打完了仗,一看,朝廷怎么没有封赏,哦~皇帝被董卓带走了,皇权旁落,何谈封上!而关内已经打成了一锅粥。

即任没有封赏,那就继续围剿黄巾贼,公孙瓒致力于平定青州、徐州的黄巾军。

(191年)那时候讨董联盟瓦解,冀州,韩馥部将曲义反叛,韩馥讨伐不利,袁绍派使者与曲义结交。

同时公孙瓒发兵,南袭冀州。

而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公孙瓒的表弟,公孙越死了。

公孙越,公孙瓒的从弟,受公孙瓒委派,率领一千骑兵去与袁术联盟,恰逢袁术与袁绍争夺豫州。袁术派公孙越参战,公孙越中流矢而死。公孙瓒迁怒于袁绍,遂开始与袁绍交战。

袁绍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汝南袁氏”。从他的高祖父袁安起,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亲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将。

说起来董卓能够进京,和袁绍一家脱不了干系,这也是一玩死了汉室的主。

公孙越死后,公孙瓒怒道:“我弟之死,祸起于袁绍。”于是先向朝廷控告了袁绍,由此看出公孙瓒还是心有朝廷。

说起来袁绍和袁术还是兄弟呢,结果如今同室操戈。

让我们看看公孙瓒怎么和朝廷说的,袁绍十大罪。

臣闻皇羲已来,君臣道著,张礼以导人,设刑以禁暴。今车骑将军袁绍,托承先轨,爵任崇厚,而性本淫乱,情行浮薄。昔为司隶,值国多难,太后承摄,何氏辅朝。绍不能举直措枉,而专为邪媚,招来不轨,疑误社稷,至令丁原焚烧孟津,董卓造为乱始。绍罪一也。卓既无礼,帝主见质。绍不能开设权谋,以济君父,而弃置节传,迸窜逃亡。忝辱爵命,背违人主,绍罪二也。绍为勃海,当攻董卓,而默选戎马,不告父兄,至使太傅一门,累然同毙。不仁不孝,绍罪三也。绍既兴兵,涉历二载,不恤国难,广自封植,乃多引资粮,专为不急,割刻无方,考责百姓,其为痛怨,莫不咨嗟。绍罪四也。逼迫韩馥,窃夺其州,矫刻金玉,以为印玺,每有所下,辄皁囊施检,文称诏书。昔亡新僭侈,渐以即真。观绍所拟,将必阶乱。绍罪五也。绍令星工伺望祥妖,赂遗财货,与共饮食,克会期日,攻抄郡县。此岂大臣所当施为?绍罪六也。绍与故虎牙都尉刘勋,首共造兵,勋降服张杨,累有功效,而以小忿枉加酷害。信用谗慝,济其无道,绍罪七也。故上谷太守高焉、故甘陵相姚贡,绍以贪惏,横责其钱,钱不备毕,二人并命。绍罪八也。《春秋》之义,子以母贵。绍母亲为傅婢,地实微贱,据职高重,享福丰隆。有苟进之志,无虚退之心,绍罪九也。又长沙太守孙坚,前领豫州刺史,遂能驱走董卓,埽除陵庙,忠勤王室,其功莫大。绍遣小将盗居其位,断绝坚粮,不得深入,使董卓久不服诛。绍罪十也。昔姬周政弱,王道陵迟,天子迁徙,诸侯背叛,故齐桓立柯亭之盟,晋文为践土之会,伐荆楚以致菁茅,诛曹、卫以章无礼。臣虽茸,名非先贤,蒙被朝恩,负荷重任,职在鈇钺,奉辞伐罪,辄与诸将州郡共讨绍等。若大事克捷,罪人斯得,庶续桓文忠诚之效。古举兵遂举兵攻绍,这就是界桥之战的由来!

从这就可以看出,公孙瓒这是被卷入了袁绍与袁术的争斗之中,世家门阀子弟果然没有省油的灯。

看到这里就要先说一下,此时公孙瓒正在平定青州、徐州的黄巾军,兵力吃紧,而且大军长时间的高强度作战,非常疲惫了,所以抽调部队攻击袁绍的兵力应该不会多。

袁绍非常惊恐,把渤海郡太守印交给了公孙瓒堂弟公孙范,派他到南皮,想以此与公孙瓒结援。公孙范于是背叛袁绍,以渤海兵力协助公孙瓒,攻破青州、徐州黄巾军,兵势日益强盛,进驻界桥(故址在今河北威县境内)。公孙瓒自己任命严纲为冀州牧,田楷为青州牧,单经为兖州(今山东金乡县西北)牧,并配置了郡守县令。

这段就非常有意思了,袁绍这是帮助了敌人,果真是世事难料。

公孙瓒辛苦打下来这两个地方,自然不会轻易放弃,所以庞大的地盘也让他兵力吃紧,此时的赫赫声威不过是亭台楼阁,从这一点来看,似乎袁绍又给公孙瓒挖了一个坑。

同时也给公孙瓒按了一个擅自分封封疆大吏的罪名,州牧,那可以大汉十三州一州之主!牧守一方的存在,是随便封的吗!

袁绍身边可是并不缺少谋士的,我们能看出这一点,是处在上帝视角,从事后的角度出发,袁绍身边的谋士却是身处局中,破开层层迷雾。

这一手可以说是挖了个坑让公孙瓒跳,而公孙瓒果然上当了,界桥之战时候,他手里应该只有一万多点的骑兵部队!

而袁绍,步兵五万,骑兵一万,号称是十万大军!冀州大部分兵马都被他拉出来了!

这些两军数据大家不用在意,这也是我推测出来的,汉书和资治通鉴上有一些描述,多有差异,个人感觉并不正确。

接下来划重点。

首先,界桥之战,是一场规模不大的战斗,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其次公孙瓒的兵力其实并不多,他所占地区广,自然要派兵守卫,而仓促调兵进攻,必然兵力不足,在后续战斗中也展现出了这一点,公孙瓒的战争潜力并不强,他所依仗的不过是边军,还有一些地方富商,而袁绍三公四世,背后站着的是整个大汉的世家门阀,他们两军的征战,公孙瓒应该忌持久战!但是很可惜,公孙瓒没有看明白这一点,他认为自己可以坐拥四州,静看天下风云再做决定。

史书上有几笔这场战斗的记录,但是对于书中所写的胜利,个人认为不过是胜利者的形容,不足千张的弩,能够击溃数万骑兵?根本不可能!所以史书中也有不实之处。

想要有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就是公孙瓒的骑兵部队不多,不足以破开军阵,骑兵机动速度快,块头大,行动起来漫山遍野,声势浩瀚,并不好侦查兵力,所以记录有误可以理解。

还有就是公孙瓒主动撤离。

如果弩真这么厉害,按照这个作战比例,那汉武帝时期,汉军带上一万张弓弩,那匈奴还能存在吗?

一万步兵方阵灭掉十万骑兵,冠军侯霍去病可以不用出塞了。

训练,供养一骑兵的费用是步兵的十倍,汉武帝可以挥手之间招募百万步兵方阵,拿着弩就能称霸整个西方了~打到丝绸之路的西边,可能吗~?

弩的杀伤力是不错,但是对付骑兵,还是很匮乏的!

弩兵的射击并不能有效的遏制骑兵的冲锋,在射击速度,射击精度,穿透上都被遏制住了,而骑兵大规模进攻,可以有效的撕开军阵,这两点在匈汉时期已经印证!

因此可以得出,此战是公孙瓒故意撤离,因为在战斗冲锋中,严纲作为主将很倒霉的在了第一波的攻击中被生擒,军阵撞击,死伤在所难免。

严纲应该是负伤落于乱军之中。

而后袁绍生擒了严纲,看他伤势太重,直接杀了。

而公孙瓒所来的部队并不多,当时只能撤退,总体来说这是一场双方都没有占到便宜的战斗。

提一下,在正史中,所谓的白马义从,更是不存在的东西!所以界桥之战,不过是公孙瓒的一次泄愤进攻,给这场战争披上华丽外衣的,不过是后世的人。

此战袁绍方面也是死伤不少。

此战之后,公孙瓒也看到了袁绍的实力,明白想要消灭对方,必然需要积攒实力,而他的刚刚占领青州等地,还没有消化掉。

对双方来说,争夺北方霸权的斗争才刚刚开始。

但是这不是他们两个人的战争,才是天下大乱,各种势力群雄并起,而公孙瓒,只是边军的一位将领,幽州的二号人物而已,他派遣部将驻扎在外,本来就是越权了,加之刘虞和袁绍交好,所以公孙瓒的权利被削弱了!

其后袁绍与公孙瓒的征战史书记载不多,更出了个龙凑之战,这纯粹是瞎说,我不知道这名字从何而来,敢以龙字命名,看过那段简洁之后,我只感觉这不关公孙瓒的事情,那实际上是袁绍与袁术的战争。

这才称得上是龙,当时袁绍想立汉宗室刘虞为帝,形成一股利益团体,而袁术此时可没有称帝,狂妄自大,袁术当时代表的正式反对联盟。而这才是当时的政治主力。

袁绍的盟友曹操主张现任皇帝。

在那乱世,可不仅仅只有袁绍和公孙瓒两个人争雄,袁术与袁绍有隙,术求援於瓒,瓒使经屯平原,刘备屯高唐,陶谦屯发干,以逼绍。曹公与绍会击,皆破之。

公孙瓒曾派单经为兖州牧,这一段就可以看出袁很多东西,如袁术和袁绍的关系,公孙瓒的战队,还有曹操招降青州黄巾军的时间,作为袁绍的盟友,曹操也是被打击的对象。

袁术联同朝廷任命的兖州刺史金尚挥军攻击兖州。袁术屯军于封丘,之后又有黑山贼的余部以及匈奴于扶罗等助战,与曹操战于匡亭。

而界桥之后,公孙瓒就处在防守地位,公元(192年),袁绍在界桥之战后派崔巨业领兵围故安,久攻不下。撤退时被公孙瓒派三万人追击,在巨马水大破袁绍军,杀七八千人。

其后公孙瓒乘胜追击至平原,以田楷为守将。袁绍遣兵数万连战两年,期间田楷曾败於袁谭手下,此战期后以双方互相耗尽兵粮及天子遣使和解告终。

看得出来双方势力都不弱,这里实际上就是青州之战,袁绍之子袁谭在此征战,那为什么说公孙瓒权利被削弱了?因为初平四年(193年),刘虞率兵十万攻打公孙瓒,翻开史书,就会发现这十万人中,有五万外族。

公孙瓒这是被内外夹击成了馅饼。

不过很显然,刘虞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公孙瓒在被逼急之后,直接带兵打败了刘虞。请看番外~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客之家。

刘虞兵败逃往居庸关,公孙瓒三天就攻破了居庸城,活捉刘虞及其妻子儿女回到蓟县,然后杀了刘虞。

汉末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而纵观秦汉两代,我们不难发现当时人杰倍出。如果汉末用天下动荡,生存环境来解释,那秦汉两代用何?这个答案留给大家来回答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