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溪观海卫文化内涵研究
- 陈武英
- 2635字
- 2021-04-03 14:13:15
观海卫两拳一棍
观海卫作为戚继光抗倭基地,武术文化曾盛极一时,流传下来许许多多的武术,全国在此仅有的就有栲子拳、金锁拳和左手棍,俗称两拳一棍。观海卫的这三门功夫,招数都很凌厉,攻击性极强,出手就要伤人,和数百年前失传的少林绝技较为类似,实为民间武术精品。可惜它们正在渐渐消亡或失传,急需发掘和传承。
两拳一棍与戚家军
观海卫民间自古就有尚武之风,栲子拳、金锁拳、左手棍这三门功夫,来源于明朝抗倭大将戚继光的兵营之说一向没有争议。在民间,还撒播着许多这三门功夫在抗击倭寇中大显身手的传说。据史料记载,戚继光通过与倭寇数次交战后,深感明军缺少操练,临阵畏缩,决心整饬军队,操练战士,在金华、义乌等地招募了3000多名新兵,在观海卫等地设武场操练新兵。尔后,战事吃紧,戚继光又从福建调来一批老兵,添加抗倭力量。栲子拳、金锁拳、左手棍就是其时戚家军抗倭的必杀之技。在与倭寇面对面的拼杀中,曾创下了一名左手棍高手手刃十多名倭寇的纪录。抗倭成功后,大批老兵就地“转业”,娶妻生子,留在了观海卫,所以这三门功夫就从兵营流入了民间。据称,此三门功夫只传本地人,不传外乡人;只传男,不传女。怕的就是外乡人学会了本地人的看家本领,来欺压本地人。但正由于传承规则严厉,才会在今天陷于接近灭绝的危机。
两拳一棍与少林功夫
观海卫功夫大概可归于娘家拳,套路刚猛,注重进攻。曾有少林俗家弟子见过观海卫功夫,称和少林拳的路子十分类似,疑观海卫功夫和少林功夫有一定的渊源。对此,观海卫本乡武师也给予了认可。事实上,民间关于少林寺僧兵抗击倭寇的传说比比皆是。
据少林寺所在地河南登封县志记载,明代万历九年(1581年),上司调遣寺僧随征倭寇,阵亡数僧。分析认为,当时海防松懈,倭寇频频侵扰我国东南滨海地区,并不断侵袭江南地区,在来不及集结兵力的情况下,只好暂时征召当地百姓助战,少林武僧决然奔赴前线杀敌。对少林武僧在江浙抗击倭寇的事迹,各类史籍笔记中记载较多。如当时的宁波卫署指挥佥事万表在《海寇议》中写道:“时值海寇出没,为江浙患……这以后倭乱大起,万表结少林僧,习格斗法,屡歼其众。”关于少林武僧所持兵器,有材料记载称:“僧兵作战,俱持铁棍,长七尺,重三十斤,动作快捷如竹杖。”
从现存的材料中能够证明,观海卫作为抗击倭寇的大本营,请少林武僧教士卒习练少林武技杀敌,也是极有可能的。因而,观海卫的功夫和少林功夫同出一脉也是顺理成章的推测。
另据少林寺整理、挖掘少林功夫的负责人郑书敏称,少林寺计划按当年少林寺武僧抗击倭寇的线路寻找遗失在民间的少林功夫。从栲子拳、金锁拳、左手棍的特点看,和当年抗倭武僧月空大师练习的拳术特点一致。少林功夫以棍法著称,少林棍法有几十种,左手棍可能是少林棍法中的一种,而金锁拳、栲子拳在少林寺拳法中可能有别的名称。
两拳一棍的挖掘与传承
接近失传的武林绝技得以重出江湖,热心人王国灿、郑国军和陈大富功不可没。
王国灿,现年60多岁,是观海卫较有声望的企业家。现在,他将公司交给儿子打理,专门从事观海卫功夫的挖掘和抢救工作。几年前,他发现观海卫这三套功夫面临失传之忧。金锁拳还好,还有人能完整地打下来。左手棍尽管有人会,可是能打全套的现已没有了,随着一些武师的谢世,这些功夫随时都有失传的可能。最让人担忧的是栲子拳,还没有找到正宗传人。
王国灿和另外十几名热衷于保护当地民间文化的志愿者开始了抢救工作。他们首先从抢救左手棍开端,镇里有多名民间老武师,最大的现已80多岁,最小的也有60多岁了,他们找到这些老武师,让他们根椐回忆,将左手棍的套路记录下来,再合在一起,把重合的招数去掉,不重合的连接起来。通过一年多的努力,七十二路左手棍悉数补齐。后来,又有热心人拿出了左手棍的口诀和棍谱,这样左手棍的挖掘抢救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2008年6月,在王国灿等人的努力下,观海卫左手棍金拷功夫协会成立,王国灿等人出资4万多元,在它山岭上建立了习武场。每天清晨,老拳师沈江华等人会带领徒弟在它山岭上练武。
据左手棍传人沈江华介绍,左手棍七十二招式讲的是进、退、扫、收、挑、拨、劈、架、点、穿等,要想把这套棍法悉数学会,而且能够运用到实战之中,须花费多年的功夫。
郑国军,镇政府的公务员,是积极参与抢救和挖掘观海卫两拳一棍的有心人。草莽出英豪,高手在民间。为了找到栲子拳的传人,他和同伴造访了许多与栲子拳有关系的当地人。栲子拳的威力有多大?在观海卫流传着一个故事:20世纪30年代,观海卫栲子拳高手陈新章在上海滩抢地盘的争夺战中,一人独斗百人,最终全身而退,还夺得了地盘,栲子拳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神奇的栲子拳如果就这样失传了,也太令人扼腕痛惜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多方求证,他们了解到20年前已逝世的“英豪”陈新章的儿子中有栲子拳高手,于是“练家子”陈大富,慈溪观海卫栲子拳的唯一传人就这样被发现了。
郑国军还是观海卫太极拳的创始人。他结合清代武术名家姚馥春、姜榕樵编著的古拳谱太极讲义精要,吸取了当年戚家军金锁拳、栲子拳和左手棍的精髓,创编了观海卫太极拳。在第三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上,这套拳法作为普及套路被列入比赛项目。在太极拳的发展史中,用属地命名的还不多,在浙江省武术史上也是首例。观海卫太极拳还得到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武术专家、中国新派太极拳掌门人、中国武术九段曾乃梁教练的肯定,曾乃梁教练还亲笔题写了“似曾相识,耳目一新”的贺词。在观海卫的卫山公园、白洋湖畔,越来越多的人迎着晨曦,踏着朝露,练上一两小时的观海卫太极拳。
陈大富,早年在家务农,每天下田耕种。这些年,他开了个水站,近70岁的他成了送水工,每天开着三轮车穿梭于大街小巷,将车上的水一桶桶搬到客户家里或办公楼中,人们想不到的是这位貌不惊人的老人能扛起四桶水轻松上五楼。很少有人知道,原来陈大富还是一位精通栲子拳、左手棍、倭寇平拳、金锁拳等8套功夫的民间武术高手,也是当地栲子拳的唯一传人。
陈大富的拳术传承自他的父亲。他自述从十几岁开始就在家中关起门来偷偷练习祖上传下来的武艺,单一门栲子拳功夫就练了40多年。曾有人打听到陈大富的父亲会栲子拳,专程上门拜访陈大富,问他是否得到了父亲的真传,都被他搪塞了过去。因为祖上规定:传男不传女,传本乡人不传外乡人,所以他一直低调地守着这门祖传的武功。
2009年以后,经当地武术爱好者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陈大富转变了观念,为使传统武艺传承后代,他愿意将栲子拳全套拳谱贡献出来,并且将自己所掌握的各类武功招数悉数教给他人,以便将传统功夫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