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西服装设计文化比较

中国的服饰文化与西方的服饰文化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体系。两者无论从文化深层心理、哲学思想、审美取向、价值观方面来说,还是从服装的外部形态来说,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通过分析比较,可以了解历史上中西服装文化的发展轨迹和各自的文化特征及造型理念。

服装设计效果图。

(一)中国服装设计文化

服装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融合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哲学观念的内容,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化特征。在我国,服装审美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华夏祖先认为礼仪之大为“夏”,称服装之美为“华”。在华夏文化中,衣冠是“礼仪”之规,把礼仪和服装视为民族之范以及“道德”的法度。中国古文化的核心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把服装提高到了“治国立本”的地位,尽管中国历史上历代王朝起起落落、变更跌宕,但服装基本保留着宽衣的造型,宽松的平面直线裁剪。由于服装色彩受《易经》阴阳五行(水、火、金、木、土)学说的影响以黄色为重,象征中央,青色象征东方,红色象征南方,白色象征西方,黑色象征北方。形成于先秦时期的青、红、皂、白、黄正色理论与间色理论,对中国服装色彩产生了重要影响。由此,服装被纳入到社会观念的大系统中,开始了它的变化与发展。当服装艺术融入礼仪教化、伦理道德、宗教训诫的内容后,便摆脱了具象、表象的束缚,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意象艺术。表现为:

(1)追求精神功能,注重、强调表现人的精神、气质、神韵之美,不强调服装与形体的关系。通常只有前、后两片,因为要有利于活动和隐蔽人的身体,其造型线就像中国画的“笔情墨趣”,取宽松随意式,做得十分宽大,顺应“形残而神全”的中国服装写意体系,再赋予服装各个部分以特定的含义。如中国古代服装中的云肩、霞帔,从它的命名上就可以体会到一种飘然若仙的感觉。这反映出中华民族传统服装设计中的美学观念和强烈的东方风格。

(2)中国服装文化属于一元文化的范畴,具有大一统观念。着装者注重群体意识,个体着装必须融入整体与群体着装意识之中。通过服装的造型观念去强化整个社会的精神内容,因此,人们在穿着中习惯于不去突出个性。

(3)中国在服装的造型上重视二维空间效果,结构上采取平面的直线裁剪方法。中国服装的悬垂感是独一无二的,这取决于服装的材质即丝织品。丝绸的柔软和轻盈,使服装上端定位在肩部或腰部,取宽松肥大式。中国画史中“曹衣出水,吴带当风”,虽说是衣纹的两种线描特征,也是东方服装的写照。这种构成不重服装的“形”,而重服装的“态”,以表现着装者的人格内涵。如爱国诗人屈原,就把深衣视为“以和天人,以格治理”的象征,以深衣飘襟逸裤的奇伟之意,表现其傲视当世的浩然之气。

穿襦裙、帔帛的唐代宫女。

魏晋南北朝时的杂裾垂髾女服。

宽衣博带、飘逸流动的唐代服饰风格(叶毓中绘)。

(4)中国人的服装是用来保护人体的,所以做得十分宽松。其服装造型具有东方人整体、内省、静观、象征等特质,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隐藏人体于服装之中。宽衣博带,相对于西方来说,其样式几千年来变化不是太大。但对服装表面的精美装饰的追求是世界上其他民族所不及的。在形式美法则上多体现在对称、和谐、统一的表现手法,使服装显得端庄、含蓄。其最终指向的仍是伦理的精神意义。

(二)西方服装设计文化

纵观欧洲艺术史,每一个时代都有反映其时代精神的艺术思潮,而艺术思潮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影响该时代的服装风格和人们的着装方式,即服装审美意识。林语堂先生在《生活的艺术》中说:“西装意在表现人身形体,而中装意在遮盖它。”这和中西方的思想传统不同有关。在西方,人体文化源远流长,从古希腊起就非常重视人体美,服装也常被看做是人体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直接用数和比例来研究人体,他所发现的“黄金分割律”,对于今天的服装设计的影响仍然深远。由于对人体生理上的合规律性研究,形成了强调胸围、腰围和臀围,显露体态的写实服装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西方服装以表现人体的本质美为前提,在服装造型上强调三维空间效果。意大利女装设计师施爱帕尔莉(Elso Schiabarelli)认为,时装设计应该有如同建筑、雕塑般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而形体是不能被忘记的。在结构处理上,为裁剪得体而发明了“收省”,通过各种精密的省裥、衬垫、压缩等工艺,使服装与人体贴合得更加自然,以充分表现人体形态的曲线之美。西方服装讲究外轮廓线,对肩、腰、臀的主要大体部位进行有意识地强调、夸张、突出的区别,如西服用垫肩来强调男性的刚毅和力量,而用鲸骨支撑起的长裙则强化和夸张了女性的臀部。

(2)西方服装文化属于多元文化的范畴,表现出用服装突出、显示个性,反对相同的、类似的服装。他们需要有个人的独特风格,以此来表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突出人体背部的曲线之美。

(3)西方服装的造型观念带来了服装形态的变异性、丰富性和创新性。时代的发展,导致时尚与流行的追求和设计师的出现,而服装流行变动又给设计行为带来服装多样性的创造。

(4)服装的审美追求“真”,注重“形”,西服预先通过裁剪、缝纫工艺而固定成形,结构明确。穿在身上仿佛一层“壳”,具有单纯的审美意义。在形式美法则上,西方的服装设计师对纯粹的形状、色彩、质感等形式因素有特殊的敏感。使服装以抽象的形式美追求外在造型的视觉舒适性,常采取自由的非对称性、不协调性的服装造型方式。

(5)从女性的穿着上看,同样可以解构出东西方人不同的审美观。如西方女性的服装直接强调女性人体的性感特征,常常喜欢穿大大咧咧的袒胸露背式的服装;日本妇女所穿的传统和服露出背后优美的颈部;而中国妇女则只是露出桃红色的衣服里子。从中可以看出东西方人不同的审美心态,西方女性的浪漫、日本女性的腼腆、中国女性的含蓄。

从艺术风格上比较,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形成不同的服装文化风格。法国服装设计师的作品,整体特点是前卫、浪漫,表现手法相对夸张、丰富;意大利服装设计师的作品,板型相对严谨,表现手法时尚,色调较稳;伦敦的服装则是二级绅士与朋克兼现;纽约的服装受其经济的影响,较为实用、简洁和自由;而日本的服装受东方文化影响,整体上具有东方情调,表现手法上常通过线的分割来呈现一定的几何造型,塑造前卫风格,这在国际时尚之中逐渐被认可和借鉴。

纵观中西服装设计文化的发展历程,不同服装文化间的相互交流、渗透和融合,促进了各自的服装文化和人类共同文明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络日新月异的进步,文化传播速度的加快,中西服装设计观念相互取长补短,其差异正在淡化。现在时装界本身不仅已经国际化,讨论时装的话语也国际化了。在这种情况下,以消费为目的的时装同时利用了异国情调、原始主义、东西方主义和未来主义的话语。在这一过程中,追求异国风味的冲动在具体的文化氛围中仅仅揭示了种种区别和表现在对常规的突破。因此,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象,将会进一步加快世界服装潮流国际化的步伐。

“吉布森女孩”形象,线条呈夸张的S型,曾风靡一时。

紧身黑色套裙,露出女性迷人背部和腰部曲线的时装。

突出三围、显露人体曲线之美。

西方服装袒胸露背,体现人体形态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