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自我由来

马可·奥勒留青少年时期的雕像,现藏罗马卡比托利欧博物馆

【本卷提要】

这一卷的主题是追溯自己的由来,是马可·奥勒留谈他从自己的亲人、老师、朋友那里学到或观察到的东西。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他一种深深感恩的心情。一个皇帝本来是最容易骄傲自大的,甚至一个小官员,也会认为自己所掌握的权力和资源是自己应得的,因而飞扬跋扈,乃至愤愤不平,认为自己还应得到更多的权力。而我们普通人也可能容易淡忘来自别人那里的恩惠,或者不知道自己无形中从别人那里所得到的好的熏陶和感染。而奥勒留开卷伊始就历数他从别人那里得到的种种好处,尤其是美德方面的好处。他将自己的优点和美德首先视作一种传承,而他也懂得在教育后代的事情上,一个人要不吝钱财,更要花费心血。

其次,我们也会发现奥勒留的一种与人为善的态度,他集中注意的是别人身上那些美的东西和善的方面。他表示感激的这些人在生活中肯定也还是会有他们的缺点。但我们在书中似乎听到这样一个声音:让我们专注于别人身上的优点吧,我们就可能也濡染一些这样的优点。而如果我们只注意别人身上的缺点,我们就会变成一个怨恨不已、愤世嫉俗的人。当然,有可能的话,我们不仅要努力与任何人身上的优点为友(“三人行,必有我师”),还应尽量与那些最优秀的人们为友(“无友不如己者”)。

最后,我们也可以说,奥勒留在感激和描述习得的别人的优点时,无意中也给我们描绘了他自己的一幅画像。正是因为善于发现和采撷别人身上的优点,他自己也就成了一个更为优秀和相当完美的人。当然,有些德行可以是“心向往之”,而尚未得之。作为皇帝,马可·奥勒留必须住在宫殿里,他心里其实更向往宁静的乡村茅屋,但他也并不刻意求之。因为实际上,最好的隐退之所和宁静之地还是在一个人的心里。奥勒留所推崇的德行是一种温和的中道精神,是一种“不动心”。但这种温和是一种坚定的温和,这种中道是一种能够在心灵中把握两个极端的中道。而之所以要对外界“不动心”,正是为了对真正有意义的东西“动心”。他也不神神道道,不语“怪力乱神”,不斤斤计较于琐屑之事,的确,他注意的是那些对人生最为根本和重要的东西。

这一卷虽然被作为第一卷放在前面,但却是在他生命的较晚,甚至最后的岁月写的,估计是写于176—180年之间。此卷所提到的人都已先他去世,包括他的妻子——皇后福斯蒂娜(Faustina)也在176年就已去世。


1-1 从我的祖父维勒斯,我学习到弘德和制怒。


【注释】

马可·奥勒留的祖父阿尼厄斯·维勒斯(Annius Verus),在其生父去世之后抚养他。其祖父曾三度担任过罗马的执政官,最初是在图密善(Domitian)皇帝时期,后来则是在公元121—126年间。

马可·奥勒留的全名是马可·奥勒留·安东尼(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


【读记】

传统伦理学是以做人为中心的,主要考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德行,而现代伦理学则是以行为为中心的,主要考虑做事的时候不管目标为何都应使用正当的手段。强调做人的传统伦理学显然要比强调行为的现代伦理学更为全面和内在,但现代伦理学承认人们不同的合理目标的歧义性和多元性,也可以说表现出对于所有人的一种平等尊重。马可·奥勒留可以说一开始就从他的祖父维勒斯观察和学习到做人和为官的两条最重要的原则:第一条是有关优良的道德(good morals),可以说是对如何做人的一种一般和总体的要求;第二条则是有关控制自己的脾气和激情。摆脱激情虽然是斯多亚派哲学的一个一般要求,但对掌握权力者尤其有意义。掌握大权的官员如果放任自己的脾气,将给很多人造成严重的后果,而“君王之怒”自然更如雷霆,影响可能殃及一国国民。所以说马可·奥勒留从他担任执政官的祖父那里一开始就把握到了一般做人和担当特殊重任的努力方向,为他日后的王者之道奠定了一种德行的基础。


1-2 从我父亲的名声及对他的追忆,我懂得了谦虚和果敢。


【注释】

奥勒留的亲生父亲:阿尼厄斯·维勒斯,与奥勒留的祖父同名,奥勒留尚在襁褓时其父就死于执政官任上。


【读记】

奥勒留的父亲去世很早,对他并没有直接的熏陶和教育。但马可·奥勒留认为他还是从父亲那里受到了谦虚和果敢的品质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他父亲的名声和人们对他的追忆,虽然大概也还有生理的遗传。所以,善于学习者不仅是从直接的耳提面命中学习,也从文化的传承中获益,这里鲜明地显示出一种家族传统的力量。一个为自己家族骄傲的人自然也想发扬光大这种家族传统。这里的“果敢”直译是“男子气概”(manly character),但这是一种和谦虚结合在一起的“男子气概”。没有谦虚节制的“男子气概”有可能大胆妄为;而缺少果敢的“谦虚”则容易变得优柔寡断。


1-3 从我的母亲,我濡染了虔诚、仁爱和不仅戒除恶行甚而戒除恶念的品质,以及远离奢侈的简朴生活方式。


【注释】

奥勒留的母亲叫多米特·卡尔维娜(Domitia Calvilla),也叫露西娜(Lucilla)。


【读记】

如果说马可·奥勒留并没有因为父亲的早逝而影响男子气概的培养,那么他还幸运地从他母亲那里直接濡染了一种母亲能够给予孩子、女性能够给予男性的最好品质,这就是仁爱与内心纯洁的品质。而且他母亲还帮助他养成了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对于一个世代富有显贵的家庭来说是非常难得的。但这简朴也是有迹可循:既然其母如此重视一种内在的心灵品质,对外在的奢华自然也就不会太在意了。反之亦然:重视锦衣美食有可能失去心灵最好的甘露。


1-4 从我的曾祖父那里,我懂得了不要时常出入公共学校,而是要在家里有好的教师;懂得了在这些事情上一个人要不吝钱财。


【注释】

这里的“曾祖父”,也许是指他母亲的祖父卡提留斯·西维勒斯(Catilius Severus)。


【读记】

当时罗马的公共学校质量不高,所以要获得更好的教育就常常需请家庭教师。这告诉我们一个家庭要重视教育投资,舍得在这方面花钱,但主要采取什么形式则又要依具体情况而定。一家如此,一国亦然。所谓“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即表示了类似的信念。又有“男孩穷养,女孩富养”一说,指的是相对来说,对男孩更要培养他的志气和自立自强的能力,乃至有时需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1-5 从我的老师那里,我明白了不要介入马戏中的任何一派,也不要陷入角斗戏中的党争;我从他那里也学会了忍受劳作,清心寡欲,事必躬亲,不干涉他人事务和不轻信流言诽谤。


【注释】

这里取意译的形式,原文直译是说马戏中的蓝、绿两派。蓝、绿是填在竞技马车上的颜色,当时罗马人为这种竞赛如醉如狂,得胜的驭手获得巨大的荣誉,成为群众的偶像。在决斗中也是分门别派的,按其装备,有使用圆盾牌的(Parmularius),有轻装的(Scutarius),可参见电影《角斗士》(Gladiator)。


【读记】

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要保持某种中立,更要有独立的精神,尤其对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不要太早地介入党争和派别之争,这不仅是为了不浪费精力,也是为了与对峙的双方都保持某种距离,以便作出较清醒的判断,也防止养成为争而争的习惯,或者让党派的立场扭曲自己正在成长中的健全理智。有些争论可能是有意义的,但也最好在理智成熟之后再介入,而有些党争,如某些游戏中的党争则没有多少意义,最好永远都不介入。冷静不动心是斯多亚派哲学家特别希望达到的一种心灵状态。不要让一个孩子沉迷于游戏。一个人也必须学会独立,不去硬性地影响别人,也不轻易受别人影响。


1-6 从戴奥吉纳图斯,我学会了不使自己碌碌于琐事,不相信术士巫师之言、驱除鬼怪精灵和类似的东西;学会了不畏惧也不热衷于战斗;学会了让人说话;学会了亲近哲学。我先是巴克斯,然后是坦德西斯、马尔塞勒斯的一个倾听者,我年轻时学习写过对话,向往卧硬板床和穿粗毛皮,从他,我还学会了其他所有属于希腊学问的东西。


【注释】

戴奥吉纳图斯(Diognetus)据说是马可·奥勒留早年教育的启蒙老师,是一位画家,也是一名斯多亚派的哲学家,他主要教授奥勒留绘画和哲学。正是戴奥吉纳图斯影响了年轻的奥勒留,使他在年仅十一岁时就成了一名斯多亚主义者。

巴克斯(Bacchius)、坦德西斯(Tandasis)和马尔塞勒斯(Marcianus)三人已不可考,据说巴克斯是罗马时期的一名音乐家。


【读记】

奥勒留从戴奥吉纳图斯那里初识学问之道,这是一个重要和端正的开始。他开始“立乎其大”,不神神道道。甚至高学历、高地位者常有人身陷其中,而奥勒留一开始就学会了“不语怪力乱神”,他也学会了“不畏惧也不热衷于战斗”,或者说不惹事也不怕事,事发前谨慎小心,有所畏惧,事发后勇敢坚定,无所畏惧。而一个好的家庭教师还能带来更多的好老师,奥勒留由此打下了古希腊哲学和艺术的基础,并向往一种自我磨炼的艰苦生活方式。


1-7 从拉斯蒂克斯,我领悟到我的品格需要改进和训练,知道不迷误于诡辩的竞赛,不写作投机的东西,不进行烦琐的劝诫,不显示自己训练有素,或者做仁慈的行为以图炫耀;学会了避免辞藻华丽、构思精巧的写作;不穿着出门用的衣服在室内行走及别的类似事情;学会了以朴素的风格写信,就像拉斯蒂克斯从锡纽埃瑟给我的母亲写的信一样;对于那些以言辞冒犯我,或者对我做了错事的人,一旦他们表现出和解的意愿,就乐意地与他们和解;从他,我也学会了仔细地阅读,不满足于表面的理解,不轻率地同意那些夸夸其谈的人;我亦感谢他使我熟悉了爱比克泰德的言论,那是他从自己的收藏中传授给我的。


【注释】

尤尼乌斯·拉斯蒂克斯(Junius Rusticus),斯多亚派哲学家,给予了奥勒留最深刻的私人引导,还教授他法律,他一直是奥勒留的知己,在奥勒留的帝王生涯中扮演着帝师和智囊的双重角色,曾两次被奥勒留任命为执政官。

锡纽埃瑟(Sinuessa)是意大利中西部古国拉丁姆(Latium)的一个重要城镇,位于利日斯和瓦特纳斯之间的海岸上。

爱比克泰德(Epictetus,约55——约130)是罗马最著名的斯多亚派哲学家,生在弗里吉亚的希耶阿波利斯(Hierapolis,今土耳其棉堡),出生时可能是奴隶身份,其主人将他送至当时著名的斯多亚派哲学家鲁弗斯(Rufus)处接受了哲学教育,而后他成为自由民,在罗马任教,直至公元90年由于图密善皇帝驱逐哲学家而离开罗马,在尼科波利斯(Nicopolis)终其天年。严格来说,他并不著述。他的学生阿里安(Arrian)编撰了记载其主要思想的《手册》(Encheiridion)。爱比克泰德一生贫穷,早年由于酷刑曾落下腿疾,他以灵魂的宁静作为毕生追寻的宏旨,倡导忍让和仁慈,教导人们服从并安享命运的安排,演绎属于自己的命定的人生角色。


【读记】

拉斯蒂克斯是继续把奥勒留引向深入的老师,比如说引向古罗马帝国另一位著名的斯多亚派哲学家、但却是出身奴隶的爱比克泰德。如果说像“卧硬板床”还是外在的磨炼,这里则进入了一种更深刻的内在磨炼。奥勒留也从他那里学会了在阅读中不浅尝辄止,不为那些只是具有学问外表的人所迷惑。拉斯蒂克斯告诫奥勒留不去追求华丽的辞藻和构思的精巧——这往往是年轻人容易犯的毛病,奥勒留学会了朴素,而朴素不仅是一种为文的也是一种为人的最好底色。拉斯蒂克斯也劝导奥勒留对那些冒犯者、错待自己者,一旦对方愿意和解也就乐意与他们和解,这样不仅表现出因意识到自己也可能冒犯和错待别人而产生出对对方的理解和宽恕,也可以节省自己的精力以用于更重要或更具建设性的事情上。中国近人有言“一个都不宽恕”,古人则云“仇必和而解”,斯多亚派哲学无疑倾向于后者。


1-8 从阿波罗尼奥斯,我懂得了意志的自由,以及目标的坚定不移;懂得了在任何时候都要依赖理性,而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懂得了在失子和久病的剧烈痛苦中镇定如常;从他,我也清楚地看到了一个既坚定又灵活、在教导人时毫不暴躁的活的榜样;看到了一个清醒的不以他解释各种哲学原则时的经验和艺术自傲的人;从他,我也学会了如何从值得尊敬的朋友那里得到好感而又丝毫不显得卑微,或者对他们置若罔闻。


【注释】

阿波罗尼奥斯(Apollonius of Chalcis)是一位严格的斯多亚派哲学家,他在奥勒留养父统治的年代来到罗马,成为奥勒留的老师。据说他第一次被宣召入宫时曾说:“老师不应该去就学生,而是学生应该去就老师。”以致花了很大代价把他从遥远的家乡请到罗马来的派厄斯皇帝后来说:“请他到罗马还是比请他从住处到皇宫容易些。”


【读记】

在此,一个斯多亚派哲学家的典型人格形象已经鲜明地显示出来了,这就是始终依赖理性,充分调动意志,目标坚定不移。而在任何巨大的痛苦中都能够镇定如常——忍受痛苦,是斯多亚派哲学家最著称的能力。他还能够从值得尊敬的朋友那里赢得尊敬——这不是通过讨好或者拉开距离的自傲,而大致是通过同样品质的相互吸引,即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阿波罗尼奥斯逝世时奥勒留还未即位,奥勒留为此大恸。有批评说奥勒留为此痛哭有违其哲学原则,派厄斯皇帝对批评者说:“让他做一个人吧!哲学与帝位都不能根除柔情。”


1-9 从塞克斯都,我看到了一种仁爱的气质,一个以慈爱方式管理家庭的榜样和合乎自然地生活的观念,看到了毫无矫饰的庄严、为朋友谋利的细心,对无知者和那些不假思索发表意见的人的容忍:他有一种能使自己和所有人欣然相处的能力,以致和他交往的愉快胜过任何奉承,同时,他又受到那些与其交往者的高度尊敬。他具有一种以明智和系统的方式发现和整理必要的生活原则的能力,他从不表现任何愤怒或别的激情,完全避免了激情而同时又温柔宽厚,他能够表示嘉许而毫不啰唆,拥有渊博知识而毫不矜夸。


【注释】

喀罗尼亚的塞克斯都(Sextus of Chaeronea),斯多亚派哲学家,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普鲁塔克(Plutarch)的孙子(一说侄子),奥勒留经常聆听其演讲,甚至在他做了皇帝之后。


【读记】

如果说前面我们看到了一个意志坚定的榜样,从塞克斯都我们则看到了一个“圣之和者”,他能够慈爱地管理家庭,能够和所有人欣然相处,给别人带来快乐。但他又绝非是一个乡愿、一个和事佬、一个好好先生,而是一个有自己原则的人,实践这些生活原则看似容易其实很不易:庄严易,但毫无矫饰的庄严不易;帮朋友忙容易,但为朋友谋利细致入微不易;使人愉悦容易,但同时能够得到愉悦者的高度尊敬不易。而这可以说得益于塞克斯都有一种以明智和系统的方式发现和整理必要的生活原则的能力。为了使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清明,给自己留出一些清理自己的时刻是重要的。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蔡元培受母训:每日待人接物之后都要反省有何做得不当和不周之处,梁漱溟主张黎明即起到户外静默和晨读,都可以说有类似的意义。我们一般人的反省清理或不如此频繁,但却有必要定期给自己留出一些静思的时间。


1-10 从文法家亚历山大,我学会了避免挑剔,不去苛责那些表达上有粗俗、欠文理和生造等毛病的人们,而是灵巧地通过回答的方式、证实的方式、探讨事物本身而非词汇的方式,或者别的恰当启示,来引出那应当使用的正确表达。


【注释】

亚历山大(Alexander),祖籍佛里吉亚(Phrygia),是奥勒留的希腊文文法教师,他曾写过有关荷马的评论。阿里斯提德(Aristides)曾为其葬礼发表演说。


【读记】

奥勒留从文法家亚历山大那儿学会的是一种苏格拉底的方法,即不是直接挑剔和苛责别人的文法毛病,而是通过问答和别的恰当启示来引出正确的表达,这里自然还没有涉及苏格拉底的辩证思想的接生术,但也是一种:“引而不发,跃如也。”


1-11 从弗朗特,我学会了观察仅仅在一个暴君那里存在的嫉妒、伪善和口是心非,知道我们中间那些被称为上流人的一般是相当缺乏仁慈之情的。


【注释】

弗朗特(Marcus Cornelius Fronto),奥勒留和维勒斯(Lucius Verus)这两位未来的皇位继承人的共同老师,主要教授修辞学,著名演说家和书简作家,143年担任执政官,曾和奥勒留有大量的书信往来。后者也给予弗朗特极高的荣誉,甚至令元老院为他塑像。


【读记】

奥勒留从弗朗特那里所学到的观察表明,他不仅是理想主义的,也是有现实感的;不仅知道人应该追求什么,也知道人事实上是什么,知道人们地位的崇高并不一定就能带来思想和品行的崇高。奥勒留其实受弗朗特在多方面的影响极大,但不知何故在此写得极少。


1-12 从柏拉图派学者亚历山大,我懂得了若非必要,我不应时常在言谈或信件中对人表示说我没有闲暇;懂得了我们并不是总能以紧迫事务的借口来推卸对与自己一起生活的那些人的义务。


【注释】

亚历山大(Alexander the Platonic)是修辞学家,大概于170年左右成为皇帝的秘书。


【读记】

奥勒留在这里学到的是一种人与人关系的分寸感,是一种对各种各样的人们的不同态度:对有些人亲而不亵,还有一些则疏而不离。什么人比较忙?政界和商界的人大概比较忙,但他们仍然没有理由来推卸或怠慢对自己亲人的责任。


1-13 从克特勒斯,我懂得了当一个朋友抱怨,即使是无理地抱怨时也不能漠然置之,而是要试图使他恢复冷静;懂得了要随时准备以好言相劝,正像人们所说的多米蒂厄斯和雅特洛多图斯一样。从他,我也懂得了真诚地爱我的孩子。


【注释】

克特勒斯(Cinna Catulus)是一位斯多亚派哲学家。多米蒂厄斯和雅特洛多图斯则不可考。


【读记】

第1—4节是讲亲人,第5—12节是讲老师,第13—15节是讲友人。奥勒留从克特勒斯那里学到的主要是为友之道,因为是和朋友打交道,就比与一般人打交道时对自己的要求应高一些:即便朋友是无理的抱怨也不能置之不理,且应好言相劝。


1-14 从我的兄弟西维勒斯,我懂得了爱我的亲人,爱真理,爱正义;从他,我知道了思雷西亚、黑尔维蒂厄斯、加图、戴昂、布鲁特斯;从他,我接受了一种以同样的法对待所有人、实施权利平等和言论自由平等的政体的思想,以及一种最大范围地尊重被治者的所有自由的王者之治的观念;我也从他那里获得一种对于哲学的始终一贯和坚定不移的尊重,一种行善的品质,为人随和,抱以善望,相信自己为朋友所爱;我也看到他从不隐瞒他对他所谴责的那些人的意见,他的朋友无须猜测他的意愿,这些意愿是相当透明的。


【注释】

在奥勒留的生活中,西维勒斯(Severus)作为人名多次出现:其母亲的祖父卡提留斯·西维勒斯(Catilius Severus)地位显赫,曾两次担任执政官;奥勒留本人在童年也曾根据外曾祖父的名字被命名为卡提留斯·西维勒斯;奥勒留还经常听取逍遥学派的克劳狄·西维勒斯(Claudius Severus)所作的演讲。但这里说“兄弟”不可能是真的。奥勒留没有兄弟。据推测他可能是指某位表兄。还有人认为是指克劳狄·西维勒斯(其子与奥勒留的一个女儿结婚)。另一种推测认为指的是奥勒留养兄维勒斯,但此处的描述不太像,且后面专门有说到其养兄的地方。

思雷西亚·帕克图斯(Thrasea Pactus),罗马元老院议员和斯多亚派哲学家,以高贵和勇气而为人称道,被暴君尼禄(54—68年在位)判处死刑。

黑尔维蒂厄斯·普里斯库斯(Helvidius Priscus),思雷西亚·帕克图斯的女婿,出身高贵且崇尚自由,被尼禄流放并被皇帝维斯佩申处以极刑。

加图(Cato)也称马库斯·波希乌斯(Marcus Porcius,前95——前46),罗马保守派政治家和斯多亚派哲学家,因美德和勇气而享有盛名。他支持庞培并在内战中反对恺撒,在恺撒的塞浦路斯大捷之后自杀。

可能是指戴昂·卡西乌斯(Dion Cassius),罗马元老院议员,地位显赫,来自小亚细亚西北部的卑斯尼亚。曾用希腊文撰写过《罗马史》,从罗马城建立开始直至他所处的时代,是研究早期罗马帝国的重要史料。

古罗马有两位家喻户晓的布鲁特斯(Brutus):一是路奇乌斯·朱利乌斯·布鲁特斯(Lucius Junius Brutus),是罗马共和国的建立者,一是马库斯·朱利乌斯·布鲁特斯(Marcus Junius Brutus),是古罗马的政治家和将军,和盖乌斯·卡西乌斯·罗基努斯(Gaius Cassius Longinus)一起共谋了暗杀恺撒的行动。


【读记】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一种政治哲学,这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对所有公民一视同仁,公民权利平等和言论自由平等。奥勒留留给我们的有关政治哲学的论述是最少的,但却是最好的!当然,这不是一种现代自由民主政体,因为不仅罗马公民权的范围是有限的,而且罗马政体也已经从共和变为帝制,所以这只是一种最大范围的尊重被治者的所有自由的王者之治的观念。


1-15 从马克西默斯,我学会了自制,不为任何东西所左右,在任何环境里和疾病中欢愉如常,在道德品格方面形成一种甜美和尊严的恰当配合;做摆在面前的事情并毫无怨言。我注意到所有人都相信思如其言,在任何行为中都不抱恶意;他从未表现过奇怪和惊骇,从不匆忙,从不拖延,从不困惑或沮丧,他不以笑声掩饰他的焦虑,另一方面也不狂热或多疑。他已习惯于仁慈的行为,随时准备宽恕,避开所有的错误;他给人的印象与其说是不断改善,不如说是一贯公正。我也注意到:任何人都不能认为受到了他的蔑视,或者敢自认是比他更好的人。他也具有一种令人愉快的幽默的本领。


【注释】

克劳迪厄斯·马克西默斯(Claudius Maximus),一位斯多亚派哲学家,他也受到奥勒留养父派厄斯皇帝的高度尊敬,被视为是一个完美的人,其忍受痛苦的勇气尤其为人所称颂。


【读记】

这是又一个斯多亚派哲学家的鲜明形象,在此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说他在道德品格方面形成一种甜美和尊严的恰当配合;二是说他给人的印象与其说是一贯公正,不如说是不断改善。单纯甜美并非德行,但一味强调道德的尊严又可能失之过苛,两者的恰当配合应该说是很不容易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该说是通过“不断改善”而达到的。


1-16 在我的父亲那里,我看到了一种温柔的气质,和在他经过适当的考虑之后对所决定的事情的不可更改的决心;在世人认为光荣的事情上他毫无骄矜之心,热爱劳作,持之以恒,乐意倾听对公共福利提出的建议;在论功行赏方面毫不动摇,并拥有一种从经验中获得的辨别精力充沛和软弱无力的行动的知识。我注意到他克服了对娈童的情欲;他把自己视为与任何别的公民一样平等的公民;他解除了他的朋友要与他一起喝茶,或者在他去国外时必须觐见他的所有义务,那些由于紧急事务而没有陪伴他的人,总是发现他对他们一如往常。我也看到了他仔细探讨所有需考虑的事情的习惯,他坚持不懈,决不因对初步印象的满足就停止他的探究;他有一种保持友谊的气质,不会很快厌倦朋友,同时又不放纵自己的柔情;他对所有环境都感到满足和快乐;能不夸示地见微知著,富有远见;他直接阻止流行的赞颂和一切谄媚;对帝国的管理所需要的事务保持警醒,善于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并耐心地忍受由此而来的责难;他不迷信神灵,也不以赏赐、娱乐或奉承大众而对人们献殷勤;他在所有事情上都显示出一种清醒和坚定,不表现任何卑贱的思想或行为,也不好新骛奇。对于幸运所赐的丰富的有益于生命的东西,他不炫耀也不推辞,所以,当他拥有这些东西时,他享受它们且毫不做作;而当他没有这些东西时,他也不渴求它们。没有人能说他像一个诡辩家、一个能说会道的家奴,或者一个卖弄学问的人,而都承认他是成熟的人、完善的人、不受奉承的影响、能够安排他自己和别人事务的人。除此之外,他尊重那些真正的哲学家,他不谴责那些自称是哲学家的人,同时又不易受他们的影响。他在社交方面也是容易相处的,他使人感到惬意,且毫无损人的装腔作势。他对他的身体健康有一种合理的关心,他既不是太依恋生命,又不是对个人的形象漠不关心(虽然还有点漫不经心),但他通过自己的注意,仍然很少需要看医生,吃药或进补品。他很乐意并毫无嫉妒心地给拥有任何特殊才能的人开路,像那些具有雄辩才能或拥有法律、道德等知识的人,他给他们以帮助,使每个人都能依其长处而享有名声;他总是按照他的国家的制度行事并毫不做作。而且,他不喜欢变动不居,而是爱好住在同一个地方,专注于同一件事情,在他的头痛病发作过去之后,他又马上焕然一新,精力充沛地去做他通常的工作。他的秘密不多,而且这很少的一些秘密也都是有关公事的;他在公众观瞻之物和公共建筑的建设中,在他对人民的捐赠中表现出谨慎和节约,因为在这些事情上,他注意是否应当做这些事,而不是注意从这些事情上获取名声。他不在不合时宜的时刻洗澡,不喜欢大兴土木营建住宅,也不关注他的饮食、他的衣服的质料和色彩,以及他的奴隶的美貌。他的衣服一般是从他在海滨的别墅罗内姆来的,是从拉努维阿姆来的。我们都知道他是怎样对待请求他宽恕的塔斯丘佗的收税人的,这就是他总的态度。在他那里,找不到任何苛刻、顽固和残暴,也没有人们也许可以称之为甜言蜜语的任何东西;他分别地考察所有事情,仿佛他有充分的时间,毫不混淆,有条有理,精力充沛,始终一贯。那对苏格拉底的记录也可以用之于他,他能够放弃也能够享受那些东西——这些东西是许多人太软弱以致既不能够放弃又不能够有节制地享受的。而这种一方面能足够强健地承受;另一方面又能保持清醒的品质,正是一个拥有一个完善的、不可战胜的灵魂的人的标志,这正像他在马克西默斯的疾病中所表现的一样。


【注释】

奥勒留的养父,安东尼·派厄斯皇帝(Antoninus Pius,86—161,138—161年在位),和奥勒留在史上并称为“两安东尼”,他是罗马帝国“五贤帝”中的第四位,五贤帝的统治时期也因他的名字被称为“安东尼王朝”(Antonine Dynasty),五帝治下罗马帝国迎来了空前的繁荣。哈德良皇帝在138年指定安东尼为继承人,而其甫一上任,就尊赫德里安为神,基于此被元老院冠名为Pius (孝顺之意)。

罗内姆(Lorium),位于埃特鲁斯坎(Etruria,意大利中部的古国),设有竞技场,安东尼·派厄斯皇帝于161年3月7日卒于此。

拉努维阿姆(Lanuvium),位于意大利中西部古国拉丁姆,在罗马城附近,安东尼·派厄斯皇帝于86年9月19日生于此。

塔斯丘佗(Tusculum),古代拉丁姆的一个城市,位于今天意大利的罗马东南。拉丁姆诸城邦曾与罗马组成拉丁联盟,共同抵御伊达拉斯坎人。塔斯丘佗就是拉丁姆诸城邦之一。后拉丁姆诸邦与罗马矛盾激增,于前338年被罗马击破,该联盟诸邦遂成为罗马的殖民地或属国。

有关苏格拉底的记录可参见色诺芬的《回忆录》Ⅰ,3,15。


【读记】

本节是第一卷最长的一节。奥勒留从他的养父那里获得了最主要的思想和品德的继承,尤其是在为王之道方面。对其养父的描述与称颂,还可参见卷6-30。《古罗马帝国衰亡史》的作者吉本认为,由这父子即两安东尼王统治的时期是古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是人们最希望生活在其治下的时期。从这一节的描述可以看出,奥勒留的养父派厄斯皇帝在其公德与私德方面有一种相当完美的平衡。

在公德方面,他能够从善如流,使拥有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各尽所能,他能够在国务方面量入为出,不好大喜功,不好新骛奇,维护公民平等,按制度行事而不随心所欲,不迷信神灵也不讨好大众,也阻止别人对自己的赞颂和讨好。

在私德方面,他能够不放纵自己对亲友的柔情和激情,保持和朋友的友谊。他对待物质享受的态度尤其值得注意,对于幸运所赐的丰富的有益于生命的东西,他不炫耀也不推辞,没有时不追求,不动心,享受时也不做作,不矫情。他能够放弃也能够享受物质的东西,而许多人要么是沉浸在物欲中不能自拔,无法放弃;要么是干脆禁欲,完全不敢接触,当然后者还是优于前者的,但强健的灵魂则能够既享受而又保有节制,能“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能够荣辱不惊,在任何环境中都保持自己的独立,善用物而不为物役。

个人品德对于处理好公务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构成一种公德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利欲熏心,他就很难在公共事务中不陷入贪腐。但是,拥有良好甚至高尚私德的统治者,也并不一定能自然而然地达成政治上的清明,因为这里还需要一种清醒而坚定的政治判断力和执行力,比如像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他自奉甚俭,但用人不当,结果酿成了使众多生灵涂炭的“侯景之乱”。

在奥勒留的养父派厄斯皇帝这里,我们发现他身上一种最突出的也是贯穿其私德和公德的气质就是:一种温和地坚守正道、坚守中道的气质,这种气质也是斯多亚派哲人的一般气质。除了上面所描述的中道之外,还有像他尊重真正的哲学家,但也不谴责那些“自称的哲学家”,只是不受他们的影响;他既不是太依恋生命,又不是对自己的身体漠不关心;既不纵欲但也不禁欲,而只是节欲等等。这样,比如说在对待物欲的态度方面,他就能比较同情地理解一般老百姓的渴望和欲求,乃至于“与民同乐”,但又绝不至于让自己的欲望膨胀到“率兽食人”。政治家,尤其是执政的政治家,为千千万万百姓计,是不能够走极端的,甚至不能够太浪漫的,更不能拿百姓做自己思想的试验品或个人伟业的垫脚石。


1-17 我为我有好的祖辈、好的父母、好的姐妹、好的教师、好的同伴、好的亲朋和几乎好的一切而感谢神明。我也为此而感谢神明:我没有卷入对他们任何一个人的冒犯。虽然我有这样一种气质,如果有机会是可能使我做出这种事情的,但是,由于他们的好意,还没有这种机缘凑巧使我经受这种考验。而且,我还要感谢神明:我很早就不由我的祖父之妾抚养,我保护了我的青春之美,直到恰当的时辰甚至稍稍推迟这个时辰才来证明我的男性精力。我隶属于一个统治者、一个父亲,他能够从我这里夺去所有的虚骄,而带给我这样的知识,即懂得一个人是可以住在一个不需要卫兵、华衣美食、火把和雕像等东西的宫殿里的,而且一个人有力量过一种私心所好的生活,同时并不因此而思想下贱,行动懈怠,而仍能以和统治者相称的身份来做那些为了公众利益必须做的事情。我感谢神明给了我这样一个兄弟,他能以他的道德品格使我警醒,同时又以他的尊重和柔情使我愉悦;感谢神明使我的孩子既不愚笨又不残废,使我并不熟谙修辞、诗歌和别的学问,假如我看到自己在这些方面取得进展的话,本来有可能完全沉醉于其中的;我感谢神明使我迅速地给予了那些培养我的人以他们看来愿意有的荣誉,而没有延宕他们曾对我寄予的愿我以后这样做的期望(因为他们那时还是年轻的);我感谢神明使我认识了阿波罗尼奥斯、拉斯蒂克斯、马克西默斯,这使我对按照自然生活,对那种依赖神灵及他们的恩赐、帮助和灵感而过的生活得到了清晰而巩固的印象。没有什么东西阻止我立即按照自然生活,然而我还是因为自己的过错,因为没有注意到神灵的劝告(我几乎还可以说是他们的直接指示)而没有达到它;我的身体置于这样一种生活之外如此之久,但我从未触摸本尼迪克特或西奥多图斯,在陷入情欲之后,我还是被治愈了。虽然我和拉斯蒂克斯相处时常常会生气,但我总算没有做出会令自己后悔的事情来;虽然我母亲不能尽其天年而终,但她最后的年月是与我在一起的;在我希望帮助任何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或在任何别的场合,我都不感到我缺乏这样做的手段;而对我自己来说却不会有同样的需要:即需要从别人那里得到东西。我有一个十分温顺、深情和朴实的妻子;我有许多优秀的教师来教育我的孩子;通过梦和其他办法,我发现各种药物来治疗咯血和头昏……当我有一种对哲学的爱好时,我没有落入任何诡辩家之手,没有在历史作品上,或者在三段论法的解决上浪费时间,也没有专注于探究天国的现象;而上面所有这些事情都要求有神灵和命运的帮助。

写于格拉努瓦的夸迪(Quadi at the Granua)部落。


【注释】

本节所说的兄弟大致是指卢修斯·维勒斯(Lucius Verus, 130—169,161—169年在位),他与奥勒留一起统治罗马帝国,共享皇权。这是罗马帝国第一次两个皇帝在位(古斯巴达也有双王制,但国王权力并不很大),也堪称一个奇迹。除此之外,他和奥勒留还有更为重要的私人关系,他们被同一个父亲收养,因此成为兄弟。他娶了奥勒留的女儿路西拉为妻,所以奥勒留还是他的岳父。他受过良好的教育,积极参与政治和军事事务,具有特殊的个性魅力;一说他是个懒惰的人,不配享有皇位,但奥勒留并不烦他,而维勒斯也因奥勒留的品德而相当尊重他,没有野心,故有此八年多的和平共治。本尼迪克特(Benedicta)和西奥多图斯(Theodotus)是奥勒留年轻时喜欢过的两位女性。

夸迪是日耳曼人的一个部落。奥勒留曾对其征战,本书中的部分就是在这一征战的途中写就的。Granua大概是说流入Danube的Graan河。


【读记】

在本卷的最后这一节中,奥勒留集中地表达了他的感恩之情,他认为他拥有几乎是好的一切,为他上面描述的好的祖辈、父母、老师、亲朋而感谢神明,而且他还幸运地没有卷入对他们任何一个人的冒犯,而他认为自己是有那样一种可能冒犯的气质的,只是机缘凑巧使他避免了那种考验,这实际上也就提出了一个“道德运气”的概念,而感谢神明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感谢命运,因为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越是早期越是比较依赖于运气和环境,直到他自己的理智成熟,认识到事务和自身的本性,并通过按照这个本性生活而成为自己行为的主人。

奥勒留从小生长的家庭环境非常显贵和富有,这种巨大财富的好处是,在他需要帮助任何需要帮助者的时候,他都不缺乏这样做的资源,但他同时又还能从一个作为皇帝的父亲那里夺去所有的虚骄,懂得一个人是可以完全无须奢华而生活的。奥勒留也庆幸自己的才华没有被引向修辞诗歌等艺术,因为这些艺术将和他日后的为王之道不太吻合,当他钻研哲学的时候,也没有流入诡辩或者烦琐的历史考证和逻辑分析,或者被虚渺的天国现象所吸引,而是专注于一种既有现实感又有超越性的人生和道德哲学。

但是,从另一种观点,尤其是从了解更多情况的后人的观点来看,奥勒留其实又不是那么幸运的。他幼年丧父,母亲也去世较早。他即位后,养兄不能承担治国重任,而当时罗马帝国又连遭各种自然灾害、边境战争、内部叛乱等,导致他连年在外奔波。而最不幸的,可能还是罗马帝国的盛世到他之后就告终结。他的亲生儿子、后来继承其王位的康茂德渐渐变成了一个暴君,尽管奥勒留请了许多优秀的教师来教育这个孩子,他却没有表现出任何对哲学的爱好,而是喜欢决斗、打猎等一些诉诸体力和武力的事情,在其子继任的头三年里,其国政尚能维持大局,但后来遇到的一次未遂刺杀却使其越来越走向残忍和任性。最后康茂德被杀,罗马帝国陷入长期混乱(电影《回忆录》所述他及其子的死并非历史真实)。还有奥勒留的妻子,据说也相当风流,但这种绯闻是否可信还是不确定的,奥勒留始终认为他妻子是“温顺、深情和朴实的”。奥勒留对自己的亲友是否有“溢美”或者有所“隐讳”?他对他的儿子倒是没有提及德行上的优点,而只是说他“既不愚笨又不残废”,但或许他对这个孩子的日后不祥前景还是有些预感。当然,人们仍然可以批评说他过于轻信,但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轻信是最可容忍的一种缺点”,因为它意味着宁可失之于从好的方面去理解别人,而不失之于从坏的方面去揣度他人。

总之,外在的命运无论幸运或不幸,奥勒留都做到了自己的德行不受它们的影响,他还是虔诚、正直、朴素、节制、友善、尽职尽责地度过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