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楚灵王

晋楚争霸的大戏落下了帷幕,而楚国国内的大戏才刚刚开始。

楚康王十五年(公元前545年),康王去世,其子郏敖继位,楚国从此拉开了一段篡权夺位的历史大剧。

我们先把时间调回到楚共王三十年(公元前560年),因为,一切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这一年楚共王卧病在床,在临死之前,他还有两件事放不下,一件事是关于他自己的,还有一件事是关于楚国的。

第一件事就是自己死后的谥号怎么定。

在楚共王看来,自己是一个没有德行的人,十岁的时候就克死了自己的父亲,因此,还没来得及接受教育和训导就匆匆的登上了王位。因为享受着这份不属于自己的福气,才导致了在鄢陵的大败,从而让国家因此而蒙羞。虽然如此,自己却依然在楚国的王位上寿终正寝。既然生前没有为楚国带来过荣誉,那么死后,就请各位给我安上一个恶意的谥号吧,比如说“灵”或者“厉”。

楚共王是认真的,但是楚国的大夫们可不敢认真,当楚共王提出这样的要求后,楚国的大夫们没有一个人敢出声,直到楚共王下达了五次命令,这些人才勉强答应。

楚共王死后,当大夫们正商讨按照楚共王的遗愿给他定谥号为“灵”或者“厉”时,令尹子囊站了出来:“国君让你们给他安一个恶的谥号只不过是他的恭谦罢了,你们怎么可以真的当真呢!这不等于是在诋毁国君吗!我们楚国声威赫赫,正是在国君的统领之下,我们才安抚并统领南方诸蛮,才大举征伐南海,才让中原诸国服从于楚国,这些功绩,难道你们都忘了吗?”

在子囊的说辞下,楚国的大夫们如梦初醒。于是,子囊继续说道:“国君有功于楚国,又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过错,我看就用‘共’来做他的谥号吧!”

子囊的思路是清晰的,楚共王的谥号也就这么定下来了。我们不知道楚共王临死前要求把自己的谥号定为“灵”或者“厉”是真心的还是正如子囊所说的恭谦,反正,他的第一件事就没有按照他的遗嘱进行是事实的。

按这个逻辑,第二件事,应该也不会随他的意。

楚共王遗嘱里的第二件事,就是关于楚国继承人的事。由于楚共王没有嫡子,所以,在他的几个儿子当中,也就没有一个是拥有先天继承权的。

正是这一点,为楚国日后的篡权夺位大戏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楚共王没有嫡子,但是他的儿子是有很多的,不过,受到楚共王宠爱的却只有五个。这五个儿子按长幼排序分别是王子昭、王子围、子干、子晳(也就是公子黑肱)和王子弃疾,五个儿子同时分享着父亲的爱,这是完全可以的。

但是,国君的位置只有一个,五个儿子不能共同分享,所以,楚共王必须做一个选择。

让人选择好恶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让人选择喜欢与更喜欢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让人在很喜欢里面选择一个最喜欢,唯一的喜欢,这就是一件很难的事了。楚共王也不知所措,但是,必须得有一个选择,所以,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既然这个选择对自己来讲太为难了,那么干脆自己就不要做选择,让老天爷来决定好了。

楚共王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拿出了一块玉璧向所有的山川神灵展示,并告诉这些山川神灵,请他们在这五个人当中选择一个来主持楚国的国政。

只见楚共王把这块玉璧埋于楚国的祖庙庭院内,然后再让这五个儿子分别进祖庙入拜。第一个进来的王子昭双脚跨于玉璧之上参拜完毕,第二个进来的王子围参拜时,玉璧正好在他的胳膊之下,第三个进来的子干和第四个进来的子晳则离玉璧很远。现在轮到了老五弃疾,由于此时弃疾还很年幼,不得不由人抱着进来,然而幸运的是,两次参拜,弃疾都压在了玉璧之上。

楚共王试图用这用荒唐的方式来确定楚国的国君,却不曾想正是因为他给了每个人机会,才让每个人产生了贪念,而这份贪念对楚国来讲就成了灾难。

楚共王死后,王子昭继位,也就是楚康王。

楚康王死后,郏敖继位,而这让一个人分外眼红,他就是当初进祖庙入拜时玉璧正好处在他胳膊之下的王子围。

楚康王双脚跨于玉璧之上,且年长于王子围,所以,他做国君的时候,王子围是服服帖帖的。但是现在楚康王死了,郏敖又年少,想想当初玉璧处于自己的胳膊之下,自己却与君位无缘,王子围很不开心。

而王子围一不开心,他就想办法要搞事情。

楚郏敖四年(公元前541年),此时已身为楚国令尹的王子围携带着副使伍举来到了郑国。

王子围此次出国访问,任务还是蛮多的,比如说给自己找个小妾开心开心,比如说携楚国的国威欺负欺负小国,还比如说享受一下等同于楚国国君的礼仪规格。

总之,此次出访,王子围是完全把自己当成楚国国君的。

当然,王子围真正的任务也是有的,那就是与晋国中军将赵武见个面,然后重温一下弭兵大会的盟约。

赵武是个爱好和平的人,王子围前来,除了喜欢炫耀让人看着不爽外,总体上来讲还是没有恶意的。因此,这次在宋国的会面,大体上是其乐融融的。

当然,说赵武爱好和平也只是一种褒义的说法,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认为。比如,从秦国投奔而来的公子鍼就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赵武做为晋国的中军将,位高权重,责任重大,但却每天只知道混日子,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与公子鍼不谋而合的还有周王室的刘定公,在刘定公看来,赵武身为晋国的正卿,领导诸侯,却从不长久考虑问题,老是做完早上的事就不想到晚上的事,这样的人做一天的和尚撞一天在的钟,有什么意义。

每个人有选择生活的方式,赵武之所以会成为这样的人,与下宫之难可能有莫大的关系。年幼的经历让赵武学会了不与人结仇,而不与人结仇,也就是不做任何事,而不做任何事,那不就是混日子吗!公子鍼的评价很中肯,不过他却没有干涉的权力。

赵武是个想平稳过完一生的人,而王子围却截然相反,他的童年没有太多糟糕的经历,所以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太多的好奇和野心。

当王子围国事访问来到郑国的时候,随他而到的是一个从楚国国内传来的消息:楚王郏敖病重。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医疗条件极度落后,生病对于任何人来讲都是恐怖的。然而,当王子围听到郏敖病重的消息时,他并没有表现出一丝的惊恐和悲伤,相反更多的是一种紧张和惊喜。

随即,王子围做出了一个决定,他把出访列国的任务交给了副使伍举,而自己则快马加鞭的赶回了楚国。

回到楚国后,王子围以探病为由来到了郏敖的病床前。面对躺在病床上的侄子,王子围并没有表示出呵护和关心,而是缓慢的解下了自己帽子上的绫带,然后礼貌的缠到了郏敖的脖子上,再然后用力一拉,保持这个姿势片刻,郏敖便安静的躺下了。

郏敖离开了这个痛苦的世界,但王子围并没有就此住手,郏敖两个年幼的儿子也相继成了王子围的刀下之鬼。

事到如今,每一个楚国人都看出来了,王子围这是要篡位谋权啊。当王子围的野心暴露出来后,子干和子晳率先做出了行动:逃跑。

子干逃到了晋国去,子晳逃到了郑国去。

楚王被他的王叔兼令尹谋杀,而他的另外两个王叔却逃跑了,这事就没人敢来管一管吗?我想是的,但是作为篡位者王子围来讲,他必须小心,因为有一些人是始终忠于楚王室的,比如说太宰伯州犁。

不过,这一点王子围早就料到了,所以他在赶回楚国前,就给伯州犁安排了一个任务,让他在楚国与郑国交界的犨地、栎地和郏地筑城。

把伯州犁留在边境,就是要他远离楚国中心,要让他的消息闭塞。所以,当伯州犁收到楚王郏敖被王子围谋害的消息时,王子围的屠刀也已经架在了伯州犁的脖子上。

扫清了一切障碍后,王子围便大胆的坐上了楚国国君的宝座,他就是后来名声在外的楚灵王。

要问楚灵王的名声在哪,读过《墨子·兼爱》的人肯定都是知道的,“楚王好细腰”,说的就是这个主。

当然,历史上拥有轶事典故的名人有很多,像楚灵王这种在当时和在后世都不太招人喜欢的,用个故事来讽刺讽刺他,也就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了。

不过,楚灵王当时在位的时候,他可没意识到自己并不太招人喜欢。他对楚国王位的觊觎可是向来已久的,据《左传》记载,楚灵王在篡位之前曾占过卜。他曾许愿要得到天下,但是占卜得到的结果并不吉利,一气之下,楚灵王便把用来占卜的龟壳狠狠的摔在了地上,并竖指骂天:“是区区者而不余畀,余必自取之。”

在封建祭祀的社会背景下,敢做出如此不敬神灵的事,楚灵王的勇气是可嘉的。当然,说勇气可嘉,那是在现在科学主义下生长的我们对他的评价,在当时,这是十足的逆天而行。这便是真实的楚灵王,一个无所畏敬的人。

没有畏敬的人,做什么事都是无所理由的。

楚灵王三年(公元前538年),楚灵王突然心血来潮想举行诸侯会盟。话说,晋楚早已经达成了弭兵同盟,要说没事举行举行会盟,这是没有问题的,毕竟大家经常到一起开个会,喝喝茶,吹吹牛,叙叙旧,联络联络感情,这对重温弭兵会盟是有好处,这对天下的和平大局也是好的。不过,要会盟也是有规矩的,那就是按照在宋国会盟时立下的等级制度按照礼仪执行,这样就没有问题了。

然而,楚灵王可不这样想,楚国为天下之大国,自然要高人一等。那么这次会盟的地点就定在楚国吧,这样的话我就不用路途奔波了,至于其他人,我可管不到,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随即,楚灵王向所有诸侯发出了会盟的通知,而被动收到楚灵王通知的,包括晋平公。

大家都知道,晋国和楚国是同为一等诸侯的,他们对其他诸侯有着同等的领导权。然而这一次,晋国就像个小弟一样,楚国想要会盟竟然没有派人过来商量就自己决定了,还像通知其他小弟一样通知晋国。

这就很过分了,虽然在宋国会盟的时候,赵武让了楚国先歃血,但也不至于这么嚣张吧。

所以,晋平公收到楚灵王通知的那一刻时,他就已经很不高兴了。

晋国国君一不高兴,天下怕是又要有事了,好在这时晋国的大夫司马侯站了出来:“不如先依了他,让他先狂妄一阵子,到时候上天要惩罚他,这就不得而知了。”

司马侯是对的,为了天下苍生,止戈止战。

晋平公听了司马侯的话,觉得有道理。于是,派人回复了楚灵王,推脱说自己有大事要处理,所以就不去了,你自己召集诸侯会盟就好了,不需要来征求我的意见。

晋平公是个冷静的人,为了天下和平,他甘愿做出牺牲,从这一刻起,晋国的气质就彻底改变了,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峥嵘。

时代在变,每个人都在变,但楚灵王却是个例外。

由于晋平公的缺席,曹国、卫国、鲁国和邾国都没有来参加会盟,不过这对楚灵王来讲不是很重要。少这几个人,完全不耽误他耀武扬威,但是,去参加会盟的人,就有苦头吃了。其中,宋国太子佐和徐国国君最倒霉了。

太子佐由于参加会盟的时候迟到了,这让他在楚灵王面前留下了个坏印象。

当他赶到会盟地的时候,会盟已经举办完成,此时的楚灵王正外出打猎,太子佐求见,楚灵王连理都不想理他,把太子佐尴尬得不行。最后还是在楚国大夫椒举的撮合下,楚灵王才给太子佐带去了几句话,算是给了个台阶下。

当然,太子佐参加会盟都迟到,那他被楚灵王羞辱也就有几分自己的原因了,所以他也不能太怨别人。但徐国国君就不一样了,他可没犯什么错,并且,他比太子佐还惨,直接被楚灵王拘捕了。

要问徐国国君哪里得罪了楚灵王,这得问他妈了,因为他妈是吴国人。大家都知道,自从晋国派巫臣出使吴国后,楚国在吴国身上可是吃了不少亏的,并且,吃得还都是哑巴亏,报不了仇的那种。

楚国对吴国的那个气啊,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呢,楚国拿吴国还真一点办法都没有。不过,这次楚灵王看到了徐国国君,一次出气的机会就被他逮到了。拿吴国没办法,拿你徐国还是有办法的,就这样,徐国国君成了楚灵王的阶下囚。

大家都知道,春秋那会是父系社会,所谓的血统是按父系一脉来论的。女子是没有地位的,他们承载的只不过是繁衍后代的任务。所以,在当时,女子无血统之论,她们嫁到哪里,她们就是哪里的人。也就是说,徐国国君的母亲从他嫁到徐国的那一刻起,她就已经是徐国人了,她生的儿子也是徐国人,他们母子俩跟吴国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这是当时普遍的社会认知。

然而,楚灵王偏不这么认为,他非要把徐国国君母亲的血统归为吴国,然后以此为借口逮捕徐国国君。

楚灵王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公然的挑战社会的普遍认知,他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自我毁灭的行为。通过这次会盟,天下诸侯看到了一个肆意妄为的楚灵王,这个印象留在了诸侯们的脑海中,而在诸侯们在心底也达成了一个共识:此人早晚必将覆灭。

诸侯们有自己的认知,但他们不会告诉楚灵王,所以,楚灵王会在自己的那条路上越走越远。

这不,会盟结束后,楚国便起兵攻打吴国,一举攻克了吴邑朱方城。在这里,楚灵王抓获了一个老朋友---自齐国逃亡而来的权臣庆封。

关于庆封的故事,以后有机会会给大家介绍的,现在,我们只看楚灵王的故事。

抓获庆封后,楚灵王便想观看一段表演,他让庆封背着一把大斧头游行于诸侯军队之间,并且要他高喊:“大家不要像齐国的庆封那样,杀死自己的国君,欺负国君的孤儿。”

楚灵王想通过羞辱庆封来取乐,然而最终,被羞辱的那个人只有他自己。

只见庆封被五花大绑的游行于诸侯军队之间,突然,他高喊:“不要像楚共王的庶子围那样---谋杀自己的国君---兄长的儿子,而取而代之。”

显然,庆封的这一嗓子太突然了,楚灵王都来不及阻止。于是,他弑君篡位的事迹便流传于天下了。

庆封想死,楚灵王当然拦不住,但他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他要让楚灵王也不快活。

当然,庆封只能耍耍嘴皮子,但吴国可就要来真的了,就在朱方城被破的同年,半年时间不到。吴国便举大兵伐楚,楚国东部边境棘、栎、麻三城相继沦陷。

而这仅仅只是楚灵王霉运的开始。