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的少年

许衡,南宋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元初著名的理学家,任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时,制定了一系列朝仪官制。鲁斋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

许衡自幼聪颖,喜欢独立思考。7岁入学堂上学。一天,下课后,许衡问:“老师,我们为什么读书?”

老师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为了当官,‘学而优则仕’嘛!”

许衡又问:“难道读书就只为了这些吗?”

这下可把老师问住了,不知怎么回答才好,但他从心里暗自佩服许衡善于思考问题的精神。许衡上课认真听讲,遇到不明白的道理从来不放过,渐渐地积累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提的问题也越来越深。

不久,老师感到凭自己的文化水平很难满足许衡的求知欲,便对他的母亲说:“你的孩子长进很快,将来一定大有作为。我才疏学浅,很难当他的老师了。请你另请高明的先生吧。”说完后老师辞职离去。后来两位老师也因满足不了他的求知欲而相继辞职了。

请不来老师,许衡就坚持自学,学业日渐精深。有一天,他到一个朋友家去玩,发现一本书自己没读过,就对朋友的父亲说:“老伯,请让我在你家住两天,我读一本书。”朋友的父亲同意了。许衡两天两夜把那本书抄完了,才满意地回家。

南宋末年,金国不断进犯中原,宋金两国频频交战。宋朝的老百姓为了躲避战乱,都四处流落,离开了家园。

许衡也在一些逃难的人群中奔向河阳。这天,天气十分炎热,许衡又走得急,汗水湿透了衣衫,嘴里像是冒了烟,喉咙都干哑了。

和许衡一块走的七八个人也与许衡一样口干舌燥,口渴难忍,很想找点水喝,但由于战乱,所有的井都被人填死了。他们继续前行,来到一个村庄,村子里的人都逃光了,一个人影都没有,想要点水都没处要。

忽然,有人发现了一棵大大的梨树,就长在一座空荡院落的后面,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几个人一拥而上,翻过院墙,爬上树,吃起梨来,只有许衡仍在一边看书。

同行的少年问他:“我看你也饥渴难耐,怎么不去摘几个梨吃?”

许衡说:“不是自家的梨,怎能随便摘下就吃呢?”另一少年说:“这兵荒马乱的年月,人都没了影子,这梨还有什么主人?”

许衡说:“梨现在是没主,但我们的心是有主的!越是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越是应该讲道德。你们翻墙入宅,私摘人家的梨吃,哪像个有道德的读书人呢?”许衡说完就独自上路了。

许衡这种高尚的品德与他长期认真读书是分不开的。后来,许衡通过刻苦学习,成为元初著名的理学家。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任命他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制定了一系列的朝仪官制,对蒙古族和汉族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并成为鲁斋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