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无形

吴景娅 六〇后

北碚 作家


朝天门适合远眺。

站在江北嘴或南滨路的某个角度去望,隔着一河又一河大水,以及前世今生的烟云与迷惘,朝天门会在水声中哗啦而至,倏忽间又遥不可及。朝天门庞大的建筑再不是一个固体,一个地标,而是一种上天入地的奇异想象,水天结盟的行为艺术。

若论识时务为俊杰者,非朝天门莫属。六百多年的星移斗转,多少楼台被岁月这把砍柴刀砍个七零八落。而朝天门总会在历史的接缝处,抖落过时的尘土,重装上阵,旧貌换新颜,去引领新时代的时尚。朝天门总在扮演呼风唤雨、指点江山的领袖或英雄角色。你要读懂重庆,首先便要读懂朝天门。朝天门是重庆的扉页、卷首语,甚至,是重庆为城的大标题。

细读这个重庆城的大标题、扉页或卷首语,有三位男人的身影会在字里行间飘飞。戴鼎,一个在如今的电脑上再也无法被“百度”的家伙,隔着六百年的岁月,已无法去揣测他高矮胖瘦的模样——是会像现在一些贪官那般秃顶、形容丑陋,掉着一个十恶不赦的啤酒肚呢,还是会像在朝天门打拼的小老板,精瘦的身条,两眼贼亮,走路虎虎生风?但可以坐实的是,他曾是重庆城最大的野心家,很擅长见风使舵、溜须拍马的官场文化。明洪武四年(1371年)秋,盘踞重庆多年的大夏王朝刚灰飞烟灭,作为掌管重庆城明卫指挥使的他即刻仿明都南京,垒石筑城。他要打造一个山寨版的金陵石头城来向疑心重重的朱元璋表决心。但,他还是来了点小创意,让十七道门沿江迤逦而立,像谜语般“九开八闭”。十七道门,道道若虎踞龙盘,气势不凡,而众门之首当属朝天门。戴鼎便拿这门当宝贝,成为他向遥不可及的朱元璋致敬的大排场。看看吧,一门朝天而立,朝滚滚长江东奔之水而立,其寓意昭然,那“天”便是朱元璋,是天朝金陵。而朝天门也成了迎天官、接圣旨的指定之所。

戴鼎从不掩饰他要巴结朝廷的那点心思,他结结实实、一点不偷工减料地修建了朝天门,以至于把它修成了壁垒森严的重重机关,由大城门、瓮城、三门洞组成,“朝天门”三个字便刻在瓮城门楣上。可以想见戴鼎的得意,他在山高皇帝远、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地域创造了气焰嚣张的官场文化、官场建筑,让如此聚天地灵气的风水宝地经常干着“迎官接旨”的勾当。是时重兵把守,草根免进,连商船、民船也不能靠朝天门码头半步。朝天门对老百姓而言,不过是只闻其名,难近其身的冰冷官场机器。而戴鼎非常享受这样决绝的霸道,那是一种皇帝的感觉。他希望每一个为官者都能视之如命,把这样的享受延伸至千秋万代。

他却没想到仅仅三百年后,他的规矩就有了终结者。那便是遂宁人张鹏翮,一位有着人文情怀的清初名相。他到重庆巡察时,听说了朝天门自古以来的这般陋习,怒发冲冠,以另一种强权废除了在朝天门维系了几百年的官家特权,把这么一个风水宝地还给了老百姓,也真正还给了重庆城。

重庆首任市长潘文华旧居(中山四路81号)戴前锋摄

丰碑巷 戴前锋摄

在百度一输张鹏翮,便有众多词条奔涌而至,可见良心臣相才能名存千古。虽然同样难寻张鹏翮的画像,但他的不少诗词却能像山河入梦般潜入你心灵的隐秘处。他写“歧路无知己,天涯畏影单。黄牛千嶂夕,白马一江寒”。透过他有些冷意瑟瑟的诗,你似乎已看到了天涯孤人的画面,对这位高官产生一种莫名的同情、体恤——原来他的内心多愁善感、悲悯万物,并非像他官帽般的强悍。便能想象这么个集文学家、诗人、教育家、水利专家、外交家于一身的人物伫立于朝天门时的情形:江风或许会吹动他的胡须(假若他也像关云长一般蓄着性感的美髯),吹动他的官袍,吹动他像江面水鸟倏然飞过的灵感,他也会涌动出二三百年后青年海子的诗情,面朝浩瀚无边的水域,内心一片春色,开得桃红李白;或者,他会受朝天门暮色的诱惑,陶醉在一片“渔灯明远近,树色隐青葱”的意境里,感受真切的家园之感,不再天涯畏影单。因为他永远不会是一个人在战斗,懂得感恩的重庆人早把他视为乡亲。

第三位男人叫潘文华,重庆建市后首任市长。他是位行伍出身的军人,川军主将,曾被授予“植威将军”的称号,可见他拿枪的手何等果敢决伐。这么一双手用来搞市政建设,同样雷厉风行——拆城墙、建码头、修新区,重庆城区的第一条公路、第一所高等学府重庆大学、第一座中央公园、第一个珊瑚坝机场都是在他执政期间诞生的。当然,也是为了拓展朝天门大码头,他下令拆掉了朝天门的大城门、瓮城等,让朝天门成为无门之门。以现在保护文物的意识来看,潘市长似乎有些军人的冲动,缺乏地域文化发展的眼光。然而,那毕竟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谓的重庆城仍在乡野的泥泞中艰难徘徊。可以想见一位渴望作为的市长如何在心急如焚。潘文华有个绰号叫潘鹞子。鹞子属鹰科,小型猛禽,飞速极快。从这个绰号便能窥见老潘性格二三。老潘长得倒不生猛,眉眼清秀、面善,戴一无框眼镜,倒有几分文质彬彬的文人气质。作为现在的重庆市民,我对这位首任市长仍充满感激,因为毕竟是他首先用城市文明之光来照亮我们曾破败不堪的母城。

这三个男人分别扮演了朝天门修筑者、改造者、摧毁者的角色,而朝天门也在他们手中不断变幻着自己的内涵与外延——从横空出世,大开大阖,到步入大门无形的境界;经历了大官场、大码头、大商地的更迭之路;成为重庆最崇高、气派,最具形而上力量的一座门。

朝天门对于每一个体的重庆人来说,可谓悲欣交集。它是重庆人大派对的社交场、歌舞厅,每个人似乎都可以去那里吼一嗓子,撒一把野;它是渝洲版的灞桥,上演了人世间太多的重逢与告别,黯然销魂与凯旋。

20世纪90年代我常于仲春之夜坐在朝天门码头那坡梯石坎上发呆。一眼望去,水天浩荡,辽阔的空间似乎能承载辽阔的心事,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一瞬间,便觉背后有动静,恍惚见着两小和尚提着灯笼匆匆而至。灯笼上明明白白写着“金竹寺”的字样。小和尚的面容在灯影中真实无比,包括那淌在脸颊上的汗珠。

重庆民间一直流传着“金竹寺”的故事,那是渔歌唱晚中最神秘的一章。虽版本众多,却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在叙述一个重庆力哥,即现代山城棒棒军的祖师爷如何受人之托,从成都跋山涉水捎一封书信给朝天门金竹寺住持的神奇经历——千辛万苦的征程对力哥倒是小菜一碟,令他痛心疾首的是,来到了朝天门,面对汪洋一片的水域,他已无路可走。上哪里去寻金竹寺的踪迹呢?他有些绝望了——这该死的大河难道要摧毁一个重庆男人的信誉么?

也是在月华如水的夜晚,也是在力哥对水发呆的朦胧中,一阵脚步声由远而近,有两个提着“金竹寺”字样灯笼的小和尚来到他身边。接下来的情节堪比好莱坞的神话电影——朝天门的大水陡然分开,出现一条笔直的石梯直抵水底,那里伫立着一座金碧辉煌的庙宇。力哥像诗人但丁紧跟贝亚德神女般跟随着两位小和尚,终把书信交给了这里的住持。住持问他何以谢?这位憨厚者答,不用谢。若是可以,砍寺中一截竹子予他便可。他是力哥,靠棒棒求生。送信的忙乱中,他丢失了自己的劳动工具。

他果得一竹棒棒,心满意足重返陆地,只当自己完成了一种功德。待回首望,仍只见一河大水波涛汹涌。再一细看自己的竹棒棒竟变成了金棒棒。他被惊吓得不轻,才知神奇的朝天门让他遇见了仙人。

想来“金竹寺”的传说在重庆流行了好几百年了吧,它几乎在影响重庆人对神话的态度: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甚而锻造了重庆人的浪漫气质,他们真的相信每一片水域下都可能藏着另一座重庆城。

每每置身于朝天门批发市场,我都会百感交集——它像这个世界上最硕大无朋的奇妙机器,吞进了无数吨的渴望、欲求、汗水、痛苦的泪以及拼搏时的呼喊,吐出的也许是财富、胜利的笑容,也许就是无奈与绝望。但,更多的人仍选择不撤退;它像一列单程列车,阅尽重庆城这三十年的光阴,走过春色也走过苦寒天,对每一个被挤下车的旅客都抱以同情却又束手无策,只顾着无所畏惧地前行、前行。

那么盘桓在朝天门的“金竹寺”传说意味着什么呢?可以说这个重庆城最绚丽迷人的故事,在这里、在重庆人打拼的聚集地经久不息地流传,是为了揭示、感召、传播一种几百年来积淀而成的朝天门精神。它也是重庆人精神的内核之一。它更在提醒所有的重庆人:假若你站在朝天门码头离水最近的地方,望着滔滔大江东去,一回头便会发现重庆山高坡陡、地势险恶,是没有多少地盘与机会供人们去虚情假意、狡诈、算计、回旋、前怕狼后怕虎的。重庆人必须耿直、诚信、勇敢、吃苦耐劳,才可能在这比上青天还难的地方活着、活得欣欣向荣、生儿育女、千秋万代。这,便是重庆人的命。

细数数,满世界都没有哪个地方的哪道门敢以“朝天”命名,唯有重庆敢。重庆人命大福大,门朝天开,朝自己的心窝子开,朝自己艰难的命运与不屈的人生开,那无形的大门便成了天下最厉害的一张嘴,最滔滔不绝的语言——代言重庆,时时刻刻。

朝天门 何智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