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日本的包身工

——《啊,野麦岭》观后

如果说在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里,我看到了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包身工,那么,在日本影片《啊,野麦岭》中,我是看到了日本20世纪初的包身工。

这部影片深刻揭发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残酷,同时反映了在这种制度下缫丝女工的悲惨遭遇。它对我们了解日本的过去、认清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影片是有深度的。它把资本家的伪善、凶恶、残暴暴露得淋漓尽致,对吃人的剥削制度进行了猛烈的鞭挞。影片主人公阿峰,身患重病,还被迫进行紧张的劳作,最后一头扎入了浸茧抽丝的热水锅中,一口鲜血喷洒在雪白的丝上,锅中的蚕茧都浸在血泊之中。这个特写镜头,是一个无声的控诉:吃人的资本主义制度不正是在工人的淋漓鲜血与森森白骨之上建立起来的吗?如果说上海的东洋纱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都缠绕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那么,日本本土丝厂的每一架缫丝车下也倒伏着一个日本女工的尸首。

影片的情节跌宕起伏。尽管那些年轻的女工们,在工作的重压下,受尽了压榨、毒打、凌辱、欺骗,充满了各种悲伤与苦难,但作者并未让她们一直沉溺于痛苦的海洋中,而让她们也有片刻的快乐和自由。这样,就使得影片人物内心世界能得到充分的展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比如过节时,大家载歌载舞的一个场面。全部的工人连同厂主、管事,都在一起唱歌、跳舞,阿峰站在高台上,唱着一支优美动听的歌曲……是呀,这是一群多么纯洁、多么天真活泼的小姑娘,此时,她们又多么的欢乐呵!这一组镜头,与那受苦挨打的场面,前后交替,使影片波澜迭起,令观众回味再三。这么天真无邪的女工们,竟会遭到如此非人的对待!——可见这种窒息人的美好心灵、摧残人性的罪恶社会,是多么令人战栗的人间地狱!

影片还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影片一开始,是资本家们在堂皇的大厅里聚会的场面,有几对男女正在翩翩起舞,他们的脚在地毯上移动着。接着,镜头一转,出现了一长队在山中行进的人们,他们的脚在寒冷的雪地上艰难地移动着,有的绑腿烂了,有的膝盖碰出了血。这组镜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立刻把一个剥削者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劳动者受苦受难、艰难跋涉的社会呈现于观众眼前。此外,影片最后,是一个相隔时间很长的对比。哥哥背着病重的妹妹阿峰,穿行在山中林间,正是秋风萧瑟的时节,满山枯叶、遍地败草。而影片开头,当阿峰她们应招去工厂的时候,是白雪皑皑、大地即将回春的季节。进厂的时候,她们充满了希望——就如同那即将回春的大地一样;而归家的时候,她们就像那漫山的落叶一般,枯萎了。这样的对比,为影片增添了浓厚的沉痛的气氛,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影片主题,也激发观众的同情,使人们不禁为她们的悲惨命运凄然落泪。

这部影片是根据报告文学改编而成的。影片中女工们的遭遇与夏衍在《包身工》一文中所写上海杨浦区包身工们的遭遇是多么的相似啊!比如这样一个场面:在父母把女儿送到厂里去工作时,厂里的代理人要他们签字画押,并说:“恐后无凭,立此包身契据为证。”这个情景,在《包身工》的文章中几乎一模一样。《包身工》中的芦柴棒是一个被榨尽了血肉,吸干了液汁的女工形象,而在《啊,野麦岭》的阿峰身上正展现了这种压榨的全过程,早年资本主义的绞肉机就是这样把一个心灵善良、血肉丰满的青春少女变成一具冰冷的尸体的。这就雄辩地说明了一种剥削制度,虽然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年代,但它们吃人的本质是一样的。

据说《啊,野麦岭》在日本上映,深受青少年的欢迎,因为他们看到了触目惊心的日本的过去,看到了被泥土一样践踏的祖辈一代的日本工人。那么我们中国年轻观众又能从中看到什么呢?我从繁华的东京大街霓虹灯闪光中,仿佛看到了日本历史上包身工曾经残留的斑斑血迹……

1980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